假如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將帶來這三大變化

2020-12-18 郭施亮

WTO

宋清輝/文 百家號獨家約稿

根據2001年籤署的《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議定書》,中國原本認為15年後會成為WTO協定下的「市場經濟」國家,美歐將從此終止在反傾銷中使用「替代國」價格的做法。可是11月30日的一些動向卻表明,美國川普政府已經首次公開拒絕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另外,據美國於2017年11月中旬向世界貿易組織(簡稱WTO)提交的法律文件顯示,川普政府稱,世界貿易組織規則並不要求改變美國計算對華反傾銷稅的方式。也就是說,美國及世貿組織夥伴成員並沒有放棄其在關貿總協定和世貿組織中長期享有的一系列權利,在進行反傾銷對比時,有權拒絕以並非市場經濟條件下的價格或者成本來確定價格的可比性。

但是,按照WTO規則,美國使用非標準反傾銷關稅計算方式的權利已於2016年12月到期,即中國加入WTO十五周年的日子。當時,即中國2001年加入WTO之時,就被認定為政府控制匯率等的「非市場經濟國家」,因此對中國徵收反傾銷稅「不在話下」。所以在該規定到期之後,中國強烈主張轉為「市場經濟國家」。

到目前為止,據中國商務部統計數據顯示,全球已有80多個經濟體主動承認了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例如俄羅斯、瑞士、巴西和澳大利亞等國,甚至包括北歐、德國、英國以及荷蘭在內的傳統上屬於美國陣營的夥伴國家也都支持中國獲得市場經濟地位。與此同時,仍有包括美國、加拿大、日本等國家堅持認為,即使所有世貿組織條款證明,但並不意味著中國就能夠「自動」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筆者認為,一旦美國等國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他們再向中國徵收懲罰性的反傾銷稅的難度就會困難很多。反之,繼續給中國貼上「非市場經濟」標籤之後,美國和其他貿易夥伴則可以相對更自由地對中國徵收高額關稅。因此對他們而言,承認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顯得「得不償失」。另外,從系統性重要性兩個緯度來講,美國和中國作為全球舉足輕重的兩大經濟體,其在經貿領域的交鋒影響深遠。

整體而言,美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對中國而言具有三方面重要意義:

一是中國出口企業的核心競爭力進一步提升。

中國有了市場經濟地位之後,企業所出口的商品基本上就可以參考國內價格行情,不僅能夠從大局上一舉挽回不利的局面,而且企業競爭優勢必將會很快凸顯出來,再被「歐美日」扣上「傾銷」的帽子就難上加難了。美國和歐盟等針對中國商品反傾銷這把「利劍」,也就失去了往日強大的殺傷力。否則,美國和歐盟只要認定中國企業出口的產品存在反傾銷訴訟時,只需要找一個成本很高的國家作為標杆,即可判定其存在傾銷行為。例如上個世紀90年代,歐盟對中國彩電反傾銷調查就是最好的例證。

二是能夠極大地緩和全球兩大經濟體的經貿緊張關係,重磅利好中國製造。

由於美國和歐盟一直以來都將中國視為「非市場經濟」國家,認為中國的「無形之手」幹預造成了市場扭曲,給美國和歐盟的製造商帶來相對不公平的競爭優勢。雖然中國採取不少措施維護自身企業的合法權益,並積極在世貿組織爭端解決機制下的進行申訴,但由於帶著「非市場經濟」國家的標籤,結果就導致中國製造的部分商品要繳納遠高於100%的關稅。表現在出口方面,中國製造業僅此損失就高達幾十億美元之巨。

三是未來中美經貿摩擦將會下降,中國在WTO的地位進一步增強。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中國遭遇來自美國等國的反傾銷將會呈現下降趨勢,例如鋼鐵、輪胎、銅版紙等以往摩擦較多的行業將會明顯受益,出口美國等國的中國商品將受到更加公平的待遇。但同時,因為WTO對市場經濟與非市場經濟的成員國反補貼標準是不同的,美國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也是一種巨大的挑戰,這在一定程度上意味著中國企業將會面臨更為嚴格的反補貼標準。

面對這一系列挑戰,中國除了合理利用WTO爭端解決機制、爭取各界的廣泛理解和支持之外,亟需通過中美戰略和經濟對話的方式,來解決匯率、貿易等方面的各種矛盾和分歧,為最終妥善解決「市場經濟地位」問題奠定堅實基礎。

此外,還需要在美國和歐盟等可能「出手」的領域做足工作,準備好反擊的一些措施。例如近幾年佔中國出口增長較快、市場份額較大的鋼鐵、汽車零部件、家電等領域的產品,應摸清底細以積極應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政策。

(作者系知名經濟學家宋清輝,著有《一本書讀懂經濟新常態》等書)

相關焦點

  • 澳-中FTA中的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
    中國與澳大利亞之間的互補作用似乎註定會促使雙方進入自由貿易協議(FTA)談判,但有一個棘手的問題卻需要在談判開始之前做出決定。  北京駐坎培拉大使付英(譯音)說,FTA 談判開始之前,澳大利亞必須承認中國已獲得市場經濟地位。
  • 財經快評:中國市場經濟地位問題應取「大勢」棄「短視」
    新華社北京5月13日電(記者樊宇 謝鵬 汪平)歐洲議會全體會議12日通過一項非立法性決議,反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這一決議給歐盟最終承認中國這一經濟身份帶來變數。歐洲議會的態度反映了其對一個重要趨勢的短視。
  • 日本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是無稽之談?
    此外,中國加入WTO已經15周年,這15年是有定義域的,過了這個時間期限,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將獲得國際認可。」白明說道。也有專家表示,日本亦想通過將中國從特惠關稅待遇除名來彌補國內財政赤字。日本財務省此前曾表示,2015年,日本從50個享受發展中國家特惠關稅國家的進口額高達約1.32兆日元,其中中國佔60%以上。
  • 日本正式不承認中國市場經濟地位 專家表示荒謬
    【觀察者網綜合】北京時間周四(12月8日),日本經濟產業省8日發布消息稱,關於中國在世界貿易組織(WTO)中的地位,已決定繼續不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國家」。日本將維持容易對不當傾銷徵收高關稅的「反傾銷稅」機制。 由於美歐對給予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仍持扭扭捏捏的態度,日本的這一表態也使其成為第一個「出頭鳥」。
  • 避談中國市場經濟地位,歐盟發狠反傾銷
    區別在於,歐盟自覺法理吃虧,為避免同中國發生正面貿易衝突而全面修改、加強貿易保護工具,美國則仍堅決將「市場經濟地位」同「替代國」問題掛鈎——換言之,承認中國是市場經濟與否,與在反傾銷時是否繼續使用「替代國」是完全兩回事,而美國選擇了繼續蓄意捆綁。「這將是下一屆(川普)政府需要來處理的事情。」
  • 中國,究竟是不是市場經濟?
    超過30個國家早已承認了中國的市場經濟地位,但它的主要貿易夥伴,包括歐盟、美國、加拿大、日本、印度還有墨西哥,都在法律上將中國推定為非市場經濟國家,並在何時取消這一推定上保留自由裁量權。隨著最後期限的到來,所有這些國家都將面臨抉擇。而歐盟的行動為其他國家提供了一個範例。市場經濟地位有多重要?一國可以對任何進口商品提起反傾銷調查,但非市場經濟地位會讓中國的出口商在面對反傾銷調查時處於不利地位。
  • 《資本論》,當代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理論指南
    【文/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全國馬列主義經濟學說史學會副會長、中國政治經濟學年會總幹事 孟捷】《資本論》提出,在產業革命和機器大工業崛起之後,以生產力進步為前提的相對剩餘價值生產便成為居於主導地位的生產剩餘價值的方法。這意味著,剩餘價值的增長是和生產力進步攜手並進、合二為一的過程。
  • 《變革中國:市場經濟的中國之路》:中國的「邊緣革命」
    他們共同致力於解釋中國經濟高速增長的真正原因,破解中國制度安排及其變遷的真正秘密,用現在流行的一句話說,中國究竟「做對了什麼」?羅納德·科斯教授的回答是:「不是中國政府,而是我們稱之為的『邊緣革命』,將私人企業家和市場的力量帶回中國。」我認為,這是迄今為止有關中國改革和中國經濟發展最深刻的洞見。
  • 歐盟討論中國貿易地位問題 美國持中性立場
    路透社1月14日報導 針對中國政府要求放寬貿易壁壘限制的要求,歐盟執委會將諮詢各個行業以及貿易夥伴的意見,周三開啟的這場政治辯論將塑造歐盟未來與中國關係的格局。歐盟28國執委首次討論從12月起給予中國「市場經濟體地位」的問題。中方認為,中國在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15年之後,有權獲得這樣的地位。
  • 當前中國社會階層結構三大新變化
    原標題:當前中國社會階層結構三大新變化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副院長、社會學系主任李路路在《人民論壇》撰文指出:近年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社會階層結構也發生著變化。新變化之一:階層分布結構開始根本改變,中產階層逐漸在社會中佔據主導地位。首先,曾經在中國歷史上長期佔據多數地位的農民,在未來幾年中將明顯減少。
  • 2016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將擴容 三大變化一覽
    2016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將擴容 三大變化一覽  華工五山校區將擴容,但維持老中大「鐘形」軸線;華工華農兩校還計劃合力拆牆,恢復歷史校園。昨日,華南理工大學五山校區的擴容規劃獲得廣州市規委會獲全票通過,該校區將增加50萬平方米建設量,校區北邊將增加住宅供應以滿足教師居住需求。
  • 《回首30年》專稿: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社會階層結構變化
    這一方面是整個國家加速發展以工業化和對外開放為主要特徵的現代化進程的產物;另一方面,這也是整個社會從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轉型的結果。總體上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社會階層結構變化主要呈現出以下三個特點。一、階層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社會階層結構的變化是和經濟體制的變化緊密相關的。從整體上看,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社會結構的格局發生了重大的調整。
  • 總複習: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
    總複習:走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一、考綱解讀(一)考點提示1.市場經濟基本原理:市場與計劃,市場調節及其弊端,市場配置資源,市場秩序;2.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宏觀調控。(二)複習建議考查重點:市場調節及其弊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徵;宏觀調控。關注熱點:1.整頓市場秩序一直是高考的重點,通過具體事例分析國家整頓市場秩序的重要性。2.注意國家宏觀調控政策的變化與國家經濟發展走勢,這是高考命題的興奮點。
  • 「假如美國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
    賀陽 2020年5月21日日前,《管理世界》寄給我一份「經濟形勢分析專家調查問卷(第七次)」請我填寫,其中有一個問題:「假如美國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您認為我們應該怎麼辦?」下面要求按順序列出三條對策。
  • 大眾中國CEO馮思翰博士領英發文:疫情給行業帶來三大變化
    大眾汽車集團(中國)CEO馮思翰博士:新冠疫情給整個汽車市場帶來三大變化 馮思翰博士認為,新冠疫情給整個汽車市場帶來了三大方面的改變:
  • 優質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教學設計
    你可能知道中國的高鐵裡程是世界第一,但你可能不知道這個第一是超過了第二到第十名裡程的總和,而且近六成是近五年建成的。最近五年,平均每年7400多億元的投入,這是中國鐵路建設史上投產新線最多的時期。---中國路,中國橋,中國車,中國港,中國網託起了中國夢!
  • 哈耶克:市場經濟的堅定捍衛者
    隨後,哈耶克、米塞斯和弗裡德曼等的市場經濟思想開始大行其道。  二,諾貝爾獎主要表彰其在貨幣政策和商業周期上的開創性研究及對社會經濟互動分析方面的突出貢獻  1972年,倫敦經濟事務研究所出版了哈耶克的小冊子《騎虎難下——凱恩斯的通貨膨脹思想傳統》,使得人們重新把目光投向哈耶克,也為哈耶克1974年獲得諾貝爾經濟學獎成功造勢。
  • 市場經濟理論如何破除似是而非的觀念
    讓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並不是隨隨便便得來的結果,計劃經濟時期,我國國民經濟曾處於瀕臨崩潰邊緣的絕境,不得不反思,計劃經濟這條路真的走不通了,那麼還有什麼路可試試,市場經濟就是在這種困境中被摸索出來的。 市場經濟作為一種理論,如果從1776年出版《國富論》算起,也才200多年。
  • 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什麼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
    中國社會主義哲學體系,應當避免用西方哲學的話語體系來評判中國實踐、闡釋中國道路、解答中國問題。我們不能任由西方哲學話語來為我們「代言」,這種言說方式所展示的都不是真實的中國,而是西方視野中的中國,而是被西方話語「製造出來」的中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顯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社會很重要的,很基礎的組成部分。那麼什麼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什麼是資本主義市場經濟呢?
  • 事業單位考試公基知識:疫情之下的市場經濟
    從某種意義上,我們都是罩中人,但也正是如此,與口罩有關的犯罪頻發,為抗擊疫情帶來極大阻礙。2月23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外公布了一批「聯合雙打行動」典型案例,其中有10起非法製售口罩等防護用品案例,包括了江蘇、浙江、江西、上海等省市市場監管部門查處的通過網絡渠道銷售假冒偽劣口罩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