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新開的餐廳,如何讓消費者注意你,讓消費者知道你,這個時候「打廣告」就是餐飲人慣用的招術。然而很多的經營者在這個節點上都有同樣的矛盾心理:一邊覺得酒香不怕巷子深,不做廣告一樣可以賺錢。一邊又想其他家餐廳都行動了,我們家沒點動靜會不會就此落後於他們了。
對此我給到的建議是:打個好廣告還是很有必要的。酒再香,消費者聞不到他們怎麼會知道呢?但也要切記:不要盲目投錢打廣告。幹餐飲行業的,廣告一定要採取攻心策略,方能吸引顧客轉化為收益。
1
滿足求方便的心理策略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人們越來越沒有足夠的時間用於買菜和煮飯。於是,一些為滿足人們求方便的心理策略廣告出現了。如「買菜、配菜、洗菜、燒菜,弄得油煙滿臉,心情和胃口都冷了一大半。與其這樣操勞,何不讓我們代理?」上海一些大型餐廳近年紛紛打出這樣的廣告語:「撥一個電話、按一下滑鼠,然後鋪好餐桌,年夜飯—大功告成!」這一招果然很靈,引得上海市民趨之若鶩。
整天忙於工作的人們,到了進餐時間,總希望能方便、快速地吃到自己所需要的膳食。於是送餐服務,已成為深受消費者歡迎的服務項目之一。「撥一個電話、按一下滑鼠,吃飯問題,馬上解決!」這樣的廣告在不少城市已頻頻出現,又怎不令人心動?瞄準人們求方便的心理需求,以送餐服務啟動營銷,也是成功的餐飲廣告。
2
滿足求真實的心理策略
成功的餐飲廣告創作者都知道,真實是贏得餐飲消費者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條件。於是,不少的餐飲廣告以此作為創意和攻心的基點。毋庸置疑,現代餐飲廣告已更擅長於攻心謀略。
據說有兩家餐廳為了招攬顧客互相搶生意,各自在店門前貼出廣告。一家的廣告寫道:「本店以信譽擔保,出品菜餚絕不用味精。」另一家的廣告是:「本店出品的菜餚大部分保持原汁原味,只有少量使用味精調味,如有完全不食用味精者,請預先說明。」前者信誓旦旦,反而令人生疑。後者實事求是,不加粉飾,卻使人產生信任。其中的奧妙,離不開「真實」二字。其結果當然是後者以「真實」廣告贏得了眾多消費者的心。
3
滿足求知慾的心理策略
圍繞餐飲產品提供一些有關知識性、趣味性較強的故事如歷史典故、神話傳說、製作工藝、產品性能等,可藉此擴大餐飲產品宣傳的廣度和深度,以滿足消費者求知慾的心理。如由宋代流傳至今的「東坡肉」,本身就是一個成功的廣告。因為「東坡肉」所蘊涵的歷史典故早已膾炙人口。又因為蘇東坡不僅是宋代的大詩人,還是一位美食家,他首創的「東坡肉」至今仍是賓館酒樓的名餚之一。1972年美國前總統尼克森訪華時也曾品嘗過此菜,尼克森食得津津有味,讚不絕口。
這種通過編織故事情節來表現廣告主題的創意手法,在增加廣告知識性的同時也體現了生動性和趣味性,由此強化了產品形象,並增強了消費者對產品的記憶,從而誘發消費行為活動。
4
滿足情感消費心理策略
前些年,我國不少地區種掀起了一股「知青」熱,紛紛打出「老知青」「老三屆」的主題餐廳廣告。只要你走進餐廳,就看見店牆上懸掛著當年「老三屆」上山下鄉的物品—綠軍裝、黃草帽、軍用水壺、毛主席紀念章等。這些能激發情感的實物廣告,令人十分感懷。來這裡用餐的多數為老知青,面對著一盤窩窩頭,一碗棒子麵粥,一盞煤油燈,仿佛回到了那個蹉跎歲月。儘管是粗茶淡飯,卻使人吃出一種特殊的情懷,反而更有吸引力。
這些知青餐廳不僅為老知青提供風味獨特的飯菜,為老知青提供懷舊回憶和憑弔青春的場所,還為失去聯繫的知青老友重新搭起了友誼的橋梁。當年上山下鄉的幾千萬知青現在已步入中年,風風雨雨的幾十年過去了,但摻和著自己青春熱血的人生經歷卻像一壇陳年老酒,在歲月的塵封中顯得越來越醉美,越來越誘人。所以,商家瞄準了這一大批老知青的心理需求,建立起以「老知青」為目標市場的餐廳,以情感帶動消費.這也是餐飲廣告的成功之處。
5
滿足求實惠的心理策略
就拿必勝客來說,必勝客在地處高校區的餐廳推廣價值20-27元的5款學生優惠套餐。套餐有比薩、意粉、熱湯等,供就近的學生自山選擇。同時,必勝客還向學生發放套餐優惠卡。此廣告一打出,必勝客餐廳門庭若市,學生們紛紛憑學生證到必勝客餐廳換領學生套餐優惠卡,以便持卡享用超值的套餐。與此同時,必勝客還新開發了3款兒童套餐,價格分為25元和28元兩個檔次。這對本省兒童來說,當然是一個頗具誘惑的心理廣告攻勢。當然,兒童要想享受這份「殊榮」,還先得家長的同意和「帶路」。
屆時他們在「必勝客」裡花費的,就不僅僅是25元和28元兩個檔次的套餐了。
通常年紀越小,越容易受廣告的影響,尤其是少年兒童,是最容易受廣告影響的群體。這是由於年紀越輕,越容易接受新事物,就越容易被廣告說服。因此,餐飲企業針對兒童和學生的消費心理,舍小利而謀大利,這也是成功餐飲廣告的攻心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