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高齡考生--102歲陸雲從上京趕考記

2021-02-23 華郵網

科舉考試是古時進入仕途的主要途徑,直到1905年才廢止。

考生在地方取得生員(秀才)資格後才能參加鄉試,鄉試中舉後有資格參加更上一級的會試,最高級則為殿試。獲得的成績排名前三位為:狀元、探花、榜眼,後面則是進士。

這種考試數年一屆,每逢會試前都先舉行鄉試,選取優生,是歷代政府選撥人才及普通學子進入上層社會的一種較公平方式。

據清代王培荀《鄉園憶舊錄》記載,考生年齡似乎沒有嚴格的上下限,明代楊廷和12歲中舉;楊一清15歲中舉。錢泳《履園叢話》一書則介紹,清代參與科考的考生年齡最小是16歲,最大則無上限。

由於對考生年齡沒有上限,所以很多屢試不中的老年考生堅持參加科考。而大清政府又多次規定,老年考生界80歲欽賜舉人,界90歲欽賜國子監司業銜。所以更吸引老年考生參加科考,因為到了這個年齡,只要能進考場應試,不問成績就能獲得欽賜。

在網上或書刊上,經常能讀到中國歷史上年齡最大的考生陸雲從道光六年(1826年)上京趕考的故事:

道光乙酉科(1825年)廣東鄉試,有位102歲的考生陸雲從,因高壽被賜為舉人。參加鹿鳴宴時,房考官詢問其何年考取秀才,答曰去年始入泮(考中秀才的代稱)。座師隨後戲問道:「三場辛苦,還能耐耶?」答云:「百歲蹉跎,竊自慚耳。」陸舉人來年春季公車北上,赴京會試,時年103歲。此事在京城引起轟動,眾人爭相一睹其風採,只見他耳聰目明,步履矯健,容貌彷佛六十出頭之人。

只是故事主人公陸雲從的年齡有102歲、103歲、104歲三種不同,同一人不可能有三種年齡,肯定有兩種是錯誤的。

而更關鍵的是,這位陸雲從是今廣東省三水縣西南鎮江(岡)根村人,正是本人家鄉人士。

由於涉及到家鄉三水的人文歷史,加上有明顯的不同說法,而且又沒有註明出處。為驗證這個歷史事件的真實性,講好三水故事,本人堅持多年去追尋,希望能挖掘出事實之真相。

儘管信息有限,但根據陸雲從的年齡推測,大體可知是雍正年間出生,在《三水縣誌》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版的《人物》「附鄉賓耆壽」一節中,果然找到長壽老人陸雲從的大名,記錄年齡為95歲,以該書出版年份往上推95年,可知陸雲從應該是出生於雍正二年(1724年)。

而資料記錄陸雲從參加的是道光六年(1826年)丙戌科考,這樣往上推的話,則確實是102歲。但縣誌又記有另一長壽老人:明佔三,現年92歲,四代同堂,知縣王匾曰:「碩德可風」。那制軍匾曰:「型方善俗」。

看到這裡,很明顯會讓人有陸雲從只活到95歲的感覺。因為編書時在世的有註明,沒有註明的肯定就是已經不在了。

所以又產生了更大的懷疑,縣誌記錄95歲,但坊間文章卻說他是102-104歲,這如何解釋?解決的方法亦並不是沒有,只需找到科舉「齒錄」等檔案資料,即能驗證真相。

存世有關廣東清代科考貢士名錄資料中,道光五年乙酉科鄉試(附有道光六年丙戌科考)卻沒有任何陸雲從的記錄。

最後翻遍整個清代的廣東科考名錄資料,還是沒有陸雲從的蹤影,這個中國歷史上最高齡考生的迷團越來越大!

正是我的鍥而不捨,為追尋歷史真相而努力。某次在廣東一個文史交流群中再說起此事,一位熱心文友發來一張陸雲從的齒錄照片,是在電腦上翻拍複印件的,儘管不是很清楚,卻正是我苦苦追尋而不獲的原始資料。

科舉「齒錄」是記錄考生的原始檔案,有考生上下三代等詳細資料,對於了解考生個人及整個地方族群變遷等都有重要的參考和佐證作用,可以算是小型族譜了。

這份「齒錄」與我收集的不同,簡單得很,由於群上不便問太多,只好暫時擱置,繼續努力查找資料。

過了一段時間,又碰上這位文友上群交流,只好厚著臉皮再問來源,文友告訴我是「道光乙酉科齒錄」上的照片。得到這個關鍵信息,馬上動用資源,當即找到有貨的朋友,買來複印件。

這本書全名是《道光乙酉科各省鄉試齒錄》,收錄了這一屆全國鄉試的科舉「齒錄」,由於鄉試與會試不同,所以「齒錄」相對簡單,只有個人及上下三代共六代的簡單信息。

這份「齒錄」中的74名廣東舉人中沒有陸雲從名字,但翻開第一頁陸雲從「齒錄」卻赫然在目。

根據記錄:陸雲從,字飛騰,號昆都,行一,雍正甲辰年五月二十五日吉時生,廣州府三水縣,生,欽賜舉人,欽賜國子監司業銜。

相信沒有記錄的原因是欽賜舉人並非科考出身之故。這個也應是廣東科舉資料沒有記錄的原因。這份原始檔案資料的發現,對破解陸雲從的身世迷團及科考情況最為關鍵。

「齒錄」可見陸雲從出生於雍正(二年)甲辰五月二十五日,即1724年7月15日,兄弟中排行第一。到嘉慶二十四年(1819年)縣誌出版時正是95歲。到道光乙酉科(1825年)鄉試時為101歲,歷雍正、乾隆、嘉慶、道光四朝。如果有參加道光六年丙戌科的會試,則正是102歲無誤。

至此已經接近真相大白,即陸雲從確實參加過廣東鄉試,而且年齡高達101歲。但到底有沒有參加過道光六年丙戌科的北京會試?這個還要考證。

據傳立在北京的進士名錄碑上有陸雲從參加道光六年丙戌科考的記錄。但因年久風化,人名早已看不清楚,這個信息已不可考,相當遺憾。

正當迷團待解之際,又傳來好消息,據本地朋友告知,清代錢泳《履園叢話》有記錄這個故事。

錢泳(1759-1844) 原名鶴,字立群,號梅溪居士,清金匱(今江蘇無錫)人。此書記錄的是他當時的歷史,可信度較高,而且可以找到這個故事的最初出處。

收到這個消息後,馬上又通過各種途徑去尋找《履園叢話》,首先買到的是人民出版社1998年出版的單本,收到後不禁大失所望,因為這個居然只是節錄本,根本沒有陸雲從的故事。

《履園叢話》道光十八年(1838年)刊刻成書,全書共24卷。新版沒有,只好看看老版的,但清代同治版本高達五位數,解讀這個故事的代價太高了。

所以還是先買幾本民國版來看看,可是收到兩本1、3卷不全的民國版後,亦沒有發現,真讓我沮喪。好在我性格是屢戰屢敗,越戰越勇。

繼續鍥而不捨地找完整版本,最後又讓我買到中華書局1979年版的上下兩冊全套,翻遍上下兩冊,終於在下冊354頁找到陸雲從的故事出處。

原來這套二十四卷的《履園叢話》,陸雲從的故事是在第十三卷的《科第》中的《異事》中,即第十三卷最後那幾頁中就能找到。

原文如下:道光乙酉科廣東鄉試,有陸雲從者,年一百二歲,欽賜舉人。陸赴鹿鳴宴,房師戲謂之曰:「三場辛苦,還能耐耶?」,陸對曰:「百歲蹉跎,竊自慚耳。」詢其何年人泮,陸曰:「鄉先達莊有恭中狀元之年,門生已應童子試第二次,去年歲試始入泮也」。其明年丙戌會試,又賜國子監司業銜,實年一百又三歲。京師哄然,鹹往觀之。貌如六十許人,耳聰目明,步履甚疾。

此文與現今媒體上流傳的解讀版大意相同。而其後,我又找到另兩本清代著名筆記作品中的兩個陸雲從故事,記錄如下。

福格《聽雨叢談》卷十:六年丙戌會試……。是科廣東舉人陸雲,年一百四歲,三場完竣,未經中式,賜國子監司業銜。

《聽雨叢談》共十二卷。清福格撰。成書於清鹹豐朝後期。福格的生平事跡不詳,散見於《聽雨叢談》各條,僅知道他姓馮,字申之,內務府漢軍鑲黃旗人,是乾隆年間大學士英廉的曾孫,鹹豐五年(1855)以惠州通判留在僧格林沁山東軍中,司理營務兼總行營發審案牘,後來升任山東莒州知州。經推算,估計作者生活於嘉慶中葉至同治六年前後。此書原未刊行,1959年由中華書局整理出版。

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1881年)卷三:道光丙戌春闈,廣東一百三歲老人陸雲從應會試,恩賜國子監司業銜。同時朝臣,多以詩筆紀述盛事。按:陸,廣州府三水縣人,百歲始入學。

陳康祺(1840-?),字均堂,浙江鄞縣人。在京仕宦十餘年,官至刑部員外郎,後任江蘇昭文知縣,因事罷官。所著《郎潛紀聞》共「四筆」:《郎潛紀聞初筆》,光緒庚辰年刊於琴川;《郎潛紀聞二筆》(即《燕下鄉脞錄》),辛巳刊於暨陽;《郎潛紀聞三筆》(即《壬癸藏札記》),癸未刊於吳門;《郎潛紀聞四筆》(即《判牘餘沈》),未刊行。

但以上三個記述均有一些誤差,例如年齡有103歲、104歲兩種,根據陸雲從的檔案「齒錄」記載,陸雲從出生於1724年,到道光六年(1826年)實為102歲。103歲應為虛歲。而嶺南,特別是三水人向有「天一歲地一歲」的鄉俗,故104虛歲亦合鄉例,粵人就有「死人燈籠--報大數」的歇後語,就是針對這種虛歲而言。

而「齒錄」中已經清楚顯示陸雲從參加道光五年乙酉科鄉試後已獲「欽賜國子監司業銜」。並非錢泳書中所述:其明年丙戌會試,又欽賜國子監司業銜。相信其後的《聽雨叢談》、《郎潛紀聞二筆》以訛傳訛,複述錢泳所說,甚至連陸雲從的名字亦抄錯,成為「陸雲」。

至此可以確證陸雲從的故事並非空穴來風,是確有其人、其事和可以根據我上面介紹的資料公開驗證。

但還有一些未解之謎,如欽賜舉人是否有資格參加會試?道光乙酉科廣東鄉試已獲欽賜國子監司業銜,再到北京參加會試又獲欽賜國子監司業銜?於理不合也!

這個中國歷史上最高齡考生的故事,在錢泳《履園叢話》、福格《聽雨叢談》、陳康祺《郎潛紀聞二筆》的各個版本中流傳近200年,流傳至今,成為中國科舉史、教育史中的特例和趣事。

這些陸雲從的故事在《郎潛紀聞二筆》時才加注「三水縣人」。相信是一位有心的邑人,讀到這個故事和知道陸雲從是三水人,才把這個故事挖掘出來。

稍為遺憾的是,後人去寫這個故事時並沒有註明出處,否則亦無須我花這麼多時間、精力、金錢去驗證。不過在驗證過程中,從懷疑到證實,是一個學習和升華過程。

所謂活到老學到老,堅持一個目標,最後走向成功,這亦屬一個勵志的故事,值得後人去學習和傳承這種精神。而三水作為全國首個富裕型長壽之鄉,再次以真實歷史證明早有底蘊。

最後也簡單介紹一下陸雲從的家鄉江根(岡)村,江根村位於今三水西南鎮,著名的昆都山即在該村,附近以村名置江根圩。1897年《續議緬甸條約附款》中,江根圩與三水縣城同時開埠。

昆都山居西北江交匯之處,為珠三角之源,是歷代兵家必爭之地,也是著名的文化勝地,陳白沙、何維柏等均在此留下動人詩篇,也是歷代「縣治八景」之一,陸雲從號「昆都」即緣於此。從明代至今,都是中外遊客到訪三水「打卡」之地。

參考文獻:

1.《三水縣誌》嘉慶二十四年版卷十一《人物》71頁。

2.《嘉慶二十四年版.三水縣誌》1987年點注版245頁。

3.《道光乙酉科各省鄉試齒錄》「廣東」正文第一頁。

4.錢泳《履園叢話》1979年中華書局版,下冊,卷十三354頁。

5.福格《聽雨叢談》1959年中華書局版,卷十193頁。

6.陳康祺《郎潛紀聞初筆 二筆 三筆》1984年中華書局版,下冊,二筆,卷三,373頁。

知識的源泉,無私的分享!

   

    一個打著集郵幌子的中國歷史文化傳播平臺,通過一張張故紙,講述中國古往今來、包羅萬象的歷史文化故事,涉獵內容豐富、研究最為精專,大量原創乾貨,相信必能給你啟迪與愉悅,從而無師自通!

    新文章陸續有來,舊文章歷久常新,歡迎關注、歡迎轉發、歡迎分享。

請掃以下二維碼關注,欣賞更多精彩文章!

相關焦點

  • 古詩賞析丨《入都》勝券在握豪邁趕考,祝所有考生蟾宮折桂
    賞析:這首詩是李鴻章在赴京趕考的時候寫下的。道光二十三年李鴻章21歲,奉父親李文安之命,自老家安徽入京時作《入都》詩十首,這是第一首。詩句一開始,李鴻章用手持吳鉤描述出一個英勇的壯士形象,用高於百尺樓展現出自己意氣風發的狀態。古往今來是什麼人在書寫歷史?
  • 微小說:「我要上京趕考!」
    阿螢微微闔了眸,沉重道:「去尋心上人。那沈公子呢?」最後一句,她歡脫了語氣。沈故道:「我要上京趕考。」阿螢點點頭:「我也要上京去,沈公子可否帶我一路?」沈故說好,只是心中莫名湧出一股難言的酸澀,突然間,他竟有些羨慕那位阿螢口中的男子。
  • 《開封府》益兒回宮,三黑上京趕考
    三黑十年寒窗苦讀學有所成,應先生和嫂嫂的要求三黑上京趕考。三黑因當年知府騙大哥米糧卻污衊大哥殺死大哥而立志要考取功名做個好官,還世間公平公正。三黑進京途中經過河邊下河洗澡後上來才發現衣服、包袱不見了。路過草屋才發現自己的衣服被一個女扮男裝的女子穿了。三黑因為長得黑,無論在河邊還是草屋和客棧裡都被當成鬼。
  • 長沙80歲老中醫當「考生」,希望醫技得到認可並傳承
    當滿頭銀髮的趙承義老人一出現,不少考生立即圍了上來,有認識老人的人來打招呼,也有人好奇她為何高齡「趕考」 。「考個資格證,更好傳承咱中醫技術與精神啊。」80歲的老人爽朗一答,不少候考的同仁被她的精神感染,紛紛點讚。有人甚至現場留下電話,希望可以拜師老人,學習這位中醫老前輩的精湛技藝。
  • 三峽電院60歲高齡考生圓了大學夢
    三峽電院60歲高齡考生圓了大學夢 2020-11-22 08: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唐小山趕考記》今日開機 鬼馬少女開啟甜爽逆襲之旅
    《唐小山趕考記》正式開機 12月16日上午,由優酷、絲芭影視、芸開影業聯合出品的古裝甜寵劇《唐小山趕考記 青春題材蘊含甜爽橋段,加上反套路的高能劇情,以及頗有實力的製作團隊,結合絲芭影視獨有的「青春+」、「IP+」渠道,《唐小山趕考記》剛剛開機就已成為新劇中的「大熱股」。
  • 酸甜苦辣高考趕考路 這屆考生太難了
    推遲了一個月的高考終於落下帷幕,那個劈叉出考點的女生也以其頗具難度的動作為這屆高考劃上了句號,真是既喜感又感動。 在這次高考中,由於各種各樣的因素,考生們的趕考路也變得不一般起來,同樣發生了很多充滿喜感與感動的事
  • 102歲的老人仍估痴愛英語 學了90年從未間斷
    看到一個不錯的句子,他會把它記在小本子裡:「Knowledge is weightless,a treasure you can always carry easily(知識沒有重量,它是可以隨意攜帶的珍寶)」。   他,一定是一位時尚的英文達人吧!   沒錯!但誰能想到呢,他是一位102歲高齡的老人!
  • 他102歲仍痴愛英語 學了90年從未間斷
    看到一個不錯的句子,他會把它記在小本子裡:「Knowledge is weightless,a treasure you can always carry easily(知識沒有重量,它是可以隨意攜帶的珍寶)」。他,一定是一位時尚的英文達人吧!沒錯!但誰能想到呢,他是一位102歲高齡的老人!
  • 阿米爾汗偶像阿米達普巴強《老爸102歲》:終被中國觀眾記住
    電影《貧民窟的百萬富翁》男主手阿米特巴·巴強籤名照近日,在印度口碑之作《老爸102歲》中出演了102歲酷老爸的阿米達普·巴強在社交網站上公布了影片即將在中國上映的信息,並表示想坐飛機來中國看看。戲裡想攀印度高峰,戲外要飛來中國看看,76歲的他戲裡戲外都在踐行著年輕樂活的態度。11月30日,《老爸102歲》即將上映,這個印度影壇國寶級人物也即將走進中國觀眾心中。76歲,56年,180餘部電影,他是阿米爾·汗的畢生偶像阿米爾·汗曾說:「我這一生都是巴強先生的忠實粉絲,我從業30年,卻一直沒有跟他合作過。
  • 中國最高齡產婦盛海琳的雙胞胎寶寶過5歲生日
    中國最高齡產婦盛海琳的雙胞胎寶寶過5歲生日 資訊標籤: 高齡產婦 中國最高齡產婦
  • 南寧駕考科目二9項考試智能化 趕考考生感覺疲憊
    廣西新聞網記者 王斯   從今年10月開始,南寧市駕考科目二9項考試全部實行智能化考試,因為市區內沒有考點,考生必須「移步」武鳴、賓陽縣考試,這樣去「趕考」,讓不少考生直喊「吃不消」。因為往往當天不能考試,要住一晚,加上路途遙遠,考生感覺很疲憊。  「偌大的南寧市區難道就建不成一個考點?啥時候南寧市區才能有此類考點?」不少考生發出這樣的疑問。近日,記者採訪南寧市車管所有關負責人後得知,南寧市區科目二9項考點正在籌備中,考生想實現在市區考試還要耐心等待。
  • 考生腳部受傷拄拐杖趕考,民警聯繫開闢綠色通道優先進入考場
    7月7日,在遼寧瀋陽鐵西區31中學考點,一考生腳部受傷拄拐杖趕考行動不便,鐵西公安分局現場考點執勤民警迅速聯繫考點開闢綠色通道,讓腳部受傷拄拐杖的考生優先進入考場。考生和家長連說感謝。7月7日,在遼寧瀋陽鐵西區31中學考點,一考生腳部受傷拄拐杖趕考行動不便,鐵西公安分局現場考點執勤民警迅速聯繫考點開闢綠色通道,讓腳部受傷拄拐杖的考生優先進入考場。考生和家長連說感謝。
  • 102歲張允中去世,是愛國華僑49歲創業,100歲依舊是「億萬富翁」
    「新加坡船王」張允中在9月4日上午的時候在睡夢中去世了,享年102歲。張允中是一位愛國華僑,曾經在中日交戰期間,還曾積極投身抗日運動,並且他所創辦的太平船務,中國業務是其發展的重心之一。在2018年的時候,100歲的張允中還獲得了福布斯財富榜世界最年長的億萬富翁光榮稱號!
  • 廣東唯一健在的開國將軍,今年102歲,客家人
    1949年10月1日的開國大典上,「功臣號」坦克帶領編隊以整齊的隊形,緩緩通過天安門廣場,接受了毛主席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檢閱。時任「功臣號」所在戰車師政委的,是生於梅州大埔的開國將軍楊永松。從戰火中走過來的他,17歲跟隨紅軍爬雪山、過草地,一路南徵北戰,書寫了傳奇的戰鬥人生。1955年,楊永松被授予少將軍銜,成為最年輕的開國將領之一。
  • 102歲婦女獲漢堡大學博士學位 網友:學霸不問年齡
    102歲婦女獲漢堡大學博士學位 網友:學霸不問年齡時間:2015-06-10 20:56   來源:華東在線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題:德102歲婦女獲漢堡大學博士學位 曾遭納粹迫害來源:騰訊網 [摘要]【102歲婦女獲漢堡大學博士學位 網友:學霸不問年齡】據BBC中文網報導,現年102歲的德國婦女英格博格拉波波特
  • 盤點高考中那些高齡考生,年齡最大的已經88歲!
    2001年,高考取消考生「未婚、年齡不超過25歲」的限制,高考年齡和婚姻限制徹底放開。那麼,這些年我們高考中出現了哪些高齡考生呢?今天小編來盤點下。第一名:年齡最長者考生汪俠這位老人出生於1929年,今年已經88歲,是位網絡紅人,從2001年開始參加高考,至今已經參加了18次高考。老人耄耋之年還要參加高考,圓自己一個大學夢,真是精神可嘉。
  • 「趕考時代」的心靈透視
    繼之,兩條線索交叉碰撞、糾結交纏、迭宕起伏,眾多各色人物,因了藝術招生這一碼子事,從天南海北,匯聚到了同一個「趕考」的社會大舞臺上,或崇高或卑鄙或美好或醜惡或天堂或地獄,演出了一幕幕扣人心弦的活劇。  小說的藝術魅力,還體現在作家逄鴻星不僅僅擅於講故事,他更精於塑造人物形象。
  • 專訪中國最高齡產婦:一聲「媽媽」再累都值了
    兩個女兒跳起舞來有模有樣原標題:專訪中國最高齡產婦:一聲「媽媽」再累都值了今年5月份,一對雙胞胎女兒就要5歲了,這讓65歲的盛海琳很期待,也覺得稍微鬆了口氣。畢竟孩子大點會好帶些,自從2010年5月25日生下這一對雙胞胎,她這位中國最高齡的產婦就一直在忙忙忙……5月1日,盛海琳在家中接受記者專訪時透露,當年高齡生產的大膽決定,讓她承受了難以想像的艱辛,也給了她無與倫比的幸福和快樂。教女兒彈琴畫畫真不簡單5月1日,在合肥市潛山路附近的一小區內,盛海琳穿著優雅的禮服,坐在鋼琴旁。
  • 助考生金榜題名!半島記者多路打探青島市區主要考點 趕考吃住行...
    半島記者 劉金震 孫雅琴 欒英傑 劉愷琦2019年高考考點信息已經發布,為了幫助考生提前了解考點信息,半島記者兵分多路探訪市內三區和嶗山區主要考點,繪成了一份有關高考吃住行的全攻略,供今年高考家庭作為趕考的參考。需要提醒各位考生地是,6月6日(周四)16點以後可持準考證到所在考點熟悉周邊環境,但為確保考試安全考生不得進入考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