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壽陽縣:旱地丘陵孕育農業現代化希望

2020-12-24 吾谷網

山西壽陽縣:旱地丘陵孕育農業現代化希望

中國農業新聞網2018-11-25 21:11:48

閱讀(2152)

山西壽陽縣破壁壘、順機制,下活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盤棋旱地丘陵孕育農業現代化希望本報記者 周亞軍核心閱讀丘陵山區如何實現農業現代化?山西壽陽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突破,順機制、...

山西壽陽縣破壁壘、順機制,下活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盤棋

旱地丘陵孕育農業現代化希望

  本報記者 周亞軍

  核心閱讀

  丘陵山區如何實現農業現代化?山西壽陽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突破,順機制、優結構、促升級,告別廣種薄收,邁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走出一條現代特色農業新路

  車出壽陽縣城,一路蜿蜒,黃土峁梁上滿是層疊的秸稈。又是一個豐收年,機器打捆、旋耕還田,土地孕育著新希望。

  山西壽陽,屬典型丘陵山區,坐擁百萬畝耕地、百萬畝林地,但溝壑縱橫,十年九旱,條件算不上優越。然而,這裡有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全國農業標準化示範縣等一批「國字頭」稱號,吸引了國家級現代農業示範區落戶。秘訣何在?

  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突破,壽陽順機制、優結構、促升級,傳統農業告別廣種薄收,邁向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探索走出丘陵山區的現代特色農業新路。

  調優結構:「2分錢」破解賣糧難,好品種產出高收益

  「年年最愁『種啥來錢』,往後可不愁了!」剛籤下來年的玉米訂單,南燕竹鎮吳家崖村種糧大戶石明光一臉喜悅,「咱不能只顧埋頭種地,市場缺啥,咱就種啥,1斤糧至少貴2分錢。」

  同樣是玉米,種法不同了。石明光解釋,新品種下田,新技術跟上,用上膜側播種技術,起小壟,抗得住乾旱。合作社全程託管,耕種收「一條龍」,農民穩賺放心錢。

  生產方式變遷背後,是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一盤大棋。

  縣委書記郝鵬鴻表示,化解「怎麼種地」難題,不是簡單少種點什麼、多種點什麼,而是一場全方位變革。立足市場,調優結構、調好方式、調順體系,才能讓山區農業有競爭力,讓農民有好收益。

  種糧賣給誰?壽陽主動撤「藩籬」,深化糧食流通體制改革。引進社會資本8000多萬元,發展起67家糧食流通企業,打造一批產業化聯合體。一張市場網,以壽陽為中心,輻射周邊4縣區,聯通12個省市,形成每年9億斤玉米的流通能力,擁有「每斤玉米高2分錢」的市場定價權。

  多元化主體釋放活力,讓糧農告別「賣糧難」。縣裡成立玉米產業化發展指導中心,通過「企業 基地 合作社(經紀人) 農民」機制,讓一家一戶精準對接市場,實現優糧優價。一個玉米產業,一年促進農民增收2300萬元。

  發力供給側,調優的不止玉米。

  在上湖鄉常村,嚴寒擋不住市場火熱:玉露香梨冷庫外,客商人頭攢動,一箱箱梨出庫、裝車,運往全國各地。「黃土地穿了綠衣裳,既是綠水青山,又是金山銀山。」66歲的村支書侯志強拿起一個玉露香梨,細細誇獎:「這梨皮薄、汁多、酥脆,咬一口滿口甜,市場上搶著要。」

  常村山坡地多,種糧產量不高,出路何在?政策幫扶,引技進村。2010年,常村與山西省農科院果樹所合作,建立全省首家國家梨產業玉露香梨示範基地。村裡成立常綠仁果合作社,社員從8戶發展到198戶,梨樹從200畝增長到2900畝,全程有機管理,「梨先生」品牌走俏北京、上海、廣州等地。

  「咱種的是綠色產品,5畝梨能頂百畝糧。」侯志強算了一筆帳:今年合作社收入900多萬元,村民戶均收入8萬元,14戶收入超過10萬元。

  打破市場壁壘,新型經營主體快速成長。高效節水、旱作玉米、水肥一體等抗旱技術落戶田間,化解了丘陵山區的「水瓶頸」。

  打通「梗阻」:活樹變活錢,資源變資產,山地長出「綠色銀行」

  壽陽縣山多坡廣,宜林面積大,覆蓋全縣14個鄉鎮、206個村。但不少林果種在山地,權屬不明,老百姓守著幾十畝、上百畝果樹,卻辦不了抵押,籌不來貸款,只能「望林興嘆」。

  打通融資「梗阻」。壽陽探索對山地經濟林確權,發放一本證,一證跨兩權,實現林權和土地承包權的有效結合。縣裡設立林權交易中心,委託專業評估機構進行資產評估。同時,開闢貸款新途徑,協調縣農商銀行開發「林果貸」產品,對現行利率下調30%,在羊頭崖鄉、上湖鄉和溫家莊鄉開展試點。

  「資金不愁了,我們能給核桃樹做『手術』,辦加工廠了。」羊頭崖鄉南王昌村果農鞏院成說。去年,他以18.7畝林地經營權做抵押,拿到了9萬元貸款。解決了後顧之憂,老樹高接換優,3年後產量將會翻番。經過脫皮、分揀、包裝,土特產賣上好價錢,村裡一年增收20萬元,帶動村民人均增收2000元。

  在溫家莊鄉富家溝村,村支書朱全明牽頭組建滿庭芳種植合作社,發展540畝玉露香梨。「修路、打井、建冷庫,樣樣都是錢。多虧了林果權證,小本本解了大難題。」朱全明說,去年合作社「林果貸」80萬元,今年又貸了90萬元,建起2000立方米的冷庫,擴大了生產規模,挺過了最難熬的時候。老朱說:「今年產了7萬斤梨,收入30多萬元,不少農民看在眼裡,紛紛要求加入合作社。」

  活樹變活錢,資源變資產。全縣135.5萬畝集體林地完成確權,越來越多的農民領到林果權證。今年以來,17個農戶、3家合作社落實抵押貸款379萬元。專家表示,一證跨兩權,打通了林權制度改革的「最後一公裡」,暢通了農民融資渠道,激發了產業發展活力。

  綠色產業提檔升級。在常村,侯志強最得意的是上馬了省裡第一條進口水果分選生產線,梨果的大小、糖分、外傷、果核裡有沒有黴心病全都自動檢測分類。「110多萬的設備,去年只進口了主機,沒資金配齊。今年縣裡出臺政策,林果權證可以抵押,我們貸了50萬元,生產線終於開起來了。」

  林果收益高了,採伐壓力小了,林業發展不斷提速。全縣玉露香梨發展到上萬畝,仁用杏基地、核桃產業基地漸成氣候,過去五年造林16.2萬畝,農民人均年林果增收4200元,山地裡長出「綠色銀行」。

  功能農業:讓「吃飯產業」變健康產業,農民增收門路更寬了

  山區農業如何再升級?壽陽瞄準功能農業。

  郝鵬鴻說,通過現代生物和營養強化技術,定量提高農產品中有益健康的功能性成分,讓農業從「吃飯產業」變為健康產業,從而實現全產業鏈升值。

  借「一帶一路」機遇,今年縣裡引進中墨重點項目——艾特爾有機旱作功能玉米產業園,墨西哥「玉米之父」克魯斯帶來的先進技術,讓種玉米也成了「精細活」。

  「6小時玉米種子全部破土,旱作玉米可以不覆蓋地膜……」壽陽嘉禾農業科技公司董事長孫海賓說,這在示範園區都可以實現。孫海賓說,園區採取「垂直深鬆土壤、適度密植、有機無機結合」的集約化經營方式,讓玉米畝產能提高20%—30%,訂單收購價每斤0.9元,每畝收益提高了1倍以上。

  據介紹,今年示範園種植功能玉米5000畝,今後計劃在全縣推廣30萬畝,打造功能玉米的種植、加工、有機肥、秸稈利用全產業鏈。

  瞄準高檔食用油,一片紫蘇價值倍增。晉蕎米業利用冷榨、脫蠟等深加工技術,將紫蘇產出無膽固醇的紫蘇油、亞麻油等40餘個產品,銷往全國20多個省份,出口到日本、韓國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

  融合發展,農業拓展新功能。在南燕竹鎮,28噸玉米棒蓋成一座農家小院,整齊的院牆、小巧的糧倉和轆轤井全都由玉米棒搭成,金燦燦的「黃金屋」吸引了近3萬遊客。在尹靈芝鎮,麗馨莊園集採摘、燒烤、餐飲、休閒為一體,年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在常村,每年的梨花節引來眾多遊人,徒步賞梨花、體驗農耕,火了周邊的農家樂……全產業升級,讓農民增收多了一條路。

  產業活了,村集體也富了。全縣206個村的集體機動地、開荒地、新造地等非承包地全部入帳,清了家底,5800多畝建設用地回歸集體。在此基礎上,村集體流轉土地9萬多畝, 42個村集體經濟突破5萬元。

  改革破難題。壽陽穩糧強特色,農業向「優質」轉變:去年全縣糧食總產3.5億公斤,30萬畝蔬菜產值8.5億元,玉露香梨、紫蘇、藜麥等「高顏值」作物大面積推廣。加快產供銷一體化,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認證26個,建成無公害農產品基地56.7萬畝。

  因地制宜發展現代特色農業,這片丘陵山區煥發出勃勃生機。

責任編輯:高雅

相關焦點

  • 壽陽縣田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霍潤寶:科技興農的引領者
    壽陽縣田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霍潤寶篤定地說。霍潤寶,壽陽縣尹靈芝鎮大堖村人,共產黨員,現任壽陽縣田益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1991年至1994年服役於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特警大隊,199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任職於壽陽縣信用聯社。在多年的工作生活中,他始終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踐行著自己的人生格言。
  • 旱地也能種出玉露香梨 曾經農閒的時候忙了起來
    農曆牛年春節將至,在山西省晉中市壽陽縣的鄉村裡,留守的老人們已經開始準備過年的年貨,過年的氣氛漸漸濃了起來。不過,和以前不一樣,這個寒冷的冬天裡,除了忙過年的事兒,壽陽縣上湖鄉常村的村民們,還要忙地裡的活兒——給4600多畝旱地果樹剪枝。在種果樹之前,村裡主要種玉米,整個冬天,一直到來年清明前後,曾經都是農閒時節。
  • 李鳳民:試點建設甘肅黃土高原旱地農業生態化示範區
    試點建立旱地農業生態化示範區,將充分考慮和藉助於自然資源的優勢,通過早地農業的綜合發展,在區域植被覆蓋、土壤碳固存、生物多樣性、農業綜合生產力、農戶生計等多方面的生態服務價值明顯高於自然恢復生態系統,成為主動性生態保護及生態屏障建設和民生事業高水平發展的典型案例。」甘肅省政協常委、蘭州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李鳳民說。 李鳳民介紹,甘肅省目前脫貧產業發展快,但市場競爭力亟待加強。
  • 李鳳民 為著旱地綠色來(知識分子風採·走進自然)
    如何用生態學思路化解旱地農業難題,是李鳳民和他的團隊一直在努力尋找的答案。 提高山間川地或低坡地生產力,增強山下農業生態系統「造血」能力 驅車從蘭州市區出發,記者和李鳳民教授一起前往蘭州大學旱地農業生態定位試驗站。 坡陡彎急的山路因為下雨變得泥濘不堪,從市區到試驗站所在的榆中縣中連川鄉,90公裡車程花了3個多小時。
  • ...山東理工大學共建「丘陵山地精準農業航空及智能化農業技術與...
    【科技賦能】博山區政府、山東理工大學共建「丘陵山地精準農業航空及智能化農業技術與裝備示範基地」揭牌 2020-10-10 23:0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壽陽縣工商聯凝心聚力服務民營經濟
    為服務民營企業、推動民營經濟發展,2019年,壽陽縣工商聯立足部門實際,強化橋梁紐帶和參謀助手作用,不斷提高服務的針對性、實效性,在教育引領、強化服務、優化營商環境等方面積極作為,努力推動壽陽民營經濟踐行新理念、迎接新挑戰、謀求新發展。黨建帶動,為商會建設賦能。
  • 沃野千裡展新卷——喜看我市農業農村工作新成就
    壽陽,典型的丘陵山區,坐擁百萬畝耕地、百萬畝林地,但溝壑縱橫,十年九旱,是典型的雨養農業、旱作農業區。壽陽縣牢牢把握有機旱作功能農業的發展定位,以項目建設為引領,以供給側改革為突破,不斷推動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產業水平上檔升級,形成了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強勢轉型的格局。連續獲得了全國糧食生產先進縣、旱垣無公害蔬菜示範基地縣、全省優質雜糧基地縣等「重量級」稱號。
  • 菁茂農業 打造旱地農業傳奇(圖)
    菁茂農業 打造旱地農業傳奇(圖)時間:2016-07-04 14:13:07來源:鳳凰陝西作者:字數編輯:王瑜   6月23日,2016「走出楊凌看示範」採訪團走進最後一站:甘肅菁茂生態農業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了解菁茂農業如何在楊凌現代農業科技的支撐下,歷時9年,成就旱地農業傳奇。
  • 壽陽縣七個年輕人的養殖故事
    藏香豬和烏雞,這兩種山林放養、野性極大的動物,對於山西的農民來說,不僅投資成本大,而且養殖難度也大,大多數人擔心經濟損失,基本不會考慮冒這個風險。而35歲的陳海亮和他的六個從小玩大的夥伴卻劍走偏鋒,非要搞特色養殖,5年來,他們的「草根合作社」在一次次的風雨中倔強前行,堅守著七個熱血青年的夢想。初冬的壽陽,萬木蕭瑟。
  • 2020中國(重慶)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展覽會將於5月舉辦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1月7日訊 以「助推丘陵山區農機化,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為主題的「2020中國(重慶)丘陵山區農業機械展覽會」(以下簡稱展覽會)將於5月7—9日在重慶國際博覽中心舉辦,同期舉辦第二屆中國(重慶)泵與電機展覽會。
  • 丘陵山區農業開發的設計師
    講述人:孫學方,句容市農業局生態科科長2001年,退休後的趙亞夫與省老區促進會在江蘇省率先提出建立茅山丘陵有機農業圈的設想,並以項目化方式上報省政府。當省老促會將這一規劃報至省委,時任省委副書記的李源潮當即寫了一大段批示,予以肯定和支持。
  • 2017硒硒皇后中國小米產業發展大會在山西壽陽隆重舉行
    (改革報 朱江訊)4月12日至13日,山西晉中壽陽麗馨莊園內高朋滿座,2017硒硒皇后中國小米產業發展大會在壽陽舉行。本次大會以「拓寬聯動增效渠道,推進小米產業發展」為主題,深入貫徹落實中央一號文件精神,著力優化農業產業結構,更好引導強化小米產業的全面發展。
  • "生態農業+"成句容新名片 林下經濟喚醒丘陵地
    葡萄園所在地,原先是不受農作物「待見」的丘陵崗坡地,這類「貧瘠」土地佔句容土地總面積的71%,一度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發展高效農業和培育「林下經濟」,讓丘陵崗坡地煥發活力,句容農業供給側改革這套「組合拳」打得有聲有色。 立體種養後,每畝葡萄年收益4萬多,老畢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今年能掙50萬,正常發展的話,後年收入就該百萬了。」
  • 壽陽縣2020年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公告
    本次招聘設「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專門崗位」,指參加山西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含晉西北計劃)、「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設崗位」計劃到2020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人員;參加山西省「選聘大學生村官工作」到2020年服務期滿(含到2020年服務滿兩年)、考核合格且仍在崗的人員;退役軍人可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對待,報考「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專門崗位
  • 壽陽縣2020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
    (三)服務基層項目崗位說明本次招聘設「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專門崗位」,指參加山西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含晉西北計劃)、「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設崗位」計劃到2020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人員;參加山西省「選聘大學生村官工作」到2020年服務期滿(含到2020年服務滿兩年)、考核合格且仍在崗的人員;退役軍人可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對待
  • 種地也有「託田所」,中國農業生產託管萬裡行正式啟動
    10月11日,中國農業生產託管萬裡行大型全媒體直播活動啟動儀式在山西省壽陽縣舉行。來自農業農村部農村合作經濟指導司、全國各省農業農村廳、農業生產託管金融單位、農業生產託管服務主體等的代表參加。  農業生產託管是在不流轉土地的前提下,農戶將農業生產中的耕、種、防、收等部分或全部環節委託給社會化服務組織的經營方式。
  • 晉中壽陽縣2020年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工作人員公告
    (三)服務基層項目崗位說明  本次招聘設「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專門崗位」,指參加山西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含晉西北計劃)、「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設崗位」計劃到2020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人員;參加山西省「選聘大學生村官工作」到2020年服務期滿(含到2020年服務滿兩年)、考核合格且仍在崗的人員;退役軍人可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對待
  • 晉中壽陽縣2020年公開招聘中小學教師公告
    本次招聘設「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專門崗位」,指參加山西省「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校教師特設崗位計劃」、「三支一扶」計劃、「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含晉西北計劃)、「農業技術推廣服務特設崗位」計劃到2020年服務期滿、考核合格的人員;參加山西省「選聘大學生村官工作」到2020年服務期滿(含到2020年服務滿兩年)、考核合格且仍在崗的人員;退役軍人可按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對待,報考「服務基層項目人員專門崗位
  • 模式創新 農業生態換新顏
    位於山西省東部、瀟河之畔的壽陽縣,同樣有一部分地域坐落於北緯37°之上,宜人的氣候和獨特的自然景觀,讓這個縣城獨具魅力,從而造就了被人津津樂道的福壽文化和「山西糧倉」的美譽。而作為「三代帝王師」祁雋藻的故裡,更是增加了這片土地上的人文歷史積澱。  「激活農村資源促進鄉村振興」採訪團採訪過程中,這裡高效的政策、創新的模式、科技的運用、多樣的產業鏈及飄香的蔬果,都為採訪團留下了別樣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