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農業+"成句容新名片 林下經濟喚醒丘陵地

2020-12-17 人民網江蘇頻道

記者跟隨65歲的畢年勝,一路「檢閱」他的幾十畝葡萄園——等到夏天,50多個品種、顏色不一的葡萄將掛滿園子,而葡萄架下的田地也沒閒著,春天是蠶豆、蒜苗,夏天則換成西紅柿、絲瓜等。

葡萄園所在地,原先是不受農作物「待見」的丘陵崗坡地,這類「貧瘠」土地佔句容土地總面積的71%,一度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發展高效農業和培育「林下經濟」,讓丘陵崗坡地煥發活力,句容農業供給側改革這套「組合拳」打得有聲有色。

立體種養後,每畝葡萄年收益4萬多,老畢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今年能掙50萬,正常發展的話,後年收入就該百萬了。」茅山鎮的吳其發這兩年腰包也鼓了,所經營魚塘佔地200多畝,主打魚鱉混養,每畝塘可混養100隻鱉,3年後這些鱉會為他帶來4萬元收入。

句容的農戶們大力發展林禽、林畜、林藥(花卉)、林菌、林茶、林糧(菜)和林遊等7種「林下經濟」。如今,丘陵已成句容發展高效農業的一大主陣地,總產值佔全市農業總產值近50%,成為句容農業發展的「半壁江山」。句容被國家林業局認定為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

「創新是句容農業現代化的真正『基因』。」句容市委書記、市長許文說,通過農業生產結構、技術、裝備、標準等供給側改革,把生態優勢變為發展優勢,發揮最大產出效益,不僅賣出農產品,也將蘊含其中的生態環境價值和文化價值體現出來,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丁莊的葡萄、白兔的草莓、天王的有機稻米……賣得比市場價高,銷量卻一直領跑,這就是農產品附加值」。

精釀好酒,也要學會創意吆喝。句容瞅準網際網路,將農產品直接從田間端上餐桌。「春有草莓夏摘桃,秋掛葡萄冬賣棗」,是鮮果小鎮白兔鎮的寫照,但以往一到豐收季農戶常為銷售難而頭疼。如今句容農村電商遍地開花,「茅山譽香涯老鵝」「野山小村」「王老大葡萄」等網上銷量一路領跑。

農業供給側改革,歸根到底是讓農民致富。2015年,句容啟動「電子商務進村入戶工程」,建成「亞夫優品」「中華葛根網」等公共服務平臺;與阿里巴巴合作開展「農村淘寶」項目;開工建設2萬平方米蘇南規模最大的農村電商產業園。目前,句容已有92家新型經營主體「觸網」上線,去年實現網絡銷售9000多萬元。

3月30日,南京某口腔醫院工作人員鄭文文,將手機拍攝的豆腐手工作坊圖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新開業的句容茅山鎮「得撒石磨豆腐村」晉升鄉村遊新「網紅」,再現江南古代商業街風貌,村裡主打徽派建築,有手工作坊,更有「豆腐宴」,整體立意返璞歸真。開業不到3個月,已接待2萬多遊客,不少北京等遠方遊客正是通過網上社交平臺知道了豆腐村。

句容市宗教旅遊局局長陳一江說,句容區位交通好、生態環境好,丘陵崗坡地和休閒旅遊資源豐富,聯手織成「距都市不遠、離生態很近」這張新名片。為讓遊客「眼睛停下來、腳步慢下來、鈔票留下來」,白兔鎮用貨櫃打造鄉村版「奧特萊斯」,為鄉村遊升級換代。今年春節前,鄉村「奧特萊斯」年貨採購狂歡節開幕,草莓、無花果、葛根茶、土雞土鵝,多肉植物、創業花卉等悉數亮相,吸引遊客駐足。

「這是我們鄉村旅遊提檔升級的新項目,叫『鄉村盒子』。」句容白兔鎮黨委書記王濤介紹,該項目佔地100畝,總投資1500萬元,利用舊貨櫃,將白兔鎮打造成農副產品集散地和鄉村旅遊點。

「通過加快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打造『六次產業』,句容把園區變景區,把產品變精品,把農戶變成商戶,從而實現農產品增值、農業高效、農民增收。」許文說。句容以舉辦各類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節慶活動為載體,已打造出天王櫻花節、白兔草莓節、後白鬱金香節和下蜀茶香節等鄉村遊品牌,3家摘得「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1家成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園區。今年句容還入圍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而江蘇僅有8地獲此殊榮。今年三四月間,櫻花盛開,近百萬遊客到天王鎮賞花,櫻花園內經營收入達300萬元,周邊農家樂、飯店經營收入約4500萬元,經濟效益是去年的10倍多。(晏培娟 朱秀霞)

相關焦點

  • 丘陵山區農業開發的設計師
    講述人:孫學方,句容市農業局生態科科長2001年,退休後的趙亞夫與省老區促進會在江蘇省率先提出建立茅山丘陵有機農業圈的設想,並以項目化方式上報省政府。當省老促會將這一規劃報至省委,時任省委副書記的李源潮當即寫了一大段批示,予以肯定和支持。
  • 【循環農業】創新農業生產模式,生態循環繪就農業新藍圖
    立體複合循環模式 該模式是以蠶桑業、種植業、養殖業為核心的丘陵山地立體複合循環農業經濟模式,主要依託當地優質蠶桑資源和產業基礎,以龍頭企業為主體,養殖蠶桑,大力發展林下種植、養殖,它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緩解地區水、土資源短缺問題。
  • 相約句容,讓心情和美麗一起放飛
    句容,素有「南京新東郊、金陵御花園」的美譽,是長江三角洲一座集港口、工業、商貿、旅遊為一體的新興城市。水秀、田園詩意、古風古韻、文化美食於一體。乾隆帝六下江南,六入句容,為句容之美做了最好的註解。有「第一福地,第八洞天」之美譽。也是中國六大山區抗日根據地之一。山上景點多,有九峰、十九泉、二十六洞、二十八池之景。那田山水是以田園風光為主題打造的景區。稻田,水塘,丘陵,山地。春華,夏風,秋月,冬雪。閱近繁華,讀盡喧囂,那田山水成了世外桃源。最讓人流連忘返的要數伏熱花海了。
  • 中國地理小區域——東南丘陵
    材料一:我國水土流失面積約佔耕地總面積的1/3,主要分布在黃土高原、南方丘陵地區以及北方土石山區。材料二:南方低山丘陵區某地生態農業模式圖。(1)分析黃土高原為什麼成為我國水土流失最嚴重的地區。(2)江南丘陵水土流失造成的損失比黃土高原大,試分析其原因。
  • 山西壽陽縣:旱地丘陵孕育農業現代化希望
    山西壽陽縣破壁壘、順機制,下活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盤棋旱地丘陵孕育農業現代化希望本報記者 周亞軍核心閱讀丘陵山區如何實現農業現代化?
  • 退耕還林丨林美人富:天池下的退耕還林實踐
    從1999年開始,一項宏大的國家工程——退耕還林在天山南北徐徐展開,綠洲內外,層層綠林在大片不適合耕作的土地上出現。2015年,隨著新一輪退耕還林工程的開展,新疆在總結前一輪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將生態建設和發展產業、惠民增收相結合,通過對林木經濟價值的挖掘,實現林美人富。
  • 句容10個值得遊玩的景點,非常適合自駕遊!
    南朝梁代一代高僧寶志和尚(句容人)晚年登山結草為庵,設壇講經傳教,致使此山名大振,寶志圓寂後,為紀念這位開山祖師,改稱華山為寶華山。寶華山位於江蘇句容西北與南京接壤,在312國道南側、滬寧高速公路以北,距南京、鎮江、句容各30公裡。因春天黃花漫山而得名,後因南北朝梁代高僧寶志來此結庵講經,遂易名寶華山。寶華山素有"林麓之美,峰巒之秀,洞壑之深,煙霞之勝"四大奇景。
  • 生態莊園經濟成為晉中市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有益探索
    2005年,左權縣委、縣政府在深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創造性地出臺政策,在依法、自願、有償、保護和增加農民利益的前提下,鼓勵工商企業、民間資本、社會各界人士以租賃、承包、購買、合作等形式投資山區,發展生態莊園經濟。
  • ...山東理工大學共建「丘陵山地精準農業航空及智能化農業技術與...
    10月10日,博山區人民政府與山東理工大學共建「丘陵山地精準農業航空及智能化農業技術與裝備示範基地」揭牌儀式在池上鎮舉行。他說,「丘陵山地精準農業航空及智能化農業技術與裝備示範基地」的落成,對於提高博山區丘陵山地農業高效種植、管理和採收,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建立可供複製和推廣應用的現代化丘陵山地作業體系具有重要意義。
  • 知識|生態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到底是啥樣子(建議收藏)
    下面是農業部總結的10種生態農業模式,供新農人們參考。1)北方「四位一體」生態模式「四位一體」生態模式是在自然調控與人工調控相結合條件下,利用可再生能源(沼氣、太陽能)、保護地栽培(大棚蔬菜)、日光溫室養豬及廁所等4個因子,通過合理配置形成以太陽能、沼氣為能源,以沼渣、沼液為肥源,實現種植業(蔬菜)、養殖業(豬、雞)相結合的能流、物流良性循環系統,這是一種資源高效利用,綜合效益明顯的生態農業模式。
  • 黃平縣永望村:林下經濟喚醒沉寂多年的大山
    產業公路連接別墅式的雞圈黔東州黃平縣翁坪鄉永望村地處苗嶺山脈餘系隆起的大山,山下便是清水江支流,看似青山綠水,但卻是典型的農耕苗寨,青年人多數外出掙錢,適齡兒童全部學校讀書,隨著生活電器的普及,生態意識的提高,大山裡保留著蔥鬱的成片松林,幾乎無人問津,閒置多年。
  • 從「三張名片」看「三對關係」——江西永豐縣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
    新華網南昌4月12日電 題:從「三張名片」看「三對關係」——江西永豐縣實現經濟發展與生態保護雙贏新華網 沈洋 楊益民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全國綠化模範單位一年內獲得三張「國家名片」,2019年註定要在永豐千年建縣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江西省永豐縣是歐陽修的故裡,也是「廬陵文化」的發源地之一。近年來,永豐高質量發展的要素在加快積聚,傳統工業新舊動能加速轉換,特色農業在產業結構調整的推動下快速成長。
  • 現代快報「美麗鄉村,生態農業」研討會 讓業界聚焦生態農業與食品...
    2015年中央圍繞建設現代農業、促進農民增收等5個方面提供指導意見。文件還鼓勵各地從實際出發開展美麗鄉村創建示範。昨日,在現代快報牽頭舉辦的「美麗鄉村,生態農業」研討會上,「時代楷模」趙亞夫介紹了有機農業的探索發展經驗,而數十位參與研討的農莊經營人,描述了生態農業欣欣向榮的發展之路。  「可持續的農業發展應該是既讓消費者吃上有機放心的食品,又能讓農民獲得經濟效益。」
  • 新聞背景:什麼是生態農業
    新華社記者董峻  隨著我國農業進入新階段,農業生產從注重數量轉向注重質量和效益。在這種背景下,生態農業越來越受到社會關注。那麼,何謂「生態農業」?它有什麼特點?  據農業專家解釋,生態農業是指在保護、改善農業生態環境的前提下,遵循生態學、生態經濟學規律,運用系統工程方法和現代科學技術,集約化經營的農業發展模式。
  • 紫雲:林下經濟「蹚」出致富路
    「以林場為龍頭帶動,聯接村級合作社,利益聯結貧困戶,帶動易地扶貧搬遷戶務工,我們探索出一條『場村聯動、示範帶動』的林下經濟助力脫貧攻堅新路。」 紫雲自治縣國有浪風關林場負責人王從軍說。2019年初,新民村「兩委」結合當地的地理生態環境,利用退耕還林,選定林下生態蛋雞養殖產業為主導產業,成立村級合作社,引進紫雲軍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村級合作社利用72萬元專項扶貧資金,與軍輝公司投入的120萬元資金實行合股聯營,採取「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發展模式,流轉千畝退耕還林連片林區,打造林下生態蛋雞養殖場。
  • 對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意義重大——林下經濟...
    產業扶貧、生態扶貧是中央提出的「五個一批」脫貧途徑的重要內容,在脫貧攻堅中,蓬勃興起的林下經濟發揮了重要作用。林下經濟對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著特殊的意義。那麼,目前我國林下經濟發展情況如何,還存在哪些問題?針對這些問題,記者採訪了相關人士。
  • 佳木斯樺南縣加快調整結構方式大力發展林下經濟
    人民網哈爾濱4月1日電 近年來,佳木斯樺南縣堅持以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兩大平原」現代農業綜合配套改革為動力,充分發揮淺山區農業縣的地域特點和丘陵漫崗、山林地較多的自然優勢,科學謀劃、積極作為,把林下經濟作為農業主導產業之一,加快農業轉方式調結構,以發展大榛子產業為牽動,以發展林菌、林果、林藥為支撐,推動了林下經濟向規模化
  • 句容新葛仙湖公園葛洪紀念館開放
    本報訊(顧輝 慶海)12月27日上午,隨著句容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與十名道德模範、勞模、好人、美德青年等代表共同啟動手推桿,句容新葛仙湖公園、葛洪紀念館正式投入使用。湖光塔影濃縮了美好生活,飽含著時光記憶。作為城市主要市民公園,葛仙湖公園承載著一代又一代句容人的記憶。葛仙湖公園原名華陽公園,2002年更名為葛仙湖公園,復建大聖塔。
  • 生態莊園經濟:鄉村振興戰略的「山西路徑」
    在山西,面對山多地少、生態環境脆弱、農業發展相對落後的現狀,鄉村振興的任務十分艱巨。山西鄉村振興的「路徑」在哪裡?實際上,和鄉村振興戰略主題內容相一致的實踐探索早已在路上,源於晉中進而影響全省、輻射國內的生態莊園經濟,經過十二年的發展壯大,已經在現代高效農業、綠色美麗經濟、帶動農民共同富裕等多方面產生了實際的成果和積極的現實意義,得到了國內眾多專家學者的高度關注、積極肯定。
  • 林下經濟:實現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雙贏
    近年來,黔東南州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推進農村產業革命的重要抓手,重點實施林下特色種植、林下特色養殖、林產品精深加工、森林景觀利用「四大工程」,開展基地建設、主體培育、品牌創建、科技支撐、市場營銷「五大行動」,健全組織領導、政策保障、統籌調度、要素保障、宣傳發動、責任落實「六大機制」,全力創建全國林下經濟發展示範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