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跟隨65歲的畢年勝,一路「檢閱」他的幾十畝葡萄園——等到夏天,50多個品種、顏色不一的葡萄將掛滿園子,而葡萄架下的田地也沒閒著,春天是蠶豆、蒜苗,夏天則換成西紅柿、絲瓜等。
葡萄園所在地,原先是不受農作物「待見」的丘陵崗坡地,這類「貧瘠」土地佔句容土地總面積的71%,一度成為當地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發展高效農業和培育「林下經濟」,讓丘陵崗坡地煥發活力,句容農業供給側改革這套「組合拳」打得有聲有色。
立體種養後,每畝葡萄年收益4萬多,老畢對未來充滿了信心:「今年能掙50萬,正常發展的話,後年收入就該百萬了。」茅山鎮的吳其發這兩年腰包也鼓了,所經營魚塘佔地200多畝,主打魚鱉混養,每畝塘可混養100隻鱉,3年後這些鱉會為他帶來4萬元收入。
句容的農戶們大力發展林禽、林畜、林藥(花卉)、林菌、林茶、林糧(菜)和林遊等7種「林下經濟」。如今,丘陵已成句容發展高效農業的一大主陣地,總產值佔全市農業總產值近50%,成為句容農業發展的「半壁江山」。句容被國家林業局認定為國家林下經濟示範基地。
「創新是句容農業現代化的真正『基因』。」句容市委書記、市長許文說,通過農業生產結構、技術、裝備、標準等供給側改革,把生態優勢變為發展優勢,發揮最大產出效益,不僅賣出農產品,也將蘊含其中的生態環境價值和文化價值體現出來,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丁莊的葡萄、白兔的草莓、天王的有機稻米……賣得比市場價高,銷量卻一直領跑,這就是農產品附加值」。
精釀好酒,也要學會創意吆喝。句容瞅準網際網路,將農產品直接從田間端上餐桌。「春有草莓夏摘桃,秋掛葡萄冬賣棗」,是鮮果小鎮白兔鎮的寫照,但以往一到豐收季農戶常為銷售難而頭疼。如今句容農村電商遍地開花,「茅山譽香涯老鵝」「野山小村」「王老大葡萄」等網上銷量一路領跑。
農業供給側改革,歸根到底是讓農民致富。2015年,句容啟動「電子商務進村入戶工程」,建成「亞夫優品」「中華葛根網」等公共服務平臺;與阿里巴巴合作開展「農村淘寶」項目;開工建設2萬平方米蘇南規模最大的農村電商產業園。目前,句容已有92家新型經營主體「觸網」上線,去年實現網絡銷售9000多萬元。
3月30日,南京某口腔醫院工作人員鄭文文,將手機拍攝的豆腐手工作坊圖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新開業的句容茅山鎮「得撒石磨豆腐村」晉升鄉村遊新「網紅」,再現江南古代商業街風貌,村裡主打徽派建築,有手工作坊,更有「豆腐宴」,整體立意返璞歸真。開業不到3個月,已接待2萬多遊客,不少北京等遠方遊客正是通過網上社交平臺知道了豆腐村。
句容市宗教旅遊局局長陳一江說,句容區位交通好、生態環境好,丘陵崗坡地和休閒旅遊資源豐富,聯手織成「距都市不遠、離生態很近」這張新名片。為讓遊客「眼睛停下來、腳步慢下來、鈔票留下來」,白兔鎮用貨櫃打造鄉村版「奧特萊斯」,為鄉村遊升級換代。今年春節前,鄉村「奧特萊斯」年貨採購狂歡節開幕,草莓、無花果、葛根茶、土雞土鵝,多肉植物、創業花卉等悉數亮相,吸引遊客駐足。
「這是我們鄉村旅遊提檔升級的新項目,叫『鄉村盒子』。」句容白兔鎮黨委書記王濤介紹,該項目佔地100畝,總投資1500萬元,利用舊貨櫃,將白兔鎮打造成農副產品集散地和鄉村旅遊點。
「通過加快一二三產業的融合打造『六次產業』,句容把園區變景區,把產品變精品,把農戶變成商戶,從而實現農產品增值、農業高效、農民增收。」許文說。句容以舉辦各類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節慶活動為載體,已打造出天王櫻花節、白兔草莓節、後白鬱金香節和下蜀茶香節等鄉村遊品牌,3家摘得「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1家成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五星級園區。今年句容還入圍國家全域旅遊示範縣,而江蘇僅有8地獲此殊榮。今年三四月間,櫻花盛開,近百萬遊客到天王鎮賞花,櫻花園內經營收入達300萬元,周邊農家樂、飯店經營收入約4500萬元,經濟效益是去年的10倍多。(晏培娟 朱秀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