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航也加入了「隨心飛」陣營!受新冠疫情影響,全球航空公司出現倒閉潮,國內相關產業在上半年也一度陷入低谷。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航空產業相關的企業共有27.3萬家,今年上半年,全行業新註冊企業數量僅3.2萬家,同比驟降59.5%。面對困境,航空公司開展「花式」自救。東方航空、華夏航空、海南航空等航空公司先後推出「隨心飛」相關套票優惠,吸引諸多消費者的關注和搶購。今天,南航也正式加入了「隨心飛」陣營!南航3699元「快樂飛」將開售據了解,中國南方航空推出的境內旅遊套票南航「快樂飛」將於7月28日零時在南航APP和南航微信直播間公開發售,售價3699元。已在上周三至周五的限時預約「快樂飛」套票活動中預定成功的用戶,則可點擊南航發送的成功預訂簡訊中的連結直接付款購買。「快樂飛」旅行套票的界面中,南航羅列了該套票的三大特點「不限航班(境內目的地不限次任飛)」、「不限時間(工作日、周末均可出行)」、「不限年齡(成人、兒童均可購買)」。但是記者也發現,在使用規則裡面,南航詳細列明一些限制性條款。首先,購買快樂飛套票的旅客在有效期內(2020.8.12-2021.1.1)可使用南航APP自助不限次兌換南航除港澳臺外的國內航班經濟艙機票,兌換的機票航班日期則限定在2020年8月26日至2021年1月6日。其次,使用套票兌換的旅客需提前5天訂票,且同一始發機場至同一到達機場最多可兌換兩次,最多可同時存在3段未使用的機票。此外,除航班變動外預定的機票一旦出票則不得變更和籤轉。儘管南航「快樂飛」存在一些限制性條件,但是仍受到消費熱捧。已經購買成功的陳女士告訴記者,「我已經注意到該套票的使用規則了,但是我覺得這個套票還是很划算的,方便我回老家探親。」其進一步說明,「從深圳回老家的機票大概1800塊左右,往返一次就已經值回票價了。」紛紛自救VS行業冰點記者發現,自今年6月以來,各大航司便先後推出價格不等且不限次數、主要針對國內旅行的低價優惠套票開展「花樣」自救。今年6月28日,東方航空率先推出3322元不限次數的「周末隨心飛」套票,一經發售便引發市場搶購;緊隨其後,華夏航空推出僅限醫護人員和華夏航空新客使用2999的「隨心飛」套票;海南航空則推出2699和2999兩款價位的「隨心飛」產品,不過產品只能用於兌換各地飛往海南的航線;春秋航空根據艙位及行李額的不同推出三檔「想飛就飛」產品,定價分別為2999、3499和3999,還覆蓋了包含港澳臺在內的所有國內航線。航企紛紛自救的另一面,則是行業因疫情影響遭遇的冰點。企查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航空產業相關的企業27.3萬家,今年上半年,全行業新註冊企業數量僅為3.2萬家,同比下降59.5%。與此同時,上半年行業相關企業註銷吊銷了0.7萬家。具體來看,2014年開始,航空業相關企業新增速度顯著加快,當年共註冊了2.2萬家企業,此後行業新註冊企業數量不斷攀升,2019年是過去十年中企業新增速度最快的一年,當年共新註冊了4.7萬家企業,同比增長17.5%。到了今年,行業新註冊企業數量突降。從各月註冊量來看,2月註冊量最少,僅為3199家,隨後行業迎來一定的反彈,3至6月註冊量均保持在5000家以上。10家公司披露中報業績預告:全部預憂那麼作為行業的佼佼者,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又如何呢?截至7月28日,兩市累計10家航空運輸和機場公司預告了今年上半年業績,從預告類型來看,10家公司全部「預憂」。其中華夏航空「預減」,海航控股、吉祥航空、深圳機場均為「首虧」,白雲機場「略減」,南方航空、東方航空、中國國航等5家公司「不確定」。興業證券指出,航司盈利恢復有三個關鍵拐點。第一個拐點(起飛拐點),需求曲線回升,航班量回升,價格隨之回升並能覆蓋變動成本,此時航班量和旅客量環比快速拉升(平均客座率達到30-40%)。此時供需仍不平衡,航空公司在第一個拐點到第二個拐點之間採取「保邊策略」,基本任務是在提升需求體量,儘可能讓所有飛機全部起飛(對應單機盈利依然為虧損),這也是航企推出各種「隨心飛」套餐產品的初衷和根本原因(邊際定價+拉升客座率)。第二個拐點(盈利拐點),需求曲線繼續上升,價格覆蓋全成本,票價也開始逐步提升,此時基本扭虧為盈(平均客座率到達70-80%,具體以每家公司總成本曲線而定),第二個拐點至關重要,因為航空公司邁過這個拐點後會切換它的價格策略(即從「保邊策略」轉換為「綜合收益策略」),價格策略將轉為積極(對應單機盈利從0-400萬/架/年)。第三個拐點(彈性拐點),需求高於航空公司預期或客座率高於航空公司預期後,航空公司開始主動大幅提價(平均客座率到達80-90%),價格策略將轉為激進,盈利彈性非常大(對應單機盈利從400-4000萬/架/年)。興業證券業預期,國內航線三季度有望迎來第二個拐點(盈利拐點)。4月底國內航企普遍邁過第一個拐點(起飛拐點),航空公司邁過現金保本點,因為有非常大的動力加開航班,國內航班量從4月底3成的迅速拉升至6月份的8成,國內需求也恢復至7成左右。4-6月航空行業利潤分別為-155、-114、-76億,二季度以來環比持續大幅改善,依賴國內需求的華夏航空已經實現單二季度盈利,展望三季度,華夏航空有望迎來彈性拐點,春秋航空迎來盈利拐點,行業及三大航有望大幅減虧,國內航線也有望實現盈利。具體到投資策略上,東興證券認為,考慮到疫情已經為航空業帶來巨大的虧損,且持續時間還具有較大不確定性,國內疫情近期也出現反覆,故建議投資者等待全球疫情出現拐點後再考慮對於A股航空業的配置。也有部分券商對航空業持較為樂觀的態勢。其中天風證券表示,縱使疫情衝擊下2020年航空股基本面較為特殊,但民航需求長期向好的趨勢不改,從經營層面來看,2-6月民航業虧損金額不斷收窄,後續需求持續復甦,預計行業性盈利已指日可待,而從估值的層面看,目前各航司PB估值水平仍處於歷史底部區域。來源: 證券時報網吳少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