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是知名企業任職、「不差錢」的「海歸」博士,另一面是小區內多次盜竊快遞的嫌疑人。4月20日,37歲的日本「海歸」博士全偉因為多次盜竊快遞,在順義區一小區內被警方控制。
民警介紹,如拆封后發現不是自己喜歡的東西,全偉甚至會還回去,再繼續挑選其他。民警稱他的行為「就像拆盲盒」。
民警在查看監控錄像。 受訪者供圖
快遞頻繁丟失,小到餐巾紙、大到洗腳盆
4月20日當天,住在順義區一小區的劉宏發現,自己的快遞被偷了。裡邊是他之前借給朋友的一臺攝像機雲臺,價值7千多元。
以為是快遞公司出了錯,劉宏告訴新京報記者,他先聯繫了快遞公司。溝通後得知,小區裡近期有多個快遞都被盜,隨後報了警。
趙群是順義公安分局仁和派出所的民警,在接到報警後,他找到了快遞員小周。小周回憶,劉宏的快遞是個一米多高的大箱子,很沉,他當時費了一點力氣才把快遞放在架子上。也因此他印象深刻。小周告訴趙群,他十分確定自己在4月19日下午,將這件快遞放到了快遞架上。
此外,趙群向新京報記者介紹,他也從小周處得知,從3月份開始,已經多次接到該小區的客戶投訴稱快遞丟失,小到餐巾紙,大到洗腳盆,「他自掏腰包,賠償了不少。」
在快遞架的正對面,就安裝著一個監控探頭,可以拍到架子全景。趙群到小區物業調取了監控,發現4月19日9時許,一名身穿藍色上衣、淺色褲子的男子出現在監控中。
新京報記者獲得當時的視頻畫面。藍衣男子走到快遞稀疏的貨架前,他並未像常人一樣去查看快遞上的信息,而是直接將裡邊最大件的快遞搬下來,單手拎起後揚長而去。隨後,他沒有直接回自己的住處,帶著快遞在小區底商逛了一圈後,上電梯回家。
經快遞員小周辨認,趙群確定,該男子就是盜竊快遞的嫌疑人。
民警查獲全偉盜竊的快遞。受訪者供圖
無用快遞,送人或還回
4月20日中午,趙群和同事敲開了男子全偉家的門。趙群記得,當時全偉正在家裡看電視,看到他們後先是一臉茫然,反應過來後才有些警惕。
「你知道為什麼找你嗎?」趙群問,全偉稱並不清楚。但趙群記得,當時全偉的眼睛卻有意無意向廚房和門口瞟。在民警追問下,全偉承認,自己盜竊了「幾個」快遞,有些沒有用完,還在家裡。
隨後,他陸續從家裡各個角落搬出來盜竊快遞中,已經拆出來的物品。化妝品、抽紙巾、電飯煲、插電洗腳盆、廚房刀具等,零零散散擺了一地。其中原本屬於劉宏的快遞,在19日偷會後還沒來得及被拆開,仍放在廚房裡。「還有一大袋貓糧,他說因為弟弟家裡養貓,就送給他弟弟了。」趙群說。
全偉交代,第一次盜竊是在3月中旬。當時他看到架子上很多快遞一直沒有人領取,想著「人家是不是不要了」,便壯著膽子,將一件快遞拿回家。打開後發現是抽紙巾,他將抽紙巾拿出來,撕碎了快遞單號信息,扔了包裝。
擔心被丟快遞的人找過來,等了兩天,全偉才開始放心的使用起偷來的抽紙。
此後,全偉的膽子越來越大,從3月中旬至4月下旬,共盜竊了17件快遞。偷來的東西中,覺得有用的就留下,覺得沒用的,要麼送人,要麼再還回到架子上。趙群說,全偉盜竊時也沒有明確的選擇目標,「覺得哪個盒子順眼就拿哪個,大小也不拘泥。」
自稱不差錢,出於好奇偷快遞
全偉向民警交代,4月初,他偷走一件快遞,打開發現裡面是滿滿一箱土豆。覺得留著很麻煩,便封好箱子後搬回到架子上。但將土豆還回去的同時,他又順走了另外一件快遞。
指認時,全偉全程低著頭,趙群記得全偉沒有與他對視。但對於盜竊行為,全偉解釋稱自己只是出於「好奇」,覺得刺激。
趙群並不認同此說法,「感覺他偷快遞就像是開盲盒」,趙群認為,全偉能夠偷這麼肆無忌憚,是因為此前盜竊了快遞後,沒有事主報案。
趙群向新京報記者介紹,全偉是吉林人,在日本留學十年,得到博士學位後回國。目前,在一間國際知名電子公司的子公司內擔任經理職位,年收入有40餘萬元。2019年和妻子離婚,全偉一人在該小區租住房屋。用他自己的話說「並不差錢」。
「他說起話來,倒是文質彬彬的。」趙群說,經核查,全偉此前沒有犯罪前科。
經初步核實出,全偉共盜竊快遞17個,共21件物品。目前,警方還在通過物業人員聯繫被盜事主,全偉被順義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文中全偉、劉宏為化名
新京報記者 張靜雅
編輯 康佳
校對 李世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