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多年,聖賢孔子在講學中就提出在教授學生知識時要做到「因材施教」,其雖被稱為「孔老夫子」,但他在教育教學中毫無教條氣息;他善於根據學生特點,因人、因勢、因地施教,故門下弟子皆有所成。
到了明代,著名教育家、程朱理學的奠基人朱熹也說過:「聖賢施教,各因其材,小以小成,大以大成,無棄人也。」也是在告訴人們施教的最佳方法和最高境界是「因材施教」。
因材施教不但是我國古代的教育教學結晶,也是現代教學的必須遵循的一條原則:即教師應該從學生的實際情況、個體差異出發,有差別、有針對性地去教學,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揚長避短,獲得最佳的發展。
中國首富、阿里巴巴集團創始人馬雲曾在中學任教,後來創立阿里巴巴後依然關心中國教育的發展,這也是很多人稱他為「馬老師」的原因。關於因材施教,馬雲在一次講話中曾有一個精妙比喻,可謂十分生動、貼切,現摘錄馬雲這一部分的講話內容如下。
「中國教育講究因材施教,這是我們追求的方向。學校應該是豐富多彩的動物園,而不是養殖場、養豬場,不是農場。」
特別是目前處於信息大爆炸的時代,人們獲取信息的渠道越來越多、獲取信息的速度越來越快,學生們也隨之產生了明顯的「早熟」跡象,學生們的個性化越來越強、個體差異性越來越明顯。因而,在當前,根據孩子的個性特點,發揮孩子的個性優勢,進行個性化教育是非常必要而且重要的。
但現實中的學校教育並非如此,因為應試教育的「枷鎖」依然存在,所以學生的學校生活依然是機械的上課、做作業、複習和各類考試;因為教育資源的不均衡,很多地區依然「大班額」問題嚴重,老師、班主任沒有精力去了解所教的孩子,不要說獲知孩子的個性特點,有的甚至連學生的姓名都不知道;生活節奏快、壓力大,越來越多的老師沒有時間甚至也不願去了解班裡的孩子,只能千篇一律地講授同樣的知識、布置同樣的作業、採用統一的考核標準……「因材施教」逐漸成為一種「虛無縹緲」的教學理念,如同馬雲說的那樣:我們的學校越來越像養殖場、養豬場或農場。
於是,孩子的個性化得不到尊重和滿足,這樣的教育註定是失敗的。那麼在當代教學中,如何才能實施好因材施教呢?筆者認為班主任在這一方面一定要做好模範和帶頭作用,將「因材施教」用到班級管理當中。
對班主任來說,因材施教就是對班裡的優秀生、中等生、後進生進行個別教育工作。
對優秀生:一是要突出嚴字當頭,對他們提出更高的標準和更高的要求,幫助其樹立崇高理想和制定長遠的學習規劃;二是要讓他們起好模範帶頭作用,「一花獨放紅一點,萬紫千紅總是春」,要讓他們發揮優勢實現全班共同提高。
對中等生:一是要給予足夠的關注的重視,一個人可以被人愛,也可以被人恨,但決不能被人忽視。」,要讓他們知道班主任很關注自己的學習;二是要積極扶持,經常對他們「推一把」、「託一下」,促進其優秀生轉化。
對後進生:一是要採用個別教育的辦法,這類學生其實個性極強,要在單獨溝通中給孩子灌輸「朽木可雕」的思想,讓學生有自信心進步;二是要善於發現這部分學生身上的優點和長處,並且根據此循循善誘、因勢利導,爭取再次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當然除了班主任,各任課老師也要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礎上及時調整教學安排與教學內容,採取更加靈活多遍的教學形式,讓優秀學生、中等生、後進生都能積極、愉快地參與其中。
以上筆者只是把學生分成優秀生、中等生、後進生三類進行「因材施教」,如果經歷允許,我們還可以對學生進行更加細緻的劃分甚至到個人。
最後,筆者要告訴大家,在目前信息多變的時代實施因材施教,對教師來說絕對是個巨大的考驗和挑戰,只有胸懷對教師職業和學生熱愛,我們才能真正做到了解每一個孩子並且為每一個孩子的未來去規劃和考慮。
最後,願我們的各類學校都早日變成馬雲口中的「豐富多彩的動物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