擁有一個健康聰明的寶寶是家長的心願,孩子的智商一部分來自於先天性的遺傳,而另一部分來自於後天的教育引導,先天的部分已經鑄成事實,父母需要給孩子創造機會,引導孩子茁壯成長。
夏夏的老公是三代單傳,她懷孕之後,就成了全家人的寶貝,什麼活都不讓她幹,只管養胎。後來,夏夏生下了一個八斤半的大胖小子,起名叫嘟嘟。
出了月子後,夏夏單位催的急,就去上班了,把孩子留給公婆照顧。爺爺和奶奶看著大胖孫子,特別開心。以前婆婆還會總是嘮叨身體不舒服,可是自從兒子出生,婆婆的身體也比以前硬朗了許多。
看到公婆這麼細心照顧兒子,夏夏也是很開心。可是眼看著孩子就已經一歲多了,看到別人家的孩子都能夠滿地跑了。
可是自己的孩子連站都站不穩,而且反應不夠靈敏,夏夏開始擔心起來,該不會是自己的孩子有什麼問題吧?
越想越擔心,於是帶嘟嘟去醫院做了相關的檢查,檢查一切正常,醫生給出的解釋是,家人過於小心謹慎,沒有給孩子鍛鍊的機會,回去後,多練習站立。
其實,像嘟嘟這種情況並不少見,家長認為孩子小,大了後自然就會了。正是這種想法導致孩子失去了鍛鍊的機會,錯過了大腦開發的時間,從而造成了孩子智力發育受阻。早期智力發育受阻,難免對日後的生活帶來不便,需要引起家長的重視。
孩子運動遲緩
孩子的生長發育都是有規律的,比如三個月會翻身,6個月能坐起來,可是當孩子到了這個月齡之後,沒有學會相應的技能,那麼大多是因為家長沒有積極引導,導致孩子運動遲緩。
家長不要認為孩子小,即使年齡小也有這個年齡段該學習的技能,家長一定要積極配合,給孩子提供生長發育的前提條件。
語言發育落後
別的孩子都能牙牙學語,自己的孩子卻什麼都不會說。不要認為孩子說話晚,只是因為家長沒有陪孩子說話,導致孩子沒有足夠的語言積累。
9個月仍然不會伸手拿東西
有孩子在四五個月的時候,就已經能夠靈活的掌控,這是屬於超常發育了,而孩子到了9個月仍然不會伸手拿東西,這是智力發育受阻的表現,家長應該要積極幹預,為孩子準備顏色鮮豔的玩具,引導孩子拿玩具,鍛鍊手臂的機能。
家長對孩子進行早期護理時,應該要如何鍛鍊孩子身體機能,避免孩子智力受阻呢?
孩子出生後,多和孩子交流
在孩子剛剛出生時,家長覺得孩子小,自己說話,孩子也聽不懂,於是就不再和孩子說話。其實,家長和孩子進行語言交流 能夠刺激孩子語言中樞的發育,同時也能增加孩子的詞彙量。
四個月的時候,為孩子準備消毒玩具
到了四個月的時候,孩子已經能夠自主翻身了,也對外界的事物充滿了好奇,經常喜歡用嘴巴去探索這個世界,經常有嘴去咬東西,家長可以為孩子準備乾淨的牙膠玩具,不怕孩子咬,同時還能夠幫助牙齒萌出。
六個月練習坐,同時增加輔食
孩子練習坐立,從最初的幾分鐘,到一個小時,逐漸增加坐立的時間,隨著月齡的增加,寶寶的腸胃進一步發育,家長可以試著為孩子準備水果泥,增加輔食的品類。
八個月引導寶寶爬行
鼓勵寶寶爬行,一個家長在前面拿著孩子喜歡的玩具,引導孩子,另一個家長在後面鼓勵孩子,讓孩子一點一點走向自己喜歡的玩具,讓孩子漸漸喜歡爬行的感覺,鍛鍊腿和手臂的協調能力。
十一個月,讓寶寶練習站立
大多數的孩子滿一周歲後就能過獨立行走了,而在這個時期,孩子應該要練習站立,最初可以扶著東西站立,漸漸可以自行站立。父母多給孩子聽舒緩的音樂並且認識卡片上的小動物。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可以鍛鍊孩子智力的地方非常多,家長應該要從小處著手,不放棄每一個可以提升孩子智力的機會,引導孩子變得更加優秀。在你的身邊有沒有智力發育受阻的孩子呢,他們現在怎麼樣了呢?你同意文中的觀點嗎?歡迎大家在下方給我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