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空巢老人日益增多,犯罪分子詐騙的對象也越來越傾向於老年人,絕大部分老年人多因為沒有識破騙術,或者怕麻煩、怕丟人、怕子女埋怨等等,沒有報案,更助長了犯罪分子的囂張氣焰。
一、針對空巢老人詐騙犯罪易發的原因
(一)相信「權威」。老年人通常是別人說什麼就相信什麼,特別是「權威」專家所說,「專家」們往往會講一些老年人沒聽說過的專業知識,誇大一些事物的危害,讓老年人覺得問題嚴重,不聽專家的不行,作案人員常常會利用老年人這種盲目相信「專家」的心態實施詐騙。
(二)重視「面子」。老年人自尊心比較強,一些作案人員通過對老年人噓寒問暖,給予小恩小惠讓老年人覺得,別人對我這麼好不買一些回家,心裡會過意不去。還有一些老年人,會覺得大家都買了,自己不買會被笑話。兩種心理導致老年人上當受騙。
(三)信息閉塞。大部分老年人獲取外界信息的方法比較有限,對一些新鮮事物持有好奇和害怕的矛盾心態,不能「與時俱進」,所以,當騙子用高科技或剛「研發」的騙術騙他們時,容易得逞。
二、針對空巢老人詐騙犯罪常見的手段
(一)「看病消災」詐騙。作案人員尋找到比較迷信或者生病的老年人後,先由一人以問路的方式向老人打探一名「神醫」的地址,然後藉機宣傳該「神醫」的神通,最後帶上老人一起去,途中了解到老人的信息再通知同夥,「神醫」見到老人後,稱其或其家人將有病或有災,必須作法消災,利用老年人膽小、迷信的心理詐騙老年人財物。
(二)「保健養生」詐騙。作案人員以愛心助老組織等活動的名義打電話,通過邀請老年人參加免費保健和義診,通過各種手段將老年人帶至布置好的現場,然後讓所謂的「專家」在現場進行保健養生的講座,從而高價推銷各類保健藥品。
(三)「宣傳投資項目」詐騙。首先作案人員租下高檔的寫字樓,精心裝潢,然後虛構「投資項目」到處宣傳。當有老年人來投資諮詢時,他們熱情接待,並請所謂的專家講解行業背景、市場走向,以高額利息誘惑老年人,一開始允許短期投資,一旦老年人投入大量資金,寫字樓就會人去樓空。
(四)「部門電話」詐騙。這是近年來最常見的一種詐騙手段。作案人員先找準目標,多為子女都在外地的小康家庭的空巢老人,利用打電話自稱是法院、公安局等國家機關工作人員,稱老人的子女在外地「犯罪」需要錢處理事情,或者老人的子女在外地出了車禍需要錢救治。老人「救子」心切,就會把錢匯到指定的帳戶,等到查明事實才意識到被騙。
警方提醒:由於老年群體普遍文化水平不高,加上本身年齡較大警惕性弱,犯罪分子比較容易得手。為防止老人上當受騙,作為子女應當多和老人溝通,最好是以案例說法,提高他們的辨別能力;另一方面應多給予老人關心,有空多一些陪伴,孤獨感強的老人往往因為精神空虛更易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