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眼圓瞪的鐘馗、八仙過海中的張果老、神氣活現的蛟龍……這些都是肥西三河古鎮傳統徽派建築馬頭牆上常有的彩繪畫,也是與安徽皖南地區的徽派建築不同的地方。但是,最近有細心的遊人發現,現在除了二龍街和古蘭街上的徽派建築,近年來新建的房子,馬頭牆清一色白牆。這是什麼原因?為此,記者專程到三河鎮進行了採訪。
牆上畫著吉祥圖案
記者昨日來到三河鎮尋訪,鎮上的老人說,從現在古南街留下的老房子就能看出來,古鎮建築原本多為徽派風格,但只有少數保留到今天,劉興隆米行就是一座。「大戶人家的房子,馬頭牆上都是有吉祥圖案的。一二十年前,古鎮裡新建的房子,馬頭牆也有畫。」
順著老人的指點,記者來到二龍街和古蘭街。果然,每扇馬頭牆上都有各種畫作,什麼鳥語花香、青山綠水、八仙、麒麟,都是代表吉祥的圖案。畫作大小不一,大的有兩三平米,佔據整個馬頭牆,小的也有半平米,在馬頭牆最前端,顯得很精緻。講究到什麼程度?看看每個馬頭牆的拐角畫有的剪紙圖案就能知道。
畫作出自一人之手
一問到這些畫作,古鎮的居民都提到就住在街上的68歲老人胡益厚。「沒錯,三河鎮的馬頭牆畫都是我一個人畫的。」胡益厚在古街上的家是一座徽派風格的二層樓,屋裡掛滿了他創作的國畫,他從18歲正式學畫,在馬頭牆上作畫有40年之久,也是現在三河鎮唯一的馬頭牆畫家。「我以前在鎮機針廠搞宣傳,經常畫大幅宣傳畫,後來堅持自學,又跟合肥美術家協會會員們交流,水平漸漸提高了。」
有了繪畫功底,胡益厚跟著鎮上的老人學習,把馬頭牆繪畫學到了手。「鎮上只要有蓋新房的,都要請我去畫馬頭牆。」為了畫馬頭牆,胡老40歲開始學剪紙。幾年下來,經他「手」的馬頭牆有幾百座了。
作畫好似神筆馬良
「神筆馬良」的故事裡,馬良是用神仙送的筆在牆上作畫。同樣,創作馬頭牆畫也是如此,比神筆馬良還辛苦的是,每次要爬到屋頂上,一待就是幾個小時。胡益厚指著一個馬頭牆上的鐘馗圖告訴記者,畫這幅鍾馗,他每天在房頂上待8個小時,整整畫了四天。屋頂作畫,需要全神貫注,一不小心就會把畫筆和顏料板掉下屋頂,所以拿放畫畫的工具也是個技術活。即使美術高手,初畫馬頭牆如何適應90度垂直的馬頭牆,也是有個過程的。
由於是牆面,畫錯了不能撕去一張紙重來,所以作畫都要一次成功。胡益厚先要用鉛筆在馬頭牆上打底勾線,尤其是拐花圖案,還真要在家裡剪個窗花,再到馬頭牆上按剪紙描線。雨水會把馬頭牆畫的色彩衝毀嗎?「不會,馬頭牆畫用的是油畫顏料,經得住雨水衝刷。」胡益厚說。
新牆全是白色的了
「我年紀大了,哪能再爬到屋頂待幾個小時作畫?所以,古鎮上新建的徽派建築,馬頭牆全是白色的了。」胡老說到這,不免有些遺憾。「屋頂上作畫又危險又辛苦,又賺不到多少錢。沒市場需求,也沒人學。」
記者隨後從三河鎮政府了解到,從2000年開始,古鎮開發旅遊需要,鎮上所有的居民在古鎮蓋新房,都要建成徽派風格,目前已擴大到古鎮主景區的附近。「但是新蓋的徽派建築基本找不到年輕人會畫馬頭牆的,政府又不能規定哪個必須去學,所以,估計以後再蓋的建築,很難再有馬頭牆畫了。」一名工作人員很無奈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