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 記者 秦聰聰
「快被更年期老媽逼瘋了,我該咋辦?」「為什麼進入更年期就像變了一個人?」雖然表現不一,也有輕重,但進入更年期,尤其是女性,多少都會出現一些症狀。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侯洪春介紹,進入更年期,情緒和健康都可能出問題。
更年期激素變化
容易導致骨質疏鬆
「人到40歲以後,會逐漸進入更年期。突然變化的激素水平,特別是雌孕激素的變化,會帶來一系列症狀,比如更年期症候群,潮熱、出汗、心慌、失眠等,還可能出現月經周期不規律或出血。」濟南市婦幼保健院副院長侯洪春告訴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對於女性來說,更年期算是一個「多事之秋」。
其中,跟激素波動直接相關的一種表現,是骨質疏鬆。侯洪春介紹,步入更年期,女性的雌激素水平會降低,而雌激素的降低,會影響人體對鈣的吸收,骨質容易流失。
所以,女性到了更年期尤其是絕經後,骨密度逐漸降低,會出現骨質疏鬆的一系列症狀。如果骨質疏鬆得不到及時治療和幹預,到老年期會很容易骨折,影響生活質量。
「到了更年期,要注意生活習慣的調整,多曬太陽,多吃含鈣豐富的食物,如牛奶、海產品、豆漿等。再就是適當運動,尤其是一定量的負重運動,對減少骨量的丟失還是很重要的。」侯洪春指出,除了補鈣,還要注意雌激素的補充。
侯洪春解釋說,如果雌激素水平很低,單純補鈣的話,人體吸收有限,因此還需要注意雌激素的補充。在專業醫生指導下,進行綜合幹預和治療。
「在專業更年期門診,補充激素的治療是非常重要的。」侯洪春告訴記者,激素的規範應用,不局限於骨質疏鬆的幹預。更年期女性的異常子宮出血,或者更年期相關症狀以及情緒心理問題,也適用於激素治療。
婦科腫瘤
也是更年期健康威脅
所謂「多事之秋」,對更年期女性來說,還是各種腫瘤的高發期,其中婦科系統三大惡性腫瘤(子宮頸癌、子宮內膜癌和卵巢癌)也是如此。
「良性腫瘤並不可怕,一般更年期的女性,約40%會有子宮肌瘤,或多或少、或大或小,多數不需要幹預。」侯洪春說,除非子宮肌瘤太大出現壓迫症狀,或對身體有明顯影響,多數無需特殊處理。
當然,不做手術不等於置之不理。侯洪春指出,有部分子宮肌瘤可能發生肉瘤樣變,所以需要隨訪觀察。一般情況下,如果子宮肌瘤發生惡變,其體積會迅速增長。通過隨訪觀察,可以及早發現可能的惡變。
侯洪春介紹,卵巢囊腫也是女性體檢中常發現的問題,分為生理性囊腫和病理性囊腫兩類。對育齡期女性來說,體檢報告2cm-3cm的囊腫,醫生多會建議兩到三個月經周期後再度複查,多數女性就會發現囊腫「消失」了,這屬於生理性囊腫。
生理性囊腫和排卵相關,如果絕經後發現卵巢囊腫,就要高度警惕其為病理性囊腫,要及時檢查,找出病因,需要幹預者可及時手術。
對於女性健康「殺手」的子宮頸癌,侯洪春提醒,早期發現才能有更好的治療效果,要重視宮頸癌的篩查。對於年輕女性來說,要注意HPV疫苗的接種。
「如果發現腫瘤,早期發現、早期幹預可以獲得更好的生存。」侯洪春說,當前微創手術已經成為婦科腫瘤治療的主流手術方式,高齡也不再是手術「禁區」。
更年期女性
或面臨「社交癌」困擾
除了婦科腫瘤威脅,更年期女性還可能面臨「社交癌」的困擾。有數據顯示,更年期婦女盆底功能障礙的發生率超過50%。
「打噴嚏、提重物、跑跳,做相關動作後會有漏尿現象,有些人認為年齡大了就會這樣,其實這是壓力性尿失禁的表現。」侯洪春介紹,壓力性尿失禁是最常見的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之一,它的發病率不低,但就醫者少,有些人認識不到這是一種病,也有人不知道它其實可以康復治療。頻繁「漏尿」,嚴重影響更年期女性的社交生活,因此也被稱為「不致命的社交型癌症」。
侯洪春指出,壓力性尿失禁的出現,與盆底肌肉鬆弛及生育相關。孕期胎兒和胎盤會不斷壓迫骨盆底,分娩過程還可能伴有產道損傷。妊娠分娩次數越多,盆底功能受到的損傷也就越大。之後隨著年齡增長,女性盆底肌肉的功能降低,雌激素水平減少,進一步降低盆底肌功能,盆底相關問題就容易暴露出來。
侯洪春介紹,近年來,人們分娩次數減少,過去臨床常見的子宮脫垂逐漸減少。而隨著健康和保健意識的增強,當前倡導從產後就開始重視盆底的康復。產後42天常規進行盆底功能檢查,同時進行盆底肌肉鍛鍊,產後時間越短進行,康復效果就越好。這樣,就能有效預防盆底功能障礙性疾病,中老年尿失禁的發病就會明顯降低。
「如果病情較輕,可以通過盆底肌肉訓練的方法進行康復。如果病情較重,則可以通過手術來解決問題。」侯洪春說。
【來源:齊魯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