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創民族歌劇《紅軍不怕遠徵難》登陸義大利

2020-12-17 中國軍網

新華社義大利弗利8月19日電(記者王星橋 金宇)中國中央歌劇院赴歐演出團19日晚攜原創民族歌劇《紅軍不怕遠徵難》在義大利北部艾米利亞-羅馬涅大區弗利市舉行歐洲首演,受到義大利觀眾的歡迎。

中央歌劇院是應義大利艾米利亞音樂節組委會邀請前來參演的。演出在當地一個博物館內舉行,350名來自義大利各地的觀眾觀看了這一歌劇,不時報以熱烈掌聲和歡呼聲。

中國駐義大利大使李瑞宇和弗利市市長德雷伊觀看演出。德雷伊對記者表示,歌劇《紅軍不怕遠徵難》的音樂很有震撼力。「我非常高興歌劇能成為中意文化交流的形式。」

歌劇《紅軍不怕遠徵難》是去年中央歌劇院為紀念紅軍長徵勝利80周年創作的獻禮劇目,在國內公演後得到專家和媒體的高度認可。

中央歌劇院演出團團長袁平說,歌劇《紅軍不怕遠徵難》此次到義大利演出,是中國民族歌劇以發源於西洋的歌劇表演形式在世界舞臺上講述中國故事,是洋為中用、中西合璧的文化展示。

中央歌劇院副院長劉雲志表示,對人類而言,英雄是永恆的主題,大家能夠通過藝術分享對於英雄的認識。他說,沒有義大利就沒有歌劇,歌劇這種藝術形式影響力遍及世界,中國的歌劇吸收了西方歌劇的精華,又融入了中華民族的藝術內涵,中西合璧,將歌劇藝術發揚光大。

這部歌劇由著名作曲家雷蕾作曲,胡紹祥編劇,陳燕民導演,楊洋擔任指揮。據雷蕾介紹,我國原創歌劇近10年來推陳出新、碩果纍纍,歌劇《紅軍不怕遠徵難》去年創作並推出後,幾經修改,分為舞臺版和音樂會版(將歌劇以音樂會的形式演出),全劇時長約為兩小時。

演出結束後,一位名叫喬萬尼的老人家說,他出生在音樂之家,父親曾是佛羅倫斯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紅軍不怕遠徵難》中有一段小提琴獨奏,作曲很美,演奏也有著相當功力,不愧是中國最高水平的歌劇團隊。

來自40公裡之外伊莫拉市的觀眾瑪莉安娜說,這部歌劇的交響樂配器很講究,旋律和節奏引人入勝,音樂的起伏轉承令人讚賞和享受。那些有關長徵的故事情節通過歌唱家的表達感人至深。

相關焦點

  • 如何翻譯「紅軍不怕遠徵難」?
    這個Snow,全名叫Edgar Snow (埃德加·斯諾),就是那個寫出《西行漫記》(Red Star over China, 又譯《紅星照耀中國》)、最早讓世界了解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真正形象的美國著名記者。
  • 如何翻譯「紅軍不怕遠徵難」?原來Snow早就給出譯本了
    這個Snow,全名叫Edgar Snow (埃德加·斯諾),就是那個寫出《西行漫記》(Red Star over China, 又譯《紅星照耀中國》)、最早讓世界了解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真正形象的美國著名記者。
  • 如何翻譯「紅軍不怕遠徵難」?原來Snow早就給出譯本了(有彩蛋)
    這個Snow,全名叫Edgar Snow (埃德加·斯諾),就是那個寫出《西行漫記》(Red Star over China, 又譯《紅星照耀中國》)、最早讓世界了解中國共產黨和紅軍真正形象的美國著名記者。斯諾(1905.7.19—1972.2.15)1928年來到中國,曾任歐美幾家報社駐華記者、通訊員。
  • 國家大劇院原創中國紅色經典民族歌劇《金沙江畔》再度上演
    八一建軍節當晚,國家大劇院精心打造的原創中國紅色經典民族歌劇、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項目《金沙江畔》再次成功上演,以一部再現紅軍革命精神的民族歌劇,緬懷革命先輩的光輝事跡,慶祝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1周年。
  • 世界十大歌劇之一,義大利原版歌劇《阿依達》登陸武漢
    世界十大歌劇之一,義大利原版歌劇《阿依達》即將登陸武漢琴臺大劇院啦,這是一部音樂旋律優美、場景壯觀、故事精雕細刻、劇情感人的經典作品,在家門口就可以欣賞到威爾第著名歌劇了!2020義大利原版歌劇《阿依達》武漢站,我們不見不散!
  • 向「不怕遠徵難」的革命英雄致敬!上海歌劇院《長徵組歌》唱響SUFE...
    向「不怕遠徵難」的革命英雄致敬!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 「我們歌劇」攜中國原創歌劇首度進駐義大利一線歌劇院演出季
    活動現場,中華人民共和國駐義大利大使館大使李軍華、中華人民共和國大使館駐義大利商務參贊、文化委員、商務處、政治處、文化處代表、利古裡亞大區主席喬凡尼·託蒂(Giovanni Totti)、熱那亞市市長馬可·布奇(Marco Bucci)、義大利文化部國際辦公室主人羅薩納·比納奇(Rosanna Binacchi)等政要及文化界重要人士均到場欣賞這部兩國聯合製作的中國原創歌劇《馬可
  • 義大利原版!世界十大歌劇之一《圖蘭朵》首次登陸成都!
    四川大劇院要上演義大利原版歌劇?! >> 為什麼是歌劇? 歌劇是一門有400多年歷史的藝術,集音樂、戲劇、美術、表演等多種藝術形態為一體被稱為「舞臺藝術皇冠上的明珠」。對不同藝術形式的融合使得歌劇獲得了自己獨特的生命力。
  • 紀念建軍90周年 國家大劇院中國紅色經典民族歌劇《金沙江畔》首演
    主辦方供圖   緬懷先烈,不忘初心  國家大劇院精心打造「紅軍三部曲」又一重磅力作   中國紅色經典民族歌劇《金沙江畔》改編自紅軍作家陳靖創作的同名小說,講述了紅軍先遣團在團長金明的帶領下突破敵軍江防渡過金沙江,紅軍嚴明的紀律和民族政策消除了藏族姑娘卓瑪對紅軍的誤會,並贏得藏區土司桑吉的信任成功借道,使紅軍主力得以繼續北上的故事。
  • 比較具有影響力的喜歌劇——義大利喜歌劇、法國喜歌劇
    在上文中,我們對歌劇類型之一——正歌劇做出了一番探討,想必每位讀者已經有了更加深入的認識。下面,我們主要圍繞喜歌劇進行具體闡述。從字面意義上我們就能看出,喜歌劇是一種含有喜劇因素的歌劇,而且音樂活潑、輕快,結局圓滿。
  • 原創民族歌劇《卓文君》全國首演 全新視角打造邛崍新IP
    1月10日,原創民族歌劇《卓文君》首次登陸成都城市音樂廳,歌劇透過現代視角,以全新表現方式打開「鳳求凰」這一傳統文化IP,好評如潮。 作為國家藝術基金大型舞臺藝術創作資助項目,歌劇《卓文君》由邛崍市人民政府與四川音樂學院聯合打造,以我國西漢著名女詩人卓文君與司馬相如跌宕起伏的愛情故事為原型,全劇分《知音》《當壚》《西南》《永傷》四幕,通過鋪設卓文君與司馬相如愛情故事中最具情節性、最具戲劇性的閃光片段,為觀眾生動的描繪了二人從相識相知,歷經分離之苦的情感挫折,到白首不離的唯美愛情故事,塑造了段「鳳求凰」佳話。
  • 紅軍不怕遠徵難――毛澤東的長徵詩詞
    那是第五次反「圍剿」開始前後,當時毛澤東已被剝奪了軍事指揮權,但仍以戰略家的眼光,指出了中央紅軍的出路:戰士指看南粵,更加鬱鬱蔥蔥。即進行戰略轉移的突破口和路線在粵贛交界處。毛澤東還樂觀地說:風景這邊獨好。    在行軍路上,毛澤東寫出了三首氣勢磅礴的《十六字令》。他以革命浪漫主義的情懷,視艱難險阻與崇山峻岭為「倒海翻江卷巨瀾,奔騰急,萬馬戰猶酣。」
  • 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烙在心坎裡的那一抹紅色
    民族歌劇《松毛嶺之戀》:烙在心坎裡的那一抹紅色 原標題: 該劇用民族歌劇的精湛藝術形式講述了一個精彩的紅色故事,體現出福建文藝工作者對振興民族歌劇的深刻感悟。  一臺屬於人民的劇目  慘烈的松毛嶺戰役之後,一名客家妹子送別丈夫參加長徵,之後她獨自拉扯幼兒和紅軍的遺孤,30年默默守候,等待丈夫歸來,然而等來的卻是一張烈士證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 俄羅斯紅軍紅星歌舞團即將登陸國家大劇院(圖)
    《蘇軍之歌》衛國戰爭時期嘹亮而熟悉的歌聲,把我們帶回了那個硝煙瀰漫的年代,《神聖的戰爭》《紅軍之歌》、《海港之夜》、《燈光》《草原》《出發》…………. 那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而紅軍合唱團無疑就是此類音樂的最著名及最受歡迎的表演者,數十年來孜孜以求,藝術與人民和軍隊生活緊緊相連,創作和演出了大量的俄羅斯優秀的軍旅歌曲,二、輝煌之聲「若紅軍歌舞團的成員被充作軍隊,必定可以輕而易舉地攻克世界任何一個城市,不需要武器,只要從那個城市的歌劇院開始發動進攻。」
  • 「紅軍」不怕長徵難——海寧市硤石小學與市關工委聯合開展學生...
    為繼承和發揚紅軍長徵精神,培養學生積極向上、團結奮進的生活態度,近日,海寧市硤石小學與市關工委、市紫藤花社工事務所聯合開展了兒童心理健康支持計劃項目「點亮心靈」的子活動——學生心理研學戶外體驗之旅,學生、家長、教師、社工共40餘人參加了此次活動。上午9點,參與活動的孩子們身著八路軍服,齊聚活動地點。
  • 原創歌劇的藝術感染力
    今年8月9日、10日,由上海歌劇院創作演出的歌劇《天地神農》,將這個神話傳奇搬上了舞臺。編劇遊暐之這樣解讀劇名:「天」代表神,「地」代表人,《天地神農》講述的,正是神農「由神變人」的心路歷程。以寫人的角度寫神,是這部「神話」歌劇最具有創新思維的特徵。
  • 我國民族歌劇創作70年曆程回眸:英雄人民和偉大時代的深情歌者
    民族歌劇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的輝煌  新中國成立初期的民族歌劇創作,與《白毛女》創演的巨大成功及其奠基意義有著天然的血肉聯繫——《白毛女》所描寫的革命鬥爭題材,吸收西方歌劇的有益經驗和表現手法,與我國民間音樂、特別是傳統戲曲藝術的深刻聯繫及其強烈的民族風格、雅俗共賞的藝術品格,對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民族歌劇創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 世界文化史:義大利歌劇
    歌劇雖然產生於16、17世紀之交,可是這種綜合的音樂戲劇形式可以追溯到古希臘的悲劇、中世紀的宗教劇,對歌劇有更直接影響的是文藝復興的義大利牧歌、幕間劇和牧歌喜劇。這兩部歌劇都是田園劇,以獨唱的宣敘音調為主,古鋼琴和弦樂器組成的小樂隊伴奏。由於對古希臘音樂風格的模仿,音樂過於依賴劇詞,音樂在旋律、節奏和形式上均缺乏特性。早期義大利歌劇的第一位偉大作曲家是蒙泰韋爾迪(1576~1643)。這位跨世紀的音樂家,把義大利牧歌和經文歌的創作經驗,運用於歌劇之中。他1607年在曼圖阿譜寫的《奧爾菲斯》是第一部真正意義的歌劇。
  • 歌劇《金沙江畔》在國家大劇院歌劇廳首演 極致寫實還原長徵
    2017年7月29日訊,昨晚,由國家大劇院製作的中國紅色經典民族歌劇《金沙江畔》在大劇院歌劇廳首演亮相,指揮家張國勇執棒大劇院管弦樂團,攜手王凱、王喆、劉珊、關致京等青年歌唱家,共同唱響了極具民族風情的激昂旋律。該劇由著名導演廖向紅執導,作曲家雷蕾作曲,劇作家馮柏銘、馮必烈任編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