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十一」高峰期的物流基地:一夜間送走30萬個包裹,分揀員走35000步

2020-12-20 上遊新聞

14日早上7點剛過,格子正忙著要去上班,突然電話就響了。「您好,我是快遞員,您有一個包裹……」這是雙十一期間,格子收到的第4件快遞包裹,在她的待收貨訂單裡,還有17件商品等待她確認收貨。

從電梯間回來,格子的手裡多了一套樂高積木,兒子看著積木高興得蹦來蹦去。「媽媽,積木是怎麼從倉庫來到咱們家的?」擺弄玩具的兒子突然拋了一個問題出來,正在擦鞋的格子蒙了一下,卻不知道該如何回答孩子的問題。

7個小時前,當上遊新聞記者來到重慶某物流基地時,樂高積木還隱藏在現場30萬個包裹之中。它們如何被分揀,又如何配送到我們的手中?這是孩子的問題,也是此次體驗報導的目的。

稍早前,重慶市郵政局對外發布數據顯示,預計今年雙十一期間的快遞包裹派件峰值,將出現在14日。

13日晚10點至14日早7點,上遊新聞記者守候在物流基地和配送分揀站。只希望您在拿到快遞包裹時感到喜悅,同時也能為守護快遞包裹的人點個讚。

30萬個包裹有多少?它們能鋪滿十多萬平米的倉庫

△工作人員都在有條不紊的忙碌著

13日晚上7點,冉建川準時出現在了物流基地的倉庫裡。作為分撥運營經理,他的任務很棘手,要在明天早上7點之前,將倉庫裡的30萬個包裹「快準狠」地配送出去。

「這是我的第一個雙十一,也是第一次看到這麼多的快遞包裹。」一年前,冉建川來到物流基地工作,分揀運營看似簡單,但要做好卻很難。而讓冉建川欣喜的是,這一年來,他所帶領的團隊沒有出現過一起因分揀錯誤導致客戶錯收快遞的情況發生。

「我們說的快就是快速,保證快遞用最快的速度交到消費者手裡。準就是要準確,每個包裹不能投遞錯誤。狠就是要求自己仔細仔細再仔細,對自己狠一點,在每個環節都不要出錯。」冉建川工作的物流基地是始發倉,由庫房和物流兩塊部分組成。投遞的區域除了重慶主城和區縣外,還要兼顧整個貴州省和四川省達州市的快遞包裹。

晚上10點,物流基地突然就緊張起來了。最早開始忙碌的是倉庫中央的庫房,只見一個又一個打包好的包裹通過流水線傳了出來。冉建川一邊叮囑主城區分揀組的團隊注意貴重物品的保護,一邊著急的往區縣分揀組團隊的區域跑。

和主城區循環發車的配送方式不同,區縣要保證在凌晨3點鐘前全部配送完畢。留給冉建川的時間不多了,畢竟除了分揀還有裝車、查驗等環節等待著他。換句話說,當商品打包成包裹,從庫房傳出來的那一刻開始,能不能在7個小時之後送到消費者手裡,就都要看冉建川的能耐了。

「A1是往南岸區回龍灣分揀站點配送的,大夥趕緊把這邊的託盤清點了,馬上這幾個要裝車了。」重慶的深夜,氣溫只有10℃左右,冉建川卻滿頭大汗。從1號配送裝車的卷閘門跑到最後一個14號,全長近1公裡。他跑了一趟折返回來,又返了回去。但分揀裝車的速度,還是趕不上出庫的包裹。

晚上11點半,整個分揀區域就已經堆積了9.5萬個包裹。冉建川本來個子就不高,站在包裹裡就顯得更矮了。

「這才是今天三分之一的量,後面還有20多萬件呢。」冉建川忙了4個小時,終於可以停下來喝一口熱水。然後他指著身後的包裹念叨著,1個託盤佔地1平米左右,平均1.3萬個包裹要佔4500個託盤,30萬個包裹就是10萬零3500平米。

在物流基地,和冉建川一樣為包裹保駕護航的工作人員有448人。除了配送貨車司機、庫管員、食堂和安保的崗位外,他們被分配在分揀、傳遞、揀選、包裝等崗位上。

分揀區域一次傳遞只需走2步路,他一晚上卻走了35000步

△物流基地裡堆積如山的包裹

胡俊華今年才20出頭,但在分揀區域已經算是「老師傅」了。

傳送帶上每一個打包好的包裹都有獨特的「身份密碼」,胡俊華1秒鐘之內就能分辨出它要去哪裡。「你看單子上由字母和數字組成的3組序列號,第一組代表庫房,第三組代表它的目的地。」

「那第二組呢?」

「這個不能告訴你,畢竟你還是個臨時工。」胡俊華有些故作神秘,其實保守客戶的個人信息也是工作的一部分。

胡俊華這周上晚班,晚七點到早七點就是他的「生物鐘」。相比較普通人,更難理解的是他工作的環境和辛苦。

「上五天休息兩天,我們是輪休嘛。」胡俊華把自己工作的分揀崗位形容成是機械人,因為整整12個小時裡,除了休息以外,他要在崗位上機械人一樣的搬運包裹。「你看很簡單,但是一站就是3、4個小時,我從流水線把包裹搬下來,放到相應的託盤上,一次也就走2、3步的樣子,但是一個晚上走下來就是3萬5000步。」

胡俊華個性有些內斂,掏出手機展示自己的微信步數卻顯得很自信。凌晨1點鐘,才工作了不到5個小時,他就已經突破了2萬步。

站在胡俊華身後5米遠的羅少華負責的是收貨和到貨,託盤裝好了包裹,下一步就需要他來接管了。

「我這邊就是把託盤拖到配送車那裡,挺簡單的。」羅少華說得很輕巧,但是如何在30秒時間內,確認託盤包裹的數量並核對無誤,需要的是一份耐心和仔細。

凌晨1點半,羅少華和配送貨車司機確認了包裹,將車廂外的門鎖打上了封條和條形碼後,總算是有時間休息一會兒了。「雙十一、雙十二、818、618,這些活動的時候都會特別忙。好在忙的時候,單位會準備夜宵。」

羅少華蹲在休息區,往嘴裡扒拉了一大口飯。而他的身後,物流基地又開始忙活起來。

按照雙十一期間的物流情況,從庫房下單、出庫到分揀、運輸和配送,消費者會在7個小時內準確的拿到屬於自己的包裹。而這一切的努力,離不開物流基地裡448名工作人員的辛勤付出。

記者體驗:3個小時的分揀和配送工作,兩條腿都抽筋了

在準備體驗物流基地工作前,物流基地的負責人曾幾次向記者確認,你真的要在雙十一期間來體驗?這工作可不像你想的那麼容易,耗體力也考驗一個人的專注力。

但憑藉著曾經戰地記者和調查記者的經驗,記者最後還是決定體驗一下不同職業的辛苦。

第一次走進物流基地的倉庫,還沒等進去,就被場地外的裝貨場景震攝住了。8米多長的貨車,傳送帶伸到了車廂裡,快遞包裹順著流水線裝車了。

再走進倉庫裡,庫房和分揀區域的包裹就更壯觀了。接近1公裡長的區域內,滿滿當當都是包裹。毫不誇張的說,身高1米8的人站在其中,都覺得自己有點矮了。

換上工作服,現場負責人安排了數據統計的工作,並且還配備了一個小師傅。作為現場體力消耗最小,但考驗耐性和專注力最高的工作。想做好,卻是很難。

數據統計,說簡單點就是把庫房出庫的記錄和準備裝車的包裹進行最後一次檢查,確認無誤後才能進行配送發車。

按照師傅曹文海的經驗,他最多20分鐘內就能和配送貨車司機確認並交接好。輪到記者卻要1個小時,而且因為每個包裹的「長相」差不多,經常發生重複統計的情況。

為了不影響工作,記者主動調到了分揀區域工作。沒想到,才做了1個小時,就因為腿疼而敗下陣來。

「你這個工作不得行喲。」凌晨五點,冉建川安排好發往主城區的最後一班配送貨車後,找到了記者,並順便遞過來一瓶紅花油。「剛開始都這樣,你用這個揉揉腿,你現在這是抽筋了。要不揉開了,你明後天都不用走路了。」

雙十一,對於大多數人來說是收穫包裹時的幸福感。但是對於物流基地的工作人員來說,只不過是包裹數量多的一個工作日而已。

記者在現場體驗時問過很多人同一個問題,你的雙十一買了什麼?得到的答案是,因為雙十一提前預購,所以他們沒有時間購買任何東西。

我們經常說,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替你負重前行。希望你在收穫包裹的時候,可以給配送員送上一句謝謝,您辛苦了。

上遊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曲鴻瑞

相關焦點

  • 央視曝光快遞亂象:包裹裡的東西被分揀員隨便拿
    國家郵政局2011年頒布的《快遞業務操作指導規範》中明確規定,快件分揀脫手時,離擺放快件的接觸面之間的距離不應超過30釐米,易碎件不應超過10釐米。但在廣東全峰物流有限公司,分揀員對待所有快遞包裹都很隨意,從卸車到分揀再到裝車,幾乎每一個環節,快件包裹都要被拋扔一次,其距離一般都在4、5米左右,遠的更是超過了10多米,遠遠超過了國家郵政局指導規範中30釐米的要求。
  • 央視曝光快遞亂象 包裹裡的東西被分揀員隨便拿(圖)(1)
    分揀的工作從夜裡22點開始,一直到第二天早上7點,當天有30多名員工值班。分揀員按照快件的目的地,將快件分揀擺放到操作間的不同區域,再裝上貨車運走。在傳送帶兩邊的空地上,廣東全峰物流有限公司用鐵質隔離網劃分出不同的快件目的地,員工需要根據快遞單上的地址,儘快將它們識別並且投放到相應的區域。
  • 圓通進出港首次啟用AGV機器人分揀,可節省近60%人力成本
    今年「雙十二」期間,在圓通廣東順德大良公司(下稱「大良公司」)場地中,來來回回分揀快件的AGV機器人代替了傳統的分揀員和快遞員成為了主角。據圓通方面介紹,這裡成為圓通首家在網點啟用的AGV分揀設備的示範基地,也是快遞物流行業中第一家在網點進出港啟用AGV自動分揀設備的快遞網點。
  • 快遞公司分揀員每天睡4小時 分揀數千件快遞
    快遞員的辛苦,大家有目共睹,可你知道在快遞員的背後,還有一群忙碌程度不亞於他們的人嗎?昨晚,順豐速運重慶區、重慶市郵政中心局同時開放了他們的快遞和郵政小包中心轉運場,快遞分揀員成為了這裡的主角。  不到3秒就能處理一個快遞  長長的傳送機,一頭接著貨車尾箱。
  • 雙十一物流關鍵詞:智能化、環保和高額獎勵快遞員
    智能化:自動駕駛與分揀機器人在高負荷的訂單量之下,今年各快遞公司都在自動駕駛與分揀機器人等方面持續發力。中通運用了時下大熱的RFID(射頻識別)技術,新投入100萬個帶有RFID晶片的可循環帆布袋,將在全國87個中心和各網點循環使用;這種帆布袋可重複使用4-6個月,使用率是傳統編織袋的100倍以上,大幅減少編織袋垃圾。而對於RFID晶片來說,它還可實時收集包裹中轉、區域流向的信息,實現包裹運輸的全程追蹤功能。
  • 青島頭部電商的雙十一:24小時內收穫千萬訂單,30萬包裹待發
    這個「雙十一」,盛源來商貿有限公司在24小時內收穫上千萬的訂單,全國四大倉庫臨時僱用60個員工,30萬包裹待發。記者探訪盛源來青島倉庫發現,從「拼人力」到「拼智力」,發貨任務雖然艱巨卻有條不紊地進行著,預計3天之內將30萬包裹全部發出。
  • 智能分揀效率高 每小時處理包裹5萬件
    據太原市郵政管理局監測:11月3日,首個派件高峰期已到來。「轉運中心的快件多嗎?」「快件能準時送到嗎?」「山西有哪些土特產走出去了?」……帶著這些問題,11月3日,山西晚報記者走進山西中通快遞太原轉運中心,探訪每一件包裹的分發旅程。
  • 武漢新增2000快遞小哥鏖戰雙十一,力爭讓包裹「跑」得再快一點
    今天上午,記者從武漢市快遞旺季服務保障工作會上了解到,今年的「加長版」雙11檔期裡,各家快遞企業不同程度加強倉配、物流及終端寄遞的裝備和人手,在新增了1.9萬餘名快遞業工作人員,其中增加的終端快遞員達到近2000人,全力保障市民能夠儘快收到自己的雙11包裹。
  • 自動化設備解放快遞分揀員 一小時處理300餘件包裹
    快遞分揀員陳豐邊和記者交談,邊忙著手裡的活計,「我在當天買了些汽車配件,也沒時間仔細選。」一個小時,經他手的包裹已經有300多件裝進了籠車中,準備運至相應垛口裝車。  「雙11」剛過,對大部分人來說,此前的比價湊單和當天的「買買買」過後,他們的「忙」也就結束了,但對陳豐等快遞分揀員來說,「雙11」的忙碌仍在繼續。
  • 雙11戰果:金華每天1000萬個快件
    按以往慣例,快遞業將在今明兩天迎來攬件最高峰,15日進入持續一周的派件高峰,金華市預計快件處理量將突破7000萬,比去年增加一倍多,相當於每個金華人有12.6件(去年雙十一金華處理的包裹數全國排名第5)。這意味著一周內,平均每天處理1000萬件快件,每個快遞員日均處理包裹將超過1000件。如此巨大的數量,大家還能按時收到快遞嗎?
  • 廣州將建全國最先進物流分揀裝備製造基地
    隨著快遞量激增,一系列新的科技手段也運用到快遞業。自動分揀系統、水陸兩棲無人機送貨、智慧機器人裝卸……更多智能手段改變了傳統快遞的分揀投遞形態。記者獲悉,作為華南物流樞紐,廣州也有望成為物流科技轉化落地的中心。
  • 1小時分揀2萬件 今年「雙十一」後快遞為啥這麼快?
    原標題:1小時分揀2萬件 今年「雙十一」後快遞為啥這麼快? 「雙十一」電商節已過去近一周,瘋狂「剁手」的買家,對自己快件的期盼,可用「望穿秋水」來形容。但今年「雙十一」之後,很多買家都發現,快件到達的速度,明顯比過去快了。
  • 不少快遞公司不缺快遞員 但缺快遞分揀員
    很多時候不是快遞員送貨慢了,慢的是快遞分揀這一環。不少快遞公司不缺快遞員,但缺快遞分揀員。記者從安德門民工就業市場了解到的信息也證實,現在快遞員不難招,難招的是快遞分揀員,這一工種在他們那是長期招工。  分揀員  每天10小時夜班月薪3000元  分揀這一環節,是快遞能否及時到達你手中的關鍵一環。如果分揀中出現了差錯,可能寄到南京的快遞,就分到了西安。
  • 武漢的飛機和高鐵,被快遞包裹承包了!
    這是今年「雙十一」,由物流公司代理始發出港的第一班腹艙裝貨的客運航班。「雙十一」這天,武漢天河機場有大約559架次航班出港,其中帶貨航班超九成,這些飛機除了正常運送旅客外,還將運送不少於100噸「雙十一」貨物去往各地。
  • 郵政速遞物流多措並舉為「雙十一」郵件提速
    央廣網烏魯木齊11月12日消息(記者蔣雪嬌 烏魯木齊臺記者古麗尼哥)為應對「雙十一」貨運高峰,烏魯木齊郵政採用增加人員機械設備,採用高效率郵件分揀等方式,確保「雙十一」買家能在最短時間收到郵件。在烏魯木齊郵件處理中心,記者看到一臺全自動分揀機正在分揀來自全國各地運往新疆的快件,據了解這個分揀機設有112個不同地區的格口,通過電腦掃描快件將進行自動分揀,與人工分揀相比大大提高了分揀效率。
  • 揭秘19億件包裹怎麼送:雙11業務量3倍於平日,快遞如何洩洪
    11月11日,北京市朝陽區尤先生購買一款熟食,在下單4分鐘後,迎來了京東小哥送貨。0時8分,山東青島一名消費者收到了天貓直送快遞員送上門的一箱礦泉水。0時9分,海口市美蘭區夜班保安楊師傅收到了蘇寧火箭哥派送的共享快遞盒,裡面裝著他凌晨搶購的新手機。0時12分,上海普陀區的劉先生收到了天貓搶購的一臺海爾酒櫃,由菜鳥的合作夥伴日日順物流送達。
  • 「雙11」後每天要送6萬件包裹
    「雙十一」過後,各地快遞企業從11月14日起迎來全年業務高峰,不少網上購物的人們,陸續收到了自己網購的商品,這也是「快遞小哥」們一年中最忙碌的時候。「你好,你的快遞到了,請問你在家嗎?」18日一大早,記者在瀟湘新區小區門口看到,三四家快遞公司的電動車停在小區門口,快遞員們不停地撥打著電話,通知買家來取包裹。其中一位快遞員說:「現在一天要送200多件快遞,平常一天100件不到,平時5點多就起來分貨,現在要起得更早,比平時忙很多。」在麒麟區翠峰西路中國郵政攬投站,快遞員小高正在快速整理自己要派送的包裹。
  • 學校讓幼師專業新生去分揀包裹,你咋看?
    圖片來源該學校官網參與「雙十一」的路子很多,可不只買買買這麼簡單。據南都報導,位於廣州南沙的廣東新城技工學校學生小悅(化名)沒想到,今年竟然是以這種方式參與「雙十一」——作為幼師專業的一年級新生,去物流倉庫搬運分揀包裹,一連去七天。
  • 自動化設備旁的快遞分揀員
    快遞分揀員陳豐邊和記者交談,邊忙著手裡的活計,「我在當天買了些汽車配件,也沒時間仔細選。」一個小時,經他手的包裹已經有300多件裝進了籠車中,準備運至相應垛口裝車。「雙11」剛過,對大部分人來說,此前的比價湊單和當天的「買買買」過後,他們的「忙」也就結束了,但對陳豐等快遞分揀員來說,「雙11」的忙碌仍在繼續。
  • 為愛升溫 郵政EMS雙十一為快遞員送溫暖
    「『雙十一』期間,快遞包裹的數量突然增多,雖然已經不是第一次,但面臨如此巨大的派送量,加上連續數日在不到十度的戶外奔波,仍然覺得十分疲憊。」某快遞公司李師傅說到。據國家郵政局預估,11月11日至16日期間,全行業處理的郵件、快件業務量超過18.7億件,高峰期最高日處理量達日常處理量的3倍以上,超負荷的工作讓許多快遞員壓力倍增。  「這幾天我發現幾乎所有郵政EMS營業網點都掛上了『為愛升溫』的海報,為各家快遞員提供一個溫暖的休息場所,這讓我們在辛苦工作之餘有一個地方歇歇腳,解決了我們特別大的困難。」李師傅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