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家長熱衷於給自己的孩子檢測微量元素、補充微量元素。甚至剛出生的新生兒,就有家長要給孩子做檢測。一段時間內,兒童微量元素檢測是否必要曾在網絡上掀起激烈的討論。微量元素檢測也被冠上「最坑爹」檢查的惡名。
微量元素都有哪些?對人體起著怎樣的作用?給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測到底有沒有意義?針對這些家長們常見的問題,記者採訪了瀋陽市兒童醫院兒童保健科主任醫師文江舸,請他來為家長們普及微量元素方面的知識。
必需微量元素 補多也有害
很多家長關於微量元素方面的知識,都來源於鋪天蓋地的補鈣補鐵補鋅的產品廣告。文江舸表示,對於微量元素,多數家長存在認識上的誤區。「實際上,微量元素是指佔人體總重量0.01%以下的元素,其含量雖然很少,但是對人體卻有著重要的生理功能。」
「按照其對人體中生命活動的影響的不同,微量元素可分為必需的、無害的和有害的三大類。必需的元素包括鐵、鋅、銅、錳、鉻、鉬、硒、鈷、碘等;無害的有鋁、鋇、鈦、矽等;而有害的元素有鉛、鎘、汞、鉍、銻等。
兒童鐵缺乏時最常見貧血,臨床表現為臉色蒼白、精神萎靡、疲倦、食慾下降等。鋅缺乏時最常見的表現為食慾不佳、異食癖、生長緩慢、矮小、免疫功能差、體弱多病等。
「很多家長熱衷於給孩子補充營養素,卻不知道必需維生素補充過量也是有害的。」文江舸指出,必須有相應的臨床指徵,才適宜給孩子補充微量元素,過量補充微量元素會影響孩子的健康,嚴重的還會引起中毒。
鈣不是微量元素 補鈣還需補維D
「家長最常提到的就是孩子缺鈣,其實鈣並不是微量元素,這是很多人認識上的一個誤區。」文江舸介紹,鈣屬於常量元素。鈣元素在體內約佔2%,其中99%的鈣分布在骨骼和牙齒中,1%的鈣分布在血液、細胞間液及軟組織中。
一般來說,缺鈣在兒童來說,常表現為夜驚、夜啼、煩躁、盜汗、厭食、骨骼發育不良、青少年腿軟、抽筋、蛀牙、身材矮小、生長痛等。
鈣的吸收代謝與維生素D密切相關,兒童鈣的缺乏大多數與維生素D的缺乏有關,因此在補充鈣的時候,應該同時補充適量的維生素D。由於維生素D有蓄積中毒的可能,因此,大量補充維生素D應該慎重,需要在醫生的指導下應用。
「就鈣的含量或者吸收率來綜合評價,奶類是最佳的補鈣食品。魚、蛋、豆類、綠葉蔬菜等也值得推薦。」文江舸提醒家長,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吸收鈣質,達到理想的補鈣效果,平時要讓孩子多曬曬太陽,增加體育鍛鍊。「充足的紫外線照射可以促進維生素D在人體內的合成,提高鈣的吸收率。」
兒童鉛中毒不可逆 塗料別選鮮豔色
「鉛可以對人體造成不可逆性損害,保護兒童免受鉛毒的傷害非常重要。」文江舸介紹,鉛中毒主要累及神經、造血、消化、心血管和泌尿系統,對兒童青少年生長發育、心理行為發育、智力發育等會產生不可逆的損傷並保留終身。
兒童期鉛損害的症狀主要有頭暈、煩躁、多動;也可引起生長發育遲緩、免疫力低下、運動不協調、視力和聽力損害等。
文江舸提醒,預防兒童鉛中毒,家長首先要幫助孩子培養良好的衛生習慣。特別是嬰幼兒,注意讓孩子養成不吸吮手指、不將異物放入嘴裡、吃東西前洗手的好習慣。其次,要讓孩子遠離成人化妝品,避免使用彩釉餐具,少讓孩子吃含鉛量高的食物,如松花蛋和爆米花等膨化食品。再次,馬路兩旁區域的空氣和灰塵中含鉛量較高,家長儘量不要帶孩子去交通繁忙區域和工業區玩耍或者長時間逗留。
此外,顏色越鮮豔,含鉛量可能越高。裝修兒童房應首選無鉛塗料、環保漆,選擇家具等不要一味追求豔麗。平時儘量不給孩子購買過於鮮豔的文具或玩具。
如無明顯症狀 無需檢查微量元素
到底有沒有必要給孩子做微量元素檢測呢?文江舸說:「門診經常會碰見一些嚴重生長發育不良的孩子,家長由於聽到「微量元素檢測沒有用」的聲音,就拒絕進行檢查。其次微量元素檢測並非一無是處。」
文江舸表示,在醫學上,通常是通過飲食情況、臨床表現及化驗檢查等方法來確定是否有這些元素的缺乏,並不能僅僅根據單一的化驗單來確定的。但如果孩子存在上面的這些症狀,醫生還是需要結合臨床化驗才能夠確定診斷的。所以,如果有前提,該檢測還是具有較高的臨床應用價值的。
「但我們堅決反對把它作為常規體檢項目。」文江舸解釋,對於正常的孩子,是沒有必要去進行這些檢測的。「孩子只要飲食正常,生長正常,沒有前面描述的症狀,家長也就不用特意給孩子檢測了。各種元素在日常食物中均不同程度存在,只要孩子有著均衡的飲食,也是不需要額外補充的,只是針對臨床確診『缺乏』的孩子,醫生才會建議適當進行藥物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