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結局有多窩囊?

2020-12-19 香茗史館

周赧王作為最後一位周天子,其即位之時周王室已經衰弱到了無以復加的地步,周天子早已徹底喪失了對天下諸侯王的控制,就連周王畿分割出來的西周國和東周國都不將這位名義上的周天子放在眼中,而周赧王最終的結局,也的確算得上是窩囊至極。

周赧王即位之時,周王畿已經分裂為了三部分,即周王室、西周國和東周國。秦武王時期,秦國攻佔宜陽之後,秦武王於前307年欲入東周試舉周鼎,右丞相樗裡疾於是率領兵車百乘先至東周國,試探東周反應。

「九鼎」乃是周天子王權的象徵,又豈肯讓他人輕易接觸,周赧王因此對秦武王的無禮要求予以了嚴詞拒絕,樗裡疾大怒,遂將周赧王逐出王宮,強遷至西周國。雖然秦武王最終因舉鼎絕臏而亡,但經此事周天子僅存的權威也就此喪失已盡。

到了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前後,秦國已經極為強大,且秦國的東擴已經嚴重影響到了周王室的存亡,為了求取生存空間,周赧王只好對秦國溜須拍馬,從而換取短暫的和平,也正是由於周赧王的態度,昭襄王始終未曾攻打周王室。

在「長平之戰」後,山東六國之中唯一能夠對抗秦國的趙國被徹底打殘,這徹底引起了山東諸國的警覺,進而導致秦國在之後的「邯鄲之戰」中戰敗。雖然此戰秦軍損失不大,但卻讓山東諸國看到了擊敗秦國的希望。

於是,「邯鄲之戰」後,楚國派使者請以周赧王的天子名義,號令各國協力攻秦。這令憂心忡忡的周赧王大喜過望,於是命令西周公湊出了一支五六千人的軍隊,又向境內的富戶籌借軍資。結果,這次合力攻秦,只有燕國和楚國派出了軍隊,而其他四國壓根沒有出兵,結果最終非但沒有成功討伐秦國,反而讓周天子欠了一屁股債。

西周君率軍返回後,境內的富戶們便紛紛上門討債,周赧王本打算以戰後所獲來抵債,如今哪裡還得起錢。面對富戶們的討債,周赧王無奈之下只得躲在了宮後一個高臺上,結果此臺被周人戲稱為「逃債臺」。雖然此次攻秦不成,但秦軍卻不肯善罷甘休,攻佔韓國陽城、負黍後,更是直撲周王城。

眼看周王室要被攻滅,西周君無奈之下只得跑到秦國叩頭認罪,並將全部的三十六邑、三萬人口都獻給秦昭襄王,秦國則將西周君綁在柱子上遊街示眾,貶為平民,這才放其歸國。此事的發生,可謂讓周王室顏面掃地,周赧王和西周君的心情可想而知。

同年,在位長達59年的周赧王就此鬱憤而終,此後不久,西周文公姬咎也就此一命嗚呼,西周一地的民眾紛紛向東方逃亡,秦國於是輕易地收取九鼎和其他珍寶。由於周赧王並未立有繼承人,八百年的周王朝,也就至此徹底走向了終點。

相關焦點

  • 作為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最後的結局,究竟有多窩囊?
    周赧王是周朝的最後一個天子,要知道它的結局有多窩囊,看看他的這個諡號「赧」就知道了。周赧王本名姬延,赧在歷史上是不能作為一個天子的諡號的。赧(讀nan),意思是因羞愧而臉紅,取這個名字實際上就是愧對祖先的意思。
  • 周朝的末代天子,周赧王的一生到底有多憋屈?
    周赧王是周王朝最後一個周天子,這個在位時間長達59年的周天子,實際上從繼位開始就是一個悲劇,因為他一繼位就只是一個沒有土地只有王的頭銜的憋屈周天子。剛開始寄居在東周國,後來被趕到了西周國,打個仗還要借錢買糧餉和兵器,還不上錢就躲到宮中的一個高臺上,產生了個債臺高築的成語故事,也真的是夠窩囊的了,但即便如此,周赧王還是硬生生撐了59年,確實是超長待機了。周赧王名為姬延,於公元前315年繼位,剛繼位的姬延就處於一個尷尬的處境,簡單來說就是內憂外患。
  • 周朝末代天子有多窩囊?八十多歲被債主堵門,躲在高臺上偷偷哭泣
    歷史大劇《大秦賦》正在熱播,裡面涉及周王朝覆亡前後的史實,頗具戲劇性,也讓觀眾頗為感慨。作為周王朝的末代天子,周赧(音同南,三聲)王姬延是如何將王朝帶入絕境?亡國之前,他都經歷過什麼令人難以忘懷的經歷?最後的目的地是什麼?
  • 作為周朝最後一個周天子,周赧王的一生究竟有多憋屈?
    周赧王是周王朝最後一個周天子,這個在位時間長達59年的周天子,實際上從繼位開始就是一個悲劇,因為他一繼位就只是一個沒有土地只有王的頭銜的憋屈周天子。 剛開始寄居在東周國,後來被趕到了西周國,打個仗還要借錢買糧餉和兵器,還不上錢就躲到宮中的一個高臺上,產生了個債臺高築的成語故事,也真的是夠窩囊的了,但即便如此,周赧王還是硬生生撐了59年,確實是超長待機了。
  • 末代天子周赧王的窩囊人生,被秦人趕出王宮,被債主逼上高臺
    歷史上的周赧王是周朝最後一位君主,在位五十九年,為歷代周朝歷代天子之最。不過對於周赧王來說,長壽並不算什麼好事兒,因為活得越久,自己所受的屈辱就越多。沒辦法,誰叫他生錯了時代呢?周赧王在位的時期,已經是戰國後期。此時的天下早已經不再是周朝的天下,所謂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儼然已經成為了一句空話。
  • 秦國滅周之後,周朝最後一任天子周赧王是何待遇?
    周朝最後一任天子周赧(nǎn)王,在公元前256年,也就是秦昭襄王時期就已經掛了,談不上什麼待遇。周赧王是周朝的最後一任天子,周赧王的地位相當於「吉祥物」一般尷尬。當時各大諸侯王之中,秦昭襄王一家獨大,周赧王在秦昭襄王的庇護下安安穩穩的過完了前半輩子,但是不甘心屈人之下的周赧王非要作死,居然聽楚國的話,去聯合東部的各大諸侯王攻打秦國。天啊,楚國能信嗎?
  • 周赧王在周朝就發起「眾籌」, 結果把所有人套牢!
    但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天下至尊,也就是周天子,他就曾經使用過這種方式幹了一件奇葩的事。話說在戰國末期,秦國統一之勢已初見端倪。而此時的周天子周赧王姬延正在周國度日如年。一條條的噩耗不斷的傳來,每一條都深深的刺激著周赧王脆弱的心臟。可是周赧王這人命又特別長,做了幾十年天子,身體倍棒,依然安然無恙。這時,發生了一件讓人鼓舞的事情:在趙國的「邯鄲保衛戰」中,戰國三大公子(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聯手重創秦國軍隊,使秦軍囂張的氣焰得以收斂,東方六國似乎看到了擊敗秦國的希望。
  • 周赧王:在位59年,一次又一次向世人演繹「寄人籬下」的無奈
    於是周赧王忍氣吞聲,帶著所有家當和家眷落荒而逃,遷到了西周公所在的王城。即使他的心中有一百個不願意,面對秦國的步步相逼,東周又無法與之抗衡,只能識時務。 二、依附周旋於諸侯間,試圖左右天下局勢 被迫「搬家」的周赧王終於徹底掂量出自己有幾斤幾兩,於是開始小心翼翼地行事,因為除了強大的秦國,另外六個國家也同樣能夠威脅到自己,圓滑和妥協是周赧王延長東周壽命的唯一途徑。
  • 東周最後一任君主周赧王姬延是個怎樣的人?他的結局如何?
    東周最後一任君主周赧王姬延是個怎樣的人?他的結局如何?周朝國這麼多年,第一人皇帝是周武王姬發,最後一任就是周赧王姬延,這麼多古代的朝代,後來再也沒有任何一個朝代能像周朝這麼長久了,大家都知道,周朝是在周赧王手上滅亡的,那麼,他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君主呢?
  • 末日的光環,照耀在周赧王的頭頂
    民間對曾經強大的大周王朝嚮往不已,對於關中起源之地,更是憧憬異常,那裡就像個聖地一般,過去誕生了周文周武,而今則出現了大秦帝國。民間開始出現「周秦」的說法,似乎預言著某種結局。此時的天下,中原強國已逐漸沒落,雖多次合縱攻秦,卻都以失敗告終。唯獨南方的楚國,尚且可以和秦國抗衡。周赧王在位時間還是比較長的,足足有50多年。
  • 和周朝最後一位周天子有關
    這就得講一講周朝最後一位周天子周赧王的故事了。周赧王的「奇思妙想」,令自己身處尷尬境地周赧王是周代最後一位天子,也是在位時間最長的一個,長達59年。但是,這也就意味著他經受屈辱的時間也是非常久的。周赧王派人鼓動大家,將錢財借給他,等到他聯合了各路諸侯,打敗了秦軍,繳獲了戰利品,一定加倍歸還。哪知道,其他諸侯有自知之明,知道目前還不是秦國對手,更何況前幾次精心準備的「合縱」都以失敗告終,這次周赧王心血來潮、毫無準備下發起的「合縱」更看不到成功的可能。
  • 《大秦賦》裡,秦人強迫周赧王割讓「王畿三十六邑」有多誅心?
    不過,作為歷史愛好者,我還是更加關注影視類的題材背後隱藏的歷史事實! 比如,《大秦賦》裡周赧王因為被秦人強迫割讓「王畿三十六邑」,而大罵秦人是「養馬的家奴」。
  • 《大秦賦》一對活寶:西周君與東周君,為何周朝同時有兩個君?
    公元前256年,西周君認為秦國到處徵伐,破壞了當初周朝分封天下的正常秩序,於是舉天子之旗,聯絡東方六國,集50萬大軍合縱攻秦。大軍包圍秦之伊闕,秦國形勢危急。然而,秦昭襄王舉重若輕,他根本不救伊闕,也不理會西周君及六國聯軍,而是令嬴異人與嬴摎帶兵直取西周君老巢洛陽。
  • 周王朝其實是壽終正寢
    隨著大秦賦的熱播,秦滅六國一統天下的歷史再次呈現在觀眾面前,在電視劇第9集中,秦相呂不韋率大軍攻打東周國,東周君在其他諸侯國不來援助的情況下,只好銜璧出降,請求呂不韋保留周王室血脈。實際上,秦滅東周國是真,但周朝真的不是被秦滅亡的,接下來宿管阿姨就來和大家聊聊這是怎麼一回事。
  • 歷史上最窮的天子,為躲債還弄出了個成語
    《帝王世紀》曰:「周赧王雖居天子之位,為諸侯所侵逼,與家人無異。貰於民,無以歸之,乃上臺以避之,故周人因名其臺曰逃債臺,故洛陽南宮簃臺是也。」長平之戰後,秦國憑藉強大的軍事優勢已經開始加快吞併六國的步伐。
  • 秦朝統一全國之後,周天子以及周王室成員是否還在?去了哪裡?
    秦始皇統一六國的時候周朝早就不復存在了,所以那時候也早就沒有周天子了。最後一任周天子是周順王姬傑,也就是昭文君,從公元前256年到公元前249年在位,是東周公國的第二任君主。嚴格來講真正最後一任周天子是周赧王,他才是正統的最後一位周天子。周赧王姓姬名延,是東周第二十五位帝王,也是最後一位。他從公元前三百一十五年到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在位,整整做了六十年的傀儡帝王。公元前二百五十六年,楚國想抑制住秦國的不斷擴張,派使者到周王宮見周赧王,讓他以天子之名號令諸侯合力攻秦。
  • 夏商之君稱作帝,周朝天子稱為王,而後世為皇帝
    夏朝君主於古籍中被稱為後、夏後、夏后氏,亦有稱之為帝者,因為當時對最高統治者沒有有一個統一的名稱,好多人平民都沒有名字。商朝君主大多都稱帝。如帝甲,帝乙,帝武丁,帝太康,帝辛(即商紂王,本名「受」同「紂」諧音,因為他的殘暴統治,因為周朝國主都稱王,周朝就稱他「殷紂王」)。
  • 周朝八百年的國祚是怎麼來的,為什麼後世無法超越它呢?
    這一階段諸侯國都承認周王室,給周王室一點面子,但是周王室沒什麼權威。所以,春秋五霸輪番登場,主持天下大事。如果周王室有權威,還輪得到你春秋五霸主持天下事?第三個階段,三家分晉到周赧王時秦國滅東周,也就是戰國時期。這一階段周王室名存實亡,諸侯國根本不把周天子當個屁放,戰國七雄中,誰有實力,誰就可以隨意滅掉別的小國,周王室有時候也會被大國拿過來利用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