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ldflower:行走在拖鞋上的蒙氏教育生態系統

2020-12-15 芥末堆

原文:Kid-Tracking Sensors May Not Be the Wildest Thing About This Montessori Model. 來源:EdSurge. 編譯:爾瑞. 圖源:Wildflower.

距離哈佛大學大約半公裡,有一片樹木夾道而立的街區。在各種商店、咖啡館和居民樓的中間,有一塊狹小的門面。而在這店面裡,隱藏著一所獨特的、擁有高科技加持的學校。說是有高科技加持,但這些孩子並不會長期暴露於各種電子屏幕面前。實際上,他們甚至從未見過電子屏幕。技術以一種近乎隱形的方式,嵌入到他們的生活環境中。

這裡學生的年齡分布在2歲至6歲。當他們在房間裡活動時,攝像機會記錄下他們的行為動作。對應到個體的綠色拖鞋,會用內置感應器追蹤他們的確切移動方位,並記錄他們觸碰到的物體

Wildflower是一個由21所蒙氏學校組成的網絡,教學點分布在美國的各個州。隸屬於美國的位於西印度群島東部的波多黎各也有少量分布。雖然Wildflower的技術應用引人注目,但這還不是它教育創新最為新奇的部分。與技術相比肩的,可能是它作為蒙氏學校,獨創的彈性操作模式。該模式充分響應了教育改革所提倡的「教育選擇權」(school chioce),並模糊了公辦、民營和特許學校之間的邊界。

特許學校:由州政府立法通過,政府負擔教育經費,但交由私人經營。除了必須達到雙方預定的教育成效之外,一般不受教育行政法規的限制,為例外特別許可的學校。

Wildflower創立於2014年。那時麻省理工媒體實驗室的Sep Kamvar教授正為剛成為劍橋市新市民的兒子尋找學校,但沒有找到一所能讓他滿意的。於是他召集了一些蒙臺梭利教學老手,共同搭建了微型學校Wildflower的初步輪廓,為3個月大到12年級的孩子提供教學場地。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也收穫了一群志同道合的夥伴的支持,包括陳-扎克伯格計劃(Chan Zuckerberg Initiative,CZI)、沃爾頓家族基金會和各種風投公司。他們共同為Wildflower提供了超過1000萬美元的資金。

Wildflower執行長Matt Kramer表示,Wildflower起初是作為民辦學校網絡發展,每年學費15000美元。Kamvar(現任董事)也為部分學生提供獎學金,以更好地反映波士頓社區的多元性。

但「當學校數量不斷增長,上述的運營模式就行不通了」。Kramer開始通過公共基金,探尋一種操作模式,以適應政府提出的不同要求。

同蒙氏教學法本身一樣,Wildflower網絡從來就不是為了傳統觀念,即學校系統應該是怎樣,而創建的。Wildflower網絡是去中心化的,意味著網絡中的學校能共享某些資源,但彼此之間又保持獨立。你不能說清這種模式究竟是公辦、民營還是特許,但三種模式在這個網絡中都有所體現。

在波多黎各,Wildflower學校由地方教育部管轄,教師薪資依據當地學區制定。明尼蘇達有唯一一所完全特許性質的Wildflower學校,最近紐約也有一所Wildflower學校被批為特許。除此之外,該網絡的其它學校獨立運營,靠學生的學費維持經營。一些學生會使用學券,根據需要將學費降至標準學費的50%或90%。「這取決於當地政策」,Kramer表示,「我們在印第安納州有一所學校,學生12歲之前都可以使用學券。」

學券:又稱「教育券」,是美國經經學家米爾頓·弗裡德曼提供的一種資助制度。政府向家長發出學券,家長自由選擇符合要求的公立或私立學校,支付學券。學校收到學券後,憑券向政府索回現金。

至於人員配置,Wildflower一直保持隊伍精簡。一所微型Wildflower學校或課堂往往由兩位教師負責管理,分管行政和教學(Wildflower教師通常被稱作「teacher」或「teacher-leader」)。這樣的模式避免了繁瑣的行政程序。兩位教師在開設Wildflower學校之前,可能有不同的教育和工作背景。但要開設Wildflower學校,就必須接受蒙氏教學訓練,並達到各州對教師的相關要求。

圖源:Wildflower

學校可以在沒有辦公室人員的情況下運營,這增強了該模式的靈活性。但當該模式與特許學校的問責制要求相衝突時,也很是讓人頭疼。因為特許學校的問責制度,原本就是為員工人數更多、能應付大量文書工作的學校制定的。

Wildflower的賣點之一,便是它的小規模班級授課。每所Wildflower學校為25-50名孩子服務,孩子年齡在8至10歲間。Kramer表示,「這遠遠低於以考試成績為基礎的問責制,所需要的樣本量。」試圖在小型學校,強制推行專為大型學校設計的問責制要求,是一件棘手的事情。「這需要(州級)授權機構與我們合作,進行一些前瞻性思考。」

Kramer表示,蒙氏學校可能很難以傳統標準,衡量學生是否達到各項指標。因為在這裡,學生每天都在花費大量精力,追尋探索自己所熱衷的事物。Wildflower的學生並不接受傳統的課堂考核。他們的成長會通過蒙氏教育所珍視的觀察和作品集來衡量。然而,Wildflower網絡還是設計了獨特的評測方式,同時滿足州級標準和純蒙臺梭利主義者的要求(公辦校和特許校仍不能免於標準化測試)。

在同時維持特許學校問責制學區正常的教學環境的過程中,這些複雜的評測方式可能會成為某種障礙。

蒙氏教學的現代化嘗試

Wildflower教室看起來與傳統的蒙臺梭利教室並無二異。環境設計以兒童為中心。牆上繪畫作品的排列較為稀疏,且懸掛位置較低,與兒童視線相平。家具和物品被有意設計成較小體格,保證學生的獨立操作。操作材料由木頭或金屬,而不是塑料製成;科技隱身於周圍的環境中。

野花學校裡的教學材料;圖源:Wildflower

Wildflower的教師要花大量精力打造學生的互動空間。「環境中必須要有基礎的、足量的材料,讓學生時刻保持新鮮感」,Wildflower的一所旗艦校老師Mary Rockett談到。

另一所位於劍橋市、體系中規模較大的學校Wild Rose,則有兩個不同的班級:一個是為6歲前兒童提供學前課程,另一個是為11歲學生服務。兩個教室之間巨大的窗戶可以讓兩個年級的學生看到彼此。老師們認為這樣做,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是有激勵作用的。小朋友會將大一點的、幫助他們學習的孩子作為榜樣。

因為是在類似於商店門店的空間內學習,學生的足跡很難延伸到校外。但戶外活動正是蒙氏學校所提倡的。於是Wildflower將當地公園作為校外活動的場所。這樣做也是為了反映孩子們在校外會做些什麼。「這種感覺好比是『在家上學』和『標準意義上的上學』的融合」,Kramer表示,「學校和生活現實之間的距離並不遙遠。」

Wild Rose,Wildflower生態中的一所蒙氏學校;圖源:Wildflower

Wildflower學校緊密使用傳統的蒙氏教學法。學生花費一天中大量的時間,選擇活動,安排自己的日程。老師則在其中起觀察和建議的作用。用蒙氏口吻說,則是「引導」(guide),引導學生去嘗試一些新事物。老師經常輪流與學生互動,進一步觀察學生,記錄他們的進步與成長。

學生們會接受一些有關科學、地理、語文、音樂和其它核心課程的短期課程。有些是被要求教授的,但多數時候是老師和學生都認為自己準備好了,才教授的。另外,Wildflower的課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從傳統結構中解放了出來。整體上看,學生們通過與在教室中按某種策略擺放的物體互動,達到學習的目的。按照課程設計,學生們漸漸在複雜事物中習得技能,建立認知體系。

與此同時,Wildflower的孩子們也有十分良好的言行舉止。Wildflower的老師和日常課程,會教給學生一些標準用語,讓孩子懂得何為優雅和禮貌——學習如何婉拒他人的幫助,以及獨立解決與同學之間發生的矛盾。「環境依據學生們的需求進行了特別設計,所以他們無需尋求額外幫助,」Rockett說道,「這消解了許多衝突。」

圖源:Wildflower

Wildflower希望孩子們能有一定程度的自立性——即使是剛學會走路的小不點,也要學會每天穿和脫帶有傳感器的脫鞋。一個小孩可能會獨自坐很長一段時間,不受幹擾地把珠子從一個小罐子倒進一個小碟子裡,然後再倒回來。只有她願意時,才和別人交流。在數小時或數天的時間後,老師便可能會指導她進行某項更具挑戰的計數活動。「這與環境的準備程度息息相關,」Rockett表示,「確保環境中有足夠的選擇,但不要太多」。

在這裡,老師再多的關注都不會顯得多餘老師需要通過紙質表格,追蹤學生的參與程度、注意力和互動水平。老師同樣需要查看學生的學習是否符合教育規律、課程邏輯,如先是數數、加法,然後才是乘法。以及看學生們的學習進度是否夠快。

圖源:Wildflower

20世紀早期,義大利教育家瑪利亞·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開創了諸如此類的記錄方法,並為如今的蒙氏教學模式奠定了基礎。

Rockett表示,「瑪利亞·蒙臺梭利在教室中對孩子進行了全程注意力追蹤。她從中識別了孩子的活動圖式,而我們正在嘗試對這些圖式成果進行再創造。」老師會記錄孩子們與某個物體互動的時間,以及是否存在物體被取走但沒有使用的情況,或是他們是否積極參與活動,對某件事物保持充足的注意力。這樣做是為了找到孩子最具創造力,或最願意接受指令的時刻。通常這個時間點是剛從操場回來,或一段長時間活動結束後變換場地的時刻。但Rockett也有意識到,每個孩子的狀況不盡相同。

正是這種一絲不苟的記錄和數據追蹤,讓教師看到了未來科學技術的用武之地。「真正的挑戰不在於收集數據,而是如何去分析、綜合和解讀數據,」Rockett解釋道,「如果有相應技術能代勞,那也是極好的。」

相機、感應器和拖鞋——技術與傳統蒙氏教學的融合

從一開始,我們的一個關鍵目標,就是利用科技手段改善觀察和記錄方式。「透明教室」(Transparent Classroom)是一種基於雲計算的記錄系統,專為蒙臺梭利教室設計。「透明教室」是一種數字進度記錄系統,但仍需教師手工輸入數據。

但在Wildflower,這項技術不僅僅是用於將觀測記錄數位化。該組織擁有一支由內部工程師組成的團隊,開發嵌入在教室材料和拖鞋中的攝像機和傳感器。

可穿戴式設備:感應器和攝像頭;圖源:Wildflower

帶有感應器的綠色拖鞋;圖源:Wildflower

所有Wildflower學校都是「實驗學校」,鼓勵新的方法和實驗。

雖然這項技術的目標,是發展成為一種適用於所有Wildflower學校的技術,但它還處於起步階段。攝像機和傳感器由一個工程團隊在實驗室開發和測試,然後被帶到試點教室。

理論上說,傳感器可以跟蹤學生的位置和他們附近的物體;攝像機可以幫助區分學生、物體之間的互動和距離。傳感器能夠告訴老師,兩個孩子在一個類似算盤的數數鏈附近度過了一個小時;而攝像機能夠識別出他們是如何與之互動的。

不過目前儀器收集到的數據仍然太原始、太笨拙,沒有多少幫助。

Kramer表示,「正如你所能想像的那樣,這些數據是龐雜的。」他補充說,他們正在研發一種人工智慧工具,篩選這些數據,使其最終類似於老師收集到的表格數據信息。

Rockett表示,「我們還沒有達到可以直接利用他們收集到的大量數據的地步。」但她推測,總有一天,這會讓她對學生有更好的觀測。比如,如果她花太多時間和某個孩子在一起,那麼傳感器和攝像機的收集到的可用數據,就可以讓她了解整個教室裡孩子的狀況。

工程師和教師也在努力解決與隱私有關的一些挑戰。Wildflower不希望捕捉孩子的臉,並試圖在任何可能的情況下識別數據。但該公司尚未決定是在現場還是在其他校外地點處理圖片。Kramer表示,Wildflower遵循了一套關於數據隱私的標準保護條例。到目前為止,家長們已經對該校做法表示理解——主要是因為家長們在第一次參觀學校時,已經了解了數據收集的情況。

Kramer認為,目前收集的數據風險相對較低,而且只在教師進行過信息收集的地區收集。另外因為這些數據是秘密收集而來的,所以它在蒙臺梭利環境之外的使用(對於普通大眾甚至家長)是有限的。

對Rockett來說,這項技術的吸引力在於,它減輕了她的工作負荷,而且孩子們完全看不到它。她說:「我認為自己是我所知道的最純粹的蒙特梭利主義者之一。當技術打斷孩子們的學習和發展時,我們會馬上停止技術在課堂的使用。」「但如果它能支持教師在不影響課堂的情況下幫助孩子,我完全支持。」

>>聲明

本翻譯僅作了解之用,並非用於學術研究或商業決策。表達可能與原文有所差異。如需使用,請查證原文。

1、本文是

芥末堆網

原創文章,轉載可點擊

芥末堆內容合作

了解詳情,未經授權拒絕一切形式轉載,違者必究;

2、芥末堆不接受通過公關費、車馬費等任何形式發布失實文章,只呈現有價值的內容給讀者;

3、如果你也從事教育,並希望被芥末堆報導,請您

填寫信息

告訴我們。

來源: 芥末堆

推廣: 芥末堆商務合作:010-5726 9867

相關焦點

  • 蒙氏家長工作坊 | 揭秘上海赫德雙語幼兒園蒙氏教育的「奧秘」
    原來,一年一度的蒙氏新生家長工作坊就在今天舉辦,家長們在享用美味可口點心的同時,更加期待的是這一場心靈上的「盛宴」——他們將走進蒙氏班級,親身聆聽並體驗蒙氏教育的日常,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也更加了解上海赫德雙語學校幼兒園。最重要的是,向著下一代教育深度參與者的角色,不斷前進。
  • 解密「蒙氏」教育起源,並非你想像的那樣高大上
    提起「蒙氏」各位父母們都不會感到陌生,即使孩子沒上過蒙氏的學校,也一定在各種託班的宣傳裡聽過這個。而且通常「蒙氏」託班或者幼兒園的費用,是高過普通的,那麼,蒙氏教育就真的是個高端貴族教育嗎?今天我們就來解密「蒙氏」起源。
  • 真正的蒙氏教育什麼樣?上海赫德幼兒園為你揭秘
    其中,每位蒙氏主班老師都會向家長們介紹蒙氏理念究竟是如何在赫德幼兒園落地,孩子們在班級裡的真實日常,又會是怎樣的場景。  上學期,赫德君曾偷偷「溜」進工作坊的現場,想要看看如此火爆卻也略顯「抽象」的蒙氏教育理念,在赫德幼兒園的教學實踐中到底有著怎樣的「奧秘」。這次,就讓我們一起來回顧一下吧!
  • 「蒙氏教育」=優質教育?!5分鐘了解蒙氏教育特性,別再被忽悠
    當今很多的培訓機構和幼兒園都會打著"蒙氏班"或者"蒙氏園"的概念,甚至,很多家長都認為"高端必蒙氏"。這類幼兒園或者特色班級,究竟和普通的幼兒園教學有何區別,這種"高端"的教育方式,真的適合我們的孩子嗎?不如先系統地了解一下關於"蒙氏"教育的前世今生。
  • 蒙氏幼兒園生活化教育好處多多,怪不得這麼受歡迎?
    今天小編就以在中國本土推廣蒙特梭利教育28年的跨世紀幼兒園為例,為您從蒙氏教育的生活化教育分析一下。蒙特梭利的教育理論體系中強調&34;的培養,如走線練習、正確的呼吸、說話乃至開抽屜、做三明治、倒豆子等。經過實踐證明,&34;的&34;給孩子們帶來了許多的益處。
  • 專業蒙氏教育進駐長春(圖)
    蒙特梭利蒙氏教育是由義大利人瑪利婭·蒙特梭利博士於1907年所開創的,蒙特梭利不僅開創了一套完整的早教體系,也是全世界第一個致力於把0-6歲幼兒作為受教對象的早教系統。
  • 都在推崇蒙氏教育,但蒙氏教育的真正意義你知多少?
    一說起育兒就不免提到幼兒園,一提幼兒園呢,不免提到現在幼兒教育最推行的就是蒙氏教育,身邊很多媽媽在給寶寶選幼兒園的時候都會提到哪個幼兒園是施行蒙氏教育的,去那裡如何如何好。我自己甚至也被朋友教育過好多次,說她女兒上的那個幼兒園也就是蒙氏教育,然後跟我說那裡的蒙氏教育如何如何好,那裡老師如何專業精攻蒙氏教育,給她女兒及其他小朋友安排的課程如何地有科學性,比如,中班已經開始學拼音,認字,甚至還有唐詩……完全不像其他幼兒園,只會帶小孩子玩,說是幼兒園其實就是高級點的保姆所。
  • 家庭中的蒙氏教育與DIY蒙氏活動
    上個星期慢媽去中國關工委的蘇州家庭教育指導站親子課堂跟幾位對蒙氏感興趣的爸爸媽媽分享了家庭中的蒙氏教育以及怎樣在家布置一個蒙氏環境和進行DIY蒙氏活動
  • 美國舊金山蒙氏教育培訓訪問團(12天)
    舊金山灣區蒙氏教育學習訪問北京蒙特梭瑞教育科技中心舊金山灣區蒙氏教師培訓中心聯合舉辦培訓參訪項目適合人群:幼兒園園長曾赴美國舊金山灣區蒙氏教師培訓中心(MTEC/SFBA)學習AMS3-6歲蒙氏教師課程,熟悉當地的教學環境和生活環境。在訪問學習中可給予訪問學者們蒙氏教育方面的有效幫助。關於課程1. 參加美國蒙氏教育短期培訓課程時數: 48小時,包括教室學習(40小時)及兩所蒙氏幼兒園參訪(8小時)。
  • 擊碎蒙氏教育面前的「哈哈鏡」,還原一個最真實的蒙氏
    為了孩子的成長,很多青島家長紛紛選擇讓孩子接受蒙氏教育,但也有很多人認為蒙氏教育就是打著國外教育的旗號高收費。   那麼,事實真是如此嗎?蒙氏教育的優點你了解嗎?下面頭條君就為大家揭開蒙氏教育的「神秘面紗」~   什麼是「蒙氏教育」   蒙氏教育全稱蒙特梭利教學法,是一種全面提升兒童素質,發展兒童潛能的教育方法。利用兒童自身的成長要求,在不損害兒童自由與快樂的前提下實現教育的目的。
  • 【與你分享】· 蒙氏教育與傳統教育優勢所在
    自然 和諧 自由 生長國際標準化蒙臺梭利教育 | 上東國際兒童之家開 篇「我相信世界上沒有一種比蒙臺梭利教育法更好的教育區別一:教育觀念蒙氏教育:以自我人性化為動機的自由學習原理(注重個性化發展
  • 30%的老師研究生學歷,敢把孩子帶上街,福州這家蒙氏園,託班獨立行走即可收!
    因為真正和孩子朝夕相處,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是老師,把教育理念落地的也是老師。雖然高學歷並不代表著一定擁有更高的教育水平,更愛孩子。但當既擁有高學歷,又熱愛教育的人,真正願意俯下身,扎身於幼教事業,去引導培養著幼齡兒童,這對於重視教師素質的家長來說,很難不心動。
  • 150蒙氏——用線上蒙氏課程協助生命的成長
    現代管理學之父彼得•德魯克、Google搜尋引擎創始人謝爾蓋·布林和拉裡•佩奇、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微軟公司創始人比爾·蓋茨、華盛頓郵報創始人凱薩琳•格雷厄姆......他們的人生都始於蒙氏教育,而蒙氏教育也因此被譽為是世界成功人士的搖籃。
  • 蒙氏教育的影響及其社會地位
    01 蒙氏教育的社會評價 蒙氏教育法,全名蒙臺梭利教育法,它由義大利幼兒教育學家蒙臺梭利創建。作為深受歡迎的少兒啟蒙教育法,它是建立在人類的成長自然法則的基礎上,以全新的思想建立了適應兒童自主學習、完美成長的教學體系。
  • 巧智博仁與加丁戰略合作 線上線下玩轉幼兒蒙氏教育
    5月5日,全國最大的家長在線教育平臺加丁學院與北京市資歷最深的蒙氏國際教育機構巧智博仁教育集團(The Children『s House)達成戰略合作意向,雙方將在線上、線下兩大部分展開深入合作。線上,加丁學院將為巧智博仁家長提供專業的蒙臺梭利線上課程,推動蒙氏教育理念在家長中的普及和推廣,深入貫徹蒙氏教育理念;線下,巧智博仁教育集團所有園區,將作為合作的落地載體,讓家長可以親身學習、實踐、感受蒙氏教育。所有線下活動均由巧智博仁教育集團持有AMI/AMS/MCI等國際知名蒙臺梭利培訓機構證書的主教教師進行示範指導,為家長了解蒙氏理念幼兒園的日常生活提供了更加直觀的窗口。
  • 作為寶媽,我竟然不知道什麼是蒙氏教育
    媽咪可樂:我坐標上海,前陣子剛參觀了上海一所以蒙式為特色的幼兒園,整個學校高大上,清風系統,全屋地暖全部配備,也是外教全天跟班,但是,有蒙式證書的全是中教,外教只是英語老師,學費每月1W8,參觀完後我馬上否決,蒙式教師一定是全科教師,要根據每個孩子不同的個性給予在科學,自然各個方面給予深挖,不是輕看中國的蒙式教師,而是我們的教育體制教育不出這些全科知識背景的人,包括我們自己也一樣,但是蒙式外教的工資肯定是高的
  • 蒙氏教育環境對孩子的影響
    作者| 稚悅兒童來源| 稚悅設計(ID:hb_sjty)蒙氏園依託蒙氏教學,採取一種和其他園不同的更能啟發兒童心智的教育方法。蒙氏教育創始人蒙臺梭利博士從多年教導孩子的經驗當中發現:只有在一種沒有約束力的環境中教育孩子才是最好的方法。因此,蒙氏園有兩個顯著的特點:簡潔 和 秩序。
  • 蒙氏教育的三大誤讀_機構點評_教育_太平洋親子網
    圖片來源:太平洋親子網    有的蒙氏幼兒園發放大量的書面練習,有的蒙氏課程以集體授課的方式進行,更有幼兒園將蒙氏教育「簡化」成了「蒙氏教具」的教育……  雖然蒙臺梭利本人沒有對其教學法的特性進行總結與歸納
  • 在家裡,如何進行蒙氏教育
    家庭中如何進行蒙氏教育  近幾年,蒙臺梭利教育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教師和家長的興趣。期望能把孩子培養成為獨立自主、有一定的秩序感、有所作為的人。但老師及家長都遇到了同樣的困惑:為什麼孩子在園裡表現得獨立、有秩序感,在家裡表現卻不一樣呢?家庭中如何進行蒙氏教育呢?
  • 撒貝寧吐槽外籍妻子,放任孩子啃拖鞋,育兒專家:放任就對了
    最近撒貝寧在《你好,生活》這檔節目中,不禁跟尼格買提倒苦水:「孩子摔了,妻子就讓她摔一下,啃拖鞋就讓啃一會兒。」撒貝寧看到孩子啃拖鞋,嚇一跳,趕緊過去看怎麼回事,妻子表示:「自己家裡的拖鞋。」撒貝寧在節目中找其他嘉賓諮詢:「家裡的拖鞋就能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