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ommun:節制飲食使腸道微生物群更健康

2021-01-08 生物谷

本期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發表的一篇論文報告說,限制熱量促進腸道細菌的生長,同時實驗鼠的壽命也會有所延長。這一發現表明,限制熱量也許會通過誘導一個健康的腸道微生物群來增強其對宿主的健康促進效應。

通過減少食物攝取限制熱量已知能延長一系列模型生物的壽命。腸道微生物群在宿主健康和疾病中所起作用正在越來越多地被認識到,其組成主要由飲食決定。Liping Zhao讓小鼠終生採用一種熱量受到限制的飲食,並對它們腸道微生物群隨時間所發生的結構變化進行記錄。

該研究小組報告說,特定細菌,如乳酸桿菌屬,與壽命成正相關,其數量因熱量限制而增加。同樣,這一熱量受到限制的飲食減少了與壽命成負相關的細菌的數量。這些變化與血清中「脂多糖結合蛋白」(經常與炎症關聯在一起的一個標記物)水平的降低有關,這表明:由來自腸道細菌的抗原所造成的炎症降低,也許是限制熱量所帶來的健康好處之一。

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來弄清腸道微生物群的這些結構變化怎樣延長壽命,同時確認它們是否能用作飲食性抗衰老乾預措施的開發工作的生物標記。(生物谷Bioon.com)

Structural modulation of gut microbiota in life-long calorie-restricted mice

Chenhong Zhang, Shoufeng Li, Liu Yang, Ping Huang, Wenjun Li, Shengyue Wang, Guoping Zhao, Menghui Zhang, Xiaoyan Pang, Zhen Yan, Yong Liu & Liping Zhao

Calorie restriction has been regarded as the only experimental regimen that can effectively lengthen lifespan in various animal models, but the actual mechanism remains controversial. The gut microbiota has been shown to have a pivotal role in host health, and its structure is mostly shaped by diet. Here we show that life-long calorie restriction on both high-fat or low-fat diet, but not voluntary exercise, significantly changes the overall structure of the gut microbiota of C57BL/6 J mice. Calorie restriction enriches phylotype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lifespan, for example, the genus Lactobacillus on low-fat diet, and reduces phylotypes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lifespan. These calorie restriction-induced changes in the gut microbiota are concomitant with significantly reduced serum levels of lipopolysaccharide-binding protein, suggesting that animals under calorie restriction can establish a structurally balanced architecture of gut microbiota that may exert a health benefit to the host via reduction of antigen load from the gut.

相關焦點

  • 兒童發育期間維持健康和疾病發展的腸道微生物群|腸道菌群|兒童...
    對於這每一個問題,腸道微生物群因素都尤為顯著。腸道微生物群與兒童發育之間的關聯為改善健康預防提供了一個獨特的機會,也是兒科醫學的基石。環境會影響微生物群的發育 (圖1)。雖然關於微生物群在出生前是否通過胎盤的子宮內微生物定植而受到影響的數據存在衝突,但一致認為出生後立即微生物定植的數據顯著性增加,其中初始定植由兼性厭氧菌引起,隨後是專性厭氧菌。
  • 寶藏級物質:腸道微生物群
    人們出生開始,微生物群就與人體共存,並在成年期保持穩定性和多樣性,與人體的生長、發育、衰老、死亡同步。基因組測序技術、生物信息技術研究和社會文明發展的最新研究成果使研究人員能夠比以前更詳細地探索微生物群,特別是微生物群的功能性問題。越來越多的實驗結果表明,雖然腸道菌群的一部分是固定不變的定製菌群,但從嬰兒到老年人、從原始部落到現代社會,在不同的生理條件下,腸道菌群的成員是動態變化的。
  • 深度解析 | 腸道菌群與慢性肝病,肝癌|慢性肝病|腸道菌群|微生物群...
    這一發現可能很重要,不僅因為酒精是失代償期肝硬化最常見的病因,而且可能是由於酒精本身對腸道微生物群和腸屏障功能的直接影響。在健康個體和動物模型中,已經證明急性酗酒會增加循環中的內毒素和細菌DNA水平。  酒精顯著改變腸道微生物群的組成,降低擬桿菌的相對豐度,增加變形菌。
  • 最新研究:糖會破壞腸道屏障,而生酮飲食會使腸道更健康
    7天後,他們發現,那些遺傳上易患結腸炎的小鼠中,在飲食中攝入10%葡萄糖的小鼠,比不吃糖的對照組,表現出更嚴重的症狀。 同時,用硫酸葡聚糖鈉(DSS,能誘髮結腸炎)餵養小鼠時,吃糖的小鼠比不吃糖的小鼠,症狀也更嚴重。
  • 媽咪愛提醒:過節飲食要節制,腸道疾病需預防
    媽咪愛提醒:過節飲食要節制,腸道疾病需預防 2020-09-28 11:01:00來源:東方網
  • Nature:在塑造人類腸道微生物群時,環境主導宿主遺傳
    宏基因組學測序人類隊列的統計分析確定了遺傳因素在確定微生物組成方面的相對較小的作用,並顯示幾種人類表型與宿主遺傳學一樣與腸道微生物群強相關。【題目】在塑造人類腸道微生物群時,環境主導宿主遺傳【摘要】人類腸道微生物組成受多種因素影響,但宿主遺傳學的相對貢獻仍然難以捉摸。
  • 陳根:腸道菌群改善焦慮狀態,健康飲食的意義之重
    文/陳根當今社會,以擔心或恐懼為特徵的焦慮障礙和抑鬱症已經成為人們在精神健康方面的新的關涉,同時,焦慮和抑鬱往往也是最難查明的問題之一。但已有研究證實,不良的飲食習慣是導致焦慮和抑鬱惡化的因素之一,而改善飲食習慣可以緩解疾病症狀,這與腸道微生物有著密切關係。事實上,腸道龐大菌群和腸道神經元組成的複雜網絡,早已讓腸道成為人體的另一大感覺器官。
  • 肥胖的你真的想瘦 還要從腸道健康下手
    肥胖、代謝症候群與生活在腸道中的生物群體——腸道微生物群的改變有關。研究發現,高脂飲食會破壞腸道微生物群,減少腸道內壁上皮細胞的產生,並導致細菌侵入腸道上皮細胞。有研究表明,人們日常生活中通過食物攝入的膳食纖維,可促進結腸內「好」細菌的生長,從而最終達到預防肥胖、代謝症候群和腸道不良改變的作用。研究人員還發現,使用可發酵纖維菊粉來豐富實驗白鼠的飲食結構,可以起到預防小鼠高脂飲食引起的代謝症候群作用,同時在加入可發酵膳食纖維菊粉後,實驗小鼠腸道健康得到恢復。
  • 改善腸道健康的10種方法
    腸道健康指的是生活在消化道中的微生物的平衡。照顧腸道的健康和保持這些微生物的正確平衡對於身心健康、免疫等等都至關重要。 這些細菌、酵母菌和病毒--其中有 數萬億 -又稱「腸道微生物群」或「腸道菌群」。
  • 腸道菌群的恢復力:定義,與健康的關係以及幹預策略
    那麼,「彈性菌群」可用作健康菌群的替代物。此外,腸道菌群是最容易受到環境變化和損害的「器官」。在個人的一生中,面臨著不健康飲食,藥物和感染等狀況。恢復到出狀況之前基線的能力受損可能導致菌群失調。因此,有理由假設,維持有彈性力的微生物群對健康很重要。
  • 阿爾茨海默病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聯再被證實!
    腸道菌群可以說是近年來最火爆的研究領域之一,這些高度多樣化、數量驚人的菌群生活在我們的身體中,對我們的健康至關重要。前不久,阿爾茨海默病(AD)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聯再次被瑞士一科學團隊證實。 瑞士團隊證實 AD與腸道微生物群存在聯繫 2020年11月,瑞士團隊研究證實了阿爾茨海默病與腸道微生物群的關係,研究表明細菌多樣性的變化與炎症和大腦中澱粉樣斑塊數量增加有關,而澱粉樣斑塊是這種疾病的標誌物之一。
  • 寶寶腸道菌群紊亂怎麼辦?母體糞便微生物群移植效果顯著
    研究發現,剖宮產嬰兒的母體糞便微生物菌群移植可迅速恢復正常腸道微生物發育。新生兒的微生物定植是決定其健康成長的關鍵。基因組學分析和菌株水平分析表明,正常嬰兒腸道中早期以產婦糞便細菌為主,其中主要包括雙歧桿菌和擬桿菌。停止母乳餵養後,糞便微生物群逐漸變成厭氧梭狀芽胞桿菌。
  • 解密|腸道菌群與健康長壽
    動物遺傳育種研究所李英團隊在《Current Biology》發表的一項關於壽老人和年輕人群腸道菌群研究發現長壽老人腸道菌群多樣性和菌群豐度顯著高於年輕組,這一結論在義大利相應人群中也得到了證實,提示更多有益菌群以及更豐富的菌群多樣性可能是人類健康長壽的重要原因之一。
  • 腸道裡的醫學未來:利用腸道菌群的治療前景
    另外,FMT提供者的微生物群組成與功能,即「供體效應」也會影響療效。更重要的是,FMT的最佳劑量與給藥途徑還不是完全清楚。 因此,要制定最佳FMT策略,更好地幫助患者獲得健康收益,還需要更多高質量的研究提升對於FMT療效與安全性的認知,規避風險。
  • Reader's Digest:10條改變生活飲食方式保持腸道菌群健康的建議
    節假日胡吃海喝後,可能會引發腸道菌群紊亂,進而身體的免疫力降低,還可能引發其他疾病,因此維護腸道菌群平衡穩定很重要。腸道菌群非常活躍,如果你開始養成健康的生活飲食習慣,菌群就會做出反應,並很快甚至在48小時內改變。
  • 微生物群對三大過敏性疾病發展的影響
    「健康」微生物群的早期定植過程正逐漸成為終身健康的關鍵決定因素我們知道微生物組的組成在生命的最初幾年是動態變化的,並且可以受到一些產前和產後環境和宿主相關因素的影響(下圖)影響人體微生物群發育的因素Peroniet al, Front.Immunol. 2020新生兒微生物群是一個脆弱的、高度動態的生態系統,在生命的最初幾年裡,由於一些產前和圍產期因素的影響,其組成發生了迅速的變化。腸道微生物群的成熟主要發生在2-3歲時。因此,嬰兒早期可能是調節微生物群落以促進健康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
  • Nat Commun:高纖維飲食或能降低孕婦先兆子癇的風險
    2019年7月15日 訊 /生物谷BIOON/ --營養學家通常會向人群推薦富含纖維的健康飲食,但最新研究卻發現,富含纖維的飲食能夠促進孕婦和嬰兒的健康;基於植物的纖維在人體腸道中會被腸道菌群分解成為影響機體免疫系統健康的因素,近日,一項刊登在國際雜誌Nature Communications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雪梨大學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調查了腸道菌群的代謝產物在女性孕期健康中扮演的關鍵角色
  • 《自然》刊登瑞金醫院王衛慶教授研究成果:腸道微生物群可幹預肥胖
    今天,我們解說國自然(ID:talk_nsfc)公眾號的文章主題是:NatMed(IF=29.886):上海交大瑞金醫院王衛慶教授證實,通過腸道微生物群可幹預肥胖,供大家分享。以下是文章首頁:減肥日益成為大眾廣泛關心的健康問題,如何能夠找到安全有效的減肥靶點是目前亟待解決的科學問題。腸道菌群與人類多種疾病的發生密切相關。西方人群研究表明,肥胖人群存在腸道菌群結構失調,細菌多樣性下降,然而在菌種水平導致肥胖發生的細菌仍所知甚少,中國肥胖人群腸道菌群特徵又如何?如何影響人體代謝水平?是否可以利用腸道共生菌開發減肥藥物?
  • 《細胞》:生酮飲食可以抑制腸道內的雙歧桿菌生長
    他們在人體試驗和小鼠實驗中發現,生酮飲食經代謝後生成的酮體,能選擇性地抑制腸道內的雙歧桿菌,從而降低腸道中促炎Th17細胞的水平[1]。而且,普通的高脂飲食沒有這個效果。 更有價值的是,給正常飲食的小鼠餵食酮體,就能出現類似的腸道微生物變化。
  • 人類腸道微生物群204938個參考基因組的統一目錄
    人類腸道微生物群204938個參考基因組的統一目錄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7/22 14:23:31 歐洲生物信息學研究所(EMBLEBI)Robert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