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紀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再傳捷報 實現509公裡光纖量子通信世界...

2020-12-22 閃電新聞

齊魯網·閃電新聞3月3日訊 繼首次實驗驗證了遠距離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可行性,在300公裡真實環境的光纖中實現了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實驗後,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王向斌教授、劉洋研究員與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院士團隊再次合作,實現了509公裡真實環境光纖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TF-QKD)。相關研究成果於2月20日(北京時間)在線發表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物理評論快報》上(Phys. Rev. Lett. 124, 070501 (2020)),王向斌教授和張強教授為論文共同通訊作者。

值得一提的是,該成果成功創造了量子密鑰分發最遠傳輸距離新的世界紀錄,推動新一代遠距離城際量子密鑰分發邁上了新的臺階。

據悉,在量子密鑰分發(QKD)的長距離實際應用中,信道損耗是最嚴重的限制因素。現有的基於誘騙態BB84方案的QKD以及測量設備無關量子密鑰分發(MDI-QKD)採用雙光子複合事件作為有效探測事件,使其安全成碼率隨信道衰減線性下降,在無量子中繼的情形下,安全成碼率受線性界限的約束,而TF-QKD利用單光子幹涉作為有效探測事件,使安全成碼率隨信道衰減的平方根線性下降,甚至可以在無中繼的情形下輕鬆突破QKD成碼率線性界限。然而,TF-QKD的實施條件相當苛刻,要求兩個遠程獨立雷射器的單光子級幹涉,同時需要通過單光子探測結果實現長距離光纖鏈路相對相位快速漂移的精準估計。

該研究成果理論方面基於研究院王向斌教授提出的「發送-不發送」的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協議,大幅提高了系統對相位噪聲的容忍能力;實驗方面,張強教授團隊採用了時頻傳輸技術,將兩個獨立的遠程雷射器的波長鎖定為相同,並利用附加相位參考光來估計光纖的相對相位快速漂移,確保了測量器件無關的安全屬性。最終在實驗室內將QKD安全成碼距離成功拓展至509公裡,打破了傳統無中繼QKD所限定的絕對理論成碼率極限,即超過了理想的探測裝置(探測器效率為100%)下的無中繼QKD成碼極限。同時,與其他雙場QKD實驗相比,該研究在安全性上擁有獨特優勢:既是測量設備無關的,又充分考慮了有限碼長下的安全性。如果將系統重複頻率升級至京滬幹線等遠距離量子通信網絡中採用的1GHz,在300公裡處,成碼率可達5kbps,這將大量減少骨幹光纖量子通信網絡中的可信中繼數量,大幅提升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的安全性。

該工作被《物理評論快報》審稿人評論為「在雙場量子密鑰分發實驗的安全密鑰率及有限碼長分析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提升」,被《物理評論快報》選為「編輯推薦」論文。

記者了解到,該工作得到了山東省泰山學者工程、山東省重點研發計劃項目、濟南市高新區管委會的資助。

閃電新聞記者 王樹偉 報導

相關焦點

  • 潘建偉團隊登上《自然》:4600公裡量子通信網是如何實現
    1989年,當首個量子密鑰分發(QKD)實驗在IBM實驗室內實現,線路只有32釐米,而且因設備操作時會發出噪音,被調侃為只有聾子才破解不了量子保密通信。如今,在「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和京滬幹線的串聯下,中國已經實現了4600公裡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並為超過150名用戶提供服務。
  • 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參與構建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
    位於濟南高新區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合作參與了該項目。我國成功構建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保密通信網絡雛形量子通信是量子科技三大方向之一,經過20多年努力,中國在該領域實現了從跟跑到領跑的重大轉變。2016年,中國成功發射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2017年,建成世界首條量子保密通信幹線「京滬幹線」。
  • 中國科研人員成功驗證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
    如今,在「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和京滬幹線的串聯下,中國已經實現了4600公裡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並為超過150名用戶提供服務。北京時間1月7日零時,中科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團隊在世界頂級學術期刊《自然》(Nature)雜誌上發文詳解了這種「連連看」是如何實現的。
  • 【澎湃新聞】潘建偉團隊登上《自然》:4600公裡量子通信網是如何...
    1989年,當首個量子密鑰分發(QKD)實驗在IBM實驗室內實現,線路只有32釐米,而且因設備操作時會發出噪音,被調侃為只有聾子才破解不了量子保密通信。如今,在「墨子號」量子通信實驗衛星和京滬幹線的串聯下,中國已經實現了4600公裡的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並為超過150名用戶提供服務。
  • 潘建偉《自然》發文:量子通信技術大規模應用已成熟
    全球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研究團隊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與「墨子號」量子衛星成功對接的基礎上,構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QKD)鏈路和兩個星地自由空間高速QKD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了地面跨度4600公裡的星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
  • 我國科學家成功組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來源/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新民晚報訊(記者 郜陽)中國科學家利用量子保密通信「京滬幹線」和「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成功組建了世界上首個集成700多條地面光纖量子密鑰分發鏈路和兩條衛星對地自由空間高速量子密鑰分發鏈路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實現地面跨度4600公裡、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
  • ...量子網下半年交付 量子衛星7月升空 中國將率先應用量子通信技術
    新華社北京5月28日消息 記者日前從中科院獲悉,光纖量子網「京滬幹線」正在籌建之中,將在下半年交付使用。此外,我國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將於今年7月擇機發射,將在世界上首次實現衛星和地面之間的量子通信,構建一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與科學實驗體系。中國將成為國際上率先實現高速星地量子通信的國家。
  • 變身小小量子探索家 在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體驗科技魅力
    8月28日晚,由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舉辦的「未來已來」科普沙龍系列活動之「夜遊量子科學」正式舉行。活動中,20餘名中小學生變身小小量子探索家,走近量子科學,通過親眼看、親手摸、親身參與,學習探索量子科學知識,體驗科技魅力。
  • 我國成功構建世界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科技日報合肥1月7日電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潘建偉團隊與中科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等單位合作,構建了世界上首個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並進行了長達兩年多的穩定性和安全性測試、標準化研究以及政務金融電力等不同領域的應用示範。北京時間1月7日凌晨,國際期刊《自然》以「跨越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為題發表了成果論文。
  • 國盾量子今日登陸科創板!中國量子中心誕生「量子通信第一股」
    從「無人區」起步 壯大中國量子通信產業2009年,科大國盾量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在合肥高新區創立,主要從事量子保密通信產品的研發、生產、銷售及技術服務等,為各類光纖量子保密通信網絡以及「星地一體」廣域量子保密通信地面站的建設提供軟硬體產品。
  • 量子通信實驗重要進展!我國科學家實現相距一公裡的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該校郭光燦院士團隊在量子通信實驗方面取得重要進展。該團隊李傳鋒、黃運鋒研究組與暨南大學李朝暉教授、中山大學餘思遠教授等合作,首次實現公裡級三維軌道角動量的糾纏分發。
  • 變身小小量子探索家 在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體驗科技魅力 放飛科技夢想
    8月28日晚,由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舉辦的「未來已來」科普沙龍系列活動之「夜遊量子科學」正式舉行。活動中,20餘名中小學生變身小小量子探索家,走近量子科學,通過親眼看、親手摸、親身參與,學習探索量子科學知識,體驗科技魅力。
  • 商品+量子=騙子!量子技術研究院博士教你識別量子騙局!
    日前,記者採訪了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周飛博士,教公眾如何識別五花八門的「量子騙局」。 產品概念千千萬 量子檢測儀能預報疾病?量子床墊可改善亞健康? 近年來,隨著我國的量子通信科學衛星上天、量子通信京滬幹線落地,越來越多貼著「量子」標籤的商品、商機不斷湧現。
  • 前沿科技 | 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
    本期欄目聚焦量子通信技術發展,歷時3年,中國建成全球首個星地量子通信網絡,實現了地面跨度4600公裡的天地一體的大範圍、多用戶量子密鑰分發,驗證了構建天地一體化量子通信網絡的可行性。量子密鑰分發(QuantumKeyDistribution,QKD),也稱量子密碼,是量子通信的應用之一,藉助量子疊加態的傳輸測量實現通信雙方安全的量子密鑰共享,再通過一次一密的對稱加密體制,即通信雙方均使用與明文等長的密碼進行逐比特加解密操作,實現無條件絕對安全的保密通信。以量子密鑰分發為基礎的量子保密通信,是未來保障網絡信息安全的一種非常有潛力的技術手段。
  • 潘建偉團隊再發Nature,首次展現完整天地一體化廣域量子通信網絡
    2020 年 12 月,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潘建偉團隊研發的「九章」量子計算原型機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一度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據了解,「九章」在求解 5000 萬個樣本的高斯玻色取樣問題時只需要 200 秒,而目前世界排名第一的超級計算機「富嶽」需要依然 6 億年,「九章」等效地比谷歌的量子計算機「懸鈴木」還快 100 億倍。
  • 科普|商品+量子=騙子!量子技術研究院博士教你識別量子騙局!
    正文共:2329 字閱讀時間:6 分鐘這些「量子產品」究竟跟量子有無關係?又為何會在市面上大行其道?日前,記者採訪了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周飛博士,教公眾如何識別五花八門的「量子騙局」。在某網購平臺搜索「量子」二字,會出現量子燈、量子膜、量子內褲、量子床墊、量子檢測儀等上百種產品,從化妝品、生活用品再到醫療器械,涵蓋範圍廣泛。
  • 量子信息行業專題報告:布局量子信息,開啟未來信息技術之爭
    (4)能實現核心部件的自主供給,多項核心技術研究領先全球。就以安全傳輸距離指標來看,2016 年 11 月,中科大、清華、中科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等單位合作,將量子保密通信的安全傳輸距離提高到了 404 公裡,而且在 102 公裡處的安全 成碼率已經足以保證安全的語音通話。
  • 量子保密通信技術發展及應用前沿報告2020
    在政府的支持下,美國量子通信產業化的發展也較為迅速。1989 年,IBM 公司在實驗室中以 10bps 的傳輸速率成功實現了世界上第一個量子信息傳輸實驗,雖然傳輸距離只有短短的32m,但卻拉開了量子通信實驗的序幕。2003 年,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計劃署在 BBN 實驗室、哈佛大學和波士頓大學之間建立了 DAPRA量子通信網絡,這是世界上首個量子密碼通信網絡。
  • 量子通信打造網絡信息安全
    第二年,Bennett提出用兩個非正交態實現量子密碼通信——B92協議。3、發展歷程從 1993 年到 2005 年這個階段,實驗技術發展迅猛。1995 年,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吳令安小組在實驗室內完成了我國最早的量子密鑰分發實驗演示。2000 年,該小組又與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合作利用單模光纖完成了 1.1 公裡的量子密鑰分發演示實驗。
  • 助力量子發展,從幾米到一公裡!中科大實現遠程高維量子糾纏分發
    量子糾纏作為量子通訊、量子精密測量和量子計算等量子信息過程的重要資源,其長距離分發對於量子技術的實用化及量子物理基本問題的檢驗至關重要。這些年各國都在加緊進行量子技術研究,當然量子技術的方向和應用有很多,比如前面說的量子通信、量子精密測量、量子計算等等,為何如此重要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