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撒科學種子,點燃科技夢想。8月28日晚,由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舉辦的「未來已來」科普沙龍系列活動之「夜遊量子科學」正式舉行。活動中,20餘名中小學生變身小小量子探索家,走近量子科學,通過親眼看、親手摸、親身參與,學習探索量子科學知識,體驗科技魅力。
走進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同學們就被大廳擺放的設備所吸引,滿懷好奇上前觀看,勾起了夜遊的欲望。同學們首先參觀了量子科技展廳,現場講解員向同學們細緻講解了什麼是量子、量子技術發展歷程、量子科研成果、量子技術應用等,大家邊觀察邊思索,不時提出疑問,講解員耐心解答,並以生動的案例教授同學們量子知識。隨後在工作人員的引導下,同學們來到了神秘的量子信息科學實驗室。「參觀實驗室是我最期待的環節,想要了解實驗室裡面形形色色的實驗裝備」,郭歌遙小朋友說。進入潔淨室前,同學們切身體驗了一把實驗前的準備工作,他們小心翼翼穿上潔淨服,套上鞋套,踏入未知的風淋室,緊張的等待風淋的那一刻。15秒的體驗之後,科研人員開始帶領同學們真正了解各種實驗過程。
「全球首顆量子科學實驗衛星『墨子號』圓滿完成的三大科學實驗任務是什麼?」、「非視域單光子成像主要利用了以下哪種技術?」……經過展廳和實驗室的參觀學習,在量子信息知識有獎問答環節,同學們紛紛變身量子知識小達人,「我知道!我知道!」,同學們爭先舉手搶答,掀起了活動小高潮。通過知識問答,同學們不僅收穫了科學知識,還獲得了一份精美小禮品。
值得一提的是,為感謝疫情期間奮戰在一線的援鄂醫療隊隊員,活動現場設置了一個特別環節,為邀請到現場的戰疫家庭的孩子們頒發量子科技「見習員」邀請函,並贈送量子大咖親筆籤名的量子科學漫畫《奇妙量子世界》。據了解,憑藉邀請函他們可以隨時參與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舉辦的科普實踐和學術活動,深入到量子科技的科學研究中,實地探索量子世界的奧秘。
凌晨00:20,迎來了本次活動的重頭戲,「墨子號」過境的時刻就要到來了。同學們睡意全無,迫不及待的登上研究院的樓頂等待這一激動人心的時刻,只見位於樓頂的衛星地面站向天空發出一道紅色光柱,遠在太空的「墨子號」隨即閃著耀眼的綠色光芒從天空緩慢划過,與地面站的紅光成功「握手」,完成「星地對接」,成為當晚夜空中最亮的星。現場同學們目不轉睛地注視著天空,「哇,太神奇了!媽媽快給我拍一張和『墨子號』的合影!」楊千霓小朋友激動的告訴記者,「『墨子號』發出的綠光太漂亮了,媽媽已經用手機拍下了視頻,準備回去之後與朋友一起分享」。現場的教授告訴大家,本次與『墨子號』對接的地面站是全球首個小型化可移動量子衛星地面站,並於2019年12月31日晚,與「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首次成功完成「星地對接」,是量子技術向產業化應用邁出的具有裡程碑意義的一步。
家長張豔豔表示,這次活動形式新穎,很有意義,很有必要,給孩子們提供了一個了解科學的平臺,有利於他們開闊視野和思維,希望以後多舉辦類似的活動。
在活動現場記者注意到,山大附中小學部的邊鵬宇小朋友雖然只有8歲,但對量子充滿了熱愛,參觀過程中主動回答問題並及時向專家教授們提出自己的疑問。「自己從小熱愛科學,一般通過書本來了解量子知識,這次活動真正走進了實驗室,觀看了科研成果,現場看到了星地對接,收穫很大。以後會好好學習,深入探索量子世界。」
「目前,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正在進行微納量子衛星通信終端的研製工作,這標誌著濟南正在從地面量子通信網絡時代走向廣域量子通信網絡時代,也將成為首個擁有實用化量子衛星的城市。」科研人員告訴記者,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還將在七星臺建設新型的高環境適應性的地面站,屆時可以在南部山區感受地面站與「墨子號」、微納量子衛星的「星地對話」。此外,研究院還將建設量子攻防、超導量子計算、器件無關隨機數等國際領先的科研平臺,並利用這些平臺為越來越多的「量子」愛好者提供更多的科普實踐。
作為剛剛獲批「2020 年度山東省科普教育基地」的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今後將進一步完善科普工作條件,提升科普服務能力,為社會大眾建設一流的科普教育基地,在全社會營造講科學、愛科學、學科學、用科學的良好氛圍。為避免人群聚集,本次沒能參與活動的同學們也不要遺憾,「未來已來」科普沙龍將會持續開展下去。屆時,濟南量子技術研究院將會組織形式多樣的量子科技活動,邀請更多熱愛科學的市民前來參與,全力滿足大家想要探索量子科學的願望。聚焦量子發展動態,關注「未來已來」科普沙龍,下一個科學探索家就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