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作出「四個走在全國前列」重要指示一周年
一份來自基層的報告
□廣言
越是壯闊的航程,越需要領航的力量。越是奔跑的隊伍,越需要看齊的口令。
去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廣東代表團審議,提出廣東要在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上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
一年來,奔跑的廣州豪情滿懷,沿著習近平總書記指引的道路,向著奮力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目標,昂揚進發、一往無前!
去年10月下旬,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關鍵時刻,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提出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四個方面重要要求,強調廣州要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
深情厚愛、殷殷重託,照亮了前方的路,堅定著必勝的心。推動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我們正用雙手創造廣州更加美好的明天!
從2018年3月7日到2019年3月7日。365個日夜改革創新,365個日夜真抓實幹,365個日夜奮發進取!
一年來,廣州深入學習宣傳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深化「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全面系統學,及時跟進學,深入思考學,聯繫實際學,持續推動學習貫徹往深裡走、往實裡抓。
聞雞起舞、日夜兼程。一年來,廣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決策部署,努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推動國家中心城市建設全面上新水平,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在全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窗口」中勇當排頭兵。
▎向總書記報告:
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廣東要弘揚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立足自身優勢,創造更多經驗,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
浪奔浪流,40年改革開放如大潮奔湧、滔滔不休。改革開放只有進行時,沒有完成時。這一點,廣州再清楚不過。從打響「價格闖關」第一槍到誕生全國首批個體戶,從率先開辦「三資」企業到落成首家五星級賓館……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廣州四十年改革開放進程,正是在跋山涉水中,走過千山萬水;在「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中,將改革開放進行到底。把改革開放的旗幟舉得更高更穩,仍然是做好廣州一切工作的重要法寶和關鍵一招。
敢啃硬骨頭、敢於涉險灘。改革就是一場自我革命,改的是體制機制,動的是既得利益。越是人到半山、船至中流,越是要鼓起勇氣、激發銳氣。從破解制約廣州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著手,廣州制定並出臺涵蓋16個領域的60項具有創新性、突破性的改革舉措。以改革開放的眼光看待改革開放,「廣州改革60條」從時代性、體系性、全局性問題出發,刀刃向內、拳拳到肉,為把改革開放推向更高起點、更高層次、更高目標打樁築基。
▎向總書記報告:
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立梁架柱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是一個系統工程,要通盤考慮、著眼長遠,突出重點、抓住關鍵。」
一年來,廣州銳意改革、狠抓落實。全面推進體制機制創新,提高資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動資源向優質企業和產品集中,推動創新要素自由流動和聚集,使創新成為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以優質的制度供給、服務供給、要素供給和完備的市場體系,增強發展環境的吸引力和競爭力。
不久前,南沙自貿區的一家軍民融合裝備研發生產基地剛剛破土動工。而那時,距離這家企業辦齊土地出讓手續,僅僅過去了一個周末。「交地即開工」「不浪費一個工作日」的辦事速度,見證了南沙自貿區增創營商環境新優勢的努力。如今,行政審批事項有了「人工智慧+機器人」幫手,雲繳稅平臺讓企業「來了就辦、一次搞掂」,「一窗集成」「一網通辦」等創新模式把「最多跑一次」落到實處。短短一年時間,南沙自貿區新增改革創新成果已達105項之多,其中33項創新型、引領型改革在全國全省得到推廣。
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一年來,廣州以深化營商環境綜合改革為抓手,破立並舉、多管齊下,相繼出臺《廣州市營商環境綜合改革試點實施方案》《廣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專項行動計劃》等一系列政策舉措。
夯土築臺、立梁架柱,經濟高質量發展體制機制日臻完善,邁向更高臺階。
▎向總書記報告:
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勇探新路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事關我們能否引領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潮流、贏得國際競爭的主動,事關我們能否順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
因發展而盛、因人才而旺、因創新而興,廣州深入落實「三個第一」理念,抓住了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從何破題的關鍵問題。當新發展新業態新科技紛至沓來,千年商都就能激蕩起最豪邁壯麗的時代氣象。
「一條生產線上,隨意切換七種車型,生產一輛車最快只需要51秒」,這樣的場景,每天都在廣州明珞汽車裝備有限公司的車間中反覆上演。以人工智慧技術為核心方向,這家企業在工業機器人研發應用上實現多項突破。創新是競爭中的「先手棋」。看得更高、想得更遠、做得更前,才能在創新發展中收穫豐碩果實。
一年來,謀創新、抓創新,創新創業在廣州,是這座城市創新氛圍的生動寫照。瞄準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等前沿領域,一批大項目好項目紛紛上馬;從基礎教育到專業服務業,從科研人才到創業團隊,廣州在高端人才引進上頻頻出招;全力以赴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鋪路架橋,廣州以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備案入庫8377家的成績,穩居全國第一。創新領軍企業頂天立地、中小企業鋪天蓋地的勢頭,助力廣州在越來越多的新業態新科技中,從跟跑、並跑轉向領跑。
▎向總書記報告:
緊抓大灣區大機遇推動全面開放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加快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加快培育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加強創新能力開放合作。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開放推動改革,開放促進發展,開放帶來繁榮。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謀的是長遠,看的是未來,為的是發展活力的源源不竭。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這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嘗試。這是廣州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推動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和「四個出新出彩」的總抓手。
大灣區是大手筆,更是大未來。大灣區是大機遇,更是大文章。廣州牢牢扭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以更寬廣的視野、更高的目標要求、更有力的舉措推動全面開放;勇擔粵港澳大灣區區域發展核心引擎的重任,充分發揮國家中心城市和綜合性門戶城市引領作用,著力建設國際大都市;推進「廣州—深圳—香港—澳門」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為把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全球科技創新高地和新興產業重要策源地,貢獻廣州智慧。
開放的廣州,正以更加飽滿的精神狀態、更強勁的綜合實力,走向世界、搏擊未來。
▎向總書記報告:
共建共治共享讓幸福升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形成有效的社會治理、良好的社會秩序,促進社會公平正義,讓人民群眾安居樂業,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
民生所盼,心之所系。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不久前,廣州榮登十大「美好生活城市」榜單。優質的城鄉環境、暖心的民生實事、強大的綜合城市功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美好生活並不空泛,就在一項又一項具體工作當中;美好生活並不縹緲,都需要用心用情,奮力化願景為現實。社會治理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共享,一座城市的出新出彩便有了最深沉而持久的力量。
一年來,全市上下較真碰硬,交出2018年治理違法建設3600萬平方米的成績單;落實「四洗」「五清」,整治「散亂汙」,35條黑臭河湧基本消除黑臭,112條黑臭河湧水質持續改善;共治議事會等一大批好經驗在全市推廣,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融入城市的肌體血脈;突出地方特色,不搞大拆大建,持續用好微改造這種「繡花」功夫。城市留下記憶,人們記住鄉愁,雲山珠水煥發魅力無窮。
▎向總書記報告:
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認真落實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努力把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從各級領導幹部做起,從一件件小事抓起,堅決防止不良風氣反彈回潮,不斷鞏固和拓展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成果。」
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堅持和完善黨的領導,堅持把黨建設得更加堅強有力,是新時代廣州發展的根本所在、命脈所在。讓黨的旗幟在每一個基層陣地高高飄揚,必須一以貫之、毫不動搖。
一年來,廣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聚精會神抓黨建,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幹,努力把各級黨組織鍛造得更加堅強有力。先後制定出臺《廣州市加強黨的基層組織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18-2020年)》和全面加強城市基層黨建工作的「1+4」文件,統籌推進各領域黨建工作;堅持以基層黨建引領基層治理,進一步把資源、服務、管理放到基層;積極推動支部進社區、進樓宇,打通黨建工作「最後一公裡」。
走正道,開新局。黨對一切工作的領導是我們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根本保證。常抓不懈、狠抓不怠,奔跑的廣州方能蹄疾步穩、行穩致遠。
365個日夜,廣州牢記囑託,逐夢前行。
365個日夜,又只是剛剛開始的一段序章,接續著新的奮鬥。
向總書記報告,向人民交卷!
站在新起點上,廣州更將以勇氣為槳、創新為帆,寫就老城市新活力的出彩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