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至範圍和建控地帶都公布了!通州這地兒要建遺址公園和博物館!

2020-12-25 騰訊網

還記得今年3月區政府公布的2019年摺子工程中提到一項:啟動路縣故城遺址公園的建設。最新進展來了!

小編從首都之窗最新獲悉,區文化和旅遊局已發布關於公布路縣故城遺址保護範圍和建控地帶的公告:

關於公布路縣故城遺址保護範圍和建控地帶的公告

路縣故城遺址保護範圍:東至城牆基址外側200 米平行線,南至規劃東古城街,西至規劃通運東路,北至運潮減河。包括城牆基址、城內、城壕、及部分城外遺存密集地區。面積約88 公頃。

路縣故城遺址建設控制地帶總邊界為:東至規劃清風路、景行路,南至兆善大街,西至通運路(現狀東六環輔路),北至規劃召裡大街、運潮北路。建設控制地帶分為一類和五類,不含二至四類。面積約79 公頃(建設控制地帶面積核算不含運潮減河及規劃道路)。

一類建設控制地帶:(1)路縣故城遺址北側,東至清風路,南至運潮減河,北至召裡大街、運潮北路。(2)路縣故城遺址東側,東至清風路、景行路,南至東古城街,西與保護範圍齊平,北至運潮減河。面積共約37 公頃。

五類建設控制地帶:(1)路縣故城遺址西側,東至通運東路,南至兆善大街,西至通運路,北至召裡大街。(2)-(7)路縣故城遺址南側,東至景行路,南至兆善大街,西至通運東路,北至東古城街。面積共約42 公頃。

知道多一點

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2016年,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通州區潞城鎮開展了大規模考古工作,勘探122萬平方米,發掘4萬餘平方米,發現漢代路縣故城城址及其周邊的墓葬群。

路縣故城遺址平面示意圖

漢代路縣故城位於潞城鎮古城村。該城址平面呈近似方形,總面積約35萬平方米。在城址內北部清理出明清、遼金和漢代的道路遺存各一條。在南城壕遺存外發現一處大面積的漢代文化遺存。

據史料記載,該城址是兩漢時期路(潞)縣的治所。以城址為中心,在2公裡的半徑範圍內,清理了戰國至明清時期的墓葬1146座,其中,戰國-西漢墓葬163座、東漢-魏晉墓葬724座。

路縣故城城址平面示意圖

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發掘項目負責人孫勐介紹,漢代路縣故城城址保存較為完整,將會填補漢代縣級城址考古的學術空白。以路縣故城城址為中心呈環狀分布的墓葬,時間延續性強,是綜合研究該城址的重要資料。

中國社科院學部委員、考古研究所原所長劉慶柱在發布會上回答關於北京通州漢代路縣故城遺址發掘保護有關問題時表示,目前故城文物區的墓葬、道路等空間結構已經基本確定,由於面積較大,發掘還要進一步進行。

劉慶柱表示:「故城處於北京城市副中心的中心區域,能夠在這個區域保留下這樣一個大面積的考古遺址,說明了北京市政府和國家文物部門的重視。未來要在這裡建設考古遺址公園,既要對外展出,也要進行科學研究。」

胡各莊村墓葬群航拍全景

發掘始末

據文獻記載,西漢置路縣,屬漁陽郡,莽改通路亭,東漢廢莽新所改,恢復西漢舊稱,但改「路」為「潞」,始稱潞縣。

自2008年開始,北京市文物研究所開始對路縣故城遺址進行勘查,並將其列入了普查登記單位。2016年7月,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在古城村進行調查、局部鑽探和小範圍試掘,確定了城址的位置、範圍、形制,了解了其保存情況。城內還發現明清、遼金和漢代三個時期的道路遺存相疊壓。在東、西、南城牆基址外約25—30米處鑽探發現了城壕遺存,其走向與相對應的城牆基址大體一致,考古勘探出的寬度約30米。在南城牆外發現大面積的漢代文化遺存。

目前地表已無城牆遺蹟。通過勘探了解到城牆基址保存較為完整,平面呈近似方形。

墓葬群位於古城外的東部、東南部和南部,距古城約2公裡的範圍,墓葬的年代從戰國一直延續至明清時期。

墓葬群分布於漢代路縣故城東南兩公裡範圍內,在以往的基建考古和生產活動中,還在位於城址西北的武夷花園、北部的召裡村、東南部的胡各莊村等地發現過漢代墓葬。該城址周圍各時期墓葬數量,與城址始築、使用和廢棄時代息息相關,因此,在時空關係和文化聯繫上,該城址與周圍墓葬密切相關,互為支撐。上述考古發現,為研究通州乃至北京地區兩漢至明清時期的考古學文化提供了新的實物資料,並為進一步研究該區域社會和歷史的發展與演變奠定了基礎。

在考古工作中,得到了國家文物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中國文化遺產研究院、北京大學及各省市考古單位領導和專家的指導與幫助。北京市政府對漢代路縣故城遺址的保護工作非常重視,已批准了對該遺址進行原址保護,建立考古遺址公園,並配套設立博物館

-END-

給小編加個雞腿,點個在看

相關焦點

  • 南京將建官窯山磚窯考古遺址公園,位置就在……
    南京官窯山磚窯考古遺址公園規劃設計出爐將增加磚窯博物館、主題酒店、文創小鎮、遊客中心用地完善片區旅遊配套近日,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公布了《南京官窯山磚窯考古遺址公園規劃設計》及仙林副城棲霞山片區NJDBb013-01、02控祥單元圖則修改(公眾意見徵詢),按照規劃,遺址公園內將建南京城牆磚窯博物館
  • 南京將建官窯山磚窯考古遺址公園
    近日,南京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官網公布了南京官窯山磚窯考古遺址公園規劃設計公示,徵詢公眾意見。遺址公園內將建南京城牆磚窯博物館、官窯村文創小鎮等。2016年,棲霞區官窯村發現大型明代磚窯遺址,成為當年南京最重要的考古發現之一。
  • 最新成果公布!台州這裡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為全面了解沙埠窯址的窯業生產歷史與價值,並為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供基礎資料,2019年和202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黃巖區博物館、北京大學、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對窯址群內的竹家嶺窯址(考執字2019年第198號)和鳳凰山窯址(考執字2020年第156號)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並取得了重要收穫。
  • 孟知祥墓將建遺址公園 以芙蓉樹為主要景觀
    五代孟知祥墓史稱「和陵」,是五代後蜀皇帝孟知祥與其妻福慶長公主的合葬墓,位於成華區白蓮池街道石嶺社區境內的磨盤山南麓。孟知祥墓於上個世紀七十年代被發現,後來進行了考古發掘,並在陵墓的地面修建了建築保護了起來,外面建了一個小院落,院落中幾株楠木已亭亭如蓋。
  • 墎墩漢墓要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尤其引人關注的是,今年,我省將推動墎墩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  ●「江西風景獨好」今年將再度進京  文藝創作方面 推動設立省地方戲曲振興專項資金。  開展「中國夢」主題創作,組織「中國夢」、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主題創作和展演活動,舉辦首屆全省青年演員折子戲展演活動。
  • 浙江省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公布
    這裡面既有史前遺址,也有瓷窯址、古墓葬;既有「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也有良渚文化、馬家浜文化、上山文化、河姆渡文化的重要補充,每一處遺址都因其重要的歷史、文化價值成為彌足珍貴的文化瑰寶。義烏橋頭遺址出土彩陶紋樣(來源:浙江省文物局)可以說,橋頭遺址對於認識錢塘江上遊地區乃至整個中國東南地區距今9000年前後的聚落形態、社會結構、人群的遷徙與交流以及精神信仰等問題都具有重要意義。2013年4月,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橋頭遺址公園佔地規模約370公頃,包括遺址公園規劃範圍234公頃,遺址公園遠期擴展範圍136公頃。
  • 黃巖有了首家考古工作站,還要建考古遺址公園
    近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黃巖沙埠窯考古工作站授牌儀式在沙埠鎮青瓷村舉行,這是黃巖區首家考古工作站。接下來當地還將建設遺址博物館和考古遺址公園。黃巖沙埠窯起於晚唐,盛於北宋,1963年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浙江公布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義烏橋頭遺址等10處入選
    分別於2013年公布第一批8家省級考古遺址公園,2018年公布第二批7處省級考古遺址公園。後續,浙江將繼續強力推進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積極探索大遺址展示利用模式。做好大遺址考古研究工作,深挖遺址價值,為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供學術支撐。不斷完善國家、省、市縣三級的考古遺址公園體系,努力走出一條符合省情、國情的考古遺址公園建設之路。
  • 三門峽:這一國家級考古遺址公園在這建……
    12月20日下午,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江凌到仰韶村考古遺址公園考察調研項目建設情況。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宋麗萍,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牛蘭英,市委宣傳部常務副部長任戰洲,市文廣旅局局長毋慧芳, 澠池縣委書記楊躍民,縣委副書記劉軍偉,澠池縣領導戴建廣、 石線偉、劉建華、侯建星陪同調研。
  • 四川成都:東華門遺址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解說】經過近7年的發掘,考古人員在成都東華門遺址發現了從漢代到清代,穿越2000多年時光的文化遺存,見證了成都的自古繁華。6月13日是「文化和自然遺產日」,專家揭秘東華門遺址的「前世今生」,展示文物修復的過程和技術。
  • 浙江公布第三批省級考古遺址公園 餘杭玉架山遺址等10處入選
    可以說,橋頭遺址對於認識錢塘江上遊地區乃至整個中國東南地區距今9000年前後的聚落形態、社會結構、人群的遷徙與交流以及精神信仰等問題都具有重要意義。2013年4月,被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橋頭遺址公園佔地規模約370公頃,包括遺址公園規劃範圍234公頃,遺址公園遠期擴展範圍136公頃。
  • 哈爾濱侵華日軍「731」遺址將建和平主題公園
    哈爾濱侵華日軍「731」遺址將建和平主題公園 2008年03月20日 11:08 來源:東北網-新晚報   在這裡居住的1519戶居民,都知道他們的家將面臨一場巨變,他們將告別相依相守數十年的老朋友、老鄰居,開始自己的「後糖廠」生活。  「上海屯」裡的人家  在平房區即將改造的棚戶區中,有一片位於今天的上海新村社區。這片建在侵華日軍731部隊遺址中間的棚戶區,曾被周邊百姓叫做「上海屯」。
  • 四川彭州將建地震遺址公園
    四川龍門山旅遊發展有限公司負責人透露,以小魚洞大橋遺址為中心的龍門山地震遺址公園預計將在2—3年後完成,小魚洞區域爭取在明年「5·12」周年紀念時成型。     在彭州——白水河公路上朝著銀廠溝前行,幾公裡外就可以看到矗立在小魚洞大橋彭州一側橋頭的藍色雕塑。它高5米,寬12米,厚1米,全鋼架結構,雕塑表面有汶川大地震簡介、彭州受損情況和在地震中垮塌的小魚洞大橋介紹。
  • 黃巖沙埠窯考古發掘公布最新成果 將來,這裡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為全面了解沙埠窯址的窯業生產歷史與價值,並為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供基礎資料,2019年和202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黃巖區博物館、北京大學、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對窯址群內的竹家嶺窯址(考執字2019年第198號)和鳳凰山窯址(考執字2020年第156號)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並取得了重要收穫:
  • 廣州6千年前海岸遺址或建博物館 幾米遠就是快速路
    古海岸遺址。文、圖/廣州日報記者杜娟  七星崗古海岸遺址公園有望在海珠區石榴崗附近開建 昨日起開始規劃公示  在海珠區石榴崗附近,有一個6000多年前的古海岸遺址隱於鬧市之中,見證了廣州的滄海桑田。
  • 建在水下的博物館上海廣富林文化遺址對外開放
    廣富林位於上海松江新城北部,距離市區西南30公裡處,佔地566,670平方米,保存有新石器時代至東周時期的遺址。圖為富林塔。廣富林遺址被發現後歷經五十年四次考古發掘,出土眾多珍貴文物。展覽館內真實再現了發掘現場。
  • 河南六堆寓遺址保護難 暴利致非法採礦猖獗
    因為在山上開路和挖掘山體,至少半座山的樹木已被破壞。正在遭到破壞的山體一處在西嶺沿兒,村民說,西嶺沿兒從今年4月份開挖至今,山體大面積遭到破壞;另一處在東嶺頂,開挖剛剛有十來天。兩處遭破壞的山體都處在舊石器時代文化遺址核心區域。尤其是東嶺頂,1959年最早發現的龍骨洞就在那裡,目前已不復存在。  另據村民介紹,開礦者戒備森嚴,村口有專人望風,一有情況即迅速通知山上的人停工藏匿。
  • 鄭州要建黃河國家博物館!還要建設100處以上遺址生態文化公園
    鄭州要建設黃河國家博物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鄭州該如何加強文物的保護利用?《方案》給出總體要求。在具體任務上,《方案》提出,要立足鄭州市在中華文明中的突出價值和黃河流域核心示範區的重要地位,以「華夏文明之源、黃河文化之魂」為主題,以「一帶三核」(即打造黃河文化帶和「天地之中」文化核心展示區、黃帝文化核心展示區、鄭州商代王城文化核心展示區)為抓手,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建設黃河文化帶、大運河文化帶和黃河國家博物館等一批精品博物館、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 河南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一步傳播黃河文化,面積達2400畝
    河南將建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進一步傳播黃河文化,面積達2400畝提起我國中部地區,自然少不了河南。首先第一個就是黃河國家博物館,但在2018年時就有鄭州要建設黃河文明博物館的消息。新建的博物館和它有什麼不同之處呢?據相關工作人員介紹,新建的博物館與前者的博物館還真有一定關聯,新建的博物館是在前者的基礎上加入新理念進行調整,可以說是黃河文明博物館的國家升級版。
  • 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今天開館!杭州為什麼要為海塘專門建一個博物館?
    今天,杭州海塘遺址博物館開館。它位於江幹區九堡文體中心,裡頭保留了一段現存的明清海塘遺址,可以讓大家看看杭州古海塘的歷史變遷、文化內涵。它的開館意味著全國有了首個海塘遺址博物館。杭州為什麼要為了海塘,專門建一個遺址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