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6日
黃巖舉行沙埠窯考古發掘成果新聞發布會
詳細介紹了沙埠窯遺址考古發掘的
重要收穫及其重要意義
七處窯址分布圖
黃巖沙埠窯遺址位於沙埠、高橋之間,以鳳凰山北麓仙村嶺為中心,柵溪(霅溪)兩岸呈半月形分布的山坡上。沿山麓共有竹家嶺窯址、鳳凰山窯址、下山頭窯址、窯坦窯址、金家岙堂窯址、下餘窯址和瓦瓷窯窯址7處窯址。窯場總面積約達7萬平方米,遺物堆積豐富。
沙埠青瓷窯址群
1956年12月,沙埠青瓷窯址群被當地群眾發現並經文物部門考證,打破了陶瓷學界對「台州無瓷」的傳統認識。
1963年3月,沙埠青瓷窯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2015年,沙埠窯址遺址被列入台州地區海上絲綢之路史跡之一。
2019年10月,升格為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為全面了解沙埠窯址的窯業生產歷史與價值,並為考古遺址公園建設提供基礎資料,2019年和2020年,經國家文物局批准,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黃巖區博物館、北京大學、故宮博物院等單位對窯址群內的竹家嶺窯址(考執字2019年第198號)和鳳凰山窯址(考執字2020年第156號)進行了主動性考古發掘,並取得了重要收穫。
重要收穫
①竹家嶺窯址和鳳凰山窯址窯爐區域內均揭露出規模龐大的龍窯窯爐。
龍窯窯爐
其中,竹家嶺窯址窯爐遺蹟為浙江地區目前已發掘的兩宋時期保存最為完好、結構最為清晰的窯爐遺蹟。
排煙室(局部)
竹家嶺窯址窯爐斜長72.32米,由窯前操作間、火門、火膛、窯室、窯門、排煙室及窯床兩側的柱礎石、護牆等部位構成。
②竹家嶺窯址和鳳凰山窯址廢品堆積區揭露出豐厚的地層堆積,出土了大量瓷器和窯具標本,基本構建起沙埠青瓷北宋中期至南宋早期的年代序列,為探索沙埠窯址產品結構、生產年代、窯業生產技術等方面問題提供了充分資料。
東壁剖面圖
結合竹家嶺窯址和鳳凰山窯址廢品堆積區地層堆積情況,整個窯業生產可分為五期。
➦第一期,北宋中期。產品面貌和窯業技術與同時期的越窯相似,流行內腹單面粗刻劃花,紋樣類型豐富,刻劃精細,以嬰戲紋、鳳凰紋、鸚鵡紋最為精彩,為國內特有,其他地方少見;裝燒工藝主要以墊圈墊燒、匣缽裝燒。
執壺
➦第二期,北宋中期晚段至北宋晚期前段。青瓷產品絕大部分仍延續第一期風格,但也開始出現雙面刻劃花器物,其中外腹摺扇紋,布局規則舒朗,內腹刻劃花,填以篦紋,裝燒工藝與第一期相同,以墊圈墊燒,匣缽裝燒。
➦第三期,北宋晚期後段。青瓷產品普遍流行雙面刻劃花工藝,特徵與第二期相同,裝燒工藝延續上一期。
➦第四期,北宋末期至南宋初。青瓷產品仍流行雙面刻劃花,但外腹摺扇紋已發生變化,轉變為四至六道為一組,對稱分布,裝燒工藝仍延續上一期。
➦第五期,南宋早期。青瓷產品流行內腹單面刻劃花,主要菊瓣紋,裝燒工藝仍為墊圈墊燒,匣缽裝燒。
醬釉執壺
醬釉碗
除上述青瓷產品以外,還發現有醬釉瓷器和釉下褐彩瓷器。其中,醬釉瓷器為兩宋時期浙江地區特有產品,其他地方不見,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文化信息;第一期就已少量出現,一直延續至第三期;褐彩瓷器僅限於第二期。
重要價值
基於上述考古發掘成果與收穫,專家認為,北宋中晚期是沙埠窯址窯業面貌最為複雜,同時也是最具學術價值的重要時期。
按照文化因素分析方法來看,北宋中期沙埠窯址群的青瓷類產品可歸為越窯系,該類產品無論是從器形、紋樣,還是從裝燒工藝來看,均與越窯核心區(以上林湖為中心)的窯業保持一致;醬釉類產品或與同時期定窯醬釉類器物(紫定)存在某種窯業技術交流。
北宋晚期窯業面貌發生變化,青瓷類產品裝燒工藝仍延續之前的墊圈支燒方式,但是裝飾技法已演變為雙面刻劃花(外腹摺扇紋,內腹篦劃紋或篦點紋),而該類裝飾技法為北宋晚期龍泉窯典型工藝。同時,該類裝飾紋樣或與耀州窯也存在著某種窯業技術方面交流。
黃巖區文化和廣電旅遊體育局局長葉慧潔:
近兩年,通過對竹家嶺窯址和鳳凰山窯址的考古發掘,我們已經初步建立起沙埠窯址群北宋中期至南宋早期的年代序列,並且揭露出兩宋時期浙江地區保存最為完好、布局最為清晰的窯爐遺蹟。
2020年12月,省文物局在黃巖召開了沙埠窯遺址考古發掘專家論證會,專家們認為——
沙埠窯址群在空間位置和時間階段上都具有相當的重要性和獨特性,是浙江青瓷的兩大巨頭——越窯和龍泉窯瓷業技術銜接和過渡的重要地帶,是探索越窯瓷業技術南傳與龍泉窯瓷業技術淵源的重要地區,同時對於探索北宋中晚期越窯、定窯、耀州窯、龍泉窯等瓷業技術交流模式與途徑具有重要學術價值。
在沙埠窯考古研究的強大支撐下,黃巖區委、區政府投資2.47億元,啟動沙埠窯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預計2025年完工。
沙埠窯考古遺址公園主要建設項目擬計劃為:開展沙埠窯竹家嶺窯址、鳳凰山窯址考古發掘;編制《黃巖沙埠窯遺址文物保護規劃》、《沙埠窯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建設遊客服務中心、龍窯保護展示區、新龍窯燒造區、青瓷博物館、青瓷研學營地、大師園、文創基地、青瓷產業園、青瓷特色產業村、青瓷民宿、蝦蟆山田園遊賞區、永豐河景觀點等。
下山頭遺址
「目前,完成了沙埠窯竹家嶺和鳳凰山窯址考古發掘成果報告,《黃巖沙埠窯遺址文物保護規劃》已通過區級評審並準備上報省文物局,《沙埠窯考古遺址公園規劃》已通過我局初審。《沙埠窯竹家嶺龍窯遺址文物保護工作方案設計》已完成國家文物局審批流程,沙埠窯竹家嶺遺址覆棚工程建設已進場施工。」葉慧潔告訴記者,沙埠窯考古遺址公園建成後將開啟名瓷之旅、研學之旅、海上絲路探源,打造沙埠窯青瓷體驗專線,擦亮廳市聯建「文旅金名片」。沙埠窯青瓷文化將成為黃巖獨特的文化標識。
另外,在2019和2020年考古發掘之後,黃巖區後續還將進行三個方面相關考古工作。
黃巖區文廣旅體局黨委委員王斌介紹了工作計劃——
第一,以現有成果為基礎,結合2018年度考古調查資料,繼續探尋晚唐至北宋早期的窯業生產歷史,完善沙埠窯制瓷歷史。
第二,結合2020年度竹家嶺窯址前部平坦區域的勘探成果,對該區域進行系統考古發掘,揭露出制瓷作坊遺蹟,完善窯業生產操作鏈。
第三,對整個沙埠窯址群進行系統調查與勘探,並對窯業資源(瓷土、水源、運輸路線等)進行調查。
作者:沈海珠
原標題:《最新成果公布!台州這裡將建考古遺址公園》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