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號】海底魚
【告讀者】我關心教育,關心老師的生存狀態,期待教育美好的未來。每一篇文章皆是吐血之作,願與你共同交流,共同探討教育話題,期待轉發、評論和關注。
什麼時候開學?
成為很多家長不斷追問的話題,因為開學了,孩子就可以送到學校裡去,就可以終止親子戰爭,孩子交給學校,交給老師去管理,省心不少。
居家上課期間,一些家庭的確遭遇了很多問題,這些問題讓家長無可奈何,或是尋方問藥,或是退避三舍,無力妥協。
總之,親子戰爭不斷上演,面對孩子出現的問題缺少正確的方法,一方面又擔心孩子不能進行有效學習而失去競爭力,嘗盡了苦頭。
在疫情之下,許多地方都進行的線上測試,對線上學習效果進行評估,通過數據並聯繫家庭教育實際,不難看出,有三種家庭教育在疫情之下表現得不堪一擊。
我們看看究竟是哪三種家庭呢?
【特點】
家庭很溫馨,因為動用過多的情感,對孩子的關心很細膩,只要大人能做的事情幾乎全部包辦,在家庭成員之中至少有一位成員對孩子有過分寵愛現象,或是老人,或是父母雙方其中之一。
這樣的家庭教育之下的孩子,獨立能力一點點的被丟失,孩子的依賴性很強,遷移到學習上就是不能自己獨立地進行學習的計劃,計劃的執行,且容易任性,只要不順心就認為是別人做的不好。
【我經歷的故事】
線上測試之後,小王的每科成績均屬下滑狀態,他的媽媽很著急,因為他是畢業班的孩子,成績的下滑讓家長一時不知所措。
「我們家寶貝一直很乖,不知道為什麼成績下滑這麼厲害?」
媽媽的問話中可以明顯感覺到,孩子的成績下滑似乎與孩子本身關係不大,因為她在強調孩子很乖。
其實,有的課任老師已反映他完成作業不及時,並且有漏作業的現象,這些,孩子媽媽沒有看到,老師引導她進行問題分析,進行細節歸因。
小王同學愛好娛樂,通過對他個人的了解,我發現他上課期間有掛機現象,學習之餘,喜歡看電視,打遊戲,聊天。
媽媽認為線上學習很辛苦,適當的調節一下,勞逸結合。
觀點不差,但是孩子如果這樣進行下去,往往喜逸惡勞!
【特點】
民主型家庭給予孩子平等的權利,任何問題都不會以權威來決定,而是聽取孩子的意見,通常結果也是孩子的意見。
這樣的家庭常態之下,運轉得比較平穩,只是遇到一些特殊情況,就是當最終的結果與孩子的意見相佐時,也會凸顯出問題。
【我經歷的故事】
線上成績出來之後,一位父親發來一段文字,大意是:
成績帶給他的不是一次驚訝,而是次次驚訝,這樣下去別說重點高中,就連普通高中都有困難!
小李自上初中以來,身上也發生了一些事情,這些事情通過聯繫家長,我發現這個家庭比較民主。
主要是商量,協商,生怕孩子的內心受到傷害。
成績是一個數據,一個結果,它很直觀,但是孩子的父親只看到結果,卻沒有到過程中去尋找原因。
「他上課很認真,作業及時交。」
其實這樣含糊的評價背後是缺少對孩子學習過程的細節把握的表現。
回到孩子學習過程上來,就會發現很多問題,聽課不夠專注,沒有跟上老師的思路,作業不注意質量。
小李連續幾次成績不理想,他線上學習的心態沒有得到徹底解決,民主型家庭比較柔和,孩子常常底線不清,原則不明。
【特點】
這種家庭,只是完成了生育任務。
有的孩子很小的時候就丟給了老人,有的孩子直到初三,還是老人負責接送,父母沒有進入到孩子的學習生活中去。
孩子的事情孩子自己決定,好像與他人無關,老人能管得了吃住,但是管不了學習。
【我經歷的故事】
每堂線上直播課後,後臺都有數據,這些數據,可以看出,每一個學生聽課的時間。
有些學生起初還能跟大家一起學習,可是後來,不是作業交不上,就是缺課。
於是,老師跟家長取得聯繫。
「我們也沒有辦法,現在就希望早點開學。」
老師引導她關心孩子的學習過程,對孩子要進行管理。因為孩子一直在玩手機,無心學習。
「我們也不能來硬的,擔心他做傻事。」
當然,孩子是勝出者,他完全掌控了父母的心態,只要父母左右他,他就會威脅父母,這是父母的痛點。
孩子很危險,很可能會自我放棄。
很多孩子線上學習的狀況集中體現了多年來家庭教育的結果,以上三種家庭不一定全面,但是結合自己所見所思,這三種家庭的孩子線上學習的效果不佳,給家庭教育帶來了一些反思。
【備註】
我是頭條號作者海底魚老師,我是一個熱愛思考的老師,一個熱愛閱讀與寫作的老師,對教育話題興趣濃厚,專注教育領域,對此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與我探討交流,期待你的轉化、評論,更期待著你的關注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