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經並非全是「宮寒」之過 中醫辨證論治給你一個答案

2020-12-22 新京報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說到痛經,不少女性那真是恨到牙痒痒卻無計可施。喝紅糖水、吃巧克力、熬薑絲水……各種方法試個遍,等到了月經來的那一天,照樣疼得滿床滾。

海澱區婦幼保健院主治醫師、中醫博士、師從四大名醫蕭龍友先生嫡孫女蕭承悰教授的王佳楣說,中醫對痛經治療有獨特之處,方法還多樣。王佳楣介紹,中醫認為,痛經的發生是由於衝任二脈氣血運行不暢,並與肝腎有關。治療痛經,中醫在辨證論治方面有很大優勢,可以根據每個人的體質與痛經的原因辨證治療,無論是原發性痛經還是繼發性痛經,服用中藥還是針灸治療,不影響正常的月經周期,標本兼治,多能取得較好治療效果。

痛經≠宮寒 需辨證分型進行個體化診治

有很多人認為,痛經=宮寒,而有的醫生反對「宮寒」一說,認為子宮是人體的內臟,子宮的溫度與其他內臟溫度一致,基本是恆定的,一般情況下高於體表溫度,凍傷或者休克時才會出現和體溫一致的溫度,也就是說子宮在正常情況下並不會「寒冷」,所以認為「宮寒」是無稽之談。在此,王佳楣要澄清下對 「宮寒」的這種認識。

「宮寒「是中醫學對一種女性疾病證候狀態的描述。散見於古代文獻中,早在東漢時代《金匱要略》中就有「血寒積結胞門」「溫經湯,……亦主婦人少腹寒……」的論述,明朝的《雷公炮製藥性解》一書中也提到「肉蓯蓉」可用於「宮寒不孕」。在近現代的文獻中亦可查到更多關於「宮寒」的論述。

「宮寒」一詞涵蓋了病位和病因。「宮」和「寒」兩個概念,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宮寒」一詞,應從廣義的「宮」和「寒」的概念去理解。廣義的「宮」涵義範圍超出現代醫學的術語「子宮」,包括「胞宮」「血室」「胞髒」等,是指人體生殖系統中的內生殖器,涵蓋子宮、輸卵管、卵巢等。

廣義的「寒」不單指寒冷,而是指人體陰寒內盛、陽氣不足、腎陽虛衰,致臟腑經脈氣血凝滯收引,機體功能減弱的狀態。「寒」有虛寒、實寒之分,亦有外寒、內寒之分,中醫學統稱為「寒證」。

寒證是指由寒邪引起,或因陽氣衰弱,陰氣過盛而導致身體機能與代謝活動衰退,抵抗力減弱而出現寒的證候,如體溫不足、面色蒼白、精神萎頓、蜷臥、喜溫怕冷、脘腹冷痛、得熱則減、口不渴或渴喜熱飲、大便溏薄、小便清長、舌質淡苔白滑,脈沉遲等。

日常所說的「有寒氣」「著涼」「受寒」等屬於「外寒」,由寒邪引起的一系列具有寒證表現的疾病。而機體功能低下的一種寒證狀態則屬於「內寒」,也稱「虛寒」,臨床症狀上除了具有寒證的一般特點外,還可能包括相關器官組織功能低下帶來的問題——如胃寒可能會有消化不良,宮寒可能會導致痛經、不孕或月經失調等。

所以,不能簡單地將中醫的「寒」與「低溫」畫等號。「宮寒」也不是指「子宮溫度低」。

另外,還需要注意,不是所有痛經都是由宮寒引起。痛經的病因病機複雜,可能與腎虛、衝任失調有關,也可能與溼熱、瘀血、氣滯等相關。痛經的患者要去尋求專業的醫生詳細檢查,由醫生來辨證分型,進行個體化診治。

關於經期的普遍疑問,權威解答在此

首先需要糾正一個錯誤觀點,有很多人因不了解經血從何而來,所以將女性月經血視為骯髒、汙穢的東西,也有一些人誤認為來月經是「排毒」,其實經血的成分主要是血液及脫落的子宮內膜,而並非不潔之物。還請女性善待自己,請各位家人朋友多加呵護經期的女性。

Q:

喝熱水、紅糖水能夠緩解痛經嗎?

A:保溫對減緩痛經也有一定效果,有不少患者在痛經期間飲溫熱的紅糖水可以減輕疼痛程度。如前所述,痛經的病因複雜,關於痛經的生活保養、膳食調養也需要根據個人體質及具體辨證分型來制定合宜的方案。如寒凝血瘀證的痛經,經期可以適當服用生薑紅糖水;肝腎虧虛型的痛經,要注意加強營養,多食用補益肝腎的食物,如羊肉、狗肉、雞肉、枸杞、甲魚等 燉服以補肝益腎。

Q:

有性生活或生育後痛經現象會緩解嗎?

A:部分原發性痛經的患者在體質改善後或生育後痛經可以緩解。

Q:

經期必須禁食生冷、辛辣嗎?

A:經期飲食禁忌如食生冷、辛辣,其實有一定道理,但具體的影響視每個人體質而有所不同,即便不是在月經期,多食生冷、辛辣也對身體有不良影響的。

Q:

經期真的不能洗頭嗎?

A:經期可以洗頭,但要注意洗頭後及時吹乾,注意保暖、避免著涼。但確實也有少數痛經患者反映洗頭、洗澡後痛經加重,這也要根據個體,具體情況具體分析。

Q:

經期性生活一定會致病嗎?

A:經期進行性生活,可能會增加女性盆腔感染、性傳染疾病傳播風險及子宮內膜異位症風險,但不意味著經期性生活一定會導致這些疾病,如果採取足夠的保障措施、注意衛生,身體也沒有不適,偶爾經期內有性生活也並非一定會致病。儘管如此,還是不提倡經期性生活。

新京報記者 王卡拉 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編輯 趙昀 校對 吳興發

相關焦點

  • 中醫辨證論治源流考
    在託名華佗的《中藏經》「論五臟六腑寒熱虛實死生順逆之法」中,有「形證脈氣」說;在唐·楊上善的《黃帝內經太素》中,也有「證候」一說;在宋·陳無擇的《三因極病證方論》中有:「五科者,脈、病、證、治及其所因」;元·朱丹溪的門人在總結其臨床經驗時,將編寫而成書籍命名為《脈因證治》;明·周之幹的《慎齋遺書》中,出現過「辨證施治」說;清·徐大椿的《傷寒類方》中,出現過「見症施治」說;清·章虛谷在《醫門棒喝·論景嶽書
  • 從柯琴對桂枝湯的運用談辨證論治的靈活性
    「有是證用是方」,已成為中醫臨證的基本要求;「證同治亦同,證異治亦異」,已成為辨證論治在診治疾病過程中的具體體現。《素問·五常政大論篇》指出:「西北之氣散而寒之,東南之氣收而溫之,所謂同病異治也」。清·雷少逸,著《時病論》,其中治感冒一病,無固定治法,須「因時令之異,寒溫之變」,而處方用藥。
  • 《傷寒論》是辨證論治教學最好的教科書
    導讀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醫聖張仲景所流傳之傷寒論,其六經辨證思維有授人以漁之功,以恆動辨證思維「六經鈐百病」,比擬以手指月禪機,有引人悟道中醫辨證之妙巧,蔚然大觀。也有人對當前提倡的學習中醫四大經典提出異議。 針對這些問題,我曾在第十五屆全國仲景學說學術研討會上作了一個發言,其中我談到中醫臨床診治疾病的辨證論治思維方法有兩種:一是不辨證論治,又叫對症療法,用《傷寒論》的研究術語叫做「方證相應」;一是辨證論治,而辨證論治又可分為兩種,即一般性辨證論治和複雜性辨證論治。
  • 前列腺炎有急緩可用中醫辨證論治
    中醫認為急性前列腺炎是由於感冒、憋尿、飲酒、過食肥膩等引起的溼熱毒邪侵犯了人體的前列腺而導致的。中醫辨證論治,採取清熱瀉火、利溼解毒的治療原則處以中藥治療,再結合應用敏感抗生素,往往康復較快,一般1周~2周便可恢復。    而慢性前列腺炎的發病與房勞、情緒、飲食有關,往往虛實夾雜,以實證居多,治療上重在辨證論治,攻補兼施。
  • 胎停育,中醫辨證論治更有效
    醫生根據我的脈象和具體情況,綜合辨證調理,並囑規律飲食,靜心待月經自然而行,不可心焦。連服中藥近3月,月經至,自覺月經色、量均正常。醫生告知病已愈大半,當月可監測卵泡以決定可否備孕。根據監測卵泡指導同房,次月例假未至,化驗抽血結果顯示,孕酮值22.1,hcg值420,我終於如願以償生下寶寶。    我閨蜜有過流產經歷,再次懷孕時出現胚胎停育,這種情況中醫能調理嗎?
  • 辨證論治有境界,看看你到了哪層
    中醫講辨證論治,也分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法式檢押,對號入座」,第二境界是「圓機活法,醫者意也」,第三境界是「非法為法,協辨開新」,各位,你們到哪個境界了?臨床療效取決於醫生辨證論治的水平,辨證論治水平的高低又是醫生的理論功底、臨床經驗、思維感悟和文化素養等方面因素綜合運用的結果。從學術而言,辨證論治有三種境界。第一境界是「法式檢押,對號入座」,即是把病人的病情和臨床規範相比較,對號入座,看與孰相應,就從其證的範式名證,立法,處方。
  • 辨證論治的精髓,就這7點
    另一方面,儘管有先天之本為腎、後天之本為脾胃、君主之官為心、疏洩之官為肝、華蓋之官為肺之別,但五臟之間相生相剋的關係實際上是相互的而不是孤立的,如以某一臟腑作為切入點的一種視角,仍然需要在此基礎上旁及他髒,否則背離了五臟一體藏象學說的基本原理。如不少學者倡導「從某髒論治某病」的思路無疑容易陷入孤立地看待一髒一腑與某病的線性思維。
  •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婦科學:墮胎、小產辨證論治
    中醫?執業醫師?考試?婦科學:墮胎、小產辨證論治 [導讀]參加2015年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們要開始準備了,肯定是越早準備通過考試的幾 率肯定就越大,在此為參加2015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的考生們搜集整理了一些2015年中醫執業醫師考試的複習資料,希望可以幫助考生們。 本病的治療原則以下胎益母為主。
  • 熊繼柏:50年臨證體會及案例談辨證論治
    臨床治病,如果不辨寒熱虛實,不分陰陽表裡,不審臟腑經絡,不察標本緩急,或隨意開藥,或依賴成品,或抄襲「秘方」,或僅憑習慣,守一方而待百病,執一法以應萬變,如此生搬硬套,膠柱鼓瑟,脫離了辨證論治的基本法則,則不可能當一個真正的好中醫。
  • 劉愛民教授辨證論治銀屑病性關節炎經驗
    ,始終堅持「天-地-人」的整體觀和辨證論治思想,對多種常見慢性皮膚病及變證,如關節型銀屑病等,有獨到見解,臨床證明有效。形成了「因-證-法-方」一體的銀屑病辨證論治體系。劉愛民教授認為,銀屑病的辨證體系可以進一步完善,希望中醫同道更多的參與到此病的病因病機挖掘中,進一步提高臨床療效,並認為銀屑病的辨證論治體系是銀屑病性關節炎的辨治基礎。劉愛民教授非常重視人身的小整體和人與自然的大整體觀,如《內經》云:「謹察陰陽所在而調之,以平為期。」
  • 陳治恆從誤治談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指導中醫臨床工作的基本法則,如果我們離開它去奢談臨床治療經驗,甚或誇大某方某藥的療效,都將失去理論指導,把人引向經驗主義的斜路。無數事實說明:中醫臨床,只有掌握了辨證論治的基本理論和各科疾病的特點,並能將這些理論熟練地運用於臨床實際,才能解決好臨證中的各種問題,並取得應有的治療效果,而不致發生差誤。 (一)不辨表寒表熱,治療必生差誤凡外感疾病初起,無論風寒或溫熱,都多有發熱之候,但絕不能一見發熱,便投以寒涼清洩。
  • 中醫怎麼治療過敏性鼻炎 可辨證論治
    那麼中醫怎麼治療過敏性鼻炎呢?今天小編就來告訴大家中醫怎麼治療過敏性鼻炎。 中醫怎麼治療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在中醫對應為「鼻鼽」 陽虛是貫穿鼻鼽發病始末的重要原因之一。首先表現為寒邪犯肺、陽經不利。 中醫怎麼治療過敏性鼻炎 治法以辨病辨證,協理臟腑為主。 中醫重視辨證與辨病。對於鼻鼽,其病因病機關鍵在於衛陽不固,肺氣不宣,或內熱外寒、或真陽不充。針對於此,筆者一般以過敏煎為基本方(防風、銀柴胡、烏梅、甘草),同時針對不同患者的體質辨證結合臟腑。
  •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考試中醫學資料:腦系疾病癲狂的辨證論治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考試中醫學資料:腦系疾病癲狂的辨證論治 2020山東醫療衛生招聘已火熱開啟,現山東中公衛生人才網為大家整理了醫療招聘中醫醫學專業考試資料,跟小編一起來學習一下吧!
  • 中醫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痺證的辨證論治
    各地中醫醫術確有專長考核陸續開始,對於考核,想要牢記相關知識點,離不開不斷地鞏固複習。為幫助廣大考生順利備考,慈海教育特為大家整理了「中醫專長人員醫師資格考核——痺證的辨證論治」相關內容,附痺證的針灸治療。
  • 產後喝生化湯應辨證加減 變通使用
    生化湯,很多做過媽媽的朋友都聽說過,根據古書記載,生下寶寶後,即要喝生化湯,不論是剖腹產或是自然生產,喝生化湯可以起到排除惡露,養血活血,保養子宮的功效。但是中醫提醒,生化湯的服用也是有很多講究的,服用時要辨證加減。民間多有「不論寒熱、產後必服生化湯」之說。
  • 女生宮寒,痛經,很痛苦!經常吃這4種食物,助你暖宮驅寒,緩解痛經。
    很多女生都會感覺到整天都是特別的冷,也比較容易受到宮寒的困擾,女生一旦出現宮寒,就有可能因此出現月經推遲或者量少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引起痛經,經常會影響到女生的工作和健康。女生宮寒,痛經,很痛苦!經常吃這4種食物,助你暖宮驅寒,緩解痛經。
  • 2020年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考核:小兒口瘡的定義、特點和辨證論治
    「小兒口瘡的定義、特點和辨證論治—中醫醫術確有專長考核」是中醫(專長)醫師資格考試中涉及到的重點考點,你複習到了嗎
  • 論八綱辨證
    八綱是中醫的重要理論,八綱辨證是最基本、最重要的臨床辨證法。提出「八綱」這一確切說法始自近代的祝味菊先生,在20世紀60年代的中醫院校第2版《中醫診斷學》教材中,正式將八綱列為專章進行討論,明確了八綱是分析疾病共性的辨證方法,是各種辨證的總綱,此後,這一觀點在全國得到普及並得到承認。
  • 王綿之:中醫辨證治法與方劑臨床運用的學術思想
    王綿之:中醫辨證治法與方劑臨床運用的學術思想一 、重視治法與方劑的相互關係王綿之教授指出:中醫方劑學以治法和遣藥組方的理論為基本內容,並選擇臨證常用而具有代表性的方劑,通過對各方主治證和組成藥物的理論分析,進一步說明治法和遣藥組方理論在辨證指導下的具體運用。所以方劑學實質上是專講「論治」的一門學科,同時也是培養辨證論治邏輯思維的一種方法。
  • 辨證入門捷徑:給你5張快速辨證表
    (經典思路)經方標準:127條經方的方與證全羅列經方現代用法,精華點滴臺灣「經方奇人」張步桃治療心得,每天門診400人的經驗分享雖是「經方雜談」,卻「雜出精闢」從最直接的地方,進入傷寒六經能讓你進入思考的「傷寒用藥章法」民間傷寒高手,告訴你如何學習傷寒辨證精華:傷寒「小便」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