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傷寒論》是辨證論治教學最好的教科書

2021-03-04 中醫思維十

點擊上方藍色字中醫思維可快速關注

導讀辨證論治是中醫的靈魂,醫聖張仲景所流傳之傷寒論,其六經辨證思維有授人以漁之功,以恆動辨證思維「六經鈐百病」,比擬以手指月禪機,有引人悟道中醫辨證之妙巧,蔚然大觀。本文精論傷寒辨證論治,撥雲見月示學醫者,宜共勉勤學。

___________________

提供一百多個臨床好用的經方,並不是《傷寒論》的最大貢獻。《傷寒論》的精髓,或曰最大價值,就在於它是闡述複雜性辨證論治最好的一部醫書。

作為一名高校教師,講了30年的《傷寒論》,有兩個問題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困擾著我:

作為老師,我們到底要教《傷寒論》的什麼東西?

作為學生,他們究竟要學《傷寒論》的什麼東西?

在教學的過程中,學生也經常問:在科學發達的今天,我們為什麼還要學習1800年前的《傷寒論》?也有人對當前提倡的學習中醫四大經典提出異議。

針對這些問題,我曾在第十五屆全國仲景學說學術研討會上作了一個發言,其中我談到中醫臨床診治疾病的辨證論治思維方法有兩種:一是不辨證論治,又叫對症療法,用《傷寒論》的研究術語叫做「方證相應」;一是辨證論治,而辨證論治又可分為兩種,即一般性辨證論治和複雜性辨證論治。《傷寒論》的精髓,或曰最大價值,就在於它是闡述複雜性辨證論治最好的一部醫書。可以說到目前為止,中醫浩如煙海的著作和連續數版的教材,尚未有一部在闡述複雜性辨證論治思維方面超越《傷寒論》。

下面分別就不辨證論治、一般性辨證論治、複雜性辨證論治及《傷寒論》的教學,談談我的一些思考和認識。

★對症療法不是《傷寒論》的精華

中醫臨床診治疾病基本思維有兩種:一是辨證論治,二是對症療法。將對症療法思維發揮到極致乃致悖離中醫學的基本辨證精神,造成嚴重後果的,當屬日本的「古方派」漢方醫家。

談到為什麼要學習《傷寒論》,自然有人要說到經方在臨床特別好用,也就是說經方的使用價值很大。這一點毋庸置疑,經方組方簡捷,療效確切,被後世醫家所推崇,亦為現代醫家所喜用。

但是,我始終認為這僅是《傷寒論》對中醫學巨大貢獻的一部分,或者說不是最重要的部分。而最為重要的部分是什麼呢?應該是「六經辨證」,亦即六經辨證所涵示的辨證論治思維方法,尤其是辨證論治思維中的變法思維、恆動思維、相對性思維、整體性思維、聯繫性思維、逆向性思維等複雜性辨證思維。

中醫臨床診治疾病處方用藥基本有兩種思維方式:一種是眾所周知的辨證論治,還有一種是不辨證論治,亦即所謂的對症療法。有的醫生認為頭痛治頭腳痛治腳是西醫的診療模式而非中醫的,這是偏見,針灸中有一個穴位叫「阿是穴」,這顯然不是辨證論治,而是對症治療。還有中醫的驗方治病,也常常不需要辨證,主旨就是止痛。還有臨床的隨症加減,有時也屬對症治療,如腹痛(不通則痛)用芍藥(痛絡止痛)等。

將對症療法思維發揮到極致,乃致悖離中醫學的基本辨證精神,造成嚴重後果的,當屬日本的漢方醫家。日本漢方醫家的「古方派」,走上了一條對症治療的實用主義的路子,近年日本又出現中藥西用,即「重中藥輕中醫」的傾向。

雖然不可否認,對症療法也是中醫的診療方法之一,但對症療法卻稱不上中醫學之特色,也很難體現中醫診療理論之精髓,更非《傷寒論》六經辨證的精華所在。

★六經辨證最能反映中醫學特色

一般性辨證論治思維解決不了臨床疑難疾病,只有用變法思維、恆動思維、相對性思維等複雜性辨證論治思維,才能處理複雜性疾病。而《傷寒論》就是闡述複雜性辨證論治思維的經典之作。

辨證論治是中醫所獨有的臨床診療思維和方法。我認為辨證論治又當分為兩個層次,即一般性辨證論治和複雜性辨證論治。

一般性辨證論治。所謂一般性辨證論治,就是運用常識、常規、常法分析處理臨床問題。例如現在的《中醫內科學》就是講述一般性辨證論治的標準教科書,然而要辨證論治臨床的疑難疾病和複雜性疾病,《中醫內科學》就顯得力不能逮。

複雜性辨證論治。所謂複雜性辨證論治,就是指善用複雜性辨證論治思維,如變法思維、恆動思維、相對性思維、整體性思維、聯繫性思維、逆向性思維等,分析臨床的疑難問題,處理臨床的複雜性疾病。

俞根初講「六經鈐百病」,大多數醫家均贊同這一觀點,對此我們應當從兩方面看,我們不否認「六經鈐百病」,但必須知道臨床治療「百病」常用的並不是「六經」,而是八綱辨證與臟腑辨證。若從診治疑難病證的角度看,「六經鈐百病」是確鑿無疑的,因為一般性辨證論治思維解決不了臨床的疑難和複雜性疾病。

六經辨證是複雜性辨證。《傷寒論》辨證論治的內容極為豐富,形式極為活潑,內涵極為深遂,是闡述複雜性辨證論治思維最為典型的醫著,同樣六經辨證也是最能反映中醫學特色的辨證論治綱領。

下面僅舉六經辨證中的變法辨證思維和恆動辨證思維以說明之。

變法辨證思維。「變」是針對「常」而言的,也就是說,凡有別於常法辨證思維的都應屬於變法辨證思維。

作為中醫說來,必須學會達變,必須在臨床上能夠熟練運用變法辨證思維處理臨床疑難問題。張仲景就是善於達變的大師,《傷寒論》就是闡常述變、知常達變的典型。

例如方證論述:一般規律是先全方位的系統展開一個方證的全部內容,即先講常法,然後圍繞這個「常」,再述「變」。如12條的桂枝湯證、35條的麻黃湯證、71條的五苓散證就是講「常」。講「變」的,如繼12條桂枝湯證後,仲景又分別寫下12、15、24、42、44、45、53、54、56、57、95諸條桂枝湯證,從不同的角度闡發桂枝湯證之變法。39條大青龍湯證就是補述關於大青龍湯證的變法、變局。

例如病機闡發:在講了大量「不通則痛」方證的基礎上,又講了桂枝新加湯證的「不榮則痛」;在講了大量的實性腹脹滿方證的基礎上,又講了厚樸生薑半夏甘草人參湯證的虛性腹脹滿等等。

恆動辨證思維。所謂恆動辨證思維,就是運用動態的觀點診察和處理臨床問題。這也是《傷寒論》與《金匱要略》在辨證方面最大的區別。

《金匱要略》以臟腑病證為中心,重視類證鑑別,缺少動態變化。《傷寒論》則不然,如表證與六經病之間的傳變叫「傳經」,六經病與六經病之間的傳變叫「轉屬」,都是恆動辨證觀的充分體現。尤其是太陽病篇,在講太陽本病的前提下,用了大量的條文講「壞病」,而且還強調對於壞病要「隨證治之」,一個「隨」字生動地揭示了動態的辨證論治思想。

《傷寒論》中六經病與六經病之間是動態變化的,膚表病與六經病之間是動態變化的,六經病中的每一經病之間也是動態變化的。動態變化的病因多是「若汗若吐若下」,動態變化的時間有「一二日」的,有「二三日」的,也有「三四日」的。至於動態變化的病脈證治則更是豐富多彩的,動態變化的辨證思維則更是活潑潑的。

最為寶貴的是,張仲景在講完六經病後,又專門寫下「辨陰陽易差後勞復病脈證並治」篇,就治療思想而言,此篇的意義不亞於六經病篇。就辨證的恆動觀而言,內容更為生動活潑。「差後」的「勞復」,本身就提示六經病即使差後,機體的陰陽氣血仍然處於不斷的變化之中,「差後」不是疾病辨證論治的終結,而是六經病暫時緩解的一個階段,或者說一個動態的過程。為醫者應該以動態的辨證思維看待「差後」問題,採取相應措施,防止疾病復發。

六經辨證的恆動觀對一些疑難雜證的辨證論治,有著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例如B型肝炎的中醫治療,我在臨床的兩個方面運用了恆動辨證思維方法:一是根據B肝的發病規律,結合中醫的治療特色,提出「B肝四段療法」的理論,二是在B肝的治療過程中,恆動辨證思維體現的另一方面是處方用藥。我將B肝主要分為三種基本類型,即肝膽溼熱,脾胃氣虛和肝鬱氣滯,三種類型雖都病在氣分,但在辨證處方時,均配伍血分藥。

★《傷寒論》是辨證論治教學最好的教科書

講《傷寒論》到底講什麼?一個字就可以概括———「漁」。複雜性辨證論治思維就是「漁」。

既然《傷寒論》是體現複雜性辨證論治思維最好的一部書(一門課程),那麼從教育學的角度講,我理解複雜性辨證論治思維就是「漁」。如果把《傷寒論》比作一條「魚」,我們講授《傷寒論》,其實質就是在利用《傷寒論》這條「魚」,教給學生「漁」的本領。換言之,講《傷寒論》到底講什麼?一個字就可以概括———「漁」。

前面講過《傷寒論》與《金匱要略》的區別,實質就是辨證思維的區別。六經辨證與臟腑辨證相比較,臟腑辨證雖然是臨床常用的辨證,但是就辨證思維而言,如變法思維、恆動思維、相對性思維、整體性思維、聯繫性思維、逆向思維等等,顯然六經辨證高過一籌。

就因為《傷寒論》的六經辨證講變法、講動態、講相對、講整體、講聯繫、甚至講逆向思維,所以疑難問題特別多;就因為疑難問題特別多,所以爭論問題又特別多;就因為爭論問題特別多,所以能夠激發思維;就因為能夠激發思維,所以《傷寒論》是培養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最好教材。換言之,《傷寒論》是培養「漁」的能力的最好教材。我主編的「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七年制規劃教材《傷寒論》」專設「析疑」一項內容,目的也在於此。我之所以不贊成「方證相應」說,因為這樣一來就很容易把《傷寒論》當作一本驗方治病的書,這就大大降低了六經辨證的價值,所謂的「六經鈐百病」就是一句空話。

再談一個問題,就是結合臨床學習的問題。通俗點講,《傷寒論》就是一本教人如何看病的書。既然如此,學習《傷寒論》就不能脫離臨床,就不能讀書死於句下。話是好說,但是在學習的過程中真正做到這一點就不容易了。傷寒注家的一些雲山霧罩的玄說,不知所云的注釋,脫離臨床的論述,大都與此有關。無論什麼學說,什麼觀點,只要不符合臨床,我們就應該懷疑,就應該拋棄。《傷寒論》的398條如果不是從臨床上來的,如果不是對臨床具有普遍性的指導意義,恐怕不用反對中醫者敵視它,早就被我們中醫自己所淘汰了。

本文摘自人人網,原出處為《中國中醫藥報》。

=========聯繫我們=========

歡迎給我們留言或者發郵件至:

zhongyisiwei@foxmail.com

中醫思維,品文化慧生活,獲取更多精彩內容,請掃描以下二維碼或關注微信公眾帳號:zhongyisw

相關焦點

  • 論八綱辨證
    中醫常用的臨床辨證有八綱辨證、六經辨證、臟腑經絡辨證、衛氣營血辨證、三焦辨證等,但公認八綱辨證為辨證的總綱。八綱辨證標誌著中醫辨證學成為有科學邏輯思維理論方法指導的臨床應用辨證方法學。      中醫的靈魂在於辨證論治,證的確立基於四診合參,醫者並加以提煉分析而成。正邪相爭的某一階段稱之為證,而證的描述和確立則依賴於八綱。
  • 我們為什麼要學《傷寒論》
    《傷寒論》的精髓,或曰最大價值,就在於它是闡述複雜性辨證論治最好的一部醫書。可以說到目前為止,中醫浩如煙海的著作和連續數版的教材,尚未有一部在闡述複雜性辨證論治思維方面超越《傷寒論》。 下面分別就不辨證論治、一般性辨證論治、複雜性辨證論治及《傷寒論》的教學,談談我的一些思考和認識。
  • 辨證論治有境界,看看你到了哪層
    中醫講辨證論治,也分三境界。第一境界是「法式檢押,對號入座」,第二境界是「圓機活法,醫者意也」,第三境界是「非法為法,協辨開新」,各位,你們到哪個境界了?辨證論治的境界辨證論治作為臨床的操作體系,是理論用諸於實踐的過程。
  • 劉渡舟:論八綱辨證與六經辨證的關係
    如果你希望可以及時看到文章,可以這樣做:論八綱辨證與六經辨證的關係可以說,這是八綱辨證體系形成前的雛形階段。我們今天重溫八綱辨證體系的發展和臨床運用情況,作為我們的參考和借鑑,也是很有必要的。然而,必須指出的是,八綱辨證的思想源於《傷寒論》的六經辨證。而在《傷寒論》中,六經與八綱則又是緊密相連、密切結合、缺一不可的。這是因為,六經是物質的,是臟腑經絡的概括,辨證必須建立在物質的基礎上,所以諸病不能越出六經的範圍。
  • 從柯琴對桂枝湯的運用談辨證論治的靈活性
    辨證論治作為中醫學的基本特點之一,已被廣大中醫藥工作者所接受。但是在實際臨床工作中,往往有不少醫生把辨證論治這一理論運用得過於僵化,機械地套用某些治則方藥,與辨證論治的本義及要求相去甚遠。  清代著名的醫學家柯琴(字韻伯),對張仲景特別是對《傷寒論》有極其深刻的研究,所著《傷寒來蘇集》,「悟仲景之旨,闢諸家之謬」,對後世影響極大。
  • 中醫辨證論治源流考
    》中,第一次提出了「辨證論治」,但同時還有「辨別論治」、「辨證論方」、「論證立法」等;而且「辨證論治」,在書中也僅出現了一次。在1955年2月時,中醫理論家、教育家任應秋先生在《中醫雜誌》上發表的《偉大的祖國醫學的成就》中,正式提出了「辨證論治」說;兩個月後,又在《中醫雜誌》上發表了《中醫的辨證論治體系》,開篇即是:「辨證論治是中醫臨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知識,所以張仲景的《傷寒論》和《金匱要略》兩書數十篇,無不冠以「病脈證並治」或「病脈證治」的題目。
  • 學辨證:一種病用4種辨證方法都有效
    病性分陰、陽,輔以表、裡、半表半裡三種病位,即一分為六,而成六經辨證。案中急性起病,一派熱證、實證,病性屬陽無疑;無惡寒、發熱,除外太陽;口苦、咽幹屬少陽,頭痛、黃涕、便幹屬陽明,故辨為少陽、陽明合病,進而施以相應治法方藥。  方法二採用的是臟腑辨證法。臟腑辨證法是在五行學說指導下構建的。以五臟為中心,把人體一分為五,輔以寒熱、虛實、表裡、氣血等,即成臟腑辨證。
  • 辨證入門捷徑:給你5張快速辨證表
    讀懂傷寒最後一經:厥陰病病機分析或必死或可治:傷寒七十二證候(附古醫傷寒論見)為什麼中醫用《傷寒論》治感冒能夠一劑見效仝小林院士:講到傷寒經方,我有些看法與教科書不同民間高手的33個體會(內含六經、陰陽、傷寒經方)民間高手的33個體會(內含六經、陰陽、傷寒經方)老海員急病多反覆,鍾醫生妙用傷寒方 | 柯雪帆
  • 劉愛民教授辨證論治銀屑病性關節炎經驗
    綜上所述,劉愛民教授認為,銀屑病關節炎的辨證論治可以在銀屑病的辨證體系下進行異病同治,但要注意藥方臨證加減。20世紀70年代,趙炳南先生首先提出銀屑病的三型辨證,即血熱型、血燥型、血瘀型。劉愛民教授在銀屑病經典的辨證體系基礎上挖掘發病的深層病因病機,延伸細化三型辨證,並提出對應證型的主方,筆者認為這一思路更符合《素問·陰陽應象大論》的「治病必求於本」的思想。
  • 《悟道張仲景——平脈辨證解讀》徐汝奇
    其中「並平脈辨證」一句,證明平脈辨證是張仲景在搜集前人經驗之上的發明,《傷寒雜病論》的內容即從平脈辨證推演經方運用,確立診療規範。《傷寒雜病論》十六卷的原始版本已不可考,但其模樣當混跡於我們如今可以見到的《傷寒論》、《金匱要略》之中。
  • 六經辨證和其它辨證方法的關係
    表象與本質不一致,或病邪過強,拒藥不受者,用反治之法,如白通加豬膽汁湯,即以白通湯破陰回陽,加豬膽汁和人尿引陽入陰,以防格拒。    ⑥ 隨證治之,變化靈活 。    《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隨證治之。」
  • 辨證論治的精髓,就這7點
    八綱辨證是指對陰陽、表裡、寒熱、虛實四對綱領性的證候性質進行辨別的一種辨證方法,是各種辨證方法的總綱和基礎,其他辨證方法都或顯或隱地包含了八綱辨證內容,是對疾病病性、病位從宏觀視角層次上的整體把握。「求病因」自然是治病求本一種必要的視角。
  • 熊繼柏:50年臨證體會及案例談辨證論治
    熊繼柏投稿/農豔編輯/蔡仲遜編輯按:細閱此文,實在過癮。臨床治病,如果不辨寒熱虛實,不分陰陽表裡,不審臟腑經絡,不察標本緩急,或隨意開藥,或依賴成品,或抄襲「秘方」,或僅憑習慣,守一方而待百病,執一法以應萬變,如此生搬硬套,膠柱鼓瑟,脫離了辨證論治的基本法則,則不可能當一個真正的好中醫。
  • 前列腺炎有急緩可用中醫辨證論治
    中醫辨證論治,採取清熱瀉火、利溼解毒的治療原則處以中藥治療,再結合應用敏感抗生素,往往康復較快,一般1周~2周便可恢復。    而慢性前列腺炎的發病與房勞、情緒、飲食有關,往往虛實夾雜,以實證居多,治療上重在辨證論治,攻補兼施。因為前列腺位於人體下焦、盆腔的深部中央,位置深險,一旦溼熱瘀滯鬱結,則聚而難散,所以治療時間上相對較長,一般需要1個~3個月。
  • 陳治恆從誤治談辨證論治
    辨證論治,是指導中醫臨床工作的基本法則,如果我們離開它去奢談臨床治療經驗,甚或誇大某方某藥的療效,都將失去理論指導,把人引向經驗主義的斜路。無數事實說明:中醫臨床,只有掌握了辨證論治的基本理論和各科疾病的特點,並能將這些理論熟練地運用於臨床實際,才能解決好臨證中的各種問題,並取得應有的治療效果,而不致發生差誤。 (一)不辨表寒表熱,治療必生差誤凡外感疾病初起,無論風寒或溫熱,都多有發熱之候,但絕不能一見發熱,便投以寒涼清洩。
  • 《傷寒論》六經非《內經》六經
    正確理解傷寒論的六經,是解讀傷寒論的前提,是學習經方的基礎。有許多學者認為張仲景是根據《素問·熱論》關於「一日太陽,二日陽明,三日少陽,四日太陰,五日少陰,六日厥陰」以及「今夫熱病者,皆傷寒之類也」等論述,創立了六經辨證論治體系。
  • 劉渡舟:怎樣學習《傷寒論》
    一部《傷寒論》載方113首(其中禹餘糧丸方闕),它代表著113個方證,有些方證多次出現在前後條文之中,如桂枝湯證、麻黃湯證、白虎湯證、承氣湯證、小柴胡湯證、四逆湯證等,但它們不是簡單的重複,而是辨證內容的充實與論治方法的擴展。因此,這些條文都應該在熟讀的基礎上記牢,最好是能夠背誦下來。
  • 李克紹《傷寒解惑論》(一)
    如果學用脫節,學了條文不會在臨床應用,仍等於不學。因此,能否理論聯繫實際,在臨床醫療中能否靈活運用,這是檢驗學習《傷寒論》成功與否的主要標誌。為使《傷寒論》這一古典醫學名著發揮更大的作用,我把多年學習和講授《傷寒論》的體會,在院黨委的領導和支持下,進行了整理,編著了這本書。
  • 我院教師在四川省中醫藥職業教育協會(集團)2020年中醫辨證論治大賽、學術論文大賽、教師教學設計大賽中斬獲佳績
    2020年11月19日,四川省中醫藥職業教育協會(集團)2020年第二屆中醫辨證論治大賽、第四屆學術論文大賽、第四屆教師教學設計大賽在四川省針灸學校舉行。我院組隊參賽並斬獲佳績。本次競賽由四川省中醫藥職業教育協會(集團)主辦,四川省各中、高職院校積極組隊參賽,旨在以賽促學,切實提高中、高職中醫藥教師的辨證論治、論文寫作和教學能力。
  • 貴中醫公選課|《傷寒論》導讀
    《傷寒論》導讀  36學時導讀1班授課教師:王安軍 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