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記者到湛江市徐聞縣南山鎮五裡村走訪,發現該村山環水繞,自然環境優美,村中保留著大量古建築,歷史文化氣息濃厚;新農村建設卓有成效,村舍齊整,環境整潔,文體設施完善,呈現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
據了解,近年來,沐浴著美麗新農村建設的春風,在徐聞縣委、縣政府的指導和支持下,五裡村按照「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要求,積極開展鄉村振興示範村創建工作,致力打造文化古蹟+特色田園綜合體,先後被評為南山鎮生態文明村、徐聞縣生態文明村等,是當地有名的美麗新農村。
徐聞南山鎮五裡村的美麗村貌。記者 劉冀城 航拍
完善基礎設施 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近年來,五裡村一直努力推進美麗新農村建設,不斷完善村裡的基礎設施,讓村子靚起來,讓村民的生活好起來。
「過去,由於一些村民的文明意識不強,在村中公共地方亂搭亂建、亂堆柴草雜物、亂扔垃圾,村子的髒亂差現象比較嚴重。同時,村裡的空地沒有利用起來,雜草叢生,村裡基本沒有什麼公共活動場所。」五裡村委會主任關亮說,為了徹底改變這種狀況,創建文明村,五裡村一方面對村民開展創建文明村宣傳教育活動;另一方面積極籌措資金,大力改善村容村貌。「在徐聞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上村民的踴躍籌資捐款,村容村貌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
如今,村莊修起了硬底化道路,建起了水塔、籃球場、公共廁所,修繕了水月亭、祠堂、四合院,並安裝了多種健身器材供村民「舒筋活骨」,變化可謂翻天覆地。漫步村中,整齊有序的小洋樓拔地而起,筆直寬敞的村道四通八達,樓宇巷間綠樹成蔭,別有一番風味。
此外,五裡村逐步推行「戶收集、村保潔、鎮集中、市轉運處理」的農村生活垃圾收運處理模式,積極改善環境衛生,村民的衛生意識逐漸提高,形成了獨有的「臉面、灶面、桌面、地面」的「四面潔淨」文化,村莊也成為遠近聞名的「衛生清潔村」。
文明鄉風吹拂 村民志願者成靚麗風景線
既有「面子」又有「裡子」。五裡村還把鄉風文明納入到「美麗鄉村」創建中,讓村莊美得有內涵、有價值。
五裡村距離徐聞縣城大約5公裡,全村1100多人,其中60歲以上老人130多人,70至80歲33人,90歲以上7人,是當地較出名的長壽村。
「尊老愛幼是五裡村的傳統,每年重陽節我們都會讓全村60歲以上的老人一起歡聚過節,送禮品給各位老人,希望通過活動讓年輕人對老年人給予更多的關心、關愛,讓村好傳統繼續延續下去。」五裡村村民小組長鍾國團介紹,村民十分熱心村裡的大小事務,除了積極出資出力支持村裡建設,還自發自覺參加村裡的各項活動,特別是每年重陽節,都組織外地老闆回鄉慰問老人,並且堅持了6年。
日前,記者到該村採訪時看到,數十名身著紅馬褂的志願者正在打掃村道及廣場,在他們的努力下,村莊大街小巷變得更加整潔乾淨。據了解,近年來,五裡村喊出人人都是志願者的口號,充分發揮志願服務孵化功能,不斷壯大志願者隊伍,完善志願服務制度化建設。目前,該村志願者服務隊隊員發展到100多人,在隊長翁始總的帶領下,他們活躍在清潔家園、助學扶困、探訪老人、籌款賑災等公益活動中,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改變著這個村莊,也帶動著更多的人為社會奉獻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在村幹部和外出鄉賢的倡議下,五裡村助學基金會於2016年正式成立,每年對中、高考優秀生進行獎勵表彰。外出鄉賢、五裡村助學基金會會長翁封僑表示,辦好村莊的助學基金會,是造福五裡村子孫後代的公益事業,他們將長久地堅持下去,營造尊師重教的良好氛圍,讓村莊多出人才建設家鄉。
同時,該村依託公共文化設施,發揮文化室、農家書屋以及文化活動廣場的作用,組織道德講堂、科普宣傳、籃球比賽等文體活動,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促進了村莊的和睦和諧。
旅遊資源豐富 致力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村
提及五裡村,還得說說他們的建村始祖——翁魁。據清宣統三年《徐聞縣誌》卷三十二中的《選舉志武官記》中記載:「翁魁,生於大明崇禎戍辰(1628年)卒於清康熙三十四(1695年),享年67歲。翁魁字端清,諡莊嚴,行伍出身,職總戎將軍鬱林州守府,誥封宣武大夫」。
翁魁37歲就進入公署徐聞廳,順治十三年(1656年)授官徐聞海安營千總武職官員。由於他軍功顯赫,先後被朝廷誥授宣武大夫、鬱林州首府((現廣西玉林)總戎將軍。清朝順治十三年(1656),翁魁帶兵剿匪時經過沒有人煙的徐聞五裡村,看到這裡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恰合心中的世外桃源,於是劃定在這裡居住。定居後,他見前面大海有三墩,五裡村前要有三塘,一凸一凹非常吻合,先後挖掘東塘、中塘、西塘,並建五裡村翁氏宗祠、水月亭、蓮塘、慈義廟、文昌閣等。在宗祠東、西建有講堂,進行辦學、教化子孫,成為五裡村翁氏家族的開基始祖。
記者在該村走訪時看到,這裡有古樸典雅的水月亭、宏偉氣派的四合院、莊重的祠堂、珍奇的六角桌、遮天蔽日的百年「酸豆」古樹……特別是保存比較完好的四合院,不僅布局大方、建築精巧,還具有紅色基因,當年解放海南島時,曾經是解放軍的駐地。
五裡村緊鄰徐聞大漢三墩、龍泉森林公園等旅遊景點,村中又保存有大量較完整的古建築,在推進美麗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村民們開始有了新的憧憬。「五裡村擁有比較好的條件,緊挨著徐聞兩大旅遊景區,附近的湛徐高速徐聞港支線、南山港等項目正如火如荼地建設中,這讓村民們看到了五裡村未來發展的方向和希望。」村幹部蔡登科說,他們村計劃整合村裡的土地、舊屋、小山包、小山坳等資源,趁著打造鄉村振興示範村這股東風,大力發展鄉村生態遊。與此同時,他們還把目光轉向高效農業和立體農業,藉助五裡韭菜、五裡黑山羊等農業品牌,通過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經營模式,致力把五裡村發展成為集古文化旅遊、養殖與種植、農副產品加工為一體的現代新農村,以此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向小康生活闊步邁進。(湛江日報 記者曹龍彬 特約通訊員譚總 通訊員陳茂年 吳開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