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前教育專題評估報告

2021-02-08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摘 要)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辦好學前教育,關係億萬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關係國家和民族的未來。本評估報告秉持客觀性、全面性和科學性原則,以《教育規劃綱要》和「國十條」為依據,點面結合,定量分析和定性研究相結合,對全國及七個樣本省份五年來執行和實施《教育規劃綱要》的效果進行評估,總結成績,發現問題,為推動我國學前教育的進一步發展提出建議。

  一、五年來取得的成就

  《規劃綱要》實施五年以來,各級政府積極貫徹落實《規劃綱要》和學前教育「國十條」,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強力推進學前教育發展,在普及學前教育,擴展學前教育資源,加大學前教育財政投入,構建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規範學前教育管理,促進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採取了積極有效的措施,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取得了很大的成績。

  (一)學前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

  學前教育的普及率是評估學前教育的可獲得性或「入園難」問題緩解程度的實效性指標。五年來我國在園幼兒數和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呈現穩步增長趨勢,學前教育普及率大幅提高。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2009年僅為50.9%,2014年達到70.5%,提高了19.6個百分點,提前實現《教育規劃綱要》目標;2014年,全國在園幼兒達到4050.71萬人,比2009年增加52.41%,「入園難」得到有效緩解。處境不利幼兒(包括農村幼兒、流動兒童、留守兒童、殘疾兒童等)、特別是學前教育基礎薄弱的西部連片貧困地區適齡幼兒在園數和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快速提高,大幅度增加了處境不利幼兒接受學前教育的機會。

  (二)學前教育資源快速擴大

  學前教育資源是評價學前教育的可獲得性或入園難問題緩解程度的條件性指標。五年來各級政府積極擴大學前教育資源,新建、改建、擴建幼兒園,努力擴大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資源,學前教育各項資源發展快速。自2009年至2014年,全國幼兒園總量增幅達到51.88%;自2009年至2014年,班級數量增長了59.26%,專任教師數量增長了87.05%,保育員數量增長了59.75%。從各樣本省市來看,五年來幼兒園總量持續增長,且增幅較大。從市級層面來看,14個樣本市的城區共增加幼兒園1793所,平均每市新增城區幼兒園128所;11個樣本市的鎮區五年共增加幼兒園1206所,平均每市新增鎮區幼兒園110所;12個樣本市的鄉村五年共增加幼兒園389所,平均每市新增鄉村幼兒園32所。學前教育資源的快速擴大,為增加適齡兒童入園機會、緩解「入園難」提供了基本條件保障。

  (三)新增學前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

  新增學前教育資源、尤其是教育部門辦園向農村傾斜。2009~2014,全國新增幼兒園7.17萬所。2011~2014年1全國新增幼兒園43131所。其中,鄉村新增13899所,佔比32.23%;鎮區新增16945所,佔比39.29%;城區新增12287所,佔比28.49%。農村(包括鄉村和鎮區)新增幼兒園數顯著高於城區。新增的公辦幼兒園(含公辦性質幼兒園)主要分布在鄉村和鎮區(佔比86.55%),城區僅佔13.45%;新增民辦幼兒園則主要分布在鎮區和城區。農村教育部門辦園在全國教育部門辦園總數中的佔比穩步增長。2011~2014年,教育部門辦園新增19672所。其中,城區僅有2328所,佔比11.83%;在鎮區6655所,佔比33.83%;在鄉村10689所,佔比54.34%。教育部門辦園的農村傾斜性表明新增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向農村傾斜、努力擴大農村公辦學前教育資源的政策取向得到了較好的貫徹落實。

  2010年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以後,鄉村幼兒園數量大幅度增加,在2011~2014年新增了13899所。其中,教育部門辦園10689所,佔比76.9%;民辦3774所,佔比27.15%2。教育部門辦園是農村學前教育發展的主要支撐力量。

  集中連片貧困地區是學前教育資源嚴重短缺的區域。五年來,集中連片貧困地區學前教育資源迅速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嚴重短缺的現象在一定程度上獲得緩解。以甘肅省58個集中連片貧困縣為例。五年來該區域幼兒園數量快速增加,學前教育資源迅速擴大。58個集中連片貧困縣共有鄉鎮959個,12499個行政村。2009年僅有546所幼兒園,2014年則增加到了1287所,共增加了741所,增幅高達135%。農村幼兒園的增幅超過城區。2009~2014年,縣城幼兒園增加了86所,農村幼兒園增加了655所。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的鄉鎮中心幼兒園覆蓋率已達到了84.12%。

  (四)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建設初見成效

  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資源配置作為「供方策略」,是解決「入園貴」問題的基本路徑和重要手段。公辦幼兒園是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資源的主要支柱,對於確保學前教育的科學發展、平抑幼兒園收費具有重要的作用。五年來,各級政府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對2009~2014年新增幼兒園中不同性質幼兒園的佔比分析表明,教育部門辦園在2011年止跌以後佔比明顯提高,2014年達到50.13%;集體辦園和其他部門辦園在2012~2013年也開始止跌回升。這種發展態勢表明,自《教育規劃綱要》頒布以來,尤其是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各級政府加大對於學前教育的投入,大力發展公辦幼兒園,扶持集體和企事業單位辦園,已經初見成效這些幼兒園已成為政府提供普惠性學前教育服務的主體。與此同時,政府扶持的普惠性民辦幼兒園也開始成為提供普惠性服務的一支重要力量。各地都在積極探索和制定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認定和管理辦法,引導和支持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

  公辦園、公辦性質幼兒園(包括企事業單位辦園和集體辦園等)以及普惠性民辦幼兒園構成了具有我國特色的普惠性學前教育資源,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建設初見成效。

  (五)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大幅增加

  經費保障是學前教育發展最基本的條件保障。近五年來各級政府高度重視對學前教育的經費投入。各樣本省、市、區縣均建立了學前教育的經費保障措施,對學前教育的投入總量逐年增加且增幅顯著,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佔比逐年提升,逐漸形成了中央、省、市、區縣多級財政共同參與的學前教育投入機制。但各級政府間的分擔比例因各地經濟發展水平不同而有所不同。

  農村學前教育應當是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的重點投入方向。五年來各地在中央財政的支持下,高度重視對農村學前教育的投入。對農村學前教育投入經費的有五年完整數據的10個樣本縣,五年來對農村學前教育投入的經費增長了1011.5%。

  自2011年開始,各地都在建立健全學前教育資助制度。能夠收集到的對處境不利幼兒資助信息的區縣樣本數自2011年以後有明顯增長,表明有越來越多的區縣在重視建立學前教育資助制度並收集相關信息。部分樣本區縣的數據表明,近五年來對家庭經濟困難兒童、孤兒和殘疾兒童的資助標準、人數和總額均呈現上升趨勢。

  生均公用經費從無到有,逐年提高。自2011年以來,各地陸續制定了相關政策,將生均公用經費作為學前教育專項財政投入。

  (六)加強幼兒教師隊伍建設

  幼兒園教師隊伍數量的充足性、穩定性和專業化發展水平是影響幼兒園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五年來幼兒園教師隊伍建設成績顯著。教育部出臺《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幼兒園教師專業標準》、《幼兒園園長專業標準》等,對幼兒園師資配備、教師和園長素質提出了明確要求。

  幼兒園專任教師隊伍數量穩步增長。2014年,專任教師184.4萬人,比2011年增加52.84萬人,增長40.17%。而且,增長的專任教師數量主要集中在鄉村和鎮區。與2011年的專任教師數量相比,2014年鄉村和鎮區幼兒園教師數量的增幅分別達到49.09%和45.41%,城區為33.86%。

  幼兒園教師學歷層次普遍提高,專科以上學歷教師佔比已達66%。幼兒園教師持證人數逐年增加,無證教師人數總體上呈逐漸下降趨勢。從部分樣本市的情況來看,2014年,有幼教資格證的教師佔比為61%,持非幼教教師資格證的佔比17%,無證教師佔比為22%。

  各級培訓覆蓋的教師人數持續增長。2011年以來,國家實施面向全體幼兒教師的「國培計劃」,中央財政投入17億元,培訓中西部農村幼兒教師58.5萬人次,帶動各級政府加大對幼兒教師培訓的投入力度。以江蘇、陝西和四川三省為例。2009年參加培訓的幼兒園教師人數為60750人,到2014年,已經增長到119896人。

  (七)規範學前教育管理

  規範學前教育管理是確保學前教育健康、科學發展的重要保障條件。五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加強幼兒園準入、收費、衛生等方面管理制度的建設,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與政策、條例,制定出臺各種類型幼兒園的辦園標準,收費標準,實行分類管理;完善和落實幼兒園年檢制度,對幼兒園實行動態監管;學前教育被納入教育督導工作範圍;對無證辦園進行專項分類治理。

  幼兒園教育「小學化」違背學前兒童身心發展和學習的規律,影響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提高。教育部印發了《關於規範幼兒園保育教育工作,防止和糾正「小學化」現象的通知》,加強專業指導,頒布《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各地教育行政部門也都注意糾正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倡導以遊戲為基本活動,引導幼兒園將《指南》精神與要求落實到幼兒園教育實踐之中。

  (八)社會滿意度

  學前教育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是關係千家萬戶切身利益的民生工程。幼兒家長和幼兒園園長是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主要相關利益群體。抽樣調查表明,家長對五年來學前教育發展的情況整體滿意度較高,達70%~90%左右,但存在比較明顯的省際差異。在「入園難」問題的緩解上,山東和江蘇家長更為滿意,四川和安徽則相對滿意度較低;在「入園貴」問題的緩解上,江蘇省家長滿意度最高,江西省的家長滿意度相對最低;在幼兒園教育質量方面,江蘇和山東的家長滿意度較高,江西省家長滿意度相對最低;對於幼兒園教師隊伍,江蘇、山東和陝西的家長較之江西、安徽和四川的滿意度普遍較高;在幼兒園服務距離及方式上,江蘇、山東和陝西的家長滿意度顯著高於江西、安徽和四川。

  幼兒園園長對五年來學前教育發展的情況整體滿意度較高,平均為82.85%。其中,對上級教研部門的指導滿意度最高(95.1%),經費投入方面的滿意度為94.4%,教師進修為90.8%,辦園條件為87.8%,玩教具圖書投入為83.4%,滿意度最低的是教師編制、待遇、職稱等(45.6%)。

  二、我國學前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五年來學前教育發展取得了很大成績,但是還存在著制約我國學前教育事業健康發展的諸多問題。

  (一)學前教育普及率城鄉差異顯著

  我國學前教育普及水平存在明顯的城鄉差異,城市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高於農村。例如,甘肅58個集中連片貧困縣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僅為52.30%,顯著低於全國平均水平。

  (二)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公益普惠」程度不高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公共服務資源配置的格局特點是:①公辦幼兒園佔比仍然較低,民辦幼兒園佔比過高,「公辦民辦並舉」格局尚未形成,「入園難」普遍表現為「入公辦園難」,質優價廉的公辦幼兒園數量明顯不足,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②區域差異顯著。相當多的地區、尤其是中、西部地區普惠性資源依然短缺,西部農村地區非普惠性民辦園的比例高達67%。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公益普惠」程度不高,「入園貴」的問題尚未獲得普遍的、根本性的解決。

  (三)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佔比仍然較低

  當前我國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總體仍然過低。國際經驗表明,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在80%以上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學前教育經費佔比平均為9.67%;毛入園率在60%~80%之間的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支出學前教育經費佔比平均為7.73%。2014年,我國學前教育三年毛入園率已經達到70.5% ,但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2013年佔比僅為3.5%。

  (四)學前教育發展的長效經費投入保障機制有待建立

  縣級財政是當前區域內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的主要來源,區縣政府是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投入的主體。對於不發達和欠發達地區,「以縣為主」的投入體制重心過低,縣級財政自給能力不足,難以維持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長期投入。大多數公辦園以及企事業單位、集體辦幼兒園,缺乏必要的財政支持,幼兒園日常運轉主要靠收費,辦園條件普遍較差,家長負擔較重,教師工資待遇低。

  (五)教師隊伍建設需要進一步加強

  幼兒園教師數量仍然不足,不能滿足學前教育快速發展的需要;師幼比平均為1:22,農村地區更低;專科以上學歷教師佔比還較低,農村地區不到50%,專業化水平有待提升;有幼教資格證的教師數量佔比僅為50%左右;無證教師仍佔30%左右,農村地區在44%左右;未評職稱教師佔70%左右;教師待遇偏低;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數嚴重不足。由於編制、待遇問題長期得不到解決,保障程度差,流動性大,穩定性低,難以吸引優秀人才從事幼教事業。

  (六)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任務依然艱巨

  相當多的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仍較嚴重。一些幼兒園辦園行為不規範,安全、衛生事故時有發生。多數地方教育行政部門未設學前教育管理和教研部門,學前教育管理和指導力量單薄,難以適應由於幼兒園快速發展帶來的日益繁重的管理和指導任務。

  三、對策建議

  (一)進一步強化和落實政府責任

  學前三年毛入園率和增長幅度、財政性學前教育經費總量、家長滿意度等方面存在明顯的省際差異,與地方政府對學前教育的重視程度有密切關係。建議進一步強化和落實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責任,把學前教育的發展成效納入各級政府、尤其是一把手工作績效考核的範圍。

  (二)進一步加大對學前教育的投入

  進一步持續穩定加大對學前教育的財政性投入,把我國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佔比從2013年的3.5%至少提高到7%,使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佔比與當前我國學前三年教育的普及率以及2016年75%的目標相適應。

  (三)進一步建立保障學前教育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調整和完善學前教育財政性經費的投入結構。在經濟欠發達地區,財政投入的重心要上移,提升投入主體,完善省級統籌、以縣為主的管理體制。

  切實落實「國十條」把學前教育經費列入財政預算的要求,加大對公辦幼兒園、尤其是農村地區公辦幼兒園的日常運行經費的投入,加大對教師工資社保、幼兒園玩教具圖書、生均公用經費等的投入,確保幼兒園的良性運轉和健康發展,縮小家長分擔比例在園際之間的差距,體現教育公平。

  (四)進一步推動農村學前教育的發展

  農村要實現以財政投入為主,公辦幼兒園為主,縮小城鄉差距,重點解決好連片特困地區、少數民族地區、留守兒童集中地區學前教育資源短缺問題,為農村幼兒接受基本有質量的學前教育創造條件。

  (五)進一步提高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的「公益普惠」程度

  進一步加大公辦幼兒園的建設力度,理順公辦性質幼兒園的辦園體制,把企事業單位辦園和集體辦園全部納入教育部門公辦園建設和管理;把「雙50%以上」(即公辦幼兒園數量佔比50%以上和在公辦幼兒園就讀的幼兒佔比50%以上)作為各地建設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服務網絡的考核指標,普遍提高我國學前教育公共服務「公益普惠」的水平。

  加強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認定、支持與監管,在通過財政補貼和收費管理引導民辦幼兒園提供普惠性服務的同時要加強對普惠性民辦幼兒園的質量管理與指導。

  (六)進一步提升幼兒園保教質量

  重視幼兒園教育質量的普遍提升。各地應嚴格執行《幼兒園教職工配備標準》,重視解決幼兒園大班額現象,為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創造客觀條件;堅定不移遏制幼兒園教育「小學化」傾向,提升幼兒園保教實踐的科學化水平;制定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標準,通過幼兒園教育質量評價提高幼兒園教育質量。

  (七)進一步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依法落實幼兒園教師待遇,完善幼兒園教師工資待遇保障機制,確保公辦園和公辦性質幼兒園非在編教師的收入不低於在編教師收入的80%。引導和監督民辦幼兒園依法保障教師工資和待遇,足額足項為教師繳納社會保險和住房公積金。

  健全公辦幼兒園教職工編制核定和補充制度,補足配齊公辦幼兒園專任教師編制。

  完善幼兒園教師職稱評定製度。幼兒園教師職稱應按照中小學教師職稱系列設立,但考核晉升辦法應當考慮幼兒園教師工作特點。消除職稱晉升中公辦與民辦教師之間、在編與編外教師之間在機會上的不平等。

  進一步加強對農村地區幼兒園教師的全員培訓,繼續加大培訓力度,增強培訓實效;建立面向幼兒園衛生保健人員的專項持證培訓;提供差異化的、更貼近幼兒園教師工作實際需要的在職培訓。

  註:1、由於統計指標的調整,2011年開始採用鄉村、鎮區、城區的分類,故在此僅採用2011年以後公布的數據。
    2、由於同期鄉村集體辦園、事業單位辦園、地方企業辦園數量減少,新增幼兒園總數比新增教育部門辦園和新增民辦園之和略小,所以教育部門辦園佔比和民辦園佔比略大於百分之百。

相關焦點

  • ——聚焦教育規劃綱要學前教育專題評估報告
    什麼樣的學前教育真正有益?……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學前教育專題評估報告宣告一系列利好消息後,徹底解決入園難、入園貴的呼聲依然強烈,催動著改革措施的進一步落實。  質優價廉:鼓勵和支持普惠性幼兒園發展  「如果進公辦園,要四處託人還要交贊助費,要是進家門口的民辦園,每月的費用很貴,也是不小負擔。」
  • 學前教育評估報告:部分幼兒園教育「小學化」仍較嚴重
    央廣網北京11月24日消息 今日教育部發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中期評估學前教育專題評估報告》.  報告中指出,《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頒布五年來,從中央到地方,各級政府加強幼兒園準入、收費、衛生等方面管理制度的建設,密集出臺了一系列法律、法規與政策、條例,制定出臺各種類型幼兒園的辦園標準,收費標準,實行分類管理;完善和落實幼兒園年檢制度,對幼兒園實行動態監管;學前教育被納入教育督導工作範圍;對無證辦園進行專項分類治理。
  • 學前教育專題評估組組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劉焱
    學前教育專題評估組組長、北京師範大學教授 劉焱  我們接受教育部委託,對全國及七個樣本省份五年來執行和實施《教育規劃綱要》,促進學前教育改革與發展的效果進行了評估。  本次評估以《教育規劃綱要》和「國十條」為依據,從普及學前教育、擴大學前教育資源、公益普惠的學前教育公共資源配置,加大學前教育投入、規範學前教育管理、加強教師隊伍建設、相關利益群體滿意度等七個方面評估過去五年學前教育的發展效果和政府責任落實的情況,也涵蓋了國際比較評價的主要指標(例如可獲得、付得起、教育條件質量等)。
  • 如何辦有質量的學前教育?教育專家聚首南岸 共探「兒童發展評估...
    據悉,該活動由南岸區教委、市評估研究所學前教育質量評價工委會、重慶潤萌教育研究會聯合主辦。    市教委督學鄧沁泉,市教育評估院院長龔春燕,南岸區政府副區長劉永華,南岸區教育黨工委書記、教委主任包茹華,北京師範大學教授曾曉東,及重慶市各區縣教育主管部門相關負責人出席報告會。
  • 重慶市教育評估研究會學前教育質量評價工作委員會成立
    重慶市教育評估研究會學前教育質量評價工作委員會成立 重慶市教育評估研究會供圖 華龍網發重慶市教委基教處處長鄧沁泉為工委會提供意見 重慶市教育評估研究會供圖 華龍網發    華龍網12月1日9時25分訊(凃小義)11月29日,重慶市教育評估研究會學前教育質量評價工作委員會(以下簡稱工委會)成立。
  • 學前教育督導評估的變與不變
    今年3月,教育部印發了《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辦法》。8年前,教育部頒布了《學前教育督導評估暫行辦法》。兩份學前教育督導評估文件有哪些變與不變,其背後折射出怎樣的政策考量?2012年頒布的《學前教育督導評估暫行辦法》,首次將教育督導引入學前教育領域,有效推動了各級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門發展學前教育,促進了教育事業健康快速發展。《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辦法》將督導評估的對象限定為縣級人民政府,將學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作為督導評估主要內容,旨在落實縣級政府發展學前教育的主體責任,確保縣域內學前教育規範有序健康發展。
  • 特殊教育專題評估報告有關情況介紹
    特殊教育專題評估組組長、中國殘聯副理事長 程 凱  一、評估方法與過程  2015年4月,受國家教育體制改革領導小組委員會辦公室委託,中國殘聯作為第三方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教育規劃綱要》)特殊教育實施情況進行中期評估。
  • 德國學前教育專題調研分享講座在深圳舉行_金羊網新聞
    (原標題:德國學前教育專題調研分享講座在深圳舉行_金羊網新聞)
  • ...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辦法》——十七條督導評估標準...
    從發展規劃、財政投入、教師工資待遇保障、監督管理等各方面進行考察學前教育處於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2018年11月,《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學前教育深化改革規範發展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若干意見》)出臺,明確要求「制定普及學前教育督導評估辦法,以縣為單位對普及學前教育情況進行評估,省級為主推動實施,國家審核認定」。
  • 教育部:幼兒園保教質量將有評估指南
    昨天,教育部公布《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以下簡稱《綱要》)中期評估報告。《綱要》實施5年,在學前教育方面,5年間,全國新建幼兒園7萬多所,較5年前增幅達51.88%;在園幼兒人數達4050.71萬人,較5年前增加52.41%。
  • 【聲音】教育部:2018年將加快推進學前教育立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在學前教育方面更為細化在人民網推出的網民調查數據顯示,教育改革成為網民最關心的兩會熱點話題前三
  • [遼寧]《大連港北良港區成品油碼頭建設項目不利影響專題評估報告...
    1月6日,省交通廳港航管理局代省交通廳在大連市組織召開了《大連港(601880,股吧)北良港區成品油碼頭建設項目不利影響專題評估報告》專家評審會。遼寧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大連市港口與口岸局、大連港集團有限公司、大連港石化有限公司和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等單位代表及特邀專家出席了會議。省交通廳港航管理局裴松局長出席並主持了會議。
  • 山東啟動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 幼兒園也要消除超大班額
    齊魯網·閃電新聞4月24日訊 在各教育系統中,學前教育是最薄弱的環節,「入園難」「入園貴」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省政府教育督導委員會辦公室近日印發了《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實施方案》。督導評估程序,是從縣級自評、市級評估、省級評估(包括實地評估、社會滿意度調查、公告公示、省級申報等環節)、國家認定等自下而上、緊密銜接。為確保督導評估過程和結果公開透明,《實施方案》明確「要加強督導評估過程和結果的公開公示,接受社會監督,提高督導評估的權威性和可信度」。《方案》,還突出加強黨對學前教育事業的領導,將幼兒園黨的組織和黨的工作實現全覆蓋作為評估指標。
  • 普惠性幼兒園覆蓋率達到80% 全國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封面新聞記者 何方迪全國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督導評估國家認定現場會12月3日在四川成都召開,教育部副部長、國家督導評估專家組組長、總督學顧問、全國人大常委龐麗娟代表國家督導評估專家組反饋了意見,充分肯定了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區和雙流區推進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取得的成績,並且提出了存在的問題和整改意見。羅強副省長作了表態講話,對四川省下一步縣域學前教育普及普惠發展工作作出再部署。
  • 督導評估辦園行為 促進提高保教質量——2020年鹽湖區幼兒園督導評估工作會議圓滿召開
    ,切實做好我區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工作,促進幼兒園規範辦園行為,提高保教質量,近日,我區召開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工作會議。,重點學習了《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辦法》和《幼兒園工作規程》等文件,讓每一個評估人員掌握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方法和實地督導檢查的工作程序和注意事項,要求工作人員在檢查中做到嚴格標準、統一尺度、堅持原則、依法辦事、廉潔自律、公平公正,圓滿完成幼兒園督導評估工作任務。
  • 開發區·鐵山區開展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專題培訓
    2020年11月19日上午,開發區·鐵山區教育局在星月幼兒園金山四分園召開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工作培訓會,全區各中心學校學前教育負責人和幼兒園辦園行為督導評估區級督評專家20餘人參加培訓活動。會上,市民辦教育協會副會長、市督學胡月霞對督導評估的相關文件精神進行了解讀,解析了辦園條件、安全衛生、保育教育、教職工隊伍、內部管理等五大評估指標體系,對評估工作流程、數據採集及評估報告撰寫等要點內容進行了詳細講解。
  • 熱門專業解讀:學前教育
    一、專業介紹1、概述:學前教育學專業是一級學科教育學專業下的二級學科,主要研究入小學前年齡段(0-6或7歲)兒童身心發展與教育、學前教育服務人員專業素質及成長、各種形式學前教育組織與活動、不同區域內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等方面基本規律的一門科學。
  • 教育部談幼兒園督導評估:整改後仍不達標將取締
    答:《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明確提出,要「基本普及學前教育」,「加強學前教育管理,規範辦園行為。」《幼兒園工作規程》規定,「幼兒園應當依法接受教育督導部門的督導」。《綱要》頒布實施以來,我國學前教育取得了跨越式發展,學前教育規模迅速增加,普及程度快速提高。
  • 公共政策的評估|政策評估專題第4期
    評估體系與評估過程是公共政策評估的兩個主要方面,前者是公共政策評估的載體,也是評估過程展開的基礎;後者是依據評估體系對公共政策進行評估的一系列活動,二者統一於公共政策評估實踐。進入21世紀以來,政府績效評估、政府規劃評估、政府政策評估、第三方評估等評估政府的活動方興未艾,日益成為規範政府行為、提升政府效能的一項主要制度和有效方法。
  • 目前我國學前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情況怎麼樣?聽教育部長陳寶生向...
    8月22日上午,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二次會議聽取國務 院 關於學前教育事業改革和發展情況的報告。受國務院委託,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到會作此報告。>>報告具體有哪些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