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俠類的影視劇或武俠小說中,常常會有這樣一類人物:他們練就了一身非凡的武藝、為了能夠更快速成長突破自我。他們開始雲遊四方、找人「切磋」武藝。
「切磋」不僅是對自身武藝的磨練、分出勝負,更是在實際運用的過程中,了解自己的武藝在防守、攻擊方面還存在哪些不足,哪些地方需要改善,等等。
武藝可以通過切磋的方式提高,那記憶力可以嗎?換句話說,我們可以通過與人「切磋」的方式提高記憶力嗎?
答案是肯定的。這種就叫作「爭論記憶方法」,即通過與他人就記憶內容進行爭論、探討,以達到強化記憶的目的。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愛爾蘭著名評論家蕭伯納對爭論有著精闢地見解:「你有一個蘋果,我有一個蘋果,我們彼此交換,每人還是一個蘋果;你有一個思想,我有一個思想,我們彼此交換,每個人可擁有兩種思想。」從中,我們不難看出爭論在學習中的重要性。
為何爭論能夠促進記憶?
然而,在生活中,有人對爭論記憶方法持不同意見:「這不是浪費時間嗎?如果有與他人進行爭論的時間,還不如用來記憶。這樣肯定能夠記住更多的內容。」
事實會是如此嗎?答案是否定的。
之所以這麼說,主要有以下4點原因:
1、爭論記憶方法符合大腦的活動規律
爭論如同辯論,雙方都處在高度緊張的狀態。這時,我們不僅僅要聚精會神地聽對方闡述觀點,還要進行積極的思考,分析對方見解的正誤,尋找合適的時機來闡述自己的觀點,並努力讓對方接受自己的觀點。
在爭論的過程中,重要的論據和論點會被重複多次。如此一來,便會在不知不覺起到了強化記憶的效果。
2、爭論可以幫助我們檢查記憶的準確性
我們每個人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所以我們記憶的知識也免不了有一些繆誤。在與人爭論的過程中,頭腦中的「繆誤」會不自覺地暴露出來,這樣,便能夠及時得到糾正,從而形成正確的回憶。而頭腦中的那些正確的知識點,因為在爭論中得到應用,所以記憶印象會變得更為深刻。
3、爭論可以開闊視野,拓寬思路,受到啟發
在爭論的過程中,不管是獲知了一個新的知識點,還是被對方所說服,都能夠在腦海中留下深刻的記憶。以後,再回想起相互爭論的場景時,我們就能夠準確地回憶出由爭論得出的正確知識點。
據了解,很多人都從爭論中取得了一定的收穫: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法國的一些青年數學家組成了一個名為「布爾巴基集團」的學習小組。他們常常會爭論數學問題,不爭論清楚絕不罷休。就是在這種「爭爭吵吵」中,他們取得了非凡的成績~在1939年發表了世界上最權威的數學著作《數學原本》。而在他們中,湧現除了 魏耳、狄東涅等世界一流的數學家……
另外,在閱讀某本書籍之後,我們也可以與周圍的同事、朋友進行爭論,「一千個讀者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於大家理解的各不相同,我們沒有必要分出孰對孰錯,但可以將我們的觀點與其他人的觀點進行對比,並找出產生偏頗的原因。這個過程將有助於我們更全面地理解該書內容,加深記憶。同時,也能夠對爭論記憶方法有更為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但需要注意的是,在運用爭論記憶方法時,有如下3點禁忌:
1、忌爭強好勝,中傷對方
進行爭論的目的是為了辨明知識的準確性,從而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而不是為了個人的輸贏。因此,在爭論的過程中,我們千萬不要有「我不能輸」的念頭,更不能為了贏得爭論而詆毀對方。
2、忌固執己見
在爭論中,如若對方有理由據地指出了我們的錯誤之處,我們就要勇於承認,切不能因為「面子」而固執己念頭、胡攪蠻纏。而對於對方的錯誤,我們也要善意地指出來,幫助對方共同提升。
3、忌離題千裡
爭論是圍繞一個中心展開的,如果離這個中心太遠,就很難得出正確的結論。所以,一定要圍繞中心展開,而不能「跑偏了」。否則只會越偏越遠,與我們的目的大相逕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