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你終將明白:不爭不吵、不炫耀,才是智慧

2020-12-24 零點心聲

到了一定年齡,你就會明白,在這個世界上,除了生死,其他事都是小事。

到了一定年齡,你就會懂得,到黑夜時連自己的影子都會離開,所以不要高估你在任何人心裡的位置。

到了一定年齡,你就會明白,有些事讓你哭,有些事令你笑,上天對每個人來說是相對公平。

到了一定的年齡,你也終會明白,心寬似海,風平浪靜,不爭不吵不炫耀,才是人生最頂級的智慧。

不爭不吵

林語堂在《風聲鶴唳》中曾寫道:「不爭,乃大爭。不爭,則天下人與之不爭。」

事事相爭的人終將什麼也得不到,不屬於自己的就連勉強都多餘。

當我們陷入爭名奪利中,心中貪慾就會膨脹:

當我們陷入利益之爭時,心中的怨恨就多了;

當我們陷入感情之爭時,心中便再無美好了……

和命爭,就會平添生活的負累;和親人爭,勢必疏遠,即便贏了理,卻輸了情;和愛人爭,即便贏了,卻輸了人心;和朋友爭,感情越來越淡,漸行漸遠。所以,你會發現,爭到最後,其實自己什麼都沒有了,倒不如不爭來得更加直接。

是你的別人奪不走,不是你的強求也留不住。

不爭不吵,不管是對於家庭還是交際,都是一劑潤滑劑。

人與人之間相處,多一份理解就會少一些誤會;心與心之間,多一份包容,就會少一些紛爭。

常常會看到街頭的情侶、初入職場的男女、叛逆的孩子與父母,在他們激烈的爭吵中,我仿佛看到了曾經的自己。

但此時的自己,卻只會宛然一笑。你在吵,她在鬧,最終都逃不過分道揚鑣的結局。

就像熱戀中的情侶,他們往往執著於一件事而爭吵不休,甚至有的男人會理直氣壯的說:「我憑什麼讓著她呀」?

最後,他們一定會分手了……

前段時間抖音上這樣一個段子,刺痛了我的內心:「都是第一次做人,我憑什麼讓著你啊?愛誰誰……」

看似強勢的段子,得理不饒人,但其實,這種人最終都是孤單的,因為這個世界上,除了父母是打心底為我們好,吵不散,其他他都傷不起。

或許你看似不吃虧,其實,最吃虧的還是你自己。

因為不懂得避露鋒芒,不僅會引來眾人怒,更容易挑戰別人的嫉妒心,或許人前會裝做莫不關心的樣子,但背後一定會使絆子。

《三國》中,為何司馬懿贏到了最後?東吳的孫權比他年輕,川蜀的諸葛亮比他智謀,在諸葛亮最後一次北伐中,活生生被司馬懿給拖死了。

他在魏國明處從來不爭,反而懂得隱藏自己的鋒芒,這才使魏國的皇帝有所懈怠。

當他起兵謀反的時候,他說引用了曹操的一句話:「你知道腳為什麼比臉白嗎?」

——因為,它懂得隱藏。

是啊,司馬懿就是一個大隱士,他隱藏到讓魏國的皇帝們不再對他防著。

生活中也是一樣,那些嘴上不吃虧的人往往到最後是最吃虧且人人緣不好的人。

如果你去聽大型講座,或者是知識講座,當講師鼓勵大家踴躍發言的時候,往往是那些張牙舞爪的人被人指點膚淺。

真正有城府的人,真正大智慧的人,都是學會傾聽的人。

白落梅曾說:

「人生一局棋,關於輸贏,我們總是無能為力。迷惘之時,多半在局內,當你了悟的時候,人已在局外。若用平和的心態,看凡間一切,簡單明了。若用複雜的心態,看萬丈紅塵,則為世相所迷。」

人到中年,日子屈指可數,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身邊的一切,靜而不爭,靜而不吵,才是一種難得的大智慧。

不炫耀

正如有句話所說,一個人越缺少什麼,才會越炫耀什麼。

當你炫耀自己用著名牌化妝品,開著豪車的時候,你卻不知道比你有錢的人,視你現在的生活如貧民。

當你秀恩愛炫耀自己感情幸福的時候,你永遠不知道有一天,你老婆/老公出軌或不幸遇難時別人嘲笑的眼光有多犀利。

人外有人,天外有天。你永遠不知道你自以為是的優秀背後,還有比你優秀一百倍的人,而你卻膚淺到尚不知自己有幾斤幾兩。

真正有能力的人從來不炫耀,就像富翁從來不炫耀他們錢多,因為怕被賊惦記。

成熟的稻穀,向來低頭;真正富有的人,也不會逢人就炫。

做人,不要炫耀,因為身邊藏龍臥虎,你那點小伎倆不足一提;做人,不要炫耀,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做人,真正優秀厲害的人,往往不會顯山露水,大肆宣揚,而是低調謹慎,謙虛有禮。不爭,是遠見,低調,是智慧。

End!我是零點心聲,在你最孤獨的時候,聆聽你的每一次傾訴!關注我,讓你的心靈更加美!

相關焦點

  • 到了一定年齡,你終將不爭不吵不炫耀!(此文無價)
    到了一定的年齡,你也終會明白,心寬似海,風平浪靜,不爭不吵不炫耀才是人生最頂級的智慧!說到底,人生短短幾十年,爭來爭去,何必呢?到了一定的年紀,你就會明白,靜而不爭才是最明智的行為。人到中年,日子屈指可數,善待生活,善待他人,善待自己,善待身邊的一切,靜而不爭,靜而不吵,才是一種難得的大智慧。
  • 人到中年:不比,不言,不忘,不爭
    人生越走越遠,時間越來越久,很多時候,自己一個人逐漸明白,也逐漸淡然,逐漸懂得,其實人到中年:不比,不言,不忘,不爭,只有這樣,才能活出來最好的生活。2、不言是一種智慧很多時候,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想要與別人去訴說自己的痛苦。想要去與別人訴說自己心中所有的不甘與委屈。可是人世間哪有那麼多的人,是真心明白你心中所想,哪有那麼多的人,是真心懂得你生活當中所有的困難呢?
  • 人到中年要學會的處世之道,不逞強、不裝傻、不爭辯
    成熟的男人給人的感覺像一縷春風,溫暖和煦;他們不逞強、不裝傻、不爭辯,但內心充滿堅定和力量。1.人到中年,一定要學會務實;清楚知道自己的能力圈;不逞強,不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之事。人到中年,要像山一樣讓人感覺踏實可靠,言必信,行必果,千萬不要滿嘴跑火車。這就要求我們了解自己的能力圈,學會拒絕,不逞強。
  • 人到中年,「福分」可貴,萬事盡頭,終將如意
    當歲月的踏馬逐漸走到我們身邊,處在「局內」的我們才恍然大悟,原來時光荏苒,青春不再,那個滿身朝氣的小夥子早已走進了中年人的行列。中年,一個讓人焦慮,也讓人無所適從的詞,就這樣捆綁著那些快步向前的「旅人」,將他們都綁在生活的戰車上,隨著「煩惱」和「束縛」越走越遠。
  • 人到中年,女人要牢記這「三不炫耀」!凡是炫耀的,都是傻女人!
    生而為人,我們每個人都會在某方面獲得成功,得到很多錢財,亦或者是擁有常人無法擁有的東西之後,內心沾沾自喜。其實這是正常的,畢竟人逢喜事精神爽,當喜事發生到自己身上以後,又有哪個人會不開心呢?但我們也要記住一句話,那就是樂極生悲。
  • 人到中年,不要再炫耀這些,否則麻煩自己找上門來!
    可如果人到中年,依舊喜歡炫耀,那就是一件讓人匪夷所思的事情了,這說明在之前的許多年裡,他依舊沒有學會人生的真諦。活得明白的人都知道,人到中年是絕對不能炫耀以下幾樣東西的,這種行為不僅會顯得自己特別膚淺,而且還會給自己帶來一些麻煩。
  • 人到中年,不自作多情,不自誇滄桑
    人到中年,活一份豁達,享得了福,吃得了苦,平平淡淡,自得其樂。  人到中年,活一份散淡,寒而不微,無欲則剛,流水不爭先,爭的是滔滔不絕。  人到中年,活一份硬氣,站著是山,倒下還是山;不悲過往,不戀現在,不懼未來;心意果決,當機立斷。  人到中年,活一份明白,世事漫隨流水,算來浮生一夢,中途或有對錯,到頭哪有輸贏。
  • 到了一定年紀,你終將不爭不鬧不計較
    每個人都只有短短的一生,不要把時間浪費在不值得的事情上。遇到不如意,一笑而過,放寬心,不爭不鬧不計較,生活才能過得更自在。不爭一時之長短,擁有容人的胸襟和氣度,自然就活得無憂無慮。一個年輕人有一個習慣,總是質疑別人的意見觀點,不加思索地反駁。所以,經常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與他人發生衝突,爭吵不休。漸漸覺得生活很枯燥無趣,認為周圍的人都是有意和他作對。於是,他去請教一位智者,問道:「大師,請問快樂的秘訣是什麼?」年輕人反駁道:「不可能吧,哪會有這麼簡單?我不覺得這樣就能讓人快樂。」
  • 易經提醒你:人到中年才明白,人生無常,心安即是歸處
    人生起起伏伏、溝溝坎坎,誰也不敢保證自己一帆風順,總會遇見一些風風雨雨。得意時,朋友認識了你;落難時,你認識了朋友!知人知面不知心,人心隔著肚皮!春風得意的時候,看不出誰真假。只有當有一天,你落難的時候,才能真真正正地看清一些人。
  • 人到中年:不亂說話,不亂交友,不亂花錢
    我曾問過他:孔朋說:「也不是,主要是到了咱們這個年齡,開始慢慢減少社交了;也不想在飯桌上認識莫名其妙的朋友了。」那天晚上,我正在看《論語》,孔朋給我發了個截圖,刪除通訊錄好友1450人。我問:孔朋回覆:「原來有4000多吧,刪了好幾次了;原來捨不得刪,可糾結,現在刪的剩下1000多人了。」我給他一個笑臉。孔朋回復,關於朋友,不再亂交,人到中年,關係精簡。經歷歲月,我們被沉澱,多少事,多少人,都被花落風吹散。
  • 王陽明:不爭,才是人生大智慧,男人慾成大器,要謹記「三不爭」
    王陽明的智慧告訴我們:不爭,才是人生大智慧,男人慾成大器,要謹記「三不爭」不與朋友爭貧富《論語》有言:「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貧富差距無處不在,有時也會出現在你與相處多年的朋友身上。倘若看到朋友比你富有,有的人內心會不平衡,懷疑朋友賺錢的手段,抱怨社會的不公。但好生活不是爭來的,而是靠自己努力掙錢換來的。你看到的是朋友人前的富貴,卻不知背後付出的艱辛。活就,要活得清醒,活得明白,活過痛快,屬於自己的,就珍惜,不屬於自己的,就別去爭。
  • 人到中年有3爭,再不爭就沒什麼機會了
    到了中年,不知道為自己爭三爭,會讓你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受到威脅。不要小瞧職場中暗藏著的洶湧,一旦被它們卷進漩渦,就會讓你小病不保。這可不是故意說的那麼難聽嚇人,讓你害怕。在職場中奮鬥過一段日子的人,對這種情況都感同身受。特別是已經到了中年階段的人,如果想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就一定要在工作上為自己爭三爭,什麼是三爭呢?
  • 這五種中年不順心,其實是心智不成熟|四十五歲才明白
    -第一種中年不順心,就是我們經常太在意別人的閒話。所謂「四十不惑」,意思是說人到中年應該心智成熟,不應懵懂迷惑。而心智成熟的一個重要標誌,就是明確自己的人生目標,明白自己想幹什麼、能幹什麼,然後朝著自己選好的方向大踏步前進。
  • 人到中年,不爭是一種態度,爭是一種責任
    聽著秋雨滴滴,腦海中閃現出《道德經》中的一句話,「上善如水,水利萬物而不爭」,這是不是也在說著只有人到中年才能明白的道理呢?人到中年,已經打拼了最少十幾年,看過了太多的風風雨雨,也經歷了太多的分分合合,懂得了太多的虛情假意,明白了名與利只不過是過眼雲煙,那種人走茶涼的悲意已經體現了太多的世態炎涼,圍繞在酒桌上的盛意拳拳不過是逢場作戲,已經明白面對所有的一切在外的場合都只不過是生意場,而真心實意的卻永遠都停留在了家中,所以一切的心態都變成了平和,也造成了那種不爭的態度
  • 人到中年,夫妻生活不和諧怎麼辦?高情商女人的建議,值得學習
    很多人都是剛結婚的時候歡喜地不得了,日子久了就變得愁眉苦臉,連看對方一眼都覺得浪費時間。那麼,人到中年,夫妻生活不和諧怎麼辦?這個問題,高太太其實深有感觸,她和丈夫結婚十幾年,夫妻生活從開始的和睦融洽慢慢變得相看兩相厭。
  • 重溫《風聲》才明白:人到中年,三不做
    文/左筱琳第一次認識到麥家老師,是看了《風聲》電影版,情節絲絲入扣,每一次推敲都會不由自主地懸著一顆心,即便是結尾,依舊處於意猶未盡的狀態,隱約覺得故事未完結,人物的故事還在延續。本想吳志國會乖乖顯形,未曾想是個硬骨頭,王田香仗著有後臺,索性動粗,濫用暴刑,逼供對方認罪,王田香頓定對方就是賊,便把昔日的不滿給發洩出來,打得吳志國滿臉創傷,面目全非,難以讓人辨認。但當吳志國一口咬定是遭到李寧玉陷害時,當肥原開始相信此番話時,王田香便又變得畏手畏腳,不敢喘氣,儼然一副小人無能的狀態。
  • 《增廣賢文》中3句人生智慧:人到中年,做人不糾結,做事不退步
    人到中年不由己,保溫杯裡泡枸杞。這是一句調侃,也說出了中年的無奈。人到中年,行過半生,嘗過人情的冷暖,歷過世事的滄桑,肩上的責任越來越沉重,腳下的路卻依然坎坷。一邊是早已遠去的青春,一邊是即將到來的暮年。一邊為夢想未竟而遺憾,一邊在柴米油鹽中忙亂。
  • 人到中年,最悲哀的就是自以為是,看不清局勢,拎不清自己!
    人到中年,最需要明白的就是很多事情不是想去做,就能做好的,就像一個人想要穿上一雙鞋子,不可能世界上所有的鞋子都適合他的腳。人到中年,最可悲的是做人做事一意孤行,以自我為中心,忽略別人的意見和看法,不善於學習,最終錯過事物的本質,一事無成。從前有一個叫做慶叔的人,性格很是倔強,又常常自以為是,愛跟別人唱反調。他在龜山的北面種糧食,又想與人家倒著來。他在高而平的地方種水稻,卻在又低又潮溼的地方種高粱。
  • 老祖宗忠告:「四十不多欲,五十不多情」,人到中年不妨多看看
    人到中年,褪去了浮躁,越來越明白:爭爭吵吵,不如修身。我們常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就是說一個男人在三十多歲的時候就應該家庭和事業比較穩定了,能夠在世上安身立命。而到了四十多歲之後,就不會再被世俗困擾,能夠慢慢放下一些內心的執念。
  • 高僧提醒我:人到中年還在「炫耀」這些,活得並不自在,我懂了
    ——星雲大師願意炫耀的人都是一群孤獨的人,因為害怕自己在生活當中,成為別人眼中的透明人,所以才會拼命的找自我平衡,拼命的在那裡炫耀。星雲大師曾如此說:「人生的真正智慧,在於毫無保留地放下。只有放下過去,才能活在當下;只有放下執念,才能輕鬆前行。」對我感觸頗深,因為如今在生活當中有太多炫耀的人,可是他們的生活真的幸福嗎?不見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