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常會釋放重要信號,下半年貨幣政策的關鍵詞是什麼?

2020-12-11 騰訊網

8月17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強調,「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有效發揮結構性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

我們認為,現階段我國貨幣政策取向不會改變,依然會堅持金融供給的充足,保持金融總量適度、合理增長。

然而,流動性投放將更加強調對實體經濟需求的針對性和直達性,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成為更加主要的流動性投放手段。

上半年穩健貨幣政策成效顯著

為有效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經濟的衝擊,近期央行針對特殊時期的經濟特徵和市場狀況,加大逆周期調節的力度,加強了政策寬鬆的節奏和力度。央行通過重用結構性政策工具,「量價」一齊發力,精準施策,在保證了流動性充裕的情況下也保證了合理性,對穩定金融市場、支持實體經濟發展起到了積極作用。

流動性合理充裕、市場穩定,實現經濟快速恢復

上半年,央行以維護金融市場穩定以及實現國民經濟快速恢復為目標,果斷加大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為銀行體系提供合理充裕的流動性,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實現穩定合理增長。

央行累計3次降低準備金率,共釋放1.75萬億元長期資金,有效引導了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微企業的信貸投放力度。

此外,央行還分階段、有梯度地提供了共1.8萬億再貸款再貼現,支持抗疫保供、復工復產和中小微企業等實體經濟發展。

上半年,貨幣市場利率總體運行平穩,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今年第二季度銀行間市場存款類機構7天期回購加權平均利率(DR007)均值為1.66%,比第一季度降低45個基點;6月末DR007為2.30%,比上年同期降低26個基點;金融機構人民幣加權平均利率由一季度的5.08%下降到二季度的5.06%。

上半年,我國廣義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速高於去年,金融總量充足,服務實體經濟效率較高。

據初步統計,6月末廣義貨幣M2的餘額是213.49萬億元,同比增長11.1%,增速與上月末持平,比上年同期高2.6個百分點。

狹義貨幣M1的餘額是60.43萬億元,同比增長6.5%,增速比上月末低0.3個百分點,比去年同期高2.1個百分點。

流通中貨幣M0的餘額是7.95萬億元,同比增長9.5%,上半年淨現金投放是2270億元。

上半年,我國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量累計為20.8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6.22萬億元。

6月份當月社會融資規模的增量是3.43萬億元,比去年同期多8099億元。6月末社會融資規模的存量是271.8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增速比上年同期高1.6個百分點。

調控精準、結構優化,實現穩企業保就業

上半年,央行不斷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引導貨幣信貸結構進一步優化,推動企業融資成本下降,為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和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精準支持。

在提供了共1.8萬億再貸款再貼現的基礎上,6月初又創新設立了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和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工具,分別為小微企業提供了400億元和4000億元再貸款資金,這兩個政策工具直達小微企業,充分體現了政策的精準調控,有力支持了穩企業保就業。

二季度末,人民幣普惠金融領域貸款餘額19.72萬億元,同比增長20.7%,增速比上季末高3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2.43萬億元,同比多增9372億元;普惠小微貸款餘額13.55萬億元,同比增長26.5%,增速比上季末高2.9個百分點,上半年增加1.97萬億元,同比多增7539億元;農戶生產經營貸款餘額5.80萬億元,同比增長9.6%,增速比上季末高2.7個百分點;創業擔保貸款餘額1726億元,同比增長34.8%;助學貸款餘額1113億元,同比增長12.2%。

推進利率市場化改革、疏通傳導機制,實現融資成本下降

切實降低企業融資成本也是央行重要的貨幣政策目標。上半年,央行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進一步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通過引導中期借貸便利(MLF)和公開市場操作中標利率下行,帶動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下降,從而帶動企業融資成本明顯降低。

2019年8月,按國務院部署,中國人民銀行改革完善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形成機制。改革完善後的LPR由報價行在MLF利率上加點報出。

MLF利率是中期市場利率運行的中樞,其中標利率反映了銀行平均邊際中期資金成本,其下降體現了銀行平均邊際中期資金成本的降低,有助於通過LPR下降推動降低企業貸款利率,促進降低社會融資成本。

上半年,央行累計開展MLF操作10000億元,期限均為1年。4月15日,1年期MLF操作的中標利率為2.95%,較上期下降20個基點,5月、6月操作利率與4月持平。

而今年以來LPR報價也逐步下行,今年6月,1年期貸款市場報價利率(LPR)較上年12月下降0.3個百分點至3.85%,5年期以上LPR下降0.15個百分點至4.65%。

在LPR下行引導下,貸款利率明顯降低,且降幅大於LPR降幅。今年6月貸款加權平均利率為5.06%,比上年12月下降0.38個百分點,同比下降0.6個百分點。

此外,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表示,今年6月,債券回購加權平均利率是1.89%,比上年末下降了0.21個百分點;10年期國債收益率是2.82%,比上年末下降了0.32個百分點;普惠金融、小微企業、民營企業、製造業的貸款利率都降至歷史新低。特別是普惠金融的貸款利率,目前大概在5%左右,比去年下降了0.8個百分點。

下半年政策取向不變,更強調結構性調整

8月17日,國務院召開常務會議要求,進一步落實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政策措施,助力市場主體紓困發展。會議強調,「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但不搞大水漫灌,有效發揮結構性直達貨幣政策工具精準滴灌作用。」

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傳達的信息與7月30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一脈相承。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明確指出,要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推動綜合融資成本明顯下降。要確保新增融資重點流向製造業、中小微企業。

可見,現階段我國貨幣政策取向不會改變,依然會堅持金融供給的充足,保持金融總量適度、合理增長。

面對當前複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和疫情防控情況,紮實做好「六穩」工作、全面落實「六保」任務依然是重中之重,貨幣政策仍需在穩增長、保就業、降成本、扶貧攻堅等方面繼續予以支持。

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穩步恢復、復工復產的逐月好轉,以及對金融風險防控力度的不斷加強,流動性投放將更加強調對實體經濟需求的針對性和直達性,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將成為更加主要的流動性投放手段。

8月6日,央行發布《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指出,下半年穩健的貨幣政策更加靈活適度、精準導向,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完善跨周期設計和調節,實現穩增長和防風險長期均衡。

同時,更加強調貨幣政策的針對性和時效性,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提高政策的「直達性」,支持實體經濟特別是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平穩發展。

二季度以來,我國社會融資規模以及貨幣供應量已經明顯高於去年年末,寬鬆貨幣政策的需求已經不強。

DR007在5月份後便一直處於上行的狀態,銀行的同業負債利率在近兩個月也在大幅上行。

此外,央行在《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的專欄《怎樣看待全球低利率》中,表達了對低利率的反思,並提出要堅持實施正常的貨幣政策,保持利率水平與我國發展階段和經濟形勢動態適配。這些變化都體現出寬鬆貨幣政策趨勢有所降溫。

然而,央行《2020年第二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在其專欄《完善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體系》中指出,「貨幣政策既可發揮總量政策功能,也可在支持經濟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方面發揮重要作用。」這充分表達了央行對結構性貨幣政策實施的重視。

事實上,今年以來央行一直在加大結構性貨幣政策的運用,包括進一步完善「三檔兩優」存款準備金框架、推出總額1.8萬億的再貸款再貼現政策以及創設兩個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等。

這些工具的使用有效引導了金融機構的行為,促進了銀行信貸結構的調整,也切實加大了金融對實體經濟重點領域的支持力度。結構性貨幣政策的加大使用,必然會提高政策的「直達性」,實體經濟特別是小微企業、民營企業將得到更多強有力的金融支持。(經濟分析師邢博 黎軻)

聲明:新華財經為新華社承建的國家金融信息平臺。任何情況下,本平臺所發布的信息均不構成投資建議。

微信編輯:趙然

監製:郭興華

相關焦點

  • 6月LPR維持不變,央行釋放什麼信號?下半年降準降息仍有空間
    二季度1年期LPR下調20個基點,三季度依然有調降空間。此外,目前央行加強了對資金空轉套利行為的規範和治理,貨幣政策偏向於靈活調節,政策工具的使用更加謹慎,市場的寬鬆預期有所收斂。儘管LPR的變動情況直接影響到貸款實際利率,但後者的進一步下行並非僅靠LPR下調。
  • 國常會確定延續兩項直達貨幣政策工具,釋放了什麼信號
    6月初新設立的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獲準延期。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
  • 落實貨幣政策「不急轉彎」,國常會兩大紅包砸向小微企業
    國常會確定,明年一季度要繼續落實好原定的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在此基礎上適當延長政策期限,做到按市場化原則應延盡延,由銀行和企業自主協商確定。對辦理貸款延期還本付息且期限不少於6個月的地方法人銀行,繼續按貸款本金1%給予激勵;將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計劃實施期限由今年底適當延長。
  • 央行連續釋放信號,降準、降息預期或落空,A股後市怎麼走?
    01央行行長重申堅決不搞「大水漫灌」業內:年內降準概率不大降息空間有限中國央行行長易綱近日撰文指出,貨幣政策力度既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貨幣政策最重要就是讓老百姓手中的鈔票不變「毛」不縮水。
  • 央行連續釋放信號,降準、降息預期或落空,A股後市怎麼走?
    01央行行長重申堅決不搞「大水漫灌」業內:年內降準概率不大降息空間有限中國央行行長易綱近日撰文指出,貨幣政策力度既要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促進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合理增長,又堅決不搞「大水漫灌」,貨幣政策最重要就是讓老百姓手中的鈔票不變「毛
  • 央行對貨幣政策定調轉為「合理適度」 什麼信號?
    要完善貨幣供應調控機制,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處理好恢復經濟和防範風險的關係。而最近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法是: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精準、合理適度,保持貨幣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保持宏觀槓桿率基本穩定。
  • 國務院: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延續
    12月21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這意味著今年創設的兩項直達實體經濟的貨幣政策工具將繼續延用。按照此前的安排,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支持工具、普惠小微企業信用貸款支持工具使用時限分別是2021年3月底、2020年底。本次國常會後,二者都適當延長。
  • 貨幣乘數升至7.15創歷史新高 對貨幣政策意味著什麼?
    財聯社(北京,記者 李願)訊,今年以來,在降準、寬信用等政策影響下,貨幣乘數再創新高,7月末達到歷史高點的7.15;與此同時,超儲率則不斷下行,降至約1.1%。分析認為,隨著下半年信貸投放減緩,央行貨幣投放邊際收斂並逐步回歸中性,貨幣乘數的高增長或難以延續。
  • 國務院:2月以來密集部署支持企業政策,「落實落細」成新關鍵詞
    本次會議,「落實落細」成為關鍵詞,會議梳理了今年以來出臺的支持企業政策措施,並強調要落實落細。此外,會議再次提到「再提前下達地方政府專項債」,半個月內已經有兩次國常會部署該內容。今年以來,財政部已提前下達2020年部分新增專項債券額度1.29萬億元,將在此基礎上再增加額度。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五大信號!宏觀政策不急轉彎 資本市場也有提及
    貨幣政策方面,未來貨幣政策會逐步回歸正常化,貨幣政策或將從明年一季度末開始進行流動性和信用調整,漸進分步式退出。  避免政策急轉彎還可以防範今年因宏觀槓桿率快速攀升所積累的信用風險。中誠信國際董事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研究所聯席副所長閆衍表示,今年以來,為應對新冠疫情衝擊而實施的穩增長政策導致宏觀槓桿率快速攀升,債務風險進一步累積,其中政府部門加槓桿尤為明顯,地方政府顯性債務、隱性債務風險均進一步加大。今年下半年以來,隨著宏觀政策的調整,債券市場信用風險釋放加速,並呈現從民企向國企蔓延態勢,未來仍需警惕政策收緊導致「債務-通縮」壓力顯化。
  • 人民幣持續升值 專家:匯率政策將成今年貨幣政策新重點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匯率政策將是貨幣政策的新重點匯率政策成今年貨幣政策新重點,在譚雅玲看到並不意外。她對時代財經分析,2020年由於疫情的緣故,國內貨幣量的投放增大,雖然到目前為止M2(廣義貨幣供應量)的水平是維持在8%左右,但總規模增量相對較快,這導致了貨幣政策的壓力或金融風險上升。
  • 貨幣剪刀差成因及政策應對
    (3)財政刺激力度加大:財政存款本身並不包括在M1中,但2015年以來財政刺激政策頻頻出臺,財政存款不斷下撥到具體的機關單位帳戶,並經由這些機關單位進一步門把錢支付給企業,這個過程也會派生出階段性的單位活期存款。2015年下半年以來為刺激實體經濟配套較為寬鬆的財政政策,也在一定程度上帶來M1增長。
  •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九大政策信號(附圖解)
    原標題:解讀|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九大政策信號(附圖解) 摘要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九大政策信號(附圖解)】一年一度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是未來經濟發展和政策走向的重要風向標
  • 袁愛平委員:向社會釋放積極經濟政策信號
    當前,在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的背景下,加強對市場主體依法平等保護尤為重要。首先,修改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可以大大降低中小微企業的融資成本,幾乎沒有一個中小微企業可以支撐36%左右的利率成本,一旦融資成本和企業利潤創造能力之間的臨界值被突破,企業必被拖垮,大幅降低民間借貸利率的司法保護上限是當前經濟環境下的一個有力舉措。
  • 中國釋放重大信號!
    2020年兩會後釋放重大市場信號!新一輪投資機會來襲!》中論述,雖然外部形勢依然嚴峻,但中國經濟從戰略到執行非常到位,所以對中國經濟的長遠發展我們是有理由樂觀的。據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20年前三季度經濟數據顯示,由於新冠疫情的衝擊,今年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8%,但在二季度實現反彈增長3.2%,三季度增長幅度更是達到4.9%。
  • 民生宏觀:從貨幣乘數變化看下半年降準空間 預計下半年降準兩次
    在近兩個月未降準的情況下,央行更多通過壓縮超儲率來滿足貨幣供應量增長需要,但這種行為難以持續,因為超儲率過低會導致銀行和非銀體系流動性緊張。未來來看,在超儲率不被繼續壓縮的前提下,下半年央行需降準兩次才能滿足貨幣供應量增長需要 風險提示:超儲率繼續被壓縮、央行加大基礎貨幣投放、貨幣供應量增速不及預期等。
  • 逆周期政策調節信號再釋放 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下調
    在人民幣持續走強的背景下,逆周期調節的政策信號再度釋放。植信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在當時的宏觀環境下,疫情對我國國際收支產生嚴重衝擊,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需要加大力度,以應對各種不確定性。「而隨著我國疫情基本得到控制,經濟恢復勢頭良好,貨幣政策的主基調也應逐漸回歸中性。」連平說,下調金融機構的跨境融資宏觀審慎調節參數,是政策回歸中性的具體操作體現。
  • 總理記者會釋放哪些重要信號?21個關鍵詞速讀
    總理的回答釋放了哪些重要信號?又會如何影響你我生活?21個關鍵詞,助你看懂總理記者會。總理談金融風險:實體經濟不發展,是金融最大的風險金融首要任務還是要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實體經濟不發展,是金融最大的風險。
  • 央行銀保監會接連發聲 下半年金融政策路線圖顯現
    穩健貨幣政策更強調「適度」 應對不良資產上升壓力央行銀保監會接連發聲 下半年金融政策路線圖顯現上半年金融數據出爐,相關金融監管部門也接連發聲。10日,央行舉行2020年上半年金融統計數據新聞發布會,11日,銀保監會新聞發言人在官方網站發布答記者問,為市場勾勒出下半年貨幣政策、金融監管政策的要點。根據央行、銀保監會相關人士的表態,下半年,政策將繼續引導金融對實體經濟領域加大支持力度,更大力度讓利實體經濟,加大薄弱領域金融支持力度。
  • 繼續幫扶小微企業,這兩項今年創設的貨幣政策工具要延期
    新京報貝殼財經訊(記者 程維妙)當前經濟運行逐步恢復正常,不過小微企業經營仍面臨一定壓力,為此,國常會決定延長今年創設的兩個幫扶工具。據中國政府網12月22日晚間公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12月21日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延續普惠小微企業貸款延期還本付息政策和信用貸款支持計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