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央視
原標題:熱評丨農夫山泉有點煩 用真相廓清迷霧
近日,一段網絡視頻受到廣泛關注,發布者稱農夫山泉在福建武夷山國家公園內「毀林取水」,施工破壞植被。隨後公園管理方發布調查通告,農夫山泉在沉默數天後也發布公告進行回應。事實真相到底如何?總臺央視記者進行了實地走訪調查。
陷入連日來的輿論風波,農夫山泉有點煩。「農夫山泉未經審批,在福建武夷山國家公園內施工,現場有大型器械設備施工,破壞植被。」這樣的舉報,確實有勁爆力,也有殺傷力。儘管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發布了調查通報,農夫山泉公司也發布了聲明,但這起公共事件並非走向沉寂,而是在輿論場中掀起了風浪。
不難發現,該事件牽涉到不同企業,除了農夫山泉公司,還涉及大安源生態旅遊有限公司;牽涉到不同部門,除了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還包括武夷山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等等。此外,這起事件與當地招商引資有關。
每個利益主體都有利益訴求,都會以「我」為主發言,難免只說於己有利的,而迴避於己不利的。在這種情況下,利益主體的公開發言,給人一種自說自話之嫌。
其實,無論怎麼說,無論涉及面有多大,對於「掘挖」真相、呵護正義的人來說,最重要的是站對,而絕非站隊。故此,通過總臺央視記者的調查,我們能夠發現一些重要的事實,該調查也有助於我們作出準確的價值判斷。
△農夫山泉武夷山市洋莊鄉大安村取水點
比如,記者調查發現,取水點在國家公園範圍之外,再比如,施工便道開挖拓寬時不在國家公園範圍內,2019年12月25日才被納入範圍。一定程度上,這番調查廓清了迷霧,釐清了事實。
△網傳拍攝地 取水點附近的施工便道
而不容迴避的是,施工方未經審批破壞林木,確係事實。據記者了解,2019年11月18日,武夷山市公安局森林公安分局就接到群眾舉報,稱施工方在拓寬便道時,毀壞林木。警方調查後認為林木被挖掘機挖倒,沒有經過林業主管部門審批,是一個擅自開墾林地的行為。雖然施工時這一區域未劃入國家公園的範圍,但未經審批破壞林木一樣要受到相應的處罰。
據報導,武夷山國家公園管理局目前已對涉事的施工便道採取了相應措施,禁止大型機械進入,取水點也處於停工狀態。森林公安也在對違法責任主體、準確的毀林數量作進一步的調查。不偏不倚,不枉不縱,依法依規處理,正是執法部門守土盡責的體現。
隨著更多事實的呈現,這起事件終會塵埃落定。但是,保護環境沒有終點,對文化遺產的守護更不會畫上句號。武夷山是一座歷史文化名山,具有突出、普遍價值,「不僅能為已消逝的古文明和文化傳統提供獨特的見證,而且與理學思想文明有著直接的、實質性的聯繫」。武夷山國家公園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保護地,對這樣的寶地,無論怎麼保護都不過分。
「武夷山裡一溪橫,晚風清,斷霞明。」但願經此風波,無論職能部門,還是相關企業,都能更加敬畏自然,更有責任呵護好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文丨秦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