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的機動車保有量增長到底有多快?
2010年底,據統計局數據顯示,彼時西安的機動車保有量接近100萬輛。僅僅十年後,今年12月西安公安局最新數據顯示,西安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91萬輛!
其實,西安機動車保有量一直保持著較高的增速。從2010年底接近100萬輛,到2014年破200萬輛,再到2018年破300萬輛,年增速基本保持在10%以上,按照西安新增機動車的速度,極有可能在未來兩三個月內突破400萬輛。
快速增長的機動車保有量,以及愈發擁堵的現實,已經讓西安再次實行常態化限行。而當西安機動車保有量不斷刷新的時候, 限牌話題也在不斷被大眾提起,如今在400萬大關即將突破之際,限牌又一次進入大眾討論範圍。
那麼,我們通過實例、數據以及城市自身情況來認真分析這個問題,即:西安真的需要限牌嗎?
XI'AN
哪些城市在限牌?
機動車保有量是指一個地區擁有車輛的數量,一般以當地登記車輛為準。
在這個機動車快速增長的時代,很多城市試圖通過「限行」政策,減少上路機動車數量,從而實現治理城市擁堵的目的。
全國範圍內,除了限行,還有上海、北京、貴陽、廣州、石家莊、天津、杭州、深圳、海南省等9地,選擇使用機動車總量調控政策(俗稱「限牌」或「限購」)來控制機動車增長。
上海是中國第一個限牌的城市。
1994年,上海借用新加坡的拍賣模式,對新增客車額度實行拍賣制度--對私車牌照實行有底價、不公開拍賣的政策,購車者憑著拍賣中標後獲得的額度,去車管所為購買的車輛上牌。
時隔十幾年後,2010年12月23日,北京出臺了《北京市小客車數量調控暫行規定》,規定要求小客車配置指標將以搖號方式無償分配,市民需要搖上號才能買車,且搖中比例逐年下降,但擁堵狀況依舊,北京依舊是全國機動車保有量最高的城市。
此後,廣州、貴陽、天津、杭州也開始實行汽車限購,各地實施方式不盡相同,主要以搖號、競拍或者二者並行的方式進行限牌。
石家莊則是實施限制家庭購買第三輛個人用小客車的政策,並不實施限牌制度,來控制機動車保有量。
2014年12月29日下午,深圳緊急宣布實行汽車限購令,宣布20分鐘後即時生效,猝不及防的限購也產生了一些爭議。
2014年前後連續多個城市出臺限牌令,以及西安機動車保有量突破200萬的情況下,很多人開始討論西安是否需要限牌?
當時,坊間討論西安購車「限牌」話題的聲音不少。
2018年,西安發布的「鐵腕治霾·保衛藍天」三年行動方案中,有提到制定出臺西安市機動車出行總量調控政策,可採取機動車限行、經濟調控等措施,降低機動車出行總量。
關於經濟調控這一點,很多人猜測有可能包含限購限牌的意思,當年西安機動車保有量也突破了300萬,就當年的情況來看,倒不是沒有可能。但從如今的狀況來看,實際上西安官方層面並沒有討論限牌或限購的意思。
反觀9個限牌省市的情況,除上海市、海南省外,其他城市的限牌令集中在2010-2014這4年時間裡,而各個省市在限牌時的機動車保有量不盡相同,甚至有較大差距。
可以看到,限牌令的發布,並沒有以一個確定的機動車保有量為界限,而應該是綜合考慮了城市道路的承載能力、公共運輸的發達程度等因素。
貴陽的機動車保有量在全國排不上名次,限牌時全城登記機動車也不過64.47萬輛,但因為城市道路狀況,連年登上全國「堵城」榜單的原因,成為全國第三座發布限牌令的城市,而近幾年,貴陽也在逐步放寬限牌政策。
對於像北京、上海等在限牌時,機動車保有量已經破200萬輛,如今已經實行限牌令超過十年,它們的交通狀況更好了嗎?
XI'AN
限牌真的有用嗎?
機動車的數量與城市擁堵多少有直接的關係。
從全國機動車保有量持續增長,很多城市都有道路擁堵問題的情況來看,限牌的城市只有9個,更多的城市尖峰時段限行、常態化限行等,來解決擁堵的問題。
2019年末全國機動車保有量前十的城市中,西安排行第7,成都、重慶、蘇州、鄭州等排在西安前列的城市,也是實施常態化、針對性限行政策。
北京、上海、深圳三個城市發布有限牌令,對這三座城市來說,限牌真的達到治堵的目的了嗎?
從百度地圖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城市交通報告》中,2019年,北京、上海的通勤高峰擁堵指數依舊排在全國前列,分別為2.040(全國第2)、1.739(全國第7)。
機動車保有量並不是特別多,2011年就開始限牌的貴陽,以1.979的通勤高峰擁堵指數出乎意料的排在了全國第三的位置,並且環比排名還在上升。
至於已經出臺限牌令的城市,近年來也因此政策,飽受市民詬病。
北京已經實行限牌十年,且搖中比例逐年下降,擁堵狀況依舊;上海的牌照拍賣模式,導致牌照價格過快上漲,被市民戲稱上海車牌是「史上最貴鐵皮」,高價的車牌也導致了上海外地車牌激增。
雖然限牌並沒有從根本上解決道路擁堵的問題,但對於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型城市來說,限牌控制了一定的機動車增速。
而它們依舊選擇限牌,與其公共運輸發達不無關係。截止2019年底,上海、北京軌道交通曆程已超過600公裡,地鐵線路覆蓋到城市的角角落落,可達性極高。
數據信息截止至2020年1月20日
圖片來源:軌道科技網
並且地面道路基建水平、地面公共運輸密集程度,能夠給市民提供更多的出行選擇方式。
可見,限牌,對於每個城市來說,效果不盡相同,而決定是否真正要限牌,還要結合地方的實際情況。
XI'AN
西安限牌的可能性
西安人高頻討論限牌話題的節點,正是在機動車保有量破200萬、300萬的重要關口。
那麼,面臨即將破400萬的機動車保有量,西安需要限牌嗎?
首先,先來說說老生常談的道路擁堵問題。
據西安公安局最新數據,高峰交通擁堵指數已連續5個月高於去年同期,且逐月上升。
進入10月以來,全天指數均值(三環內)2.585,平均時速32公裡/時,早高峰指數2.86,平均時速30.52公裡/時,晚高峰平均指數3.58,平均時速24.16公裡/時,均不同程度加劇,特別是晚高峰加劇明顯。
此前,在我們分析西安擁堵的原因時,也有說到,不斷上升的車輛成為目前西安交通擁堵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導致西安擁堵的,還有根本原因。
其一就是目前的道網密度,與西安交通運行狀況遠遠不能匹配。
來源:2020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道路網密度監測報告
據住建部等單位共同編制的2020年度《中國主要城市道路網密度監測報告》顯示,西安市的行政區道路總密度為5.7km/k㎡,與報告中提到的全國平均值6.4km/k㎡有一定的距離,居36個調研城市中的第22位。
已經發布限牌令,機動車保有量處於同一量級的深圳,總密度高達9.5km/k㎡,遠高於西安。
相比其他城市,遠遠不夠的路網密度和之前規劃不合理的快速路體系,難以形成便捷的網狀交通道路,並且由於之前缺失道路整體的頂層設計,出現了眾多斷頭路,讓通行目的地的道路選擇變得單一,也成為部分道路擁堵的主要原因。
為解決這一問題,今年以來,西安加快了更新城市路網建設,這裡面包括地鐵建設施工,也有斷頭路打通改造施工,還有立體交通道路系統的改建等等原因造成的道路圍擋。
而也正是因為大範圍的施工圍擋,成為西安擁堵的原因之一,但這些都只是城市發展的陣痛期。實際上,最主要的問題,還是路網建設和公共運輸體系建設。
以此為基礎,再來看看西安是否需要限牌。
顯著的改善路網建設和道路質量,不是一時半會能夠實現的。或許,在某些考量中,通過限行限牌減少上路車輛,就成了最直接的方式。
但我們要明確的是,堵不如疏,不要一刀切式的政策性去「堵」住上路車輛,而是加快路網、地鐵建設,合理將人流「疏」導至多種交通方式的選擇中。
只是,目前地鐵線網的通達性及承載力,還不足以滿足更多目的地的出行需求。
西安地鐵目前的運營裡程是162km(含機場城際),年底5、6、9號線開通後,能夠達到245km(含機場城際),排入全國前十,雖然有了較大的裡程增長,但線網密集程度依舊不能比及其他城市。
在2019年西安公共運輸運量佔比中,地鐵只佔據了34%,更多的公共運輸出行,是靠50%的公交和15%的計程車來解決的。
公交車的出行效率和計程車的出行成本,以及自駕出行的便利性和通達性,使得西安人更青睞於駕車出行。
那麼,擺在西安眼前的問題成了,限牌或許能減少擁堵,幫助西安渡過這段路網和地鐵的建設期,可愈發加速的打通斷頭路行動,以及為迎接全運會而進行城市道路更新行動,也就在2021年完成既定目標。
屆時,拆除圍擋,新增5、6、9、14號線地鐵的西安,將大大提成道路承載量,況且,限牌或限購,難免會減少西安人的出行選擇,真的需要限牌嗎?
另外,需要考慮的是如今國家不斷出臺舉措刺激汽車消費市場,並鼓勵限購、限牌城市放寬政策。近日,商務部更是表示,下一步將穩定擴大汽車消費,鼓勵地方調整優化汽車限購措施,鼓勵有條件的地方開展新一輪汽車下鄉和以舊換新。
而西安9月份發布的《西安市關於促進市場消費積極應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的實施細則(徵求意見稿)》中,明確提到要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
機動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體現的是西安這座城市人口吸引力、消費能級、產業聚集、城市活力的加強,對於管理者而言,通過城市道路基建和完善交通體系的方法來提高道路承載量,才是城市更新和人性化管理的正向選擇。
限牌?不限牌?到底如何選擇,仍舊是需要公眾、政府、媒體等多方面進行討論和考量的話題。
主筆:LLn
審核:號稱嬉皮
監製:號稱嬉皮
文章不代表榮耀西安網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