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5日,杭州市就「區域指標」和「浙A區域號牌」等事項發布相關意見徵求稿,據了解,此次「區域指標」最大的特點,就是無需進行搖號或競價,符合條件便可申領,但同時「浙A區域號牌」也有時間、號段、區域的限制。
意見稿一經發布,便引起熱烈討論。目前相關政策還處在意見徵求稿階段,截至2021年1月14日以前,市民群眾可通過杭州市委市政府發布的公告公示的電話、郵箱、郵寄地址進行反饋。但紅星資本局多次致電官方預留電話,均未接通,杭州市交警大隊車管所工作人員稱是因為諮詢群眾太多。
無需搖號,直接申領
1月5日,杭州市交通運輸局、杭州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局召開新聞溝通會,發布《杭州市小客車「區域指標」和「浙A區域號牌」設置管理辦法(徵求意見稿)》,討論熱點即為新牌照「浙A區域號牌」,若無變動,方案將於2021年3月1日起實施,目前仍在意見徵求階段。
據悉,「浙A區域」的最大特點便是無需進行搖號或競價,只要符合增量指標申請條件的單位和個人便可直接申領。使用本市「區域指標」登記的小客車專用號牌即為「浙A區域號牌」,通行管理按市公安交警等部門有關規定執行。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增量指標申請條件包括:居住地在本市;持有效的機動車駕駛證;名下沒有在本市登記的小客車;名下未持有有效的指標且不具有更新指標申請資格;兩年內沒有發生逾期未使用以搖號方式取得的增量指標、縣(市)指標、階梯指標的行為等。
杭州市交通運輸小客車調控管理辦公室負責人陳春娣接受媒體採訪時說「區域指標本身沒有總量的控制,但符合條件的個人只能申領1個,企業一個年度內可以申領1個。」
杭州市統計局數據顯示,截至2019年年末,杭州全市社會機動車保有量297.6萬輛,增長3.3%。民用汽車保有量269.0萬輛,增長12.7%,其中私人汽車216.2萬輛,增長4.1%。年末城鎮居民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62.6輛,增長4.9%;農村居民每百戶家庭擁有家用汽車52.7輛,增長3.5%。
這個數字在國內來說並不是非常高。據公安部數據,截至2020年9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65億輛,其中汽車2.75億輛。汽車保有量超過200萬輛的城市有31個;超過300萬輛的城市12個,排在前五位的分別是北京、成都、重慶、蘇州、上海。其中北京汽車保有量超過600萬輛,成都汽車保有量超過500萬輛,後三者汽車保有量超過400萬輛。杭州排名第18。
但是保有量數據不高,並不能代表路面行駛車輛的就少,也不能代表杭州路面的擁堵狀況。對於部分限號的城市來說,掛外地牌照在當地行駛也是一種過渡辦法,這其中就包括杭州。此外,杭州在地理區位上也極具特色,錢塘江穿城而過,城中央還有一個西湖,這導致杭州無法像北京、成都一樣發展貫穿縱橫的交通網絡,給交通擁堵增加了壓力。
杭州限行路線示意圖
杭州市民許小姐告訴紅星資本局,她家住市中區,平時開車的感受就是堵、不好停車。「比如去西湖銀泰,每次停車都要排很長的隊。」如果是工作日早晚高峰,情況就會更嚴重,「我平時上下班都走中河高架,早上7:20分左右下高架,對面往濱江方向去的車子就已經開始堵了」。
2020年國慶長假前夜的德勝快速路
據杭州市小客車總量調控管理辦公室數據,2020年12月份杭州市以搖號方式配置的小客車增量指標為5703個,其中個人指標4930個,單位指標773個。參與本期搖號的個人有效編碼數868772個,單位有效編碼數27977個。以此估算,每月有效的個人中籤率約為0.57%,單位中籤率約為2.76%。
搖號之外,還可以參與競價。紅星資本局了解到,12月杭州市車牌個人最低成交價為34000元,平均成交價為36429元;單位最低成交價為51900元,平均成交價55814元。比起其他限號城市,處於中等水平。滬牌均價約為9萬元,京牌高達10-20萬不等,津牌則在1.5萬元左右。
擴大限行範圍,是「杭州版的滬C」嗎?
放寬指標是重大利好,但此次備受關注的,除了放寬指標限制,還有新的限行政策。
新政策將限行範圍劃為三個檔。其中,浙A號牌限行規則不變;浙A區域號牌在早晚高峰時全號段限行時,包括浙A限行範圍和繞城高速範圍內的高架路、快速路,在尾號限行時,包括以上範圍的地面道路;非浙A號牌則在全號段限行時,包括了繞城高速範圍內的所有道路(高速公路除外)。也就是說,浙A限行範圍最小,浙A區域次之,非浙A最多。
意見稿一經發布便引起網友的熱烈討論,很多網友稱其為「杭州版的滬C」,有趣的是,杭州市委市政府官方網站也曾在2017年發布過一篇名為《杭州正在研究設置類似「滬C」號牌》的工作動態,算是早早官宣了。但其實浙A區域比起滬C牌照,還是較為寬鬆的,只規定了限行時段和路段,而滬C則是全年禁入外環內。
杭州本地寶微信文章 評論截圖
但即使是全年禁入上海主城區的,被稱為「全國最沒用/最無奈/最不受待見」的滬C牌照,實行多年其實也並非真一無是處。知乎問題#買車上滬C牌照的是什麼心態#討論下,很多網友表示,這是上海市給郊區百姓的福利。對於那些生活圈在郊外,平時進市區的次數較少的群眾來說,比起花9萬元拍一張牌照,滬C確實經濟適用得多。
對網友集中討論的,跨區域出行和外地車牌怎麼換等問題,1月6日相關部門也進行了調整答覆。
針對跨區域出行問題,杭州市增加了小客車「急事通」。即本省「非浙A號牌」在一個自然年度內(即每年1月1日至12月31日)允許通行不超過24次,且每個自然月不超過3次。外省號牌(即「非浙號牌」)小客車一個自然年度內允許通行次數不超過12次,且每個自然月不超過3次。
此外,本次限行調整設置1年過渡期,過渡期內符合條件的杭州市民本人的「非浙A號牌」小客車可以轉入本市。也就是說,在2021年1月5日之前的外地牌照可以在2022年3月1日(不含)之前轉為浙A區域牌,而2021年1月5日之後上牌的外地牌照是否能轉回,目前尚沒有明確辦法。
為什麼出臺新政策?
專家:拉內需和緩擁堵的平衡
為什麼要出臺這樣一個政策意見稿?對群眾生活會產生什麼影響呢?
1月6日,紅星資本局採訪到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專家委員會的顏春輝,他認為此次杭州新牌照的舉措是在拉動內需和減緩擁堵上做的平衡,「有一些人的生活工作區域不在主城區,但是搖號限購限制了他的剛性需求,這樣做可以拉動他們那部分的內需,又不會給主城區增添道路擁堵程度。」
浙江工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教授 吳偉強在接受杭州電視臺採訪時也認為,2014年限牌的時候把杭州整個行政區都列入了限牌範圍不太合適,因為城市外圍區域,尤其是郊縣,擁堵並不嚴重,這一舉措是修正了之前的做法。「一刀切地切下去了,沒有實現差異化,而那些地方的老百姓他的購車需求是非常明顯的。」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近期中央屢次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汽車消費、拉動內需。2020年12月18日,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要把擴大消費同改善人民生活品質結合起來。有序取消一些行政性限制消費購買的規定,充分挖掘縣鄉消費潛力。
1月5日,商務部等12部門聯合印發《關於提振大宗消費重點消費促進釋放農村消費潛力若干措施的通知》。任務之一便是穩定和擴大汽車消費。釋放汽車消費潛力,鼓勵有關城市優化限購措施,增加號牌指標投放。
商務部官網截圖
「杭州此舉一方面是響應了中央政府號召,尤其是在當前疫情下拉動內需;同時也兼顧了地方的實際擁堵情況」顏春輝也在採訪中稱,「個人認為這個做法是動了腦筋的,也許會對其他大城市產生一定的示範效應。」
此外,吳偉強還認為,此舉解決了行政差異化、外地買車上牌、多次搖號不中等問題。「很多人不能在杭州上牌以後,就去買外地車。」吳偉強稱目前在杭州僅是滬C牌照,就有50萬左右的車輛,「它導致管理成本的提升,以及各種各樣的矛盾。還有稅收的流失,包括車輛年檢的時候,都要跑到外地去,有一系列的溢出效應。」
據杭州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1-11月,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390億元,下降3.9%,其中汽車類零售額為 812億元,作為大宗商品,汽車類商品自7月起連續4個月單月正增長,7、8、9、10月增速分別為11.4%、10.6%、19.6%和7.1%。
紅星資本局了解到,目前杭州車輛購置稅為10%,若假設一輛車均價為15萬元,僅是50萬輛的滬C牌照,就會流失掉75萬的稅費。
部分網友認為,擴大限行範圍對日常通勤需要跨越繞城線的群眾來說,並不方便。對此,吳偉強表示,目前杭州主要增長人口並不集中在老城區,反而是未來科技城、濱江蕭山等地增長較快,「我們統計過,濱江區域的交通和城市核心區的向心交通只佔20%,更多是和周邊紹興等地方的連接。」顏春輝也認為,一個政策不可能解決所有問題,也不能一步到位,後續階段會逐步調整。
紅星新聞記者 許媛 實習記者 謝雨桐
編輯 白兆鵬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