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輯因廣州基因編輯治療基地正式啟動,致力於推動β地中海貧血...

2020-12-25 獵雲網

【獵雲網(微信:ilieyun)北京】11月20日報導(文/王明雅)

11月18日,博雅輯因(北京)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博雅輯因,英文名稱:EdiGene)基因編輯治療基地——廣州輯因醫療科技有限公司(註:博雅輯因廣州公司),在廣東醫谷南沙產業園區正式啟動。該基地遵循國際GMP標準,按照博雅輯因開發及生產流程,建成了高級別的細胞製備及基因編輯超潔淨實驗室。據介紹,博雅輯因旨在治癒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治療產品ET-01將會在這裡被推上臨床。

博雅輯因創始人魏文勝介紹,之所在在廣州設立研發中心,主要是「病人在這,合作夥伴也在這,環境好,南沙也給了很多支持,我們相信項目能在南沙落地開花」。

根據《中國地中海貧血藍皮書(2016)》,相關數據表明,國內重型和中間型地中海貧血患者約有30萬人,「地貧」基因攜帶者約3000萬人。其中,兩廣、臺灣等省市」地貧」基因攜帶者超過10%,廣西地區甚至超過20%。博雅輯因所開發的產品,則是包括β地中海貧血基因編輯療法等多種針對遺傳性疾病的基因編輯療法,以及治療癌症的通用型CAR-T(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免疫療法)療法。

其中,博雅輯因用於β-地中海貧血症的基因編輯療法ET-01採用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該療法也是博雅輯因進展最快的產品,預計將於2019年進入臨床研究階段。

魏文勝表示,因為這是針對單基因遺傳病的基因編輯技術,患者群體相對精準,因此有望在投入臨床實驗的3年後更快獲批上市,可能在全球基因編輯治療疾病領域實現彎道超車。如今,這種頂尖療法即將在南沙的生產基地實現GMP量產。

博雅輯因CEO魏東博士則發表主題報告,闡述了公司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在他看來,基因編輯技術有非常好的應用前景,全球的基因編輯商業開發剛剛開始。作為國內第一家基因編輯公司,博雅輯因將緊扣基因編輯治療疾病和新藥研發兩大主線,做世界領先的基因編輯公司。而廣州公司——輯因醫療的成立以及廣州基因編輯治療基地的建立正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標誌著EdiGene從科學研究走向了臨床的新階段。

CEO魏東帶領嘉賓參觀GMP車間(圖片來源:企業供圖)

當天,博雅輯因創始人魏文勝,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管委會副主任謝明,中科院廣州生物醫藥與健康研究院院長裴端卿,輯因醫療合作夥伴、有「中國地貧之父」之稱的李春富,長期關注地貧患者的天使媽媽慈善基金創始人邱莉莉,禮來亞洲基金執行副總裁徐聰等在儀式上致辭。

博雅輯因成立於2015年,是一家專注於基因組編輯的生物高科技公司,擁有高效基因組編輯技術、先進的高通量遺傳篩選平臺以及健全的基因敲除細胞文庫,致力於為疾病患者、醫藥及診斷企業、基礎科研提供多種產品和服務。同時博雅輯因聯合醫藥企業和醫療同行,合作開發針對癌症、遺傳疾病及感染性疾病的新型治療方法。

今年8月,公司正式宣布完成億元Pre-B輪融資,由禮來亞洲基金領投、華蓋資本跟投,公司A輪領投方IDG資本、中經合及龔虹嘉等投資人繼續跟投。

1、獵雲網原創文章未經授權轉載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官方微信號進行授權。

2、轉載時須在文章頭部明確註明出處、保留官方微信、作者和原文超連結。如轉自獵雲網(微信號:

ilieyun

)字樣。

3、獵雲網報導中所涉及的融資金額均由創業公司提供,僅供參考,獵雲網不對真實性背書。

相關焦點

  • 博雅輯因基因編輯療法臨床申請獲CDE受理,最快60天獲許可
    今日,博雅輯因宣布中國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藥品審評中心(CDE)已經受理其針對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編輯療法產品 ET-01 的臨床試驗申請。博雅輯因是一家以基因組編輯技術為基礎,針對多種疾病加速藥物研究並開發創新療法的生物醫藥企業。
  • 我國首例基因編輯治療重度地中海貧血患者治癒出院
    值得一提的是,這是亞洲首次通過基因編輯技術治療地中海貧血(簡稱:地貧),也是全世界首次通過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β0/β0型重度地貧的成功案例(β0/β0純合子指β鏈完全不能合成,屬於重度地貧)。
  • 基因編輯技術治癒三名遺傳病患者:包括β地中海貧血
    據英國《新科學家》雜誌網站近日報導,在歐洲血液學協會召開的一次視頻會議上,美國研究人員宣布,他們用CRISPR技術對患者的骨髓幹細胞進行基因編輯後,兩名β地中海貧血患者和一名鐮狀細胞疾病患者不再需要輸血。這是藉助CRISPR基因編輯技術治療遺傳疾病的首份試驗結果。
  • CRISPR-Cas9基因編輯治療鐮狀細胞病和β-地中海貧血療效顯著
    CRISPR-Cas9基因編輯治療鐮狀細胞病和β-地中海貧血療效顯著 作者:小柯機器人 發布時間:2020/12/7 16:43:24 美國TriStar Centennial兒童醫院Haydar Frangoul聯合德國雷根斯堡大學
  • 華東師範大學科學家攻克地中海貧血基因治療難題
    昨天,華東師大李大力和劉明耀教授團隊同海南醫學院第一附屬醫院馬燕琳教授以及廣西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賴永榕教授合作,在Cell Research雜誌發表研究論文,有望成為治癒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治療手段。
  • 基因療法!藍鳥生物LentiGlobin在歐盟進入正式審查,治療β地中海貧血
    2018年10月07日訊 /生物谷BIOON/ --美國基因治療公司藍鳥生物(Bluebird Bio)近日宣布,歐洲藥品管理局(EMA)已受理基因療法LentiGlobin治療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TDT)和非-β0/β0基因型TDT青少年及成人患者的上市許可申請(MAA)。
  • 新一代單鹼基編輯技術有望治癒β-地中海貧血和鐮刀狀貧血症
    其中我國β地中海貧血的檢出率為0.67%(約935萬)。地中海貧血的重症患者大概有30萬,我國的重症地貧患者主要分布在廣東、廣西、貴州、海南和雲南等地。異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是根治「地貧」的方法,但花費巨大,且配型極其困難,使得基因治療有望成為新的治療選擇。
  • 「基因剪刀」治療地中海貧血效果初現
    新華社柏林11月23日電(記者張毅榮)德國雷根斯堡大學醫院日前發布新聞公報說,該院首次利用俗稱「基因剪刀」的基因編輯技術治療了一名β型地中海貧血患者,並取得階段性成果。公報說,這是全球第一個接受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的β型地中海貧血病例。患者是一名20歲女性,她在治療前平均每年需要輸血16次,9個月前接受治療後一直無需接受輸血且血液指標正常。「這些初步的中期成果在我們看來非常積極。」
  • 終於等到你,β地中海貧血患者迎來首款治療藥物
    β地中海貧血 β地中海貧血是一種由於β珠蛋白基因缺陷(大多是點突變,少部分為基因缺失)導致的遺傳性溶血性貧血。β珠蛋白突變會導致氧化應激和紅細胞過早死亡,進而導致骨髓內無效紅細胞的生成和紅細胞擴張,引起比較嚴重的併發症。
  • 博雅控股集團:始終做企業社會責任的踐行者
    多年來,博雅積極投身CSR(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即企業社會責任),在創造價值的同時,始終致力於承擔起對全行業、消費者、勞動者、環境、社區等利益相關方的社會責任,促進社會治理、參與公益事業,推動社會進步。
  • 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兒有了新的根治手段
    作為一名曾經每兩周就要輸血的重型β地中海貧血患兒,凱凱脫離輸血依賴至今已53天。當天,湘雅醫院召開新聞發布會稱,該院與華東師範大學劉明耀教授科研團隊合作開展的「經γ珠蛋白重激活的自體造血幹細胞移植治療重型β地中海貧血安全性及有效性」臨床研究取得重大成果:包括凱凱在內的2例重型地中海貧血患兒接受自體造血幹細胞「γ珠蛋白重激活」治療後脫離輸血依賴,目前血紅蛋白穩定維持在120g/L以上。
  • 廣州三代試管嬰兒醫院:廣西、廣東哪些醫院可以治療地中海貧血遺傳?
    廣東、廣西是地中海貧血的高發地區,有數據顯示在一年中查出患有地中海貧血的夫妻就有超4000對。地中海貧血嚴重時會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因此如果遺傳到類型下一代身上,會有許多的風險和隱患。 廣州三代試管嬰兒醫院:廣西、廣東哪些醫院可以治療地中海貧血遺傳?
  • 2分鐘看懂NEJM:鐮狀細胞病和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的基因療法
    CRISPR-Cas9基因編輯技術治療鐮狀細胞病和輸血依賴型β地中海貧血 CRISPR-Cas9Gene Editing for SCD and TDT2021年1月21日朗讀者:Stephen Morrissey, NEJM執行主編雖然近期批准的療法減少了β地中海貧血患者對輸血的需求,以及鐮狀細胞病患者的血管閉塞事件發生率
  • 容易漏診的 CD41-42 位點突變基因雜合子 β-地中海貧血案例分享
    該患者通過地貧基因檢查確診:β-輕型地中海貧血!基因型為:CD41-42 位點突變基因雜合子!根據不同類型的珠蛋白基因缺失或缺陷,而引起相應的珠蛋鏈合成受抑制情況不同,可將地貧分為 α-地中海貧血;β-地中海貧血;δ-地中海貧血;γ-地中海貧血,前 2 種類型常見。各類地中海貧血之間又可互相組合,可與各種異常 Hb 組合(如 HbE/β 地中海貧血),這一組疾病又稱地中海貧血症候群。
  • 治療地中海貧血的常見方法
    「貧血、鐵沉積造成心肌損害是導致患兒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對地貧重症患兒不及時治療,4~5歲就可能死亡。」深圳市第二人民醫院兒科陳光福主任表示,父母雙方如攜帶地貧基因譜,就應很好地利用產前診斷避免地貧胎兒的出生。他認為,開展人群普查和遺傳諮詢、做好婚前指導以避免地貧基因攜帶者之間聯姻,對預防地貧有重要意義。目前已可通過基因分析法進行產前診斷,可在妊娠早期對重型β型和α型地貧胎兒做出診斷並及時中止妊娠,以避免胎兒水腫症候群的發生和重型β型地貧患者出生。
  • 地中海貧血治療指南將出「基層版」
    經過多年努力,我國「地中海貧血」防治情況依舊不容樂觀,基層醫療機構在輸血標準、排鐵和移植治療上亟待規範。近日,北京天使媽媽慈善基金會、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等在廣州聯合舉辦「中國關愛地中海貧血患兒大會」。
  • 美國FDA授予注射鐵調素模擬物PTG-300治療β-地中海...
    2018年09月30日訊 /生物谷BIOON/ --Protagonist Therapeutics是一家臨床階段的生物製藥公司,致力於通過其獨有技術平臺發現和開發新的肽類藥物,用以改變存在重大未滿足醫療需求的患者的現有治療模式。
  • β地中海貧血細胞療法Zynteglo歐洲上市
    昨天歐盟有條件批准了藍鳥生物技術的β地中海貧血細胞療法Zynteglo(通用名:表達βA-T87Q 基因球蛋白自體CD34+ 細胞療法,曾用名LentiGlobin BB305)用於12歲以上無β0/β0基因型、無異體幹細胞移植供體的輸血依賴型地中海貧血治療。
  • 基因科普:一讀秒懂地中海貧血基因檢測
    什麼是地中海貧血? 地中海貧血(以下簡稱「地貧」)是一種因珠蛋白合成障礙所致的遺傳性溶血性疾病,全球約1.67%的人群攜帶地貧基因。
  • 基因療法有望治療因HBB基因突變導致的多項血液疾病
    鐮刀細胞貧血症(sickle cell anemia)和β-地中海貧血(β-thalassemia)都是由於編碼成人血紅蛋白β亞基的HBB基因上出現突變而導致的遺傳性貧血症。這些疾病患者可能終生需要接受輸血或者其它療法的治療。已有研究表明,在成人中重新表達胎兒血紅蛋白可以起到緩解貧血症狀的作用。但是編碼胎兒血紅蛋白的基因在胎兒出生之後就停止表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