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除了關羽,當時在場的人還有誰可斬華雄?

2020-12-20 愛說歷史的紫氣東來

《三國演義》中除了關羽,當時在場的人還有誰可斬華雄?

十八路諸侯聯盟討伐董卓,卻讓一個小小華雄在汜水關前耀武揚威,華雄到底有何過人的本事敢把各路諸侯視作草芥,為何各路諸侯如此畏懼華雄呢?

先說下十八路諸侯聯合討董

《三國演義》第五回,曹孟德矯詔檄文於天下,各路諸侯紛紛率軍響應。來看下各路諸侯的情況除曹操代理奮武將軍算一路諸侯外,還有十七路諸侯

第一鎮,後將軍南陽太守袁術。第二鎮,冀州刺史韓馥。第三鎮,豫州刺史孔伷。第四鎮,兗州刺史劉岱。第五鎮,河內郡太守王匡。第六鎮,陳留太守張邈。第七鎮,東郡太守喬瑁。第八鎮,山陽太守袁遺。第九鎮,濟北相鮑信。第十鎮,北海太守孔融。第十一鎮,廣陵太守張超。第十二鎮,徐州刺史陶謙。第十三鎮,西涼太守馬騰。第十四鎮,北平太守公孫瓚。第十五鎮,上黨太守張楊。第十六鎮,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第十七鎮,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當時眾諸侯軍馬,多少不等,有三萬者,有一二萬者,各領文官武將,往洛陽方向來。當時劉備跟隨同學公孫瓚一起參加討董,但劉備只帶了關羽和張飛二人,並沒有帶兵馬,未引起眾諸侯的重視。但就是劉關張三人力有兩人可以力戰華雄。

從後面的交戰情況下,各路諸侯各自心懷鬼胎,並不是真心實意來討伐董卓,而是想趁機撈好處,搶佔地盤。

再來說董卓是如何應對這十八路諸侯的?

董卓從獨掌朝廷大權後,每日飲酒作樂,聽聞各路諸侯聯合進兵洛陽,連忙召集手下文武來商議,董卓義子呂布本想著領兵去會各諸侯,不料有個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的關西人華雄表示斬各路諸侯如探囊取物,信心爆棚,董卓加封華雄為驍騎校尉,領兵五萬去汜水關迎敵。

那麼這個華雄實力如何呢?

這不第九鎮諸侯鮑信就栽在華雄手裡,當時孫堅請願為先鋒先去汜水關迎戰,鮑信擔心孫堅奪了頭功,就派弟弟鮑忠領了數百人抄小路去迎戰華雄,結果被華雄一刀手起刀落斬於馬下,部下將校儘快生擒。

接著,因為袁術忌憚孫堅,不發糧草導致孫堅軍中缺糧,華雄得到消息後準備夜裡偷襲孫堅,孫堅於亂軍中與華雄戰不數&,當時華雄放火結營,孫堅和祖茂(與韓當、程普、黃蓋並稱四大將)尋機突圍,華雄緊追不捨,祖茂以孫堅頭巾迷惑華雄,想要從背後偷襲,不料被華雄發現,一刀砍死於馬下。

再接著華雄下關挑戰,第一鎮諸侯後將軍袁術部下驍將俞涉出戰,不到三個回合被斬於馬下。

第二鎮諸侯韓馥手下上將潘鳳出戰華雄,去不多時,也被華雄斬了。

憑華雄的斬將記錄和鬥將的回合數,華雄能擠進一流猛將的行列。

至此無人敢上陣迎戰華雄,盟主袁紹發出感慨「可惜可惜吾上將顏良、文丑未至!得一人在此,何懼華雄」。

最後劉備帳下馬弓手關羽請命出戰華雄,後面就是演義裡著名的「溫酒斬華雄」了,關羽斬殺華雄回來,寒冬臘月裡酒杯裡的酒尚溫,可見關羽武藝之強。

除了關羽,在場還有哪些人可以斬殺華雄呢?

其實當時可以斬殺華雄的不在少數,只是各路諸侯都想保存實力,並沒有帶著各自的猛將出來會盟,才會讓華雄一人如此猖狂。

我們可以看下當時有哪些猛將不在場?

不在場的猛將:袁術大將紀靈,韓馥手下有鞠義,袁紹有河北四庭柱(顏良、文丑、張郃、高覽),趙雲應該還未投靠公孫瓚,但還有嚴綱、田楷等,西涼馬騰有馬超和龐德等。

在場的都是些並不出名的武將,當然曹操還帶了六個猛將(李典、樂進、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但這幾個未經過戰場的磨練,都是新人,在見識過華雄的勇猛後曹操是不會讓他們上場與華雄廝殺的。

除了關羽,在場的只有張飛可以斬殺華雄,因為早在平黃巾叛亂時,關羽和張飛作為劉備的副手,不僅在戰場積累了經驗,還斬殺了黃巾頭目。張飛一矛挑翻了鄧茂,關羽一刀斬殺了程遠志。

總結:當時因為各路諸侯都不是真心實意要討伐董卓,只想在這過程中攫取利益,保存實力的情況下,讓華雄得以猖狂。毫無疑問,當時在場的除了關羽外,只有張飛斬殺華雄,其他各路諸侯未帶一流猛將的情況下並不能斬殺華雄。

相關焦點

  • 三國演義溫酒斬華雄:當時在場的人,除了關羽,還有誰能斬華雄?
    關羽是著名的歷史人物,義薄雲天、武藝高強,深受人們喜愛,他從凡人被奉為武財神,就可以看出民眾對他的認可度確實非常高,而關羽的成名戰,就是著名的「溫酒斬華雄」了,那麼大家有沒有思考過一個問題,當時除了關羽,在場的人裡邊,還有誰可以斬殺華雄呢?
  • 關羽溫酒斬華雄背後歷史真相,準確的說當時關羽與華雄還是戰友
    關於三國時期董卓帳下都督華雄與劉備帳下馬夫關羽之間的那場經典之戰,相信網友們都知道,溫酒斬華雄是何等的英勇豪氣。不過這個故事雖然精彩,但畢竟是出自於小說家之手,事實上,華雄並不是關羽所殺的,他們兩人一輩子都沒有見過面,而真正殺死華雄的人是孫堅。
  • 溫酒斬華雄背後,也是關羽神化的開始
    在說說關羽溫酒斬華雄的故事之前,先聊聊正史裡面的兩位人物關羽年輕時候鬧事吃過官司,隨後逃亡到河北涿洲,遇到了當時正在招兵買馬的劉備,兩人甚為投機,之後就是我們熟知的桃園三結義了。正史上對關羽關羽的記錄其實少之又少,大多來自隋唐史書和三國志等,對華雄的記載也是三言兩語一筆帶過。不過依舊還是記載了華雄官位至帳下都督,帳下都督就相當於是主將的左膀右臂在對抗十八路諸侯聯軍時又被董卓冊封為驍騎校尉,統領五萬西涼軍。公元191年十八路諸侯聯軍大破董卓,攻入洛陽,華雄也在此戰役中被孫堅斬殺。
  • 溫酒斬華雄的到底是誰?三國中被遺忘的英雄人物
    在我們中國的歷史上孫堅也是一名猛將,當時黃巾起義的時候自己也參與其中。在《三國演義》中,眾人討伐董卓的時候,他也參加了諸侯聯軍,一起前去徵討董卓。這其中孫堅的表現最為積極,多次擊敗董卓的部隊。孫堅說到《三國演義》這其中的「溫酒斬華雄」想必大家都知道把。在東漢時期的時候,董卓把控了當時的朝政,在朝中做出了很多無理的事情。
  • 誰成就了溫酒斬華雄的神話?
  • 華雄連斬數將,曹操為何不讓人殺他,反而讓無名小卒關羽出了名?
    我們先來看看曹操討董之前的班底都有誰:五子良將之一的樂進,徵東將軍的李典,還有八虎騎中的夏侯惇,夏侯淵,曹仁,曹洪等人。曹操手下的這些將領在曹操發展起來之後,都是鎮守一方的存在。可謂是人才濟濟。尤其是夏侯惇,在典韋,許褚沒有來的情況下,可謂是曹氏集團中的第一猛將。
  • 仔細讀三國志,沒想到關羽搶他那麼多頭銜,就連華雄都不是他殺的
    高某幼時自好讀《三國演義》,對三國遊戲,亦是如醉如痴,廢寢忘食。對三國人物,能倒背如流。縱觀三國人物,獨喜關雲長,雲長過五關斬六將,溫酒斬華雄,誅顏良斬文丑,單刀赴會,千裡走單騎,水淹七軍,威震華夏,這便是我幼時心中關公形象。
  • 關公溫酒斬華雄的「酒」是什麼酒?
    (頭圖)小編最近重溫《三國演義》,看到「關公溫酒斬華雄」這段時,忽然產生了一個直擊靈魂的問題——那杯觸感溫暖、等待關羽凱旋歸來的酒,到底是什麼酒?可如果仔細查閱資料,你會發現,白酒,或者說蒸餾酒,直至唐代才在中國出現,清代才開始大規模流行。那麼,答案只剩一個了——黃酒。中國傳統酒文化的歷史,其實就是黃酒的歷史。   關公斬華雄,桌上那杯餘溫尚在的酒,是黃酒。更早一點,先秦諸子遊說六國,縱橫捭闔,筵席間觥籌交錯,推杯換盞的,是黃酒。
  • 兩軍對對碰 溫酒斬華雄 象棋的規則
    小故事:溫酒斬華雄東漢末年,董卓把持朝政,袁紹、袁術、公孫攢、曹操等諸侯不服,就組成聯軍,攻打董卓。然而,董卓手下有個虎將叫華雄,此人勇猛異常,連斬聯軍俞涉、潘鳳兩員大將,諸侯無不驚恐。這時,有一人說道:「華雄有什麼可怕的?我來應戰。」大家順著聲音望去,只見是一個身長九尺,罵長二尺,丹鳳眼,臥蠶眉,面如重棗之人。袁紹問此人是誰,公孫攢說:「這是劉備的弟弟關羽,劉備的弓手。」袁術冷笑一聲,對關羽說:「我們的大將都奈何不了華雄,你一個小小的弓手,竟口出狂言!如果你敗了,我們定會被華雄嘲笑的。」
  • 趣讀 | 公基:東漢末年分三國——《三國演義》中的典故
    文史知識龐雜而瑣碎,且文學知識佔比較大,常常會考查文學作品中的典故以及對應人物,這對考生來說無疑來說增加了難度,因此我們就考試中容易考查到的《三國演義》中的典故進行歸納總結。2.溫酒斬華雄相關人物:關羽故事簡介:董卓廢黜少帝劉辨而立陳留王劉協為帝後,殘暴不仁、擅權於朝堂。袁紹假託皇帝詔書,召集天下英雄攻打董卓。雙方在城下交戰,不料卻被董卓手下大將華雄連斬曹操麾下祖茂、俞涉、潘鳳三員大將。正當袁紹愁眉不展時,關羽主動請纓,上陣前,曹操看關羽氣宇不凡,特地為他熱了壯膽酒,但關羽卻說:「酒先放這裡,等我殺了華雄再回來喝」。
  • 溫酒斬華雄的一幕,如果把關羽換成劉備,結果會不會變得很喜劇
    劉備:「不必,我喝多了夠嗆能幹過華雄,還是等我回來再喝吧。」關羽:「大哥,你這兩下子行嗎?你要讓華雄弄死了,以後我和飛兒和誰混啊?」劉備:「二弟放心!」「三弟,借你的長矛一用!」劉備說完,提起張飛的丈八蛇矛點鋼槍便出了中軍大帳,飛身上馬直奔兩軍陣前而去。
  • 關羽溫酒斬華雄!
    還是只是一個習慣而已,就好像現在我們在喝啤酒的時候,有的人會大喊一聲:「老闆,給我來一瓶冰鎮的!」在三國之中,有兩個故事特別有名,一個是曹操煮酒論英雄,另一個是關羽溫酒斬華雄。煮酒論英雄,講的是曹操與劉備煮酒對飲,曹操想試探劉備是否是一個需要儘早除掉的對手,而劉備卻通過膽小怕天雷巧妙的避過了災禍的過程。
  • 三國演義中的「明褒暗貶」,大意失荊州,歸罪於關二爺?
    三國志這樣記載道,足以見得關羽在三國時期那個風雲動亂時局中的地位和影響力。 而作為撰寫《三國演義》這本名著的作者羅貫中,在書中描述的故事裡,對於關羽、關二爺的描述也是非常之精彩,可後來的人卻說關羽並不是那麼完美,何出此言,跟著刀掌門不妨一探究竟。
  • 三國中,華雄如果與河北四庭柱分別單挑,會是什麼結果?
    在《三國演義》中,董卓麾下的西涼猛將華雄的武力值到底有多高是個謎。 袁紹麾下有「 河北四庭柱 」: 顏良、文丑、高覽、張郃。
  • 2019年中考語文名著閱讀習題:《三國演義》
    3、《三國演義》中有這樣兩段話:「譬猶駑馬並麒麟,寒鴉配鸞鳳耳」,「無異周得呂望,漢得張良」,說此話者是徐庶、被讚譽的人是諸葛亮。   4、請結合《三國演義》,說出諸葛亮與周瑜聯手指揮的一場著名的以少勝多的戰例,是赤壁之戰;再說諸葛亮揮淚斬馬謖是因為失街亭一事。
  • 《三國演義》當中杜撰的故事有哪些?華佗根本沒見到過關羽
    在三國演義當中,確實有不少杜撰的,以下幾個最為經典《空城計》嚇退司馬懿在《三國演義》當中,《空城計》是一個很有意思的段子,後來被用來作為三十六計當中的一種,意指虛虛實實,兵無常勢。而在三國演義當中,當時曹睿派司馬懿掛帥進攻蜀國街亭,而此時的街亭為諸葛亮的弟子馬謖駐守,而馬謖自持自己深諳兵法,沒有聽諸葛亮勸告而導致失敗。被曹魏擊敗,此時的司馬懿率兵乘勝直逼西城。諸葛亮無兵迎敵,又深知司馬懿生性多疑,但需沉著冷靜,隧大開城門,派出幾名老兵在門前掃路,而自己在城樓上悠閒彈琴唱曲。
  • 這幾個故事都出自三國演義,每個都家喻戶曉,然而史書並沒有記載
    很多人都是看著《三國演義》長大的,在三國演義中關於劉備和曹操、孫吳三大陣營的故事,讓很多人都看得心潮澎湃,但是在歷史上,其實有很多事情都是並不存在的。第一個就是武將之間的單挑。在三國演義中趙雲的單挑場面非常多,經常秒殺對手,關羽雖然沒有趙雲那麼喜歡單挑,但是他也斬殺了不少敵人。但是在正史之中,基本不會存在這樣的情況,畢竟雙方對陣出一大將前去單挑,贏者率先出擊這樣的事情太過兒戲。唯一記載過的就是呂布和郭汜單挑,郭汜落敗受傷。第二個就是桃園三結義。這一場景讓人印象十分深刻,以至於後世還有不少人爭相模仿。
  • 華雄單挑18路諸侯,暴躁的張飛為何不請戰?看完才知他很聰明
    》中有很多經典的場面,劉關張「桃園三結義」,曹操與劉備「青梅煮酒論英雄」,諸葛亮「草船借箭」等等,而最讓人熱血沸騰的,顯然非關羽「溫酒斬華雄」莫屬。身為弓馬手的關羽主動站了出來,從出發到戰勝華雄並取下其首級,再到返回大營,杯中的酒還沒有冷卻,於是關羽威震天下。這裡卻給人一個疑問,那就是說華雄在不停挑釁的時候,脾氣暴躁的張飛也在場,他為何不主動請戰,而是始終保持了沉默呢?看完才知他的睿智。
  • 三國演義中一百零八位武將武力排行榜(九)
    戰樂進30合不分勝負,夏侯惇助戰樂進,被張遼截住廝殺,這是嘉靖版三國交鋒中出現的唯一一次「助戰」字樣。28、 華雄華雄被描述為身長九尺、虎體狼腰、豹頭猿臂的猛將,關西人。在第五回中,華雄自告奮勇在汜水關抵擋十八路諸侯聯軍的進攻,並偷襲了孫堅的營寨,大敗孫堅軍,並斬了孫堅部將祖茂。
  • 乾貨| 四大名著重點知識梳理:《三國演義》
    6、在《三國演義》中有一位英雄,他曾溫酒斬華雄、千裡走單騎、刮骨療毒,被後人敬仰並尊為中國的「武聖」,這位英雄是關羽。這本書有關這個英雄的傳奇故事還有許多,請用最簡潔的語言寫出其中一個故事的名字:大意失荊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