樹是他生命的關鍵詞,為找樹用鐮刀開山路,還遭它叮咬兩次開刀

2020-12-20 北晚新視覺網

也許我的姓氏中有一個「木」字,就特別地愛樹。我的童年是在爬樹、摘果和吹柳笛中度過的。樹木是我的懷抱。以後長大了更知道,樹木是人類、是地球的懷抱。樹之不存,人將無處。

董巖 中央電視臺高級編輯

梁衡又有一變——在近七十歲時,完成了新的轉換。

在過去的幾十年裡,梁衡呈現給世人的是諸多角色:記者、官員、作家、學者,跨界的領域涉及新聞、文學、政治、科普。現在,又多了林業和歷史——他是中國人文森林學的發起者和實踐者,歷史和林業成為他涉足的新領域。

今年8月,梁衡新著《樹梢上的中國》出版。22篇人文古樹散文記錄了從遠古到當代的22棵(種)樹。除兩篇外,均為2010年到2018年間的新作。

樹痴一生離不開樹

梁衡與樹有緣。

他是在樹的懷抱中長大的。在山西當記者時,常跑林業。他採訪的81歲老人,自己備好棺材,進山栽樹。於是寫下了《青山不老》,入選小學課本;採寫《解進保自薦任林科所負責人 取得顯著成績》,獲首屆全國林業好新聞獎,位列140篇獲獎作品第一。

梁衡對樹的熱愛甚至超過了新聞。30多年前,他被列為省部級幹部第三梯隊人選,欲調他進京,他對組織部門說:如果能在山西省林業部門工作,能種樹,他就不到北京參加副部級接班人選培訓班了。任國家新聞出版署副署長時,有人到他辦公室,送上一本裝幀精美、足足24斤重的大書,討其歡心。梁衡卻大怒:搞得這麼豪華,做這一本書的紙漿要砍掉多少棵樹啊!他任《人民日報》副總編,大力推出福建率先實行林權改革的報導,親擬編後《栽者有其權 百姓得其利》。去地方採訪,他首先關注的是城市綠化。一次到春城昆明,主人陪他逛街,興奮地說,我們這裡山好、水好、氣候好。他指著路邊擴街砍掉的樹說,山好、水好就是人不好,為什麼砍樹?回來還在報上寫了一個短評。他堪稱樹專家,說到樹種,如數家珍。如同為松樹,「油松一束兩針,白皮松一束三針,華山松一束五針。」梁衡甚至能親自動手,嫁接苗木。一年教師節,有人送他紅葉李樹,取桃李遍天下之意。但此樹只能看葉沒有果,他就與杏樹嫁接,居然成功,而且不易落果。

梁衡離不開樹。他手機裡藏著1000多張樹皮、樹紋、樹葉的肌理照片,常打開欣賞。

他經常把玩的是一截花椒木,是在紅螺寺門口買來的。到外地出差,常收集各種木製小件,比如小板凳、原木塊、樹根、手杖。在院裡還種了龍爪桑,截下樹枝後插在一個歪脖罐子裡,古樸別致,頗有禪意。

他連鍛鍊也離不開樹。每天早晚,他在部長院裡散步、打拳,瞅見四邊無人,便爬上樹,不想一次跳下時正被他的老部下、已任《人民日報》社社長的楊振武看到,大吃一驚。梁總爬樹的趣聞傳遍報社。

幹了一輩子新聞的梁衡,退休後任全國人大農業農村委員會委員。別人不解,他說正合我意。

遭蜱蟲叮咬兩次開刀

2012年,梁衡與國家林業局的官員座談。他問資源司司長:「你這個資源司管什麼?」對方說了一句很專業的話:「管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上活立木的木材積蓄量。」梁衡說:「你只管樹身上的木材積蓄量,那它身上附載的文化誰來管?」司長盯著他看了有五六秒鐘說:「你們知識分子就是愛琢磨問題。這個事現在還真沒有人管。」

沒人官,他來管。只這一年,他就跑遍了陝北、內蒙、江西、新疆、重慶、貴州。他開始了兩方面的工作。一是學術研究,提出了人文森林的概念;二是「人文古樹」題材的散文創作。

在梁衡眼裡,樹木是與語言文字、文物並行的第三部史書。他說要寫100棵樹。

樹成了他人生的關鍵詞。找樹、看樹、寫樹,成了他生活的主旋律。

他選樹的標準很苛刻,從縱的方面看是歷史裡程碑,從橫的方面看則是當地的地標。用老樹來講故事,講正史上少有但又是名人、大事的故事。

在古北口找樹,四人四把鐮刀開路

2013年5月,梁衡來到江西樂安縣流坑鎮。這裡是一條沿江兩岸二十裡長的老樟樹林帶。每一棵都要二三人才能環抱。自宋代以來,當地保護樹木的鄉規民約就很完備,生態極佳。找樹要爬山、要田野考察,是很苦的。常常幾年、甚至十年才能訪得一棵合標準的樹。在《人民日報》發表的左公柳,就前後經歷了十年。寫完幾棵後,他才知寫100棵樹的計劃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

他去古北口的長城外,尋找宋遼古驛道的一棵柏樹。山中無路,四個人,四把鐮刀在前面開路,就這樣爬了三公裡的路,兩天翻了兩座山,終於找到了那棵古樹。在江西方志敏當年打遊擊的萬山叢中,為了找尋一棵罕見的連體樹,他鑽過茅草叢,爬上半山腰,終於找到了那棵樟樹、苦櫧、紅豆杉三連體的古樹。

找樹的路上也有危險。

2016年6月30日,在黑龍江綏稜縣,梁衡和夫人冒雨去探一片原始林。兩人穿著迷彩服,淌著小河,鑽樹叢、探古樹。路上,護林員說這裡最怕的是蜱蟲,當地叫草爬子,嚴重破壞人的神經,一定要小心。第二天早晨,梁衡覺得不適,用手一摸,發現肩部有一隻綠豆大小的硬殼蟲,半個身子已鑽入肉裡。早飯時,主人說一定要在我們當地醫院開刀取出,你回到北京,再大的醫院也沒見過這種蟲,發病後會神經錯亂。原來在當地,每年都要打疫苗,從5月1日到7月1日為發病期,那天是6月30日,剛踩著紅線。發病潛伏期為一個月。他不敢耽擱,立即到醫院開刀取出。不想,中午趕回哈爾濱後,一摸腰背後又有一隻。於是又到省林業醫院第二次開刀。回到北京後,省林業局長不停地打電話,問發燒了沒有?直到一個月後,大家懸著的心才算落了地。

梁衡與夫人冒雨入原始森林探樹。他兩次遭蜱蟲叮咬。

警報解除後,8月7日,梁衡出現在陝北佳縣赤牛窪村。

他住在當地的窯洞裡,睡了一個少有的好覺。晨起,遇到多年未見的飯場。北方農村的農民端著飯碗在露天吃飯,叫「趕飯場」。這是鄉村交流信息、聯絡感情、放鬆的社交形式。梁衡對此並不陌生。小時候在農村,後來當記者下鄉時,常遇到這種場面。那天,他坐在石碾上,就和農民拉呱起來。有人遞過一隻大碗,他就和大家一起吃早飯。邊吃邊聊,還留下了一張鄉土味很濃的照片。

幾天後,梁衡結束採訪準備去機場時,忽聽有人說山裡有一棵巨大的野酸棗樹,便調過車頭去尋訪。酸棗是一種野生灌木,一般只有一根筷子粗。而這棵竟一人無法合抱,已有1500年樹齡。他很慶幸,總算是找到了世界紅棗樹的老祖宗。回京後,即在《人民日報》上發表一篇《中國棗王》,文章開頭就說:世界紅棗看中國,中國紅棗看陝北,陝北有個紅棗王。

寫樹畫樹「一文成景」

讀懂了樹,也就讀懂了歷史。從三門峽的一棵唐槐上,梁衡讀出了唐玄宗、杜甫、直到劉少奇、彭德懷的經歷,時空從唐朝穿越到現代。在魔幻現實主義色彩的筆觸裡,他的樹不再是沉默無言的木頭,而是一個見證了中州大地天災人禍的精靈。

72歲的梁衡,創作風格發生了很大的變化。透過樹木的年輪書寫著大自然的滄桑變遷,樹、人、自然、歷史、文化,一併成了新的創作主題,被他稱之為「人文古樹」。這是繼山水散文、人物散文之後的第三次變革。

寫樹還激發了梁衡的繪畫衝動。當翻山越嶺採寫完一棵樹並發表後,總覺得文字還是不能盡數表達內心的激動,於是就試著換一種方式,用繪畫來講樹的故事。

2016年8月10日的《人民日報》,發表了他的《百年震柳》及他畫的插圖。這一年國慶節,有53名畫家在昌平舉辦畫展。他參展的作品是四幅人文古樹畫和一幅書法。一般畫家是直接作畫,梁衡是先作文,後作畫;先發表文章,後發表畫。這四樹圖中的每一棵樹他都寫過文章。這幾棵樹也因此「成名」,為當地帶來文化效應和旅遊效應,被稱為「一文成景」。如在陝北府谷縣高寒嶺上建成了中國第一個「人文森林公園」——中華版圖柏人文森林公園。梁衡的跨界,還讓老友、美術批評家賈方舟吃了一驚,他說,梁衡在晚年開始圖文並茂的創作大有可能。

其實,不論找樹、寫樹、還是畫樹,都是圓他的一個夢。對於他來說,一棵古樹,就是一部綠色的史書,他希望以此來推動人文森林這個新學科的建設,把森林保護上升到人文層面。

(原標題:梁衡找樹)

來源:北京晚報

流程編輯:孫佳星

相關焦點

  • 貴州深山裡的少數民族,用鐮刀剃頭,一生命運跟樹相連,人在樹在
    走在岜沙苗寨的時候,會有一個很明顯的感覺,這裡的樹木參天,生長繁茂,在很多樹木上,還寫了消災樹、生命樹的字樣,這跟岜沙人的古老傳統有著莫大的關係,岜沙人在漫長的歷史發展中,十分感恩大自然
  • 被它叮咬 生命垂危
    看到腿上密密麻麻的紅火蟻,他立刻用手去撥,結果右腳和拍打的雙手也紛紛中招。「這些紅火蟻和平常的螞蟻有點不同,紅褐色,小小一隻毒性很強。」馬叔說,意識到情況不妙,立即前往附近的水塘,打算用水先把紅火蟻衝走。
  • 非洲大草原上的猴麵包樹為什麼被稱為「生命之樹」?
    在旱季,它們主動脫落葉片,而當雨季來臨時,就會利用強大的根系和粗壯的軀幹拼命地吸水和存水,同時會快速地長出葉片,並開出漂亮的白色花朵,利用光合作用進一步提高樹體內的有機質含量,為身體的生長發育提供更多的養料和物質基礎。
  • 兩本查爾斯·達爾文的筆記遭偷竊,包括「生命之樹」草圖
    據《衛報》報導,兩本查爾斯·達爾文的筆記遭偷竊,其中包括達爾文1837年影響深遠的「生命之樹」草圖。現警方已開啟調查,並上報國際刑警組織。如有任何線索,可聯絡劍橋大學圖書館。目前在網絡可以查看兩本達爾文筆記的電子版本。
  • 以大自然為師-榴槤樹的生命意義
    試想著我們如果融入榴槤樹的世界裡,放下過去的人本主義、人類是萬物之靈長的觀念,重新去認識植物,去認識大自然,會是什麼情況?會看到一棵榴槤樹的生命完全與人類平等,看到植物生命的神聖。一棵榴槤樹,不會製造汙染,不會傷害生態。
  • 榴槤樹的生命意義
    而如果一個人的起心動念,是在勾心鬥角,起嗔恨心,嫉妒心,展現傲慢的話,其生命心靈的品質可能還不如一棵榴槤樹《道德經》「生而不有,為而不恃,長而不宰,功成而弗居」,一棵榴槤樹全部都具足!現在透過大自然,透過榴槤樹來現身說法。
  • 家鄉的慄子樹
    慄子樹是家鄉的山野上最常見最普通的一種果樹,如漫山遍野的青松,如叢叢簇簇的柞樹。少時對慄子樹沒有什麼特別的記憶,只知道慄子樹的淡綠長條狀的花可以編成辮子模樣在夏夜裡點燃驅逐蚊子的叮咬。慄子樹作為一種風景樹走進我的視野是在我經歷了人生的漂泊後突然想過安靜的日子的那一年。
  • 多叉樹,紅黑樹,堆,Trie樹,B樹,B+樹...
    這樣我們就可以用數組來存儲。假設根節點在i=0的位置:如果父節點的數組下標為i,則左子節點的數組下標為2 * i+1,右子節點的數組下標為 2 * i + 2。數組比鍊表的存儲好處上篇文章233醬提過了,這裡就不贅述了。針對第2點,如果每個節點的值都大於等於子樹中每個節點值的堆,叫做「大頂堆」。反之叫做「小頂堆」。
  • 《生命之樹》:生命的恩典之路
    這部攝影絕美、構思奇特的電影就是《生命之樹》(The Tree of Life),出自美國著名導演特倫斯·馬利克之手,是最近幾年最被關注的藝術電影。  特倫斯·馬利克可能是當今美國最桀驁不馴的導演,他頑固地堅持個人理想,不向好萊塢商業法則屈服,三十年來只拍了六部電影長片,好萊塢大公司對他唯恐避之不及,但影評人對他趨之若鶩。
  • 智慧超洋:《樹的秘密生命》(五十七)
    今天,一起來分享:《樹的秘密生命》的十五篇讀後感。《樹的秘密生命》的作者把樹賦予了思想、性格等特點,用很生動的形象介紹了樹的特徵,讓我們感覺樹不再是冰冷的植物,而是一個個有著獨立思想的鮮活生命。我們對樹木的作用和價值都很清楚,可是對它自身的規律和內在的奧秘就未必明白了。我們平常所見的樹木,別以為它只立於一處,任憑風吹雨打,其實它也是神秘和精彩的。我們看到的是它地面上的部分,它在地下是什麼樣的,只有靠科學家為我們揭曉。通過閱讀文章我們知道它們是怎樣繁殖和生長,了解了它們的「生存之道」,如何競爭(陽光、水和養分)與合作。
  • 淺談樹形結構:多叉樹,紅黑樹,堆,Trie樹,B樹,B+樹...
    它是指:除了最後一層,其他層的節點個數都是滿的,最後一層的節點都靠左排列。這樣我們就可以用數組來存儲。假設根節點在i=0的位置:如果父節點的數組下標為i,則左子節點的數組下標為2 * i+1,右子節點的數組下標為 2 * i + 2。數組比鍊表的存儲好處上篇文章233醬提過了,這裡就不贅述了。
  • 世界各地最「奇怪」的樹,圖1的樹在中國,被稱為生命的奇蹟!
    世界各地最「奇怪」的樹1、奇蹟樟樹 這棵樹在中國,它被稱為「生命的奇蹟」,有著頑強的生命力。即使整棵樹內部已經空虛,它依然頑強的活著。世界各地最「奇怪」的樹2、雕塑樹 在喬治雕塑的世界中,阿克塞爾·艾蘭森是國王。這些樹真實存在,正如你在這裡看到的,他雕刻的樹木創造出喜悅和驚喜。
  • 樹先生與「樹」先生
    瘋了的樹變成了花,至少在他眼裡他自己是花,他能掐會算可窺視天機,他美夢成真娶了啞巴老婆了,他萬人敬仰天方夜譚也有人信了,攆著屁股的一句樹哥,一聲大師,讓樹活成了花。不是每一個樹先生都能活成花,他們還必須遭受旁人的冷眼旁觀,埋汰嫌棄;必須縮衣緊食,粗茶淡飯。他們自己活的像樹,在別人眼裡,他依舊是樹,一顆可有可無的樹。
  • 《樹的秘密語言》:樹木是大地寫上天空的詩,生命的奇蹟樹知道
    正如書本封面上描述的一樣:生命的奇蹟樹知道,這是一本可以帶到戶外直接與樹木溝通的樹語教本。萬物有靈,何況是樹。通過閱讀樹木的生命,得以看懂自己的生命。作者彼得.渥雷本是風靡全世界的「森林遊俠」,通過擬人化的手法將樹的語言系統呈現給讀者,整本書展示出的不僅是樹的生命智慧,也讓人對於眼前的樹生出敬畏之心。
  • 樹先生》|樹,他的名字,也是他的命運
    樹哥在修理廠上班,做事懶散,喜歡到處瞎逛,還總是一副自己能幹什麼大事的樣子。但是,實際上連村裡的小孩子都看不起他。他的心裡一直有一個陰影:小時候,他爸失手把他哥勒死了。他總是夢見當時的場景。這給他造成了很大的困擾。
  • 20年的老蘆薈,長到3米高,變成蘆薈樹,吃不完葉子,年年開紅花
    一棵蘆薈養了20年,竄到屋頂上,潑潑辣辣,開滿吉祥花蘆薈幾乎家家戶戶都養過,一般都當作小的盆栽。蘆薈葉片肥厚,作用也很多,尤其是庫拉索蘆薈不僅能吃還能治蚊蟲叮咬,是家庭十足的「小醫生」有的花友能把蘆薈養上幾十年能養成蘆薈樹,長到兩三米高,能頂到屋頂不是問題,是不是也很神奇呢?看看花友家裡養的蘆薈,主幹已經很粗了,修剪成了整整齊齊的樹,這是茉莉蘆薈。
  • 兩棵遭雷劈「渡劫」的樹,「渡劫」成功活2000歲,一棵失敗吊水活
    現在大家都注重養生,目的就是為了身體能夠健健康康的,可以讓自己的生命更長一些。而一個人一般只能存活100多年,超過這個數字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世界之大,有這麼多生物,能夠活得長久的生生物有很多。其中樹木的壽命就會很長,常言道「十年樹人,百年樹木」,今天要與大家分享的是兩棵遭雷劈「渡劫」的樹,一棵成功活2000歲,一棵失敗每天靠吊水活。很多人應該了解過,樹木中也有壽命長與壽命短的,一般見到的樹木活幾十上百年就差不多了,而銀杏與杉樹則可以活上千年。這棵銀杏位於襄陽的王家臺村,是當地樹齡最長、樹體最大的樹木。
  • 生命之樹
    家是一棵樹,父母是樹根。我們是枝葉,花果是兒孫。生命是一棵樹,孝道是樹根。愛心是枝葉,花果是人生。生命是一棵樹,孝道是樹根。愛心是枝葉,花果是人生。事業是一顆樹,眾生是樹根。慈悲是職業,花果是前程。若要大樹參天,施肥要在樹根。祈禱平安幸福,孝道祖宗父母。
  • 我在生命現場遇見一棵開花的樹,席慕容
    有一次在5月坐火車經過苗慄的山間,當火車從一個很長的山洞出來以後,她無意間回頭朝山洞後面的山地上張望,看到高高的山坡上有一棵油桐開滿了白色的花。「那時候我差點叫起來,我想怎麼有這樣一棵樹,這麼慎重地把自己全部開滿了花,看不到綠色的葉子,像華蓋一樣地站在山坡上。可是,我剛要仔細看的時候,火車一轉彎,樹就看不見了。」就是這棵真實地存在於席幕容生命現場裡的油桐,讓她念念不忘。
  • 臺一消防員颱風天移樹被撞死 申請因公殉職遭駁回
    人民網9月2日電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屏東縣滿州消防分隊小隊長陳信宏在蘇迪羅颱風期間摸黑移除傾倒路樹,遭酒駕的鄭姓男子撞死,屏縣府向臺當局提報因公殉職從優撫恤,遭「內政部消防署」駁回,縣長潘孟安昨日大動作召開記者會指出,這不算因公殉職?什麼才算因公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