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德習俗:兒女如何給長輩「做大壽」

2020-12-16 中國新聞網

  孝德習俗

  做大壽

  壽誕禮,俗稱「做壽」。做壽和做生日,既相同,又不同。相同的都是慶賀生日,所不同的是其中包涵的意義有了根本性的改變。做生日大都是長輩出於對小輩的愛憐,而慶壽誕則是小輩對長輩應盡的孝道。中國古代對人的各個年齡時段有不同的稱法,60為「花甲壽」、70為「古稀壽」、77為「喜壽」、80為「傘壽」、88為「米壽」、90為「卒壽」、99為「白壽」、108則為「茶壽」。這些壽誕儘管名稱不同,來歷也不同,但都需要兒女們用「做壽」這一方式來體現對長輩的愛戴和孝心。

  上虞民間有「生日年年有,壽誕六十首」的俗諺,意思是說人只有到了「耳順之年」即60歲才有資格做壽。壽俗中,還有不成文的習俗,那就是「做九不做十」、「男做九、女做十」和「逢五小壽小慶,逢十大壽大慶」。如60大壽,要提前一年在59歲的生日來慶祝,俗稱「做九」。而「十」與「賊」、「九」與「鳩」諧音,鳩是兇悍之鳥,也就是說男不能做賊,女不能為鳩。20歲、30歲、40歲、50歲都不做,因為「四」與「死」諧音,與「屍」近音,意味折壽;50歲得在49歲的生日做,可「四九」就是「死久」,也不吉利。故民間有「短十八、亡十九,三十歲來做陰壽」和「不到花甲不慶壽」的說法。

  壽誕禮在民間都比較重視,大戶人家更是有著比較隆重的慶典禮制。

  發帖

  壽誕前一月,由其長子或主事的晚輩徵求壽星的意見後,向親戚、朋友、同僚、門生、佃戶等發出請帖,俗稱「發帖」。請帖的一般書寫方法如下,右上角寫:「謹詹於X月X日為家嚴(或慈母)古稀壽誕,略備薄酒一盞,敬請賜教,恭候。」另起一行,再寫「光臨」。左下方寫:「XXX頓首」,再下一行寫發帖日期。現在,有的壽誕多在賓館酒店設宴,就要寫上具體地點、時間和包間等。請帖也由直寫改為橫寫,但寫法和文字基本一致。

  按俗,慶壽誕的時間可以提前到生日前,但不能延遲到生日後,即便是當年之內,過了生日就不能再做壽。

  壽禮

  壽誕作為比較正式的儀式,凡小輩和至親以及受到邀請的朋友或其他人都要送禮,出嫁的女兒還要挑禮擔,除了壽禮外還要特地縫製衣褲、鞋襪等作為壽禮。衣物多用蠶絲製作,象徵長生不老,長命百歲。凡是壽慶用的禮物,一律冠以「壽」字,如壽袍、壽襖、壽衣、壽桃、壽麵、壽糕、壽酒、壽燭、壽杖、壽畫、壽屏等等。每件壽禮必須綴上用紅紙剪出的「壽」字。壽桃是必不可少的壽禮,但如壽誕不是在果桃成熟的季節,可用麵粉做成的「壽桃」替代。大戶人家或書香門第的壽慶,除了準備前面的禮物外,還要贈送壽軸、壽聯等書畫作品以示慶賀。壽軸多是「松鶴圖」、「福祿壽三星圖」或「百壽」、「百福」、「百祿」、「百禧」圖之類的吉祥圖。壽聯多是「壽比南山,福如東海」之類的祝頌語。

  壽堂

  壽慶一般多在壽星的府第舉行,壽堂必設在正屋廳堂,正中擺放一把太師椅,壽星有功名的話,要在畫桌正中的小屏風上掛好敕令。壽堂的牆壁上掛上一幅紅紙金字壽屏。壽屏一般請當地名流書寫,內容都是壽星的功名、德行、業績等。

  臺門和大門懸掛彩球、彩帶。壽堂上張燈結彩,點滿寫上「壽」字的壽燭,大紅色壽燭表面配有龍鳳圖案。八仙桌上供壽麵、壽桃、壽糕、壽酒、壽筍「五福」,桌的兩旁擺萬年青、長青藤或松柏之類的植物。從「暖壽」開始,府第中所有的燈彩和壽燭都必須點燃。

  祭祖

  壽誕禮一般要連續舉行三天。壽星的壽誕日稱為「正壽」。正壽的前一天,俗稱「暖壽」。按俗,「暖壽」由出嫁的女兒承辦。正壽由兒子承辦。

  正壽這天,壽星身穿壽服,賀壽者也要穿著吉服。黎明時分就要「請壽星菩薩」。正午時分再「請祖宗羹飯」。請壽星菩薩時,桌上供奉肉、雞、魚「三牲」福禮或肉、雞、魚、羊肉和甲魚「五牲」福禮,點上壽燭香火、焚燒元寶,虔誠拜祝壽星菩薩。請祖宗羹飯時,除了前面的「三牲」或「五牲」福禮外,還要增添清茶和清酒。

  祭壽星菩薩和祭祖宗時都要燃放爆竹、鞭炮。

  拜壽

  壽慶時,壽星的壽誕日最為熱鬧。是日,至親、故交、門徒、下屬、近鄰甚至上司都來祝壽。大門外有專人司鑼,壽堂旁有樂隊伴奏。凡有祝壽者到達門口,司鑼敲鑼兩下後高呼:「貴客到」或「客人到」!樂隊聞聲奏樂。壽星隨即在高椅上整衣正坐,長子站伺一側。祝壽者上堂作揖,口稱「祝壽」。前來祝壽者如果是平輩的至親、故交,壽星起立相迎,如果是晚輩或下屬,就由長子代為回禮。

  如果是佃戶或農戶借祝壽之際送禮或前來請求租田種地的,一般不進壽堂。收下壽禮後,由行堂直接帶到廚房,讓其吃飯後離開。如果是上司或顯赫的親朋,壽星下堂迎接,拱手作揖,並邀入客堂聚談。

  至親賓朋基本到齊後,拜壽儀式正式舉行。儀式多請專業司儀主持。拜壽儀式開始後,樂隊奏樂,壽星上坐,親朋好友一一入坐,然後司儀介紹壽星簡歷、功績、子嗣情況。家中晚輩按輩分順序和親疏遠近,依次向壽星行「三跪九拜」禮,拜祝時要口念「福如東海、壽比南山」、「福祿雙全」、「長命百歲」、「健康長壽」等吉祥語,並送上壽禮。壽星受拜時,要贈送「壽禮包」,俗稱「子孫錢」。拜壽儀式完畢,主賓同吃壽桃和壽麵,吃麵寓意長壽綿綿,吃桃意謂長生不老。

  壽戲

  拜壽儀式結束後,大戶人家要請專僱的戲班上演壽戲。壽戲的劇目大多為喜慶、歡快、圓滿的傳統劇目,尤其戲的結尾必以大團圓謝幕,以圖吉利。

  看壽戲時,壽星坐在中間主桌、上司及地位顯赫者圍坐兩側,兒孫等家庭成員坐在第一排,然後按輩分依次坐定。

  戲班在演正戲前,一定要先演「八仙慶壽」的開場戲。唱詞如「壽桌團團轉,鮮花朵朵開,魚鼓一聲響,引出眾仙來,今日乃是壽星XXX的壽誕之日,你我駕起祥雲,往瑤池一走,壽山連福海,福壽萬萬年!」然後「八仙」一壽,以示慶賀。

  做壽戲一般為連續三天。

  壽宴向壽星拜

  壽宴,也稱「桃觴」,桃即壽桃,觴為酒器,「桃觴」之謂就是壽誕舉觴祝賀之意。前來祝壽的客人都要吃壽宴,壽宴要連辦三天,以正壽的晚餐最為豐盛。前來祝壽及送壽禮者依次入席,按輩分大小和身份高低或事先劃分好的位置坐定,共同舉杯祝賀壽星,祝福語大多是吉祥用語,如「祝XXX福體安康、長命百歲」等。

  壽宴時要先吃壽桃、壽麵,再吃壽菜、壽酒,「酒」與「九」諧音,故民間有「吃了壽誕酒,活到九十九」的諺語。菜餚除了傳統的十碗頭外,大戶人家有的還用全雞、全鴨、全魚、全鱉甚至用銀耳、海參等下八珍,乾貝、鮑魚等中八珍,以及熊掌、燕窩等上八珍。

  分壽

  壽宴結束,本家要拿「長壽食品」,如壽桃、壽麵、長生果等當做回禮,分送給家人、親戚和朋友,以分享長壽。同時,出嫁的女兒要挨家挨戶地向鄰居分送「長壽果」以示同喜同賀!舊時,「長壽果」都為壽桃、壽麵、壽饅頭、長生果、甘蔗、荸薺、硬糖等,現多為小包裝的方便麵、蛋糕、花生、桃酥、巧克力、水果等六種食品。

相關焦點

  • 送給80大壽長輩的禮品 這裡整理很全面
    家裡長輩過五十、七十、八十歲數的時候,晚輩都會舉辦做壽。祝壽,為長輩慶祝生日叫過壽,六十九歲過七十大壽,俗稱整壽。祝壽的人主要是我們的親戚,有子女、女婿和晚輩至親,近鄰厚友。那今天就談談,老人80大壽送什麼禮物好。觀山四字書法《福壽綿長》作品來源:易從網觀山老師書法《福壽綿長》是指福多壽高,是祝頌之辭。觀山老師的書法創作非常了得,他的創作態度端莊嚴謹,書法卓雅雄健,妙筆不斷。觀賞他的書法,令人感覺十分新穎,有眼前為之一亮的意味。此副經典的祝壽之詞,送給長輩祝願長輩多福多壽,非常推薦。
  • 臨汾有個賈得鄉,孝德故裡遠流傳!
    
  • 萊蕪中元習俗:請家堂擺供桌 體現孝德風尚
    又有哪些習俗?8月16日,記者採訪了萊蕪市民間文學研究學會會長李勝華,聽他講述咱們的中元節民俗。源自清乾隆年間    李勝華介紹,萊蕪市的中元節習俗,源自清乾隆年間的一次驅趕瘟神活動。大家覺得如何?」「好啊!」眾人聽了,鼓掌稱讚,都說這是個好辦法。    七月十五這天,鞭炮震天響,紙灰漫天飛。瘟神正鬧騰得開心,忽聞鞭炮聲四起,又見香菸繚繞,以為玉皇大帝升座金鑾殿,嚇得一溜跟頭上了天,瘟疫隨之消散。人們戰勝了兇惡的瘟神,渡過了生死難關。
  • 老人80大壽送什麼禮物好 一幅吉祥書法 送給老壽星
    家裡長輩過五十、七十、八十歲數的時候,晚輩都會舉辦做壽。祝壽,為長輩慶祝生日叫過壽,六十九歲過七十大壽,俗稱整壽。祝壽的人主要是我們的親戚,有子女、女婿和晚輩至親,近鄰厚友。整壽禮有壽幛、壽衣、壽人(糕點)、壽桃(面蒸)等;一般過壽只有壽人、壽桃。那今天就談談,老人80大壽送什麼禮物好。
  • 中國人為什麼要隆重慶祝「60大壽」、「80大壽」
    上周,因為工作原因調不開,本不準備回家的,奈何父親再三叮囑一定要回來,因為親人要做壽。記憶中從小到大,親人間似乎異常重視新生兒的滿月宴及長輩的60大壽、80大壽,這樣的日子基本都是大操大辦。長大後發現,國內都是差不多的情況,很多人其實很不理解為什麼要這麼重視這些日子。
  • 花垣小學:「以孝之名,踐行美德」孝德大課堂開課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9月3日,花垣小學內書聲琅琅,該校孝德大課堂開課了。在孝德課堂上,該校劉麗琴老師帶領學生走進歌曲《天亮了接著劉老師用一個個感人至深的孝德故事感染著孩子們,從「不愛吃炸雞」的父親身上,孩子們體會到了濃濃的父愛;用「臥冰求鯉」的孝德故事告誡孩子們要孝順父母、孝敬長輩,在享受愛的同時更要學會回報愛;課堂上的孝心調查更是難倒了部分孩子,不知父母的生日,不懂父母的喜好,不體諒父母的良苦用心……孩子們淚眼迷濛,哽咽抽泣。
  • 今年閏四月,長輩要送給晚輩什麼禮物?有什麼習俗?看完有數了!
    每個地方都有不同的風俗習慣,有些地區在閏四月時,兒女要送老人閏月鞋、留娘糕等等,那麼在閏四月時,長輩要給女兒和兒子送什麼禮物呢?有什麼習俗?1、送紅包。在閏月長輩送晚輩紅包常見在我國的南方,到了閏月時,晚輩要向長輩討要紅包,紅包的金額沒有限制,晚輩收到紅包後不能立刻花掉,而是要壓到枕頭下面,一直到九月。
  • 為何老人都不愛辦60大壽,有什麼講究嗎?
    現在雖然物質生活有了更大的改善,60歲雖然也已經步入了晚年,但是在發達的醫療的支撐下,60歲也並不能說是老人,在許多國家,人需要工作到65歲才能退休,60歲還完全具有勞動能力,換句話說,有的老人還是「不服老」,同時,現在醫療改善了,歲數超過80的老人也很多,許多60歲人的父母一輩都還健在,這種情況下一些老人就會認為自己不宜做60大壽。
  • 泉州泉港後龍上西村:老人不做八十大壽 省下7萬元捐村裡
    村委會工作人員代為發放慰問金早報訊 (記者林志安 通訊員劉澤陽 文/圖)昨日,泉港區後龍鎮上西村熱鬧非凡,村裡的張碧嘉老人80歲了,兒女們原本打算辦百桌宴請親戚、鄰居,卻被老人婉拒了,樂善好施的張碧嘉老人決定簡約慶生,省下7萬元錢捐給村裡做公益。
  • 閩南習俗過五十大壽需要準備這些美食供品,你都知道多少?
    婆婆過五十大壽,按照我們這邊閩南地區的傳統習俗,需要準備很多美食供品來祭祀拜神,這是一種信仰,我們這邊信仰佛教,每逢特定的日子都有特定的祭祀節目。再準備一些閩南特色的五香卷,這些特色小吃都是和婆婆一起做的。還殺了一隻雞和一隻鴨,這是供品的標配。雞鴨都是自己養的,所以看起來黃油油的特美味。對了,還有閩南特色的花生酪,米糕,地瓜糕等等。還必須買一些水果和乾貨,乾貨一定要包括魷魚,海蠣,瑤柱,蝦米這些。然後在供桌前準備面線紅蛋和酒水,這樣就算準備好所有供品了。
  • 家鄉的習俗
    家鄉的習俗 濟南市章丘區曹範學區中心小學 六年級2班趙恩召 指導老師:趙敏我的家鄉在章丘,一年一度的春節又來到了,家鄉的大街小巷熱鬧非凡,而每個地方的過節習俗都各具特色。每到過春節的時候,也正是主婦們在廚房裡最忙碌的時刻,年菜都在前幾天做好了,而年夜飯總要在年三十當天由掌廚的做出來,而且大年初一的餃子也要在三十晚上包出來。這時家家的砧板都在噔噔噔地忙著剁肉、切菜。此時,砧板聲、爆竹聲,再夾雜著人們的說笑聲,此起彼伏,洋洋盈耳,交織成除夕歡快的樂章。
  • 農村老人70大壽,一直有過九不過十的說法,有什麼講究嗎?
    一般六十九歲過七十大壽,俗稱整壽。祝壽的人主要是子女、女婿和晚輩至親,親朋好友等。整壽禮有壽幛、壽衣、壽人(糕點)、壽桃(面蒸)等。一般民間做壽七十歲為大壽,八十為上壽,九十歲為老壽,百歲為期頤,都盛大祝賀。親朋好友送來賀禮,並演戲一面喝酒一面看戲,戲的內容以富貴長壽為主。壽宴中,一定要有豬腳面線這一道菜。壽星還要盛裝,坐在正廳接受子孫拜壽。
  • 老人過壽,「辦了,家裡兒女都有面子」
    比如筆者2016年在蘇州調研時,那裡的村民過壽就很少,一般只有80歲大壽才過,他們認為不滿80歲做壽不吉利,但80大壽過得也很簡單,自家人在一起吃個便飯,「買點麵條煮一下,吃壽麵,也不放煙花爆竹,幾百元就搞定了。」而有些地方甚至沒有給老人過壽一說。事故發生地山西臨汾農村作為北方村莊,當地的養老傳統維繫得較好,為老人做壽的風俗也一直延續至今。
  • 過年神奇的習俗之一,帶上孩子給長輩磕頭
    這幾天,有網友在網上求助,說婚後第一年回老公家過年,老公家在北方,有些過年的習俗簡直讓她崩潰,尤其是大年三十要給長輩下跪磕頭拜年領紅包。作為北方某地區的一員,說實話,我們這裡確實是有這種習俗的。但是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可怕,反而在我們看來是個很有意思的事。大年三十吃過年夜飯,家裡的男性成員就出動了,這裡注意了,是只有家的男性,對,女性是要留在家裡的,尤其是長輩,還要等待其他小輩的過來磕頭拜年。家裡的孩子基本從6歲開始,也會跟隨爸爸出去拜年。
  • 女人70大壽,怎麼過,有何講究
    女人70大壽,怎麼過,有何講究 文/成長新視點 人生七十古來稀,一般給老人做壽,是男的做九,女的做十。可是,真正算起來,應該是男的做八,女的做九。
  • 民間故事:大壽過九不過八,兒女不聽偏要過,先生:不久了準備吧
    農村有三大事,結婚、喪事,再者就是過大壽了。其實城裡也一樣,但也就當個普通生日為老人慶生一下,遠沒有農村那麼重視和隆重。一方面原因,是因為觀念的不同,城裡人相對來說對習俗對規矩看的淡些,畢竟層面不同,你的想法也就不同。親朋好友相隔甚遠,遠沒有在農村來往密切。
  • 女人70大壽怎麼過,有何講究?
    女人70大壽怎麼過,有何講究?文/@成長新視點人生七十古來稀,一般給老人做壽,是男的做九,女的做十。可是,真正算起來,應該是男的做八,女的做九。因為,古人在年齡上,是按虛歲計算,也就是在娘胎裡的時間也要算上,做壽同樣也是按虛歲。所以,七十大壽,男的是68周歲做,女的是69周歲做。所以,又有「過九不過十」說法。做壽一、古人做壽的習俗。
  • 上虞古代孝德故事連環畫《包娥的傳說》出版首發
    近日,區關工委聯合區教體局、區孝德文化研究會、驛亭鎮中等四家單位編印出版的上虞古代孝德故事連環畫《包娥的傳說》正式首發。期間,驛亭鎮中各年段學生和驛亭鎮孝豐村村民接受贈書。教師代表沈淼、省美德少年杭椿代表學生還在會上就如何用好、學好孝德教材《包娥的傳說》做表態發言。
  • 老太太八十大壽,兒女買了蛋糕,吹蠟燭時老太太卻生氣的鎖上房門
    今天是張奶奶的八十大壽,她在海外不同國家工作每年只有過年才回來的兒女們這次特地都趕了回來,給老母親慶生。自從七年前老伴過世以後,平時老太太身邊就只有僱的保姆照顧著,別看老太太這麼大年紀了,身體硬朗著呢,看上去就跟六十多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