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足的睡眠、均衡的飲食和適當的運動,是國際社會公認的三項健康標準。良好的睡眠同均衡的飲食和規律的運動一樣是健康的三大支柱之一。良好的睡眠被列在三項健康標準之首,然而遺憾的是,很多人對睡眠健康的關注和認識不足。
每年的3月21日為世界睡眠日,2017年的諾貝爾生理學與醫學獎授予三位研究晝夜節律的科學家,可見晝夜節律在健康睡眠中的重要性。晝夜節律是指身體內周期性的事件,體內生物鐘產生晝夜節律,但環境因素如陽光、溫度等也會影響晝夜節律。
2018年世界睡眠日的主題為「規律作息,健康睡眠」,提醒全社會關注睡眠作息習慣,睡眠健康問題。對於嬰幼兒,睡眠有助於增強嬰幼兒的腦發育和記憶力,有利於腦功能的恢復。高質量的睡眠有助於他們的體格生長和智能發育,如果睡得很好,嬰幼兒情緒就會比較好,注意力也會比較集中、還能增強記憶力和學習能力。經常睡眠不足,會使免疫力和抵抗力降低,還會影響視力,引起肥胖。因此我們藉此呼籲「關愛寶寶健康,從睡眠開始:規律作息,健康睡眠,需從嬰兒期開始。」
那麼,怎樣建立規律的作息,給寶寶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呢?
俗話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要讓寶寶在今後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出生後就要開始幫助寶寶建立規律的作息,0~3個月的時候寶寶的生物鐘和睡眠節律還未完全形成,所以3個月齡前不建議做任何睡眠訓練,這時家長需要做的是教寶寶認識白天和黑夜。有的家長白天怕影響寶寶睡覺,白天寶寶睡覺的時候,拉著遮光窗簾,說話輕聲細語,連走路也不敢發出聲音,是完全沒有必要的。有的家長晚上怕太黑寶寶出意外,就整夜亮著燈,這樣很容易讓寶寶搞不清白天、黑夜的界限,導致「黑白顛倒」,非常不利於建立規律的睡眠。有些寶寶半夜醒來,會因害怕太黑暗的環境而哭鬧,家長可點一盞小夜燈陪伴他。
要給寶寶一個優質的睡眠環境
溫度:寶寶睡覺的時候要室內溫度適中,空氣流通,適量衣服或被單:可將手放於嬰兒頭背部位來測試溫度,如感到溫暖而沒有汗溼,便是寶寶感到舒適的溫度。
合適的臥室設置:寶寶床墊的顏色不要太鮮豔,床上也不要擺設過多的玩具,這樣容易導致寶寶興奮,難以入睡,並且玩具容易倒下,引起寶寶窒息,毛絨玩具上面的毛還容易引起寶寶過敏。
睡床:美國兒科學會建議0~6個月的寶寶,同屋分床睡的方式比較好。建議寶寶與父母「同眠」(靠近父母的嬰兒床)而不「同床」。這樣即保證了母親和寶寶的親密聯繫,讓母乳餵養、安撫和觀察寶寶都很方便,同時避免各種可能發生的母嬰同床的危險。
睡姿: 0~6個月的時候建議仰臥睡,其他姿勢可能會堵住寶寶的呼吸,造成安全隱患。等到寶寶的動作能力發展好了,能自主翻身的時候,這時候怎麼睡都無所謂,寶寶會找到自己喜歡的睡眠姿勢。
入睡時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晝夜節律,正確識別孩子的睡眠信號,察覺孩子的睡眠時機,在孩子想睡覺前讓他入睡是關鍵。
寶寶雖然不會說話,但他會用他的肢體語言來告訴家長「我太累了,快讓我睡吧!」如果此時家長不理解他的意思,繼續逗他的話,錯過了孩子的最佳「睡眠時機」,也就是孩子自然睡眠時間,孩子會產生一種與壓力有關的激素,能過度刺激孩子,讓他「亢奮」,容易煩躁不安,哭鬧,難以安撫。這就是有些過度疲勞的孩子,就算睡著了,也可能半夜醒來,難以再次入睡或者早上過早醒來。
如何正確識別孩子的睡眠信號?
睡眠信號:吸吮的動作越來越不明顯,越來越慢;活動減少,行動放緩;更加安靜,更加平靜;對周圍事物不怎麼感興趣;話語變少;眼睛注意力變得不集中,眼皮有點聳拉或上下眼皮打架,打哈欠等
過度疲倦的信號:如果媽媽忽略了上面的睡眠信號,寶寶就容易困過勁了,表現為揮動肢體、抓臉、拉耳朵或揪頭髮;不停揉眼睛、躁動不安;崩潰大哭、哭鬧不止;易怒。
所以,照顧寶寶時,要注意觀察他的一舉一動,一旦發現他想睡覺的信號,就千萬不要再逗他了。家長平時可以做個記錄,觀察寶寶獨特的入睡信號,掌握寶寶的睡眠最佳時機。
在正確的引導下,大部分寶寶在3個月左右開始形成作息規律。家長可以做一些固定的睡眠程序,日久天長,睡眠程序會讓寶寶形成一種條件反射,每當家長開始做這幾件事情的時候,寶寶就會知道睡覺時間到了,我應該睡覺了,並且越小開始訓練,這種條件反射越容易形成。
固定睡眠程序建立——建立固定的入睡流程:父母幫助寶寶入睡前放鬆身體、安穩情緒的一系列活動,在睡前30分鐘減少外界刺激,安排3~5個安靜、愉快、固定順序的活動,每天活動內容基本一致,避免過度激烈的活動及過度興奮。包括:沐浴、清潔、按摩、親子活動、安撫等等。家長應該給寶寶儘早引入入睡流程並固定下來,建立固定的睡眠程序。
每天晚上都儘量在相同的時間睡覺,這樣可以讓寶寶每天一到固定的時間就會想到睡覺。然後在寶寶睡覺的地方,選擇固定的睡前程序,長期下去,寶寶就會知道每當家長開始這麼做的時候就是該睡覺的時候了。當家長做完這些事情以後,寶寶通常也變得平靜下來,最後就要把寶寶放在床上,讓寶寶自主入睡。
若要替寶寶建立良好的睡眠習慣,應及早幫助寶寶學習自行入睡。不良的睡眠習慣是妨礙嬰幼兒順利入睡的最常見原因,例如:奶睡、抱睡、搖睡等方法來哄他才肯入睡。這些不良睡眠模式一旦成為習慣,寶寶便會過分依賴家長的注意和陪伴才肯入睡。
如何安撫寶寶,讓寶寶學會自主入睡?
(1)用襁褓包裹寶寶,抱起來,輕輕搖晃,頻率每分鐘60次左右。
(2)重複播放安神輕柔音樂、搖籃曲或媽媽在寶寶耳邊輕語。
(3)輕輕為寶寶按摩。
(4)握著寶寶的小手。
(5)安撫小物:可挑選數樣柔軟的玩偶或當作寶寶的安撫替代物,若寶寶在夜間醒來,較容易自行安撫入睡,但不應該過度依賴某件安撫替代物。
讓寶寶學會自己入睡,並且愉快地醒來。
家長可以為寶寶記錄睡眠日誌,輕鬆掌握寶寶的睡眠規律,逐漸讓寶寶的睡眠變得有規律。
記錄把寶寶放在床上的時間,寶寶睡著的時間,寶寶醒過來了的時間,把寶寶從床上抱起來的時間,寶寶夜醒的時間。還可以記錄寶寶入睡的時候是怎麼睡著的,在晚上醒來後又是怎樣睡著的。
對於幼兒應該每天都保持一致的上床睡覺及起床時間,不要平時和周末、上學和放假作息時間完全不同,這樣會使很多孩子的睡眠受到顯著影響。對孩子入睡前的行為有所限定。
有些孩子會在入睡的過程中不斷提各種要求,以拖延睡眠時間。這時父母應該對其有明確的限定。例如睡前講故事,必須在之前和孩子約定講幾個故事,並且必須遵守這一約定。不能因為孩子的吵鬧而放棄這一事先限定,否則孩子很有可能會因此而出現入睡困難、入睡時間延遲的情況。不建議在床上給孩子講故事,不能在床上做與睡眠無關的任何事情。讓孩子建立睡覺與床之間的聯繫。
要讓孩子知道:床就是用來睡覺的,家長不要在床上玩手機、聽音樂、會讓寶寶變得興奮,一到床上就期待興奮的活動,就不想睡覺。所以家長一定要強化孩子睡覺與床的聯結。
建立固定的睡眠程序以及養成規律的睡眠作息,是解決一切寶寶睡眠問題,健康睡眠的基礎。幫助寶寶養成規律的睡眠作息,父母除了要及早開始外,還需要立定決心和持之以恆。家中每個照顧者的體諒、支持和合作必定可以幫助家長達至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