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草葉集》創作衝擊看《亡詩社》非正統教學對人的成長的張力

2021-01-09 阿睿愛念叨v

如果有一部電影我念念不忘永遠不會厭倦看的話,《死亡詩社》就是其中之一。這部電影傷害了太多人的無知和逃避,重塑了太多人的生活態度和價值追求,包括我。

俗話說,奧斯卡金像獎不是校史上最好的電影,所以很多學生都沒聽說過,我們應該鼓勵學生撕掉教材中對陳腐的介紹,啟發他們學習獨立思考,跳出常規;引導學生依次站在課桌前,啟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盲人,尋找看似平庸的人生意義卻暗流湧動。

這個非傳統的老師叫約翰基汀,學生們親切地稱他為「哦,船長,我的船長!」,恰當地揭示了基汀在他們生活中的指導作用。事實上《死亡詩社》對許多觀眾來說也是生命的燈塔,引導他們在黑暗中穿越無數的柳暗花明。

值得注意的是,《死亡詩社》在《草葉集》中引用了大量的沃爾特·惠特曼。事實上惠特曼表現了傳統詩歌的對稱性和節奏性的無意識和創新精神,他一出版就在文壇掀起了一場創造性的衝擊,就像基汀的非正統教學模式給頹廢的威爾頓貴族學校帶來了許多討論一樣。

在這篇文章中,我將結合惠特曼《草葉集》詩歌的內容和背景,與大家分享啟迪和《死亡詩社》那基汀教給學生的索引的主要價值。

一、正視時間的緊迫性,及時擴大生活的規模

惠特曼年輕時也曾擔任教師,他獨特的教學方法深受學生喜愛。然而他穩定的教學生活並不能平息他擴大人生閱歷的願望。事實上正是惠特曼對平凡的不情願、對充實人生的躁動和對時間的緊迫感,成為他敢於挑戰文壇一貫的寫作方式,面對當時許多批評的思想基礎。

在《草葉集》中有一首詩《想想時間》,表達了惠特曼的思想

想想時間——回顧過去!想想和未來!沒有意義嗎?過去沒有開始就沒有意義嗎?如果未來是無意義的,那麼他們肯定是無意義的。我曾夢想,已知短暫生命的目的和本質是為未知的永恒生命建構和確定一個身份。

在電影《死亡詩社》中,基汀也試圖啟發學生注意時間對生命發展的重要性。在第一節課上,基汀沒有直接到課本上開始教學,而是先帶學生參觀了學校歷史博物館,向他們展示了行動前的價值排名。基汀把照片中的學生和來訪的學生一起做分組比較,試圖把照片中人物的命運投射到學生的思想中,然後遵循好的建議:時光飛逝,所有的人都會活在後來者的記憶中。是為了及時行動而大放異彩,還是浪費時間而一事無成?選擇權總是掌握在學生手中。只有加強思想,才能冷靜行事,不偏離正軌。

及時行動,珍惜時光表現豐富生活內涵

在第一課中,基汀老師用上述方法連接過去和現在,並觸動了學生對現在和未來的因果思考。正是這種生活的緊迫感,讓學生們重新啟動「死亡詩社」模式,晚上睡覺的時候在山洞裡讀那些優美而富有哲理的詩,讓·尼爾不甘心只是聽從他父親的命令,閱讀枯燥乏味、毫無興趣的醫學書籍,相反,他試圖參加莎士比亞《仲夏夜之夢》的演員海選,最終獲得了小精靈的一部分,並贏得了全場的勝利,但面對觀眾的歡呼,他們不喜歡有機會表達自己。等等,這些及時的行動都是基汀老師教給學生的勇氣,就在威貴校的死水裡,遊走了波瀾的生機和阻力。

及時行動,以飽滿的精神不辜負時間世界

基汀也把教室放在綠地上,他讓學生們排好隊,大聲朗讀《草葉集》中的《歡樂之歌》詩,然後把足球踢出去:有的學生叫「做一個世界的水手,奔赴所有的碼頭」,有的學生叫「啊,我活著就是生活的主人而非奴隸,作為強大的徵服者面對生活」,甚至有的學生叫「做一個真正的上帝!」……,這與尼爾父親引領的頹廢枯燥的學校氛圍和功利的期望格格不入。這些充斥著孩子們的青春並沒有宣稱他們將來會成為醫生、律師、銀行家和政府官員,而是呼喊著跳,期待著他們未來的自由和獨立。

基汀的教學跳過了現實主義這一章,但他用其他方式來充實學生的精神世界。在潛移默化中,基汀向學生傳達了現實主義並不是刻板的類型,每個人都生活得很愉快,這是令人欣慰的現實主義。追求物質上的支持,讓自己在指定的軌道上進步,當然也是不辜負時間的方式之一,但追求精神上的豐富才是不辜負時間的核心。

二、獨立理性思考,穩定結構三觀在不穩定的互動情境中

在《沃爾特·惠特曼傳》中,佩裡摘錄了第一版《草葉集》的序言。其中,惠特曼對美國詩人的創作思想和創作方式有著獨特的見解

儘管本文的敘述對象是詩人群體,但我們仍然可以清晰地感受到惠特曼保持獨立思考在複雜的知識灌輸中對待人的態度。這也是電影《死亡詩社》中意識的主題。

在課堂上,基汀批判了以量、橫軸、縱軸的方法評價詩歌價值的教科書範式,指出他與僵化的對待和被動的接受如影隨形沒有區別。所以讓學生們把教這個理論的書撕下來。教學生如何開始思考的邏輯方法有很多,但是卻教育卻很少,比如基汀要求學生把頹廢的言論完全扔進垃圾桶。學生永遠不可能寄希望於遇到每一位老師基汀喜歡張揚創新,只有每個人都在或寬或窄的教學互動模式下學習獨立思考,才能真正穩步地構築自己的三觀領地。

這部電影更有趣的部分是卡麥隆用基汀在黑板上做筆記,在基汀說「上述都是鬼話連篇」之後,他草草寫下筆記。卡麥隆的這種行為是典型的填鴨式教育下的傀儡學生。他事先沒有想好課本的內容,甚至等不及老師講起整個教學話題。在這裡,我們用灰色幽默的方式諷刺守法的人們,並突出獨立思考對人生的希望的光芒,否則,我們只能接受逆境,最終在別人的思想風暴中亂塗亂畫。

基汀類的最大特點是他非常善於將抽象的思想具體化,當他教授「一致性」主題時,他會讓學生介入中庭。他先讓學生排隊跟著走,然後指出皮茲、奧佛史區跟著卡麥隆保持自己的步速的困難,然後沒有具體規定步速大小、步速、走方向,讓學生自由行走,走自己的路,讓學生練習不走的權利。他向這裡的學生傳達的是,所謂的「一致性」與前人和外界不一樣,但行為遵循內在的自由。保持這種自我一致性並不容易,為了保護自己,太多人隱瞞真相,裝模作樣。這種背離內心的行為獨立思考其實很懦弱。所以,基汀總是鼓勵學生「敢於逆流而上」。

此外,在電影中,基汀進一步教育學生,獨立思考不等於無限荒謬,開拓思想領域的前提是以周圍的客觀事實為參照線。所以觀眾會看到查理從上帝那裡召喚並要求學校允許女生進入時,他對他說基汀「汲取生命的精髓,不代表把骨頭啃死。有大膽挑戰的時候,也要有謹慎之時。嘗試被校方開除,不是大膽而是愚蠢,你會因此失去一些寶貴的機會。」

三、從另一個角度,我們可以探索和發現自我在生活中的意義

大多數教師選擇口頭激勵來提醒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基汀卻直接跳上講臺桌,並引導學生照做,真正做到內容與實踐相結合,儘量加強認知。

接著,基汀告誡學生,「同樣,讀書的時候,不要只想作者怎麼看,想想你自己怎麼看。」這其實是一個教學生擺脫被動填鴨式教育的過程,啟發他們不僅要仰望書本上的金科玉律,還要注意自我意識,俯視並在教條中找到自己的突破點,從中把握對作者寫句子的理解從上到下。

下課後,老師給學生布置了一個作業,讓他們自己作詩。託德輾轉反側,靈感還是落不下。基汀一針見血指出,託德不是沒有靈感,而是片面地認為自己心中的一切都是毫無價值的,太尷尬了,他膽小、害怕、自欺欺人。於是他用惠特曼的基汀詩「我站在世界屋脊上,喊出我野性的狂叫」鼓勵託德,先讓他大聲自信地喊出「Yawp!」,然後把黑板上方的惠特曼照片作為主題,遮住託德的眼睛,讓他釋放激情,發揮想像力,說出自己的第一個想法。最後,託德在全班同學面前即興寫了一首令人驚嘆的詩。最後,基汀滿意地拍了拍託德,讓他記住了這段經歷,記住了他的內心依然是不羈的詩意,記住了自卑是對生命的威懾,記住了「我」是他命運的最大意義。

當基汀因推卸責任被學校開除時,這個靦腆謹慎的男孩第一個站在課桌上,帶領學生高喊「哦,船長,我的船長」向基汀致敬。這不僅是整部電影的高潮,也是學生內心世界的高潮,這種對基汀新鮮、無限、創新的教育理念的認同和歸屬感,是他們在封閉的傳統學校中的寶貴財富。

實際上,「哦,船長,我的船長」取自惠特曼的同名詩,其中也有幾句話,「勝利的航船從險惡的旅途歸來,它的目標已經達到;歡呼啊,海岸,巨鍾啊,敲響!」成長不取決於靈魂的一根柱子是否倒下,成長榮光即使一根柱子倒下,也能作為另一根精神支柱站起來。

在這裡我不得不提到佩裡在布利斯和《沃爾特惠特曼傳》中寫的一段過去。據說惠特曼不遺餘力地收集許多報刊當年對《草葉集》的評論,甚至匿名評價讚美《草葉集》。在《美國最後一位吟遊詩人》中,惠特曼對自己說,「我們應該消除內心的一切羞恥感,成為真正的自我。我們應該創造出一種充滿活力且反叛精神的文學。現在。我們應該意識到這部作品就是代表著這種精神的作品。」

可以說,惠特曼用自己的頑強和耐心構築了《草葉集》宣傳推廣的頂梁柱。文學史最終證明「惠特曼的確在英美詩歌史上開闢了一個新的流派,形成了自己的傳統,這是他勇於批判和反對舊傳統的結果。」

這裡是對智慧的考驗,對智慧的最後考驗不在學校,智慧不能從智者傳給智者,智慧屬於靈魂而不能被證明,他是自己的證明,他適用於一切階段、事物和品質達到完美,他是對事物的真實性和不朽性的肯定,他是事物的本質,有一些東西在事物的表象中呼喚智慧出靈魂。--《草葉集·大陸之歌》

在上世紀代的背景和電影所營造的教育氛圍下,即使沒有學生尼爾自殺,基汀遲早會被開除。這並不妨礙基汀的與眾不同,也不減損學生的尊重和愛戴。一些影評人認為《死亡詩社》的結局是一場悲劇,持這種觀點的觀眾主要看到,尼爾的父親不理解他的夢想,步步緊逼生活不像死亡。當然,這是合理的,但他只關注尼爾人的個人痛苦。

從電影主題的宏觀角度來看,應該說《死亡詩社》是向死而生的明朗結尾。他強調,多年來侵蝕學生精神自由的壓迫心理已經消亡,當學生們送別基汀的那一刻,獨立的智慧已經從靈魂中召喚出來。即使基汀離開,即使學生們仍然被囚禁在威道爾頓學校的陳腐裡,基汀所傳授的價值觀也會伴隨著翕忽、隨心所欲、精華。

(本文《草葉集》詩詞節選均為鄒仲之譯文,有刪減。)

相關焦點

  • 從《草葉集》創作震蕩,看《死亡詩社》非正統教學對人成長的張力
    如果說有哪部電影讓我念念不忘百看不厭,《死亡詩社》當屬其一。這部電影觸痛了太多人的渾噩與逃避,重塑了太多人的生命態度與價值追求,包括我。事實上,《死亡詩社》也是很多觀影者的人生燈塔,指路過無數混沌無光下的柳暗花明。值得注意的是,《死亡詩社》中大量引用了沃爾特·惠特曼在《草葉集》收錄的詩句。事實上,惠特曼所展現出來的,對傳統詩歌對稱性及韻律的無所顧忌和創新精神,出版當年就在文壇掀起了創作震蕩,一如基汀非正統的教學模式給腐朽的威爾頓貴族學校帶去的議論紛紛。
  • 《草葉集》譯本眾多,趙蘿蕤的版本何以「最佳」
    美國大詩人沃爾特·惠特曼的《草葉集》伴隨了幾代中國讀者的成長。早在百年前的新文化運動之初,這位大詩人就已經被當時的留日學生介紹回國。先是田漢於1919年《少年中國》的創刊號上發表了《平民詩人惠特曼的百年祭》一文,文中選譯了《草葉集》裡的詩歌片段。隨後,郭沫若又在《時事新報》上翻譯了《草葉集》裡的一篇《從那滾滾大洋的群眾裡》,自此打開《草葉集》在中國的譯介之門。
  • 今日書香|《草葉集》壓卷之作《自我之歌》
    》的壓卷之作,也是《草葉集》中最長的一首詩。圖:新書實拍這首詩全面反映了作者沃爾特·惠特曼的精神氣質和思想,是他最重要的詩歌之一,也是《草葉集》的「草種」。圖:新書實拍美國詩歌裡程碑《草葉集》壓卷之作惠特曼的詩有著豐富的哲思和澎湃的激情,對美國乃至世界詩歌藝術都產生了相當大的影響。
  • 豆瓣9.0《死亡詩社》:在平靜中絕望,人要怎麼活才算真的活過?
    學校緊張、壓抑、灌輸式的教學模式讓高中生們壓抑痛苦卻又無能為力。英文教師基廷的到來打破了這所學院的沉悶氣氛,他以其獨特的、充滿活力的教學方式引領孩子們找尋自我,領略愛、美、自由的真諦。但最終故事以學生尼爾的死和不走尋常路的基廷老師被解聘而告終。
  • 《死亡詩社》:遠離電子繭房,成為一個可以獨立思考的人
    今天,我想和大家談談《死亡詩社》這部電影,想必不用我多說,很多人都已經聽過或者看過這部電影了,如果用兩個詞來形容這部電影帶給我的感受,我會說震撼與感動,影片中基廷對學生們的教育方式獨具一格,自始至終,他都從沒想過要給學生們灌輸課本上枯燥的知識,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比起傳統填鴨式的知識傳輸
  • 《草葉集》洪尚秀導演的另類之作
    電影《草葉集》演員們對作品進行了說明,並發表感想。7日下午在釜山海雲臺電影殿堂Dureraum大廳,電影《草葉集》(導演洪尚秀)召開了說明會。演員孔敏晶、金璽碧、申碩浩(音譯)出席。《草葉集》講述的是,在胡同深處的一家咖啡店裡,一名女子通過觀察身邊發生的事,以及周圍人的對話內容,從而記錄和思考自己人生的故事。該影片受第23屆釜山國際電影節韓國全景電影展映部分正式邀請。孔敏晶表示:「《草葉集》是一部奇異的電影。但又極具趣味性。歡笑中充滿緊張感。喜歡洪尚秀導演作品的觀眾們,在這部作品中將體味到不一樣的感覺。它是能讓我們感受到生與死的影片。」
  • 淺析電影《死亡詩社》:教會孩子自主思考,才是教育最終的目的
    《死亡詩社》——這部優秀的電影,沒看過的人單看這個名字,可能會認為這是一部恐怖分類的懸疑魔幻電影,但實際上並不是這樣,雖然名字聽起來有些嚇人,但這其實是一部非常優秀的教育電影。這是一個關於一群學生與一個老師的故事,這個故事平淡又深刻,讓人在看完這部電影後,能夠獲得相當的啟示與思考。
  • 全媒體時代 藝術創作與評論的張力還有多大
    當前,有人認為隨著全媒體時代的來臨,與紅紅火火的文藝創作相比較,在人工智慧和強大的搜尋引擎面前文藝理論評論已經大大喪失了獨立價值,文藝創作和理論評論之間的張力已然氣若遊絲甚至蕩然無存。筆者認為,儘管進入全媒體時代,文藝創作和理論評論之間的溝通方式發生了重大變化,面對面少了、屏對屏多了,但是文藝創作和理論評論之間的張力並不會因為媒介環境的變化而發生根本變化。
  • 「國際性」和「國家性」張力中的IB教師專業成長
    來源:IB教學研 作者:IB小研 編輯|Sophie 在2019年IB中國年會上,華東師範大學國際與比較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員,碩士生導師趙健博士以《「國際性」和「國家性」張力中的IB教師專業成長」》為主題發表了主旨演講,受到了大家的廣泛關注
  • 楊荔佳:心存感恩寄情文字——讀譚文德先生的《草葉集》
    2020年10月15日,大荔作協一行十人驅車赴渭南同渭南市高新區作協舉行文學聯誼活動。在這次活動中,我作為一名文學愛好者有幸結識了渭南市高新區譚文德先生,並榮幸得到譚文德先生贈書《草葉集》甚是感動!譚文德先生中等身材,一張關中東府人典型的面容洋溢著略帶靦腆的笑容。
  • 無忌訪談04期 | 民間詩社訪談錄3:醉根詩社、碧湖詩社、湘天華詩社
    我們認為,凡已參加或將被邀請參加醉根詩會的詩人,都是醉根詩社的社員。沒有地域、性別、年齡、民族等的限制,社員總數可由80人至於更多。平時我們不組織社課,也不主張搞詩詞大賽。根宮佛國辦有《醉根》雜誌,歷屆醉根詩會活動中詩人們所創作的詩詞作品,都會在上面刊發。
  • 《死亡詩社》-死亡詩社成員
    最後的尼爾到這裡我們回頭看尼爾,才發現他一直處於絕望的境地當中,只有父親原本的承諾的自由是自己的希望。換學校不僅有十年的時間,而且要離開現在的詩社。坐立不安的託德喊出來之後的託德,解放了自己,邁出了打敗心魔的第一步,他是詩社成員中最先成長的一個。
  • 手工的《月亮和六便士》、刺繡的《草葉集》……數字時代,我們如何...
    作為惠特曼誕辰200周年紀念版本,典藏版《草葉集》復刻了1885年原版裝幀,並使用布面刺繡燙印,這是如今很少使用的圖書工藝。責編宋芊找到了第一版《草葉集》封面圖片,這是惠特曼本人設計的。由於年代久遠,圖片十分模糊,張志全先用放大鏡放大細節,再進行矢量化操作,儘管模樣出來了,但真正的刺繡工藝在落實中困難重重。
  • 惠特曼與《草葉集》:「我設計的是未來的歷史」| 一詩一會
    1855年,惠特曼的代表作《草葉集》初版問世,共收錄了十二首自由體詩。無論從內容還是詩歌形式上看,這部詩集都與主流觀念大相逕庭,因而少有人問津。於是,惠特曼接連寫了三篇匿名評論刊載在當時的雜誌上,上面的這段話就是其中一篇評論文章的開場白。他還在文章中聲稱,這些詩歌「將開創一種健壯而無所畏懼的文學」,而「美利堅合眾國的內心世界也將宣告自由而獨立」。
  • 夢想與現實,你該如何選擇,一起來電影《死亡詩社》尋找答案吧
    今天,漢堡君看了一部關於教育類題材的電影,電影名叫《死亡詩社》電影《死亡詩社》咋一看電影名字好像恐怖片,其實不是,這是一部關於教育類的電影,1989年的電影,豆瓣評分9.0,非常值得一看的電影。教育,一直圍繞在我們每個人身邊,無論何時何地何人,都離不開學習,有學習,就離不開教育,並不是說離開了學校就不再是教育。回到影片。影片開頭通過開學儀式,直接交代了學校的輝煌歷史,而這所學院也一直是全美最優秀的預備學院,所以很多家長都願意把孩子送進來。學校的教學風格是嚴謹刻板的,偏偏新學期來了一位文學老師--約翰·基汀,一反傳統名校的嚴謹刻板。
  • 無忌訪談05期 | 民間詩社訪談錄4:承社、銘社、半畝塘詩社
    2013我開始在市老年大學工作並講授詩詞賞析與創作,度過了一段難得的穩定期,今年受政策和疫情影響,5月剛剛失業。這二十多年的工作經歷,讓我備嘗人世艱辛,切身體會到底層百姓的生存狀態,幸運的是我從1998年起開始詩詞創作,始終堅持不懈,從自學而入門進而有所得走過一條甘苦自知春秋不悔的道路。至於成就,雖然我也曾獲得過一些獎項,但回頭來看早期的作品極少有滿意的,這兩三年來的有些作品方才略得我心也。
  • 臺灣現代詩派三大詩社及其代表人物
    圍繞現代詩的內容和形式,三大詩社有各自不同的主張,在不同發展階段亦有不同的追求,加之每個詩人的風格、志趣各異,因此,詩社之間常常爆發各種規模的論戰,此類大小論戰也在上世紀後半葉成了臺灣文壇活力的明證,同時註解出臺灣文學,尤其是詩歌藝術的成長脈絡。
  • 高考語文《草葉集》名著閱讀(初三優生和高中生)(內附名著閱讀96篇)
    實際上,惠特曼既不是一個超乎歷史傳統之外的所謂受到「天啟」的歌手,也不是如他自己所說的一個「粗人」。他在四十年代和五十年代前期積累了豐富的文學知識,吸收了英美文學傳統中各方面的營養;甚至到《草葉集》問世以後還在繼續向同輩詩人的作品借鑑,並總結自己的經驗教訓逐漸向傳統靠攏,以致許多批評家又反過來指責他中期以後便失去了原有的創新精神。
  • 豆瓣9.0分的影片《死亡詩社》,偉大的思想救贖,流著淚看完!
    影片故事《死亡詩社》這部影片單單看名稱一位是一部恐怖片,其實「她」是一部關於思想關於教育方面的影片。影片主要講述了在當時有一所名為威爾頓預備學院以古板保守傳統的教學方式從而取得很高的升學率,很多孩子為了考入名校紛紛轉學到這裡,就算你不想來,你的父母都會替你做選擇。
  • 臺灣現代詩派中的三大詩社及其代表人物
    圍繞現代詩的內容和形式,三大詩社有各自不同的主張,在不同發展階段亦有不同的追求,加之每個詩人的風格、志趣各異,因此,詩社之間常常爆發各種規模的論戰,此類大小論戰也在上世紀後半葉成了臺灣文壇活力的明證,同時註解出臺灣文學,尤其是詩歌藝術的成長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