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記 | 曇鸞大師

2021-02-19 靈隱寺

從十多歲起,曇鸞就帶著對文殊菩薩的景仰和嚮往,登上了離家不遠的五臺山,在心神歡愉中披剃出家,開始了他廣學佛典的沙彌生涯。

  他學佛典,先學龍樹一系的《中論》、《百論》、《十二門論》、《大智度論》,接著又刻苦勵志,一心鑽研《大集經》。在閱讀過程中,曇鸞感到《大集經》的詞文深密,不大好懂,為了讓更多的信徒能夠接受此經,於是不辭辛勞,自告奮勇,掀開了為《大集經)作注釋的序幕。不知怎的,當他剛注到一半多點就染上了嚴重的氣疾。疾病的折磨,使他不得不停下手裡的那管毛筆,中止了《大集經》的注釋工作,轉而求醫問藥。

  一路經行,曇鸞來到汾州秦陵故墟,進入東門。在好奇中,曇鸞上望青天,忽然看到天門洞開的奇境,由此氣疾霍然而愈。

  這時,曇鸞準備重回故地,繼續《大集經》的注釋工作。忽然,一個念頭湧上心際:浮生若夢,生命短暫,何不先學神仙長生之術,等到有了不死之軀,然後再學佛宏法,豈不更好?想到這裡,曇鸞改弦易轍,南下茅山,拜叩當時赫赫有名的「山中宰相」,隱居在茅山的道學家陶弘景。

  曇鸞先是來到建康(今江蘇南京),拜見梁武帝。梁武帝是個醉心佛法的皇帝,見面之前,梁武帝讓手下把曇鸞從千迷道帶進重雲殿, 自己則預先頭戴衲帽,身披袈裟,在大殿一角卻坐繩床。曇鸞入殿,看看殿裡沒人接待,只見大殿當中有張高座,上面安著凡拂,邊上又沒其他座位,於是就老實不客氣地直接坐到高座上面,對著殿角的梁武帝大談佛性要義,接著又說:「大檀越佛性義深,略已標敘,如有疑竇,請儘管賜問好了。」

  結果,梁武帝吩咐:「現在天色已晚,明天再議蘆巴。 」

  曇鸞聞語,又不客氣地走下座位,獨個兒沿著佶曲重沓、多達二十多個重門的千迷道,回到原先住地。

  千迷道是一條非常容易走錯方向的道路,梁武帝見曇鸞一路經行,毫不迷失,心裡感到極度驚奇,不禁連連嘆道:「此千迷道,從來舊侍,往還疑阻,如何一度,遂乃無迷?」

  第二天,梁武帝親自在太極殿降駕禮接,問道:「大和尚來此,有何貴幹?」

  曇鸞答道:「欲學佛法,可惜身體不好,壽命不永,所以特地南下,先去茅山拜訪陶隱士,學習長生仙術。」

  梁武帝聽曇鸞想去拜訪陶弘景,就說:「茅山陶弘景是個傲世隱士,我好幾次下詔徵聘,他都不肯出山。」

  曇鸞聽梁武帝這樣一說,為了鄭重起見,先寫了一封信給陶弘景,說明自己對他的仰慕以及向他學習神仙方術的心願。

  陶弘景接到曇鸞來信,因為早就聽說曇鸞名聲,所以當場就寫了封回信,讓人捎去。信裡,陶弘景說:「去月耳聞音聲,茲展眼受文字。將由頂禮歲積,故使真應來儀。正爾整拂藤蒲,具陳花水,端襟斂思,佇聆警惕也。」

  曇鸞接信,辭別武帝,來到茅山。兩人一見,接對之下,陶弘景佩服他的學問,欣然授他<仙方)十卷,用酬遠意,囑他好好依法修煉。

  曇鸞是個絕頂聰明的人,在陶弘景親自指點下,要不了多久,就對道教養生的行氣術,有了很好的掌握。

  不久,曇鸞攜經北歸,一心想入名山修煉,煉成長生不死之軀,然後再行學佛。為此他把自己的煉養方法,先後撰成《調氣方)、《服氣要訣)、《論氣治療法》、《療百病雜丸方》等文字,後 世《雲笈七籤》第五十九卷,收有《曇鸞法師服氣法)一篇。《曇鸞法師服氣篇)這樣 寫道:初寬坐,伸兩手置膝上,解衣帶,放縱肢體,念法性平等,生死不二。經半食頃,閉目,舉舌奉顎,徐徐吐長氣,一息二息,旁人聞氣出入聲,初粗漸細,十餘息後,乃得自聞聲。

  凡得有痛癢處,便想從中而出,但覺有異,漸漸長吐氣,從細至粗,十息後還如初。

  或問:初調氣,何意從粗而漸細,將罷,何意從細而入粗?曇答曰:凡行動視盼,飲食、行坐、言語,是粗也。凡睡寤後,復如前繫念,如虎銜子,莫急莫緩,不問寒溫,室中先淨所住,使心不亂,靜其腠耳。

  又曰:四大不調,何以察之?當於唇口察之:冷為風增,熱為火增,滑為水增,澀為地增;不冷、不熱、不澀、不滑為調和。又聲為風增,動為喘增,癢為熱增,涎為水增;不聲、不喘、不癢、不涎為調和。又心煩為熱結,憂悸為喘結,志蕩為水結;不煩、不亂、不悸、不蕩為調和。

  四大不調有二,或外或內,寒熱飢虛,飽飲疲勞為外起;名利喜怒,聲色滋味念慮為內起。

  凡氣節量,一任自然,綿綿若存,用之不勤而已。但能不以生為生,乃賢於養生也。

  後來,曇鸞路過洛陽,碰上北印度三藏法師菩提留支,在思想上卻發生了一場劇烈的大變化,從而使他改變入山修道的主意,重新返回到學佛上來。

  曇鸞問菩提留支:「佛法中頗有長生不死法,勝此土《仙經)者乎?」菩提留支回答他說:「用中土仙法進行修煉,即使不死,也是暫時,因為最終還是逃脫不了生死輪迴的圈圈,如果用佛法進行修煉,那就跳出生死輪迴,作用遠遠超過仙法。」

  接著,菩提留支情意深重地送給曇鸞《觀無量壽經)一卷,並且諄諄囑咐:「這就是天底下最好的大仙方。如果按照此書修行,就可以解脫生死了。」

  曇鸞頂受菩提留支送給他的《觀無量壽經》,心裡大喜,遂焚《仙經),專修十六觀。

  在長期的修行中,由於曇鸞神宇高遠,機變無方,名滿魏都,人們歸依他的與日俱增,越來越多。後來,東魏孝靜帝因有感於他的高深佛法和永雪操行,十分敬重地稱他為「神鸞」,並敕住并州(今山西太原)大巖寺,晚年又息影汾州石壁山(今山西交城)玄中寺。在此期間,曇鸞只要有空,還經常去介山(今山西介休綿山)之陽集眾念佛,後人為了紀念他,就把這裡稱為「鸞公巖」。

  東魏興和四年(542),曇鸞在乎遙(今屬山西)山寺因病圓寂,春秋67歲。圓寂以前的一個夜晚,曇鸞恍惚之中,看見有個梵僧,飄然而至,對他說道:「我是古印度的龍樹菩薩,久居淨土,因為感到和你是同志,所以特來相見。」

  夢醒之後,曇鸞自知死期不遠,便會集弟子,對眾教誡道:「勞生役役,其止無日;地獄諸苦,不可不懼;九品淨業,不可不修。」

  說完,讓眾弟子高聲念佛。在莊嚴肅穆的念佛聲裡,曇鸞面目安祥,朝西稽顙,杳然而終。當時寺裡眾人,但見幡花幢蓋,高映院宇,天樂盈空,庭香馥鬱,因此都知曇鸞法師一定是魂歸西方極樂之國了。魏主聞訊,賜他葬在汾西泰陵之谷,同時營建磚塔,刻石立碑,給予了很高的喪葬規格。

  關於曇鸞圓寂的時間,又有多種說法,有的說他「魏末高齊之初猶在」,有的考為入滅於北齊天保五年(554)以後。然而究竟如何,現在難作定論。

  曇鸞一生提倡淨土法門,教人念佛,乘佛願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在他所注《往心論注》中,一開頭就引龍樹所著《十住毗婆沙論》,指出菩薩欲求阿毗跋致(不退轉法),有易行道和難行道兩種。接著發揮:在五濁惡世無佛之時欲求阿毗跋致,因為沒有他力可持,所以難及不退轉地,屬難行道;反之一心稱念佛號,憑藉阿彌陀佛弘誓大願,往生淨土,是易行道。難行道好比陸路行走,「唯持自力」,無可憑靠;易行道好比水路乘船,借佛願力,有所依憑。由於曇鸞終生宏闡一心念佛,借佛願力往生淨土的易行道,所以信眾雲集,被後人尊為淨土宗的先驅人物。

  曇鸞的著述除《往生論注》,另有《贊阿彌陀佛偈》、《略論安樂淨土義》、《服氣要訣)等,為我國淨土宗的創立,建立了不朽功業。

摘自《上海佛教》

相關焦點

  • 曇鸞大師的往生故事
    曇鸞大師,是魏朝時代雁門人。在他年輕的時候,曾上五臺山上去遊玩,偶然間發現到神述靈異的事跡,就因為這樣,就發心出家了。興和四年的一天晚上,曇鸞在房間裡依稀見到一位梵僧對他說:『我就是龍樹,住在西方淨土很久了,因為你修學淨土的心志和我相同,所以特地和你相見!
  • 曇鸞大師:彌陀十二光,悲智不可量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曇鸞大師《贊阿彌陀佛偈》 之十二光偈一、無量光智慧光明不可量 故佛又號無量光
  • 佛教:走出千迷道的曇鸞,被後世尊為淨土第一人
    曇鸞自幼受此影響,十餘歲就登山尋訪佛教遺蹟,被五臺山的佛教勝景感動,「心神歡悅,便即出家」。曇鸞出家之後努力學習,廣學內外經典。他感覺《大集經》太過難懂,「恨其詞義深密難以開悟」,決定給大集經作註解,可是注了一半就生病了,只好先治病。
  • 善導大師、慧遠大師乃至其他祖師
    與這相反的,從曇鸞大師到道綽、善導等,一貫相承、次第開展的淨土教理與修習方法,可謂與慧遠大師毫無淵源。當然,善導大師曾深入禪定的念佛三昧,也曾撰述一部《般舟贊》,不無共通點;然而對慧遠大師的關注,在善導大師五部九卷的著作中未曾出現。
  • 大型親子傳記音樂會《大師光芒——從莫扎特到貝多芬》
    7月11日,大型親子傳記音樂會《大師光芒——從莫扎特到貝多芬》在榆林大劇院上演後,受到榆林觀眾的熱烈歡迎。昨晚,這部熱門作品再度上演,卻迎來一批特殊的觀眾——榆林市殘疾人康復服務中心的孩子、家長和醫護人員。他們在榆林大劇院的邀請下,不僅觀看了全劇,還與主演進行了交流互動。
  • 阿根廷探戈大師皮亞佐拉首部中文傳記發布
    新華社記者孟宜霏攝新華社北京6月10日電(記者孟宜霏)柔情中帶有力量,悠揚裡傳遞出抗爭,被稱為「新探戈之王」的阿根廷作曲家、班多紐手風琴演奏家阿斯託爾·皮亞佐拉的首部中文傳記《皮亞佐拉》近日在北京發布,為中國樂迷了解這位探戈大師提供了全新視角。
  • 世界科幻大師菲利普·迪克首本中文版傳記正式出版
    她是作家、藝術家,是美國手工藝運動先鋒,她還有另一個身份——世界科幻大師菲利普·迪克的第三任妻子。近日,由八光分文化和新星出版社聯合出版的《菲利普·迪克傳》精裝本正式發售。本書是光分科幻文庫旗下「世界科幻大師傳記」系列的第一部, 由美國傳奇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第三任妻子安妮執筆,耶魯大學博士金雪妮翻譯,為首度引進到中國,是目前國內圖書市場上第一本迪克的傳記,《紐約時報》評價本書為「迪克粉絲和學者的無價之寶」,著名科幻作家、雨果獎得主劉慈欣更是對迪克不惜溢美之詞:「科幻作家有很多, 菲利普·迪克只有一個。」
  • 書單|人物傳記精選五十本
    一、人類學家 1、《實驗室裡的詩人:列維-施特勞斯》 這本《實驗室裡的詩人》是結構主義人類學大師列維·史特勞斯的思想傳記,也是作者派屈克·威肯評價他的一個嘗試。
  • 影響孩子一生的28部名人傳記
    胡適、楊絳、冰心等大家,或就曾在兒時接觸此書,從中培養高於同輩的世界眼光,而後成為一代大師。如今,小編君找到了這套書的精修再版之作——《名人傳記》系列(全28冊),便迫不及待推薦給大家。這套書出版於1908年,當時已有白話文,但三位大師仍選擇用淺顯的文言,只為讓少年不忘古文之美。蓋亂世之英雄,為時勢所造之英雄;而治世之英雄,則造時勢之英雄也。合縱連橫之局勢,已於空山風雨、寂然不動中,蘊釀成矣。
  • 中職生寫傳記:學習行業明星,傳承「工匠精神」
    今年4月23日世界讀書日前夕,上海市教委教育技術裝備中心、上海市中等職業學校圖書館協會啟動了「仰望星空·嚮往大師」主題讀書活動。(以下簡稱「主題讀書活動」)在為期三個多月的活動時間裡,全市中職校學生從自己所學專業隸屬的行業中(或與該行業相近相關的行業)選擇一位出類拔萃的人物,樹為自己心目中嚮往的大師,再通過查詢、搜集、閱讀大師的相關資料,從個人視角出發,在閱讀、思考後,對大師們的人生經歷、技術專長、個人魅力等資料加以篩選、整合,撰寫成人物傳記。據了解,上海所有中職校均積極開展本次活動。
  • 強烈推薦 | 影響孩子一生的28部名人傳記
    點擊圖片即可購買胡適、楊絳、冰心等大家,或就曾在兒時接觸此書,從中培養高於同輩的世界眼光,而後成為一代大師如今,百草君找到了這套書的精修再版之作——《名人傳記》系列(全28冊),便迫不及待推薦給大家。這套書出版於1908年,當時已有白話文,但三位大師仍選擇用淺顯的文言,只為讓少年不忘古文之美。
  • 推薦6本不錯的人物傳記
    二戰期間,他為盟軍破譯密碼,為結束戰爭做出巨大貢獻。戰後,他開創性地提出人工智慧的概念,並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因同性戀問題事發,被迫注射激素,後來吃毒蘋果而死。他吃毒蘋果的原因 至今不明,一代科學大師,是自殺、他殺還是不小心,成為20世紀的謎。2、拿破崙傳
  • 讀完這8本大師傳記,我每天思考的境界都不一樣了
    相比看幾頁就容易犯困的大部頭工具書,名人傳記類的輕閱讀最適合夏日慵懶的午後了,今天,常識君就為大家奉上8本名人傳記,分別描繪了彼得·德魯克、沃倫·巴菲特、菲利普·科特勒、歐文·亞隆等經管、心理領域大師的傳奇一生。這些珍貴的一手資料,不但能幫你解壓消暑,告別煩躁,還能讓你在「大師何以為大師」的思考中提升思想境界。
  • 26本名人傳記
    柴可夫斯基的音樂是美豔而富有個性的,同時又夾雜著一絲抹不掉的悲傷,這種獨特音樂風格的形成無不與他敏感的天性、對大自然的喜愛、優越的童年生活以及成年後遭遇到的幾乎幾度令他自殺的種種波折有關。本書的語言生動流暢,幾乎看不到翻譯的痕跡,更難得是,字裡行間也帶有淡淡的憂傷,恰如柴可夫斯基的音樂一樣。作者克勞斯•曼,1906年生於慕尼黑,德國著名文學大師託馬斯•曼的長子。
  • 傳記小說的特色和價值是什麼?
    傳記小說是傳記、小說與學術研究的混合體。傳記小說是混合了事實與虛構的生平寫作,也是關於前輩作家作品的續篇、改編、分冊、拼貼、模仿或者評論。一些傳記小說的標題便端倪可察。《時時刻刻》是伍爾夫創作小說《達洛維夫人》期間選用的書名。
  • 十大價值矢志不渝,鐘錶恢弘,《百達翡麗傳記》跟手錶一樣稀缺
    百達翡麗於2016年推出全球首本官方傳記——百達翡麗傳記》英文版(你有收藏嗎?),內容涵蓋品牌歷史、 聞名於世的系列時計,乃至制表行業的重要時刻。今年,恰逢百達翡麗180周年紀念,特別為百達翡麗擁躉與鐘錶愛好者重磅推出《百達翡麗傳記》中文版(下稱《傳記》)。該版本於10月與讀者見面! 「原來傳奇誕生是這樣的啊!」
  • 薦書 | 寫給孩子的5本世界名人傳記
    「現在教育部正組織編寫一套新的義務教育語文教科書,聘我擔任總主編,這套新教材就選了不少名人傳記,並鼓勵學生多讀傳記。」不難發現,從小學到初中,名人傳記都是新課標的推薦書目。在近日#教育部發布中小學閱讀指導目錄(2020版)#中,從小學3、4年級開始,直至高中階段,名人傳記都列入了孩子的必讀書目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