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英語小說創作的新潮流?傳記小說的特色和價值是什麼?

2020-12-13 百家號

傳記小說是傳記、小說與學術研究的混合體。傳記小說是混合了事實與虛構的生平寫作,也是關於前輩作家作品的續篇、改編、分冊、拼貼、模仿或者評論。一些傳記小說的標題便端倪可察。

《時時刻刻》是伍爾夫創作小說《達洛維夫人》期間選用的書名。麥可坎寧安的傳記小說《時時刻刻》標題重新啟用了這個名稱,其小說可以看作是坎寧安對《達洛維夫人》的仿寫或改編;南非小說家加爾格特的關於福斯特的傳記小說《北極夏日》的標題與小說主人公福斯特1909年一部未完成的小說同名,意指「有時間做事情的漫長而寒冷的日子」。因此,這部作品相當於對福斯特小說的續寫、重寫。

科爾姆託賓的傳記小說《大師》與傳記家利昂埃德爾編著的五卷本《享利詹姆斯傳》的最後一卷《大師》同名。託賓在訪談中坦言他原本計劃創作一部關於亨利詹姆斯的散文集,不過最終卻寫成一部小說。傳記小說是一種填充史實裂隙的馬賽克藝術。「傳記小說是關於歷史的想像。」「傳主有案可稽的史實,如同一顆顆堅硬的小石子,無法改變其形狀,傳記作者需要設計一種結構把這些小石子完美地嵌入其中,並以合理的想像和推斷填充石子之間的罅隙,從而完成一件馬賽克式的藝術品。」。

「傳記小說是一種填充歷史記錄空白的半虛構作品。過去未經報導的對話、瞬時的情感、私密的個人細節是這一文學形式的重要內容。」在具體的寫作層面,「非虛構的傳記小說是在對原始性資料研究的基礎上,以某個偉大人物為主角展開情節、敘述故事的。它以記敘歷史事實為主要原則,但又允許杜撰材料,憑想像虛構場景和對話,把小說的故事性和傳記的真實性様合在一起」。傳記小說是由紀實傳記與虛構小說構成的混雜文體,融合了寫實與虛構兩種寫作模式。

作者一方面受到所述歷史人物與史實的限制,另一方面又可以在歷史事實的罅隙中自由地虛構和想像。傳記小說是小說家表達個人願望訴求的重要媒介。傳記小說表面上是在寫他人實際則是一幅作者的自畫像。「所有的傳記小說都是寫作主體以他者的名義,實施的強追性告白或啟示。」傳記小說展現的是小說家視野中的生平和世界,不是現實中人物生平的準確再現。換言之,傳記小說家不同於傳記家:傳記家謀求儘可能清楚準確地再現歷史人物的生平;

傳記小說作家則摒棄了「正確地」再現傳主的渴求,他們事實上在利用傳主,把再現傳主生平作為表達自己世界觀、人生觀,反思人生際遇況味的手段。比如戴維洛奇就藉助《作者,作者》抒發文學生涯中的甘苦。傳記小說刻畫的歷史人物往往具有象徵功能,可以影射當下,其意義超過了歷史人物本身。美國作家歐茨的傳記小說《金髮女郎》描述了約翰甘迺迪總統與女明星瑪麗蓮夢露的桃色關係。不過歐茨在小說中只用「總統」指代甘迺迪。

這是作者有意為之,因為小說創作於20世紀90年代末,正值柯林頓總統與白官實習生菜文斯基的性醜聞事件鬧得沸沸揚揚,讀者很容易發現歐茨筆下的甘迺迪/夢露緋聞與柯林頓萊文斯基緋聞驚人地相似。歐茨以此表明甘迺迪與柯林頓的父權政治間具有明顯的關聯:20世紀60年代甘迺迪與90年代柯林頓對待女性的方式如出一轍。或者換一種解讀視角,我們可以用菜文斯基柯林頓緋聞來推想解讀夢露甘迺迪緋聞。傳記小說家相信他們可以用小說解答一些過去懸而未解的重要歷史問題。

美國傳記小說家傑伊帕裡尼指出,「我的傳記小說也許能照亮一些黑暗角落,聯通一些歷史斷點,也就是專業歷史學家與傳記家難以有所作為之處」。德尼羅認為從某種程度上講,小說能拯救歷史,「我認為小說從歷史的混亂中拯救歷史,用填寫歷史空白這種有點淺顯的方式就可以做到,不過也有更加深邃的方式:在我們的真實生活中,輔以日常生活中未曾體驗的均衡和節奏。因此囿於歷史的小說也可以超乎其外修正、清除,或許最為重要的是,發現我們在他處完全不曾遇到的節奏和對稱」。

以史實為根據是傳記小說的重要特徵,但小說家們不必像傳記家那樣唯史實是,傳記小說家有改變史實的創意特權和自由。不過他們不會濫用這個特權,很多傳記小說作者同意這樣的原則:「只要作者能夠忠實於更為重要的象徵性真實,比如政治真實和心理真實,就允許改變史實。」傳記小說是傳統人物傳記的補充,為解讀歷史人物的生平提供另一種方式。帕裡尼認為「傳記小說早已超越了提供虛構的內容以填補事實漏洞,它已經成為一種從生平中獲得更多內容的方式,勝過傳記」。

「通過將自己想像性地植入歷史人物的意識之中,小說家有助於傳記「事實」的理解。」傳記小說家塞勒斯曾言:「我用攝影與繪畫的不同解釋工整的傳記與我的傳記小說的差異:攝影師意在真實相像,畫家卻給出獨特視角一再聚焦、突出顯示,有時還會另外添加一些線條或色彩,這些原本是沒有的,不過繪畫時卻需要增添。」傳記小說關心傳主的超現實主義維度,關注焦點從外部客觀現實轉移到了人物內心的主觀現實。朱利安巴恩斯在最近的一次訪談中指出:

傳記和歷史結束的地方就是小說的開始,小說能夠抵達傳記及歷史無法企及的地方,寫小說的一個長處就是我可以揣度並描寫人物的心理。傳記小說家決心「通過虛構現實中未曾發生的故事情節解答一些複雜的問題,填補文化罅隙,或探査人類內心」。所以「解讀潛意識」是傳記小說的主要目標之一。傳記小說是小說家對小說主人公生平的主體性再現,小說家可以通過想像進入人物的心靈與精神深處。

總之,傳記小說已然興起。在過去的二三十年中,英語傳記小說迅速發展,展現出獨特的文學魅力與價值,成為當代英語小說創作的新潮流。

相關焦點

  • 英國傳記小說經歷了萌芽、誕生發展及走向繁榮三個階段麼?
    另一方面,20世紀初的傳記創作實驗促進了傳記與小說的跨界融合。英國作家維吉尼亞伍爾夫的《友道長廊》和《奧蘭多》分別以真實人物維奧菜特迪金森、薇塔薩克維爾韋斯特為人物原型,不僅模糊了真實與虛構的界線,甚至打破了傳記與小說的文類藩籬。
  • 孫大海、李鵬飛:唐代小說和傳記的文獻清理與理論建構——評羅寧、武麗霞新著《漢唐小說與傳記論考》
    近幾年來,羅寧教授又陸續發表了《制異名新說應文房之用——論偽典小說的性質與成因》、《古小說之名義、界限及其文類特徵——兼談中國古代小說研究中存在的問題》等極具學術價值的論文。2016年,巴蜀書社出版的羅寧、武麗霞合著之《漢唐小說與傳記論考》,堪稱羅寧教授十數年研究成果的集大成之作。該書共收入論文二十三篇,分為小說與傳記的總論、小說文獻研究、傳記研究三個部分。
  • 英語世界中國當代小說的譯介與研究
    新中國成立以後,尤其是新時期以來的中國當代文學在英語世界的譯介與研究格外值得重視,這不僅因為「20世紀以來英語文化圈的空前擴大,以及『典範轉移』後美國取代歐洲成為國際漢學研究的風向標」,而且還和文化「走出去」的國家戰略有很大關係。「一個大國的崛起不僅僅是經濟和政治的崛起,同時也是文化和價值觀念的崛起。
  • 一本關於霍克尼的書,何以既是傳記又是小說?
    與此同時,凱薩琳·庫塞特(Catherine Cusset)女士於去年在法國推出了簡短時尚的《小說:大衛·霍克尼的生活》,現已由其他出版社以英文出版。《小說:大衛·霍克尼的生活》,凱薩琳·庫塞特著這本書的書名是滑稽的,挑釁的,又是自相矛盾的。 一本關於藝術家的書怎麼能既是傳記又是小說呢?
  • 小說創作技巧大全(一)
    但可以指出:這類語言目前仍是當代小說敘述語言的主流。    下面,具體介紹幾類新出現並已在我國當代小說領域起到一定作用的語言。它們每一種的出現,都曾對當時的小說敘述語言產生過衝擊與震動,並已在小說敘述這塊領土內,確確實實地冒起了各自的山頭,張揚起各自的旗幟,用它們敘述出的作品也已經獲得了初步的成功,儘管可能存在各自不同的弱症或欠缺。
  • 誰在繼承中國現當代都市小說創作的衣缽?試探都市小說的傳承創新
    在中國文學史中,「中國現當代都市小說」這一概念一直以來提得都不是十分分明,在中國現代小說裡面,能稱得上都市小說的小說流派大概只有海派和京派作家群是沒有太多異議的,其他的小說流派中就常常在題材選擇上因人而異了,當代作家就更是這樣,很少有人將自己筆下的文學書寫題材限定在農村題材或者是城市題材、二者只能居其一,而是看有什麼事情觸動自己引發文學創作的熱情,之後再選擇寫作內容的背景和環境的限定
  • 回望與自塑:華裔美國作家的小說創作
    華裔美國文學創作是觀照當代中國文學的一個重要而獨特的視角。華裔美國作家具有雙重文化身份和視野,他們生長於中美兩國文化土壤之中,具有更強烈的文化感受力。他們選擇以華裔身份進行寫作,大量運用東方元素,以中美文化的碰撞與交流為主題。與美國本土作家相比,華裔作家隨父輩移民,但中國文化卻深入其血脈,因而他們對中國有著更直觀的感受、更深入的了解和更真摯的情感。
  • 譯論||蔣夢瑩、汪寶榮 :試論英語世界當代中國小說翻譯場域的歷史演變
    內容摘要:英語世界對中國當代小說的翻譯場域形成於 20 世紀 80 年代,當時西方世界迫切想要了解新時期中國的政治和社會現狀,小說成為提供信息的重要媒介,大量短篇小說以選集形式在英語世界翻譯出版。      到了 21 世紀,越來越多來自不同社會文化背景的行為者進入中國當代小說英譯場域,他們帶來了新的翻譯理念和實踐策略,翻譯場域的界限得以重新定義,總體呈現出以下新特徵:中外合作不斷加強、傳統出版和網絡傳播並進、類型文學如偵探小說、網絡小說的翻譯在國外廣受歡迎。
  • 新中國70年歷史小說創作:通古今之變 成新鑄之體
    新中國成立70年來,歷史小說得到了長足發展,不但在不同時期的創作十分活躍,為文學史留下了一批精品力作,而且對歷史事件和歷史人物的認識,不斷有新的突破,在藝術上也不斷有新的創造,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形成了獨自的特色,為新中國70年文學發展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 中國偵探小說在英語世界的傳播
    1841年,美國作家埃德加·愛倫·坡發表短篇小說《莫格街血案》,打開了現代偵探小說寫作的序幕,之後英國作家柯南·道爾創作的福爾摩斯形象風靡全世界。在英語世界裡,中國的偵探小說在被譯介後,也產生了廣泛的影響,在西方文學中擁有一席之地。
  • 測一測哪種難度的英文小說適合你?(附贈100本英文原版小說)
    而看英文原版的小說,則是學習英語的一種比較有效而且有趣的手段。多為詞彙量在3000及以下的童書 ,水平基本和高考英語相似,在美國一般是給幼兒園和小學低年級小盆友看的,非常適合英語水平一般的同學入門。 如果你能熟練閱讀這種水平的小說時,就可以開始轉向一些英文原版的教科書,社科類著作,或者人物傳記了。恭喜你,你已經打開了英語學習的一扇新的大門!主要以一些古典文學名著為代表。
  • 日本作家平野啟一郎:今天我們如何創作戀愛小說?
    他是如何構思筆下人物的愛情,在當代語境下對戀愛小說進行創新的?平野稱,他嘗試將人物的命運和時代聯繫起來,並且在作品中展現當代女性社會地位提高以及「分人主義」盛行的現實狀況。《活著》的背景是20世紀的戰爭與戰爭之後社會體制的變更,個人命運被時代潮流裹挾。在《劇演的終章》當中,平野也把「命運」當作小說的一個關鍵詞,讓小說中的人物受到當今世界重大事件的影響。洋子不但是伊拉克戰爭的戰地記者,還介入了後來的中東難民問題,此外她還作為記者揭露了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之後的核洩漏。
  • 怎樣選擇英語小說?
    英語小說那麼多,也不是什麼書都適合看,最好做到分級閱讀。建議新手在看之前,最好做一個詞彙量的檢測,然後再挑選合適的書籍。再者是書籍本身,太專業的書籍,或者是年代久遠的名著,即使是英語水平還可以的人,讀起來也會望文生畏。所以最好是在清楚詞彙量的前提下,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題材和合適的難度。
  • 美國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做客文學院 主講:「眾聲喧譁之後:當代小說...
    5月16日上午,美國哈佛大學王德威教授在人文樓為文學院師生帶來一場名為《眾聲喧譁之後:當代小說與敘事倫理》的精彩演講。人民大學黨委副書記馬俊傑教授,知名作家閻連科、李洱、張悅然,《中國當代作家評論》主編林建法,北京大學出版社編輯張雅秋,文學院青年教師楊慶祥博士出席了本次演講。
  • 【專訪】墨西哥作家恩裡克:一切小說都是色情的 在小說中我們無法...
    在他成長起來的1970年代,墨西哥仍然十分封閉,直到1979年,他才第一次接觸到了英文版的《國家地理》雜誌,「當我開始學習英語之後,仿佛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即便懷抱對於現實的高度關切,恩裡克卻拒絕使用現實主義的方式進行小說創作。「我無法閱讀任何一本和墨西哥毒梟或者是美國中產階級生活相關的小說,它們經常讓我感到無聊。」
  • 田雪菲、李永東 | 晚清「新小說」概念的生成考略
    梁啓超受傅蘭雅「時新小說」和日本文壇的啟示,首倡「新小說」,在中西文化的交互關係中確立了「新小說」的主題樣式和內涵特徵。其後經過諸多晚清文人的創作實踐,「新小說」的旨趣由「廟堂」轉移至「民間」,題材、觀念大大拓展,由此改變了中國小說的基本樣貌。      「新小說」通常指1902—1911年間創作的小說,是梁啓超發起的「小說界革命」的產物。
  • 黑巖小說網助力中國新農村建設 鼓勵農民創作鄉土小說
    很難把這樣的關鍵詞和網絡小說聯繫起來,但是在黑巖閱讀網的鄉土小說作品中的確可以見到這類情節的描寫。來自黑巖小說網的鼓勵和扶持,基於「大網絡文學與小鄉土故事」的思路,黑巖小說網搭臺,鼓勵、支持、引導農民作者以主體身份參與網絡文學創作。
  • 時政熱點:寫小說也需「小心求證」
    【導讀】時政熱點:寫小說也需「小心求證」   江西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新華網招聘信息:時政熱點:寫小說也需「小心求證」,報名時間:,請考生多加關注。
  • 張菊玲、李紅雨:清末民國旗人京話小說集萃
    作為白話文傳播的中堅力量,刊登了大量的白話通俗小說,作者中不少的旗人小說家以別具的特色異常活躍,在當時影響卓著。清末民初之際白話報刊風生水起,做為白話文傳播的中堅力量,刊登了大量的白話通俗小說,作者中不少的旗人小說家以別具的特色異常活躍,在當時影響卓著,清末民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風起雲湧、鼎革巨變的時代。在晚清的維新變法潮流中,展開了一場聲勢浩大、轟轟烈烈的白話文運動。
  • 耗時9年 山東90後小夥創作勵志小說《做最好的自己》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李欣 東營報導  近日,山東90後作家李長鵬的第7部作品《做最好的自己》創作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