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1月08日 15:28 來源:北京晚報
參與互動周女士的兒子堯堯今年8歲,上小學二年級。對於現在孩子們普遍愛玩手機遊戲,周女士始終抱著每天只要不超一小時、玩遊戲還能調節緊張學習的態度。不過,最近她突然發現,自己的銀行帳戶總是顯示異常,仔細一查嚇了一跳:從去年12月26日到本月3日,短短9天時間裡,她的支付寶帳戶消費了一萬八千多元,這些錢全部匯入了一家遊戲公司帳戶。追問之下,原來,大額帳單的始作俑者竟是兒子堯堯。
孩子試出了支付寶密碼
周女士說,她是1月5日才發現異常的。因為自己的信用卡綁定了一張借記卡,每月是可以自動還款的,但最近,周女士總接到「帳戶餘額不足,還款失敗」的簡訊。
「我在銀行上班,工作比較忙,當時並未在意。」後來,閒暇時想起這件事,周女士特意登錄網上銀行,還順便把手裡的另外3張信用卡一併進行了查看。這一查可不要緊,一張綁定支付寶的信用卡帳單中,支付明細足足有5頁!算下來,總共近40筆消費。這些消費中,單筆596元的支出佔了多數。
「我看著電腦,一頁一頁往下翻,當時覺得頭髮根兒都炸起來了。」周女士注意到,這些錢都是匯入一家「東莞信怡電子有限公司」的帳戶。這些錢是誰花的?又支付了什麼東西?在家裡問了一圈,最終,兒子堯堯承認,這是他玩遊戲時充值花的錢。
堯堯玩的這款手機遊戲名為「恐龍神奇寶貝」。據周女士說,這是她手機裡自帶的一款遊戲,她一直以為遊戲是免費的,所以,每次孩子玩的時候也未太留意。根據百度百科的介紹,這是一款模擬養成類遊戲,通過隨機任務,玩家將化身公益環保使者,在遊戲內拯救並保護恐龍,為它們建立家園。遊戲操作簡單,玩法豐富,可玩性極高。
堯堯說,他確實給遊戲進行過多次充值,充值越多,能買的恐龍就越多。因為媽媽的QQ、微信密碼都一樣,所以,他很輕鬆地就試出了支付寶的密碼。周女士雖然感到非常震驚,但她並未過分苛責兒子。只是教育他,這麼多錢都需要由媽媽還給銀行。
遊戲廠家:充值不能退
周女士說,顯然,兒子對錢還沒有什麼概念,也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有多嚴重,但是,在得知即便把自己這麼多年攢下的壓歲錢都拿出來,也不夠償還帳單後,他表示出了歉意,「現在會主動幫著大人幹點活兒」。
周女士認為,作為家長,她確實有一定責任,沒有看管到位,但遊戲廠家也應承擔相應責任,畢竟,這些遊戲的受眾都是以未成年人居多。
昨天,記者聯繫了遊戲廠家。工作人員表示,支付寶在支付過程中需要輸入密碼,這個環節是付款人的自主行為,不存在操作失誤,所以,這些錢不能退回。
律師說法:維權取證很難
記者搜索發現,盜用父母支付寶、銀行卡充值遊戲的「熊孩子」還真不少。但能把損失追回的家庭卻是少數。一些手機安全專家建議家長,最好能設置訪問限制或是指紋支付的功能,避免孩子誤操作。
對於周女士的遭遇,北京匯源律師事務所律師魏曉東認為,要分兩種情況分析。第一種情況,家長有證據證明是未成年人使用手機進行的付款操作,這種情況下,兒童屬於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行為能力人,他們所作出的民事行為無效,付款行為屬於無效行為,廠商應當退款。但是,家長作為監護人將手機交給兒童使用也要承擔一部分責任,具體比例由法院確定。第二種情況就是,家長無法證明手機是未成年人使用,那麼這個手機對應的付款操作就是有效的民事行為,不能退款。
但第二種情況取證過程很難。魏曉東認為,即便能證明,家長也有責任,兒童持有手機不需要家長參與就可以操作付款,說明家長對於手機設置缺乏保護,這是家長的主動行為,要為此承擔法律責任。在國外,這種事情退款也並非普遍現象,即便最終爭取後可以退款,也是按特例處理。
本報記者 劉琳 J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