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額充值玩遊戲,熊孩子「坑爹」漏洞該補了

2020-12-16 華聲在線

大額充值玩遊戲,熊孩子「坑爹」漏洞該補了

要想追回,多數情況下都存在舉證困難 聲音:遊戲平臺應做好實名制審查

受新冠疫情影響,未成年人近期上網時間大增,沉迷網絡、過度充值消費等問題也受到人們關注。

近期,未成年人消費申訴確實相較往年有所增加,僅3月以來,三湘都市報新聞熱線就接到近10位家長的求助,家長都提到近期孩子因為上網課接觸到了電腦、手機,在家長不知情的情況下進行遊戲消費,家長支付密碼保護不當、孩子借用父母身份證繞開監管、部分遊戲未實行嚴格實名制等是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未成年人大額充值遊戲何時休?有業內人士指出,目前,儘管家長、學校和企業在未成年人網絡防沉迷上都做了一些努力,但這些努力尚未形成合力。

■三湘都市報·華聲在線記者 楊潔規

案例

12歲男孩玩手遊

10天充值上萬元

3月11日,甘先生外出買煙時,因為沒帶零錢,使用微信支付付款,付款後發現,微信零錢裡的餘額不對勁,「之前有1.8萬元,無故『蒸發』了萬把塊。」以為被人盜號的甘先生趕緊查看帳單明細,發現並沒有轉帳記錄,「我問過我兒子,有沒有動我的錢,他說沒有。」

甘先生聯繫微信客服調取帳單明細。經查,從3月1日至3月11日,有人分多次轉給了騰訊遊戲旗下的帳號,「每筆都是628元,最多的一天有4筆。」甘先生說。

至此,12歲的辰辰才承認,是自己把錢用於買遊戲皮膚、點券了。辰辰說,在其他小夥伴的帶領下,他從3月1日開始,上完網課後,就會拿父親的手機玩《王者榮耀》,為了讓自己使用的人物更厲害,於是就開始充值買皮膚、點券。因為擔心父親發現罵自己,辰辰把充值記錄刪除了。

甘先生說,自己月收入3000多元,看著帳單上一筆一筆存款被轉走,加起來相當於3個月的工資,實在讓人心疼。他還說,自己從未告訴孩子支付密碼。「可能是孩子記住了支付密碼。而對於遊戲充值,孩子稱『以為是遊戲中虛擬貨幣』。」

目前,甘先生已經向遊戲商提交了相關資料,對方表示15個工作日內作出回復。

小朋友玩遊戲往往會充值買裝備,如果家長設置了小額免密支付,充值會更容易。

「鑽空子」的熊孩子不少

家長不願當冤大頭

甘先生的情況並非個案,本報已接到近10位家長的求助。

3月9日,張家界的趙先生發現自己的微信零錢裡少了7700元錢,後經詢問才知道,是兒子偷偷從自己手機裡轉走了這筆錢,用於《和平精英》遊戲充值買道具、服裝。讓趙先生氣憤的是,這筆錢還是借來的。永州13歲的小雷為了玩遊戲充了接近4萬塊錢,這筆錢是其母親白血病去世後的醫療補助;長沙縣星沙9歲女孩,在玩《第五人格》、《迷你世界》、《創造與魔法》三款遊戲時,花了近4000元充值購買了金幣、點券、鑽石等遊戲道具;15歲的浩浩(化名)在家上網課期間,課餘使用母親的手機刷某直播平臺,瞞著父母給主播打賞和充值遊戲7萬多元……

多位家長認為,手機綁定銀行卡已成為了許多未成年人「鑽空子」的漏洞。一位家長分析稱,孩子只需要知道父母銀行卡號和父母手機上收到的銀行驗證碼,便可將銀行卡綁定到指定手機上,「這些都是小孩非常容易獲取的信息,而小孩通過支付工具進行支付時,只需要自己設置的支付密碼便可進行遊戲充值。」

記者回訪了幾位家長,大家均表示,孩子是未成年人,其充值的遊戲費用遊戲商理應退回。但在申請退款的過程中,卻不那麼順利。「我按照上面的提示進行申請退款,提交了身份證、戶口簿,都不行,人工也說不清。」張先生說和客服溝通多次,從3月5日至今沒退回錢來。

3月13日,記者體驗開心消消樂遊戲,在無實名驗證的情況下充值成功。

體驗

未經實名認證,也能充值?

3月13日,記者體驗時發現,《開心消消樂》在未實名認證的情況下可以充值。記者在進入《開心消消樂》遊戲後,顯示「微信登錄」「遊客登錄」「其他方式」三種登錄方式。記者選擇微信登錄之後,在遊戲界面的左上角有「實名驗證」的圖標,裡面是關於「身份證實名指引」的相關內容,要求用戶進行實名驗證,並提示「緊急!未完成實名註冊,將無法登錄遊戲」。但記者在未實名驗證的前提下,仍能正常進行遊戲充值。

企業

家長維權已有

公開申訴渠道

據了解,以騰訊、網易為代表的遊戲企業曾出臺了一系列的未成年人防沉迷措施,並設置有相應的系統。

針對未成年人過度充值問題,記者致電網易遊戲客服,客服人員介紹說,在遇到相關情形時,家長可在「網易家長關愛平臺」提出訴求,客服根據家長描述情況判斷整理。

騰訊遊戲方面則表示,對於疑似未成年人過度消費的情況,騰訊已有公開的申訴渠道,在用戶提供充分證明後,可獲得妥善處理。流程上,一般需要用戶提供家長和孩子的身份證明,以及親子關係等一些必要的基本資料,對帳戶後臺數據驗證比對,與家長和孩子詳細溝通之後,會進行多維度的綜合評估,如果判斷由未成年人消費的可信度較高,會出於關懷進行妥善處理。

律師

多數情況下

都存在舉證困難

湖南卓進律師事務所聶煒律師分析認為,《民法通則》規定,八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民事法律行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經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認,但是可以獨立實施純獲利益的民事法律行為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的民事法律行為。若孩子屬於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且該充值行為與其年齡、智力不相適應的,該充值行為需要經過監護人的追認,未經家長同意、追認,那肯定是不可以的,應當退款。

同時,律師認為,未成年人記住家長支付密碼等方式進行遊戲充值的,家長可以主張該交易行為無效,但是作為監護人存在重大過失,具有過錯;對於未成年人遊戲充值行為的發生缺乏監督,應當對其損失承擔相應的責任。「要求提供證據證明消費確是未成年人所為,但在多數情況下都存在舉證困難的問題。」

對此,有業內人士表示,家長是否看顧好自己的支付密碼,已成為當前防止未成年人網絡沉迷和防止過度充值消費的重要一環。

聲音

遊戲平臺要做好

實名制審查

近年來,隨著手機遊戲在未成年人中的風靡和手機支付業務的普及,未成年人私自用家長帳戶進行遊戲充值的事件時有發生。

對此,有網友認為,孩子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在遊戲的吸引下,無法作出判斷,不清楚自己做事的後果。「遊戲公司在調查情況屬實後,應全額退還。」

也有一些網友持不同意見。他們覺得,孩子雖小,但不代表做錯了事不應該承擔責任。「孩子做錯事,父母作為監護人,沒有盡到看管教育的義務,應該承擔相應的責任。」

同時,也有教育界人士指出,作為遊戲運營商,首先要做好遊戲實名制審查,控制未成年用戶的充值、付費行為,並控制其遊戲時間。同時,在遊戲充值系統中,增加充值驗證設置,比如指紋密碼、手勢多重驗證設置。

規定

未成年人每月

充值不超400元

為防止未成年人沉迷遊戲,2019年11月,國家下發《關於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的通知》,主要是針對未成年人使用家長手機號、微信號註冊遊戲帳號的問題,規定要求玩家必須進行實名註冊,手機號碼、身份證、綁定銀行卡等信息必須一致。

同時規定,未成年人在晚上10點到第二天早8點,不得玩遊戲,法定節假日玩遊戲時間不超3小時,面向未成年人開放付費的,16歲以下每次充值金額不得超50元,月消費不超200元,16-18周歲的未成年人,單次最高消費100元,月最高不超400元。

相關焦點

  • 明日之後:玩遊戲被「欺負」,熊孩子一周充值1W2,結局「亮了」
    接下來沫沫就來跟大家聊聊,11歲熊孩子瞞著家裡人,一周充值1W2的事件,一起來看看吧~ 熟悉《明日之後》充值檔位的小夥伴都知道,648已經是單次充值最高檔位了。而當事人竟然在6月30日-7月6日,短短一周的時間就往遊戲內充值了1W2餘元!
  • 小學生玩遊戲花光父親「救命錢」!限制老年人充值專治「熊孩子」
    沒想到的是,不少"熊孩子"卻偷偷用來玩遊戲,甚至有的"熊孩子"因為知道手機和支付密碼,花光了父母帳戶上的錢充值遊戲!針對這種現象,近日,馬化騰親自下場做起產品經理,設計升級了騰訊遊戲人臉識別兩大功能,包括語音播報提醒和老人遊戲防沉迷功能,專治"熊孩子"。
  • 未成年人在遊戲中大額充值:可否索回?
    明明是辛辛苦苦賺來的錢,卻轉頭就被孩子花在了看不見摸不著的虛擬遊戲中,這讓許多家長都叫苦不堪。那麼,這些由未成年人在遊戲中進行的大額充值行為,在家長並不知情的情況下,家長是否能取回這些錢呢?如今越來越多未成年人沉迷網路遊戲,家長以及遊戲開發商又應該如何更好的引導未成年人玩遊戲呢?
  • 蘋果支付漏洞縱容「免費」充值?
    ­  利用這個漏洞,一些國內的不法分子研究了一整套方法,可以多次、大筆、多帳號進行充值或消費。而一些遊戲廠商率先受到了該漏洞的影響,點券充值功能被「36技術」盯上。­  目前,這一方法已經形成產業鏈,網絡上不僅有買賣軟硬體的,還有付費教技術的,還有販賣充值所需的「黑卡」、蘋果ID等信息的。
  • 未下載、未實名認證也能大額充值遊戲?OPPO用戶自述被扣款兩萬多
    來源:消費者報導原標題:未下載、未實名認證也能大額充值手機遊戲?OPPO用戶自述被扣款兩萬多■按:未成年大額氪金遊戲到底該如何限制?未成年人誤充值手遊的新聞並不鮮見。受疫情影響,不少孩子在家上網課時要使用家長的行動裝置,又有一波未成年人陷入了充值陷阱。據黑貓投訴、聚投訴等平臺顯示,關於未成年人使用手機誤充值的投訴累計已有幾千條,內容多為「誘導未成年人消費」、「自動扣款」、「無需實名認證」等,涉及金額在幾百至十幾萬不等。未下載遊戲,未實名認證,也能大額充錢?
  • 熊孩子玩遊戲,三天充值3萬!如何管理孩子玩遊戲
    它不僅給人們提供了很便利的通信聯絡方式,還能給人們提供便利的生活方式、我們可以通過手機購物、娛樂、充值、甚至工作等。現在的孩子仿佛比我們小時候聰明,他們生下來接觸到的,就和我們大不相同,現在兩三歲的小孩,玩起手機來,也是溜得飛起,這無疑是時代的進步,但是也是一種悲哀。孩子喜歡玩手機,很大程度上,是取決於家長的,你是其中之一嗎?
  • 熊孩子玩遊戲充值怎麼退錢?收好這份攻略,還能搶救一下
    熊孩子氪金,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這已經不是什麼新鮮事了,光是這個暑假就曝光了數十例……孩子玩遊戲、看直播的時候有意無意地充值,少則上百多則幾萬,讓很多家長頭疼不已。那麼,孩子用大人的手機或身份玩遊戲亂充值,這筆「冤枉錢」能不能退回來?
  • 熊孩子玩手機亂充值?或許可以試試vivo手機上的兒童模式
    而待在家裡的熊孩子們難免會將父母的手機當作消遣娛樂的工具,自制力較差的未成年人,往往在手機的遊戲時間上得不到控制,而有的熊孩子甚至還在遊戲裡胡亂充值,導致父母遭受經濟損失,可謂是讓父母頭疼至極。現在這一系列問題有了答案,那就是vivo手機上的兒童模式!
  • 熊孩子偷用媽媽支付寶充值遊戲 9天花一萬八
    熊孩子偷用媽媽支付寶充值遊戲 9天花一萬八 2017-01-08對於現在孩子們普遍愛玩手機遊戲,周女士始終抱著每天只要不超一小時、玩遊戲還能調節緊張學習的態度。不過,最近她突然發現,自己的銀行帳戶總是顯示異常,仔細一查嚇了一跳:從去年12月26日到本月3日,短短9天時間裡,她的支付寶帳戶消費了一萬八千多元,這些錢全部匯入了一家遊戲公司帳戶。追問之下,原來,大額帳單的始作俑者竟是兒子堯堯。
  • 「熊孩子」實力「坑爹」 !
    2020年10月26日上午,楊某帶著兒子到祿豐縣公安局廣通派出所報警:其兒子用手機玩遊戲,將賣牛攢下的12000元錢用於充值、購買了遊戲裝備,希望民警幫助挽回損失。,兒子一要手機楊某就給,根本不知道玩遊戲還花錢。
  • 短短5天,「熊孩子」玩遊戲充值3500餘元,這錢能退嗎?
    短短5天,「熊孩子」玩遊戲充值3500餘元,這錢能退嗎?可誰知小穎在學習之餘,玩起了手機網路遊戲,悄悄記下媽媽的付款密碼,居然背著她往遊戲裡充錢。短短5天時間,小穎陸續充值了十幾次,累計金額達3500餘元。平日裡,劉女士忙著上班,全然不知女兒偷偷玩遊戲充值的事。直到某天,劉女士去銀行取錢發現帳戶裡的錢不翼而飛,查詢了微信支付記錄,這才看出了端倪——原來帳戶裡的3500多元錢早已被女兒花光了。
  • 熊孩子冒充家長玩遊戲或充值怎麼辦?騰訊放出大招:人臉識別驗證
    原標題:熊孩子冒充家長玩遊戲或充值怎麼辦?騰訊放出大招:人臉識別驗證   在未成年人保護的問題上,騰訊放出了大招。
  • 衡陽「熊孩子」偷玩手機遊戲,先後兩次充值1.8萬元
    衡陽日報12月17日訊(記者金明達) 「您好,我是雁峰區黃茶嶺街道雲沙詩意小區的居民,我的11歲的兒子天天(化名)今年來兩次偷用我的微信和支付寶充值了1.8萬元玩手機遊戲,這可咋辦?」昨日,記者接到市民林女士的求助電話,由於家庭經濟並不寬裕,對方幾乎哭出聲來。
  • 家長支付密碼洩露 小孩大額充值遊戲
    值得一提的是,由於知道了父母的支付密碼,使得李女士的兒子能夠順利進行大額遊戲充值。李女士的情況並非個案。河南周口毛女士近期對媒體表示,在她不知情的情況下,她12歲的大兒子於2月17日-19日在騰訊的《和平精英》、《王者榮耀》遊戲中陸續充值約5500元。毛女士稱,由於手機綁定了銀行卡,孩子在偷看到家長支付密碼之後,便進行了遊戲充值。經歷類似遭遇的還有廣州的朱先生。
  • 海口熊孩子玩遊戲充值1.6萬元 涉4399廣東天宸等公司
    中國經濟網北京8月17日訊(記者 徐自立 馬先震)「用父母的帳號登錄,反覆充值數十次,退款審核取證難」……「熊孩子」大量「氪金」、家長退款維權不易的消費亂象今年以來層出不窮。黃女士在海口高坡村附近經營了一家箱包店,平日通過微信收帳。
  • 熊孩子玩手機遊戲花了他奶奶2.9萬元,VIVO錯在哪裡?
    文丨金不換玩過手遊的都知道,只要願意充錢,就能在遊戲中獲得「白嫖」玩家難以體會的暢快體驗。但貧窮一向是老金理智的源泉,所以老金玩手遊從來是一毛不拔,也無法理解那些充值數萬的人民幣玩家,難道他們就真的不在乎錢嗎?可如果充錢的是一個對金錢概念認知不全的熊孩子,那能如此任性反倒是容易理解了。
  • 熊孩子上網課拉爺爺掃臉就遊戲充值成功!馬化騰下場解決這個bug
    小學雞玩遊戲氪金防不勝防,控制時長要求實名認證人臉識別,依然防不住熊孩子有一萬種方式"忽悠"家長,騙不過爸爸媽媽,就騙爺爺奶奶……害,遊戲開發商與小學雞的battle還在不斷升級,任重道遠。……熊孩子為"忽悠"家長幫過人臉識別有一百種套路。10月21日起,騰訊遊戲的"未保計劃"再再再度升級了:若用戶在遊戲充值環節觸發人臉識別驗證,系統將自動進行語音播報及畫面提示,清晰提醒大家該環節正在進行遊戲充值身份驗證。這個功能,主要就是防止熊孩子套路長輩。
  • 多名熊孩子玩騰訊遊戲充值!家長:退款操作太難,客服機器人很呆
    近期,有多名家長向南都」記者幫」反映,疫情期間家中熊孩子充值騰訊網路遊戲,在辦理退款時遭遇一系列難題。如無法聯繫到人工客服、申請提交後漫長的等待,家長本身不熟悉網絡退款操作等,對此他們也是頗多無奈。 「客服機器人很呆,每次都回答一樣的問題」」這方面經歷太少了,我們都不怎麼玩遊戲。」
  • 西安13歲娃玩遊戲充值一萬三,求退款被拒,因為已退過一次......
    >打遊戲偷偷充值這一項幾百元、幾千元、甚至上萬元這種案例真的太多太多了這不最近西安藍田縣的劉師傅也沒防住家裡的孩子.除了上學,小劉花費時間最多的就是手機遊戲,一玩起來真的能到廢寢忘食的地步。而這一次玩手遊, 他可給家裡闖了個不小的禍。
  • 「熊孩子」網絡直播打賞、遊戲充值,父母能否主張返還?
    問題請教 問題請教:「熊孩子」網絡直播打賞、遊戲充值,父母能否主張返還?2. 律師答疑最高法:「熊孩子」用父母帳戶打賞主播,父母可主張返還。根據我國《民法》的規定,不滿八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因此其參與網路遊戲、網絡直播打賞所花費的支出,應該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