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筆記丨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們聽童話

2021-01-20 睡不好的工作室


波默拉及路易.霧靄劇團


喬埃.波默拉(Joël Pommerat ):


生於1963年。父親去世一年後,十六歲的波默拉中斷學業,前往法國,試著成為演員。而後,因為厭惡作為演員所感受到的「沒有自主性」,於是他從23歲就開始不斷書寫,閱讀,研究,並探索何為劇場。1990年,27歲的波默拉推出自己的第一部作品《達喀爾之路》,同時成立了路易.霧靄劇團,且再沒有任何演出計劃和劇本的狀況下,訂了巴黎黃金之手劇院,而後與團隊成員開始在排練場裡一起創作新作品。這種創作方式被延續至今,當排練開始,唯一能夠確定的幾乎只有首演日期。


路易.霧靄劇團( Louis Brouillard Company) :


Louis,是波默拉父親的名字,也是盧米埃兄弟中弟弟的名字。對照運用光鮮,發明電影的盧米埃兄弟,波默拉似乎想以Brouillard為姓,創造出一個虛擬的人物,以探索介於明亮和隱晦之間難以察覺的真是。Brouillard,霧靄,是波默拉在有意區別法國劇場以理性主義闡明真理的風格,他想要探索的更像是以濃霧提升觀眾敏銳度的「感性劇場」,更要求觀眾調動起自己的感官,去感受理性之外的東西。


還有一些旁的東西:


1、廖亦武《吆屍人》的讀書筆記前幾天被刪了,應該是一次接近6月份的例行大刪。想看看的朋友可以回復「0603」獲得。


2、回復「0603」還可以獲得歌劇版《小木偶》的視頻,是法文,無中字,但非常有意思,值得掃一眼。看劇本的時候我根本想不到這個能用歌劇的形式來做。或者也可以去youtube搜「Pinocchio」,2小時05分那個就是。


疫情時代的線上觀劇,培養自己掃一眼的快樂吧。


路易.霧靄劇團的部分成員,中間是波默拉

這應該是演《兩韓統一》時拍的照片


本來是要講波默拉的劇本《兩韓統一》的,但之前以為沒把收錄了《兩韓統一》的劇本集《無愛時代的詩意告白.當代法國劇作選》一書帶來北京,所以就轉而閱讀《喬埃.波默拉的童話三部曲.劇本書》(下簡稱《童話》)。正好昨天是兒童節,所以趕個巧,為大朋友和小朋友們讀讀童話。


哈哈。已經是前天了。(00:12分)


《童話》一書收錄《小紅帽》(2004)、《小木偶》(2008)和《灰姑娘》(2011)三個劇本。這三個作品都在華語地區上演過,但直到去年四月《小紅帽》到了北京天橋劇場,我們才看到演出。舞臺上暗影四散,書頁上的空白被黑色填滿,仿佛站在了眼前,讀劇本時所感受到的波譎詭異竟並非我們作為讀者的「過度解讀」,


波默拉認為在劇場中,文字出現之前,就是一片空無。語言和其他所有的元素一樣,都是等待被喚醒的。所以他把所有舞臺上的具體元素(話語只是其中之一)皆視為編寫劇場詩篇的文字。在波默拉的引導下,路易.霧靄劇團更像是一個研究團體,每個人都奉獻自己的視角、思考和自己所拖帶的世界,合作搭建舞臺裝置、服裝、音樂、表演以及文本,接著,作品在未知的空無中逐漸亮起。這樣的創作方式要求路易.霧靄劇團的成員在生活上各自獨立,但是在藝術上彼此分享,毫無保留,每個人都是一座移動的圖書館,一個人的離開便是萬千書頁的焚毀。所以對他們而言,真正重要的是當下的存在,文字不過是一種紀錄——


「我不寫劇本,我書寫劇場表演……一般人說的要先寫好文本,把這個動作當成劇場首要的起因,根本就違背常理。其中有一點拜物的意味,一種拐彎抹角的感覺。對我來說,劇場的本質並不如此。劇場有其本身的意象,聲音。它會變動,會發出聲響。劇場,就是我們心中的投射。」


這是波默拉對於劇場的看法,他之所以出版劇本,也只是因為在法國,如果不出版劇本,別人就不會認真看待路易.霧靄劇團的作品。所以,其實將波默拉的文本獨立於劇場之外來討論是很不應該的行為。但我仍然想要通過這三個脫胎於廣為流傳的童話故事的劇本,來討論兩個問題——


其一,作為劇本,波默拉的改寫在何種程度上保留了童話的特性;

其二,作為改寫後的童話,除去形制上的規則之外,它們為何可以被指認為劇場文本?



《小紅帽》劇照


不去想被學者歸納總結出來的定義,單單從記憶中爬尋,我們幾乎都有自己關於「童話」的畫面。於我而言,最早的吉光片羽出現在學會閱讀之前,一些身邊從未出現過的生物 ——矮人,精靈,木偶,公主,王后,王子,狐狸,獅子,月亮 —— 鑽進我半夢半醒的耳朵裡,他們所做的具體事情三兩句便可概括,但每個故事都有可以被不斷提起,重複敘述的驚奇:狼把戴紅色兜帽的小女孩囫圇吞下,無法消化;小木偶一說謊鼻子就會變長;灰姑娘腳碼很小,她的水晶鞋沒人能穿上。


後來認字了,但還沒學會只是「看」書,於是先默讀,給自己講童話故事。我隨著自己的聲音進入了森林,透過樹的枝椏觀看狼與小女孩的比賽,下注誰更快走到外婆家,躲進小船的瞭望室,從望遠鏡裡看到小木偶被吞入鯨肚,在人群中觀望灰姑娘穿上自己的鞋子。初聽時的驚奇此時變成了更具體的情緒,摻雜了多種,底色皆是恐懼和希冀。我開始與從未出現過的生物共情,不知道是我進入了他們那一群,還是他們被納入了我的世界。很後來才明白這件事可以被稱作「想像」。


再後來,習慣字兒了,就聽不見自己的聲音了。看書在大多數情況下變成了臨淵捕魚,我屏住呼吸,目眥欲裂,試圖看清魚的蹤跡,甚至判斷它的去處,以期在黃昏的時候能滿載而歸。這樣的故事哪怕主角還是小紅帽,小木偶和灰姑娘,都不能被稱為「童話」。那些「魚」不過是岸上人的倒影。


所以對我來說,童話是有聲音的,介乎於真實和幻想,言明與隱喻之間的,會令人感到驚奇但又決定信服的故事,它通常飽含情緒,但不訴諸複雜的理性,所指向的是最基本的人類關係和社會雛形,是世界還小的時候所展現出來的面貌。


《灰姑娘》劇照


波默拉的這三個劇本所共享的,也是最突出的特色便是有一個游離在故事之外的「講述者」,而且從文本上來看,他們的聲音都別具特色。這也是戲劇中慣用的手法,古希臘人讓「TA」來解釋故事的發展,評判角色的得失,莎士比亞把「TA」化成眾人皆醉我獨醒但我就是胡亂說話的小丑們,布萊希特用「TA」形成間離效果,在觀眾頭頂上開槍。


在波默拉的作品裡,「TA」成為了引線。


《小紅帽》是波默拉做給女兒看的戲,他想通過這個作品向女兒介紹自己在做什麼,所以「說故事的男人」遊走在故事之外,「TA」用自己「說故事」的聲音引領觀眾進入小紅帽所在的世界。《小紅帽》很短,演出時間也只有四十分鐘左右,這是波默拉重寫童話的第一次嘗試,我想這之後,他便開始思考,如果童話是口頭文學,那麼敘述童話的人是什麼樣的身份呢?


於是在《小木偶》中,「TA」的名字變成了「主持人」。主持人的聲音會被話筒放大,這個聲音告訴大家「我的雙眼很晚才學會看清事物,遠比雙腳學會走路要來得晚。當我還是個盲人,當我什麼都看不見的時候,我眼前的景象就是如此……你們看到了吧,總之是一整個劇團,一個至今仍陪伴在我身邊的劇團」,主持人從自己眼前的黑暗中用語言——「然而在我的腦袋裡,我可以看見非常多的事物。浮現在我腦海裡的東西,例如有這個……」——拉出一個劇團,這個劇團支持主持人「去承擔生在人世最重要的任務:絕不說謊,絕不欺騙他人,除了實話什麼都不說」,接下來便是這個劇團帶給觀眾的演出,主持人與觀眾一起看著。但同時我們也知道,小木偶是一個曾經撒謊的男孩,那麼主持人是否就是長大後的小木偶呢?是否是大人小木偶在召喚自己的童年呢?


《灰姑娘》則更加直接,「TA」的名字是「女性敘述者的聲音」,開頭的第一句詞便是「我要跟各位說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久到我自己都記不得這個故事是關於我的故事,還是關於別人的故事。」而且,在這個劇本中,「灰姑娘」的角色名不是「辛德瑞拉」,也不是「灰姑娘」,而是「非常年輕的女孩」。也就是說,也許這個不見身體的「女性敘述者」就是灰姑娘,她回想起自己「非常年輕」的時候,這也是一種對過去的召喚。


走到這裡,似乎可以描摹清晰的腳印了。在波默拉的劇場世界裡,童話是已經長大的人對過去歲月的召喚,舞臺上的種種對於孩子們來說是「正在經歷」的,外面的世界和舞臺上的世界一樣,是陌生的,需要去探索的,甚至還有點恐怖的;而對更大一些的觀眾來說,那可能是已經被自己遺忘的歲月,如哈姆雷特死去的父親一般在舞臺上還魂,逼迫人們直面曾經的缺失。


《小木偶》裡的「主持人」


小紅帽的出走在波默拉的劇場中被具象為「母親工作很忙,女孩恐懼孤獨」。這樣的恐懼,在長大後被藏進各種各樣的社交軟體裡,告訴自己一個人也要活得像一支隊伍,脆弱不是當代人所推崇的時代價值;


小木偶離開父親在波默拉的劇場中被具象為「父親很窮,小木偶嫌棄父親,他想要享樂,於是不斷被騙」,這種作為獨生子對父輩的無度索求,在時間的發酵皿中產生變化:有人擔起責任,有人將自私打扮一下,變成某種特立獨行的標籤,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在此無需列舉;


灰姑娘在童話中是因為美麗而與王子幸福快樂的生活在了一起,但是在波默拉的劇場裡,灰姑娘聽錯了母親的臨終遺言,以為母親說「如果你超過五分鐘沒有想我,我就會真的死掉」,為了讓目前在某個看不見的地方持續或者,於是灰姑娘便不斷的想念母親,這件事佔據了她全部的思緒。而王子也一直在等十年前出去旅遊的母親在晚上來電話,但他不知道自己的母親已經死了。他們兩個是因為有共同的傷痛和執念,才在人群中確認了彼此,成為了朋友。


灰姑娘和王子給自己講了一個故事,他們對此深信不疑,於是一直按照這個故事生活。他們認為自己有必須擔負的使命,外面發生的事情(邪惡的繼母,欺負人的姐姐,每晚都想辦Party的國王)都不能動搖他們的心,這是很年輕的人才會擁有的天真。在長大後,我們被更宏大的敘事裹挾了,以前是「自由無用的80後」,「嬌生慣養的90後」,現在是「我看著你們,滿懷羨慕」,有時候還是「每個女孩都需要的白襯衫」或者「中國男孩不會答應的」。可能這也是某種「相信」。


小紅帽和小木偶都是小孩子,本身年齡都處在童年,但是當創作發展到《灰姑娘》時,主人公是女孩和王子,是可以嫁人娶妻的成年人,但是他們的角色名前面都帶著形容詞——「非常年輕」。我認為這種變化也透露出創作者的態度和思考——童年是可以跟人一起活著,不被遺忘的。


我想起有一次坐在地鐵上,已經晚了,人沒那麼多,我可以看清每一個人的臉。這麼一張一張臉看過去,突然覺得,有些臉像是從來沒有擁有過童年。那樣的時刻便會感到無奈。


《小木偶》裡的劇團


在談第二個問題前,我必須再次強調的是:對我來說,波默拉的劇本更像是其作品的文字紀錄,而非一個完整的文學作品。也許有許多人會從波默拉的文本中解讀出文學性,但我更願意尊重波默拉及路易.霧靄劇團的劇場觀念和創作方式,所以在思考「作為改寫後的童話,除去形制上的規則之外,它們還因為什麼指認為劇場文本?」這個問題的時候,我找的對照組還是童話,並非其他劇本。


最開始,波默拉為主角的行動找到複雜的心理動機。


在童話裡面,主角開始做一件事,都是很直接或是很被動的——小紅帽想外婆,所以一個人走進森林;小木偶被動卷進各種事件裡,而後成長;灰姑娘被仙女推著上了南瓜馬車,被王子拿著水晶鞋千裡尋妻。


在波默拉的改編劇本裡,小紅帽是因為自己害怕孤獨,所以即使她覺得外婆不是很需要她,她也要去陪外婆;小木偶是因為自己想要變得很富有,可以到處玩兒,所以才離開父親;灰姑娘一心鋪在想念母親上,但是笨蛋仙女把她家燈炸了,所以不得不要出門,懷揣著對母親的愧疚和對笨蛋仙女的無奈,她遇到了自己的同類——非常年輕的王子。


「主角決定去做一件事」,「主角開始做一件事」,「主角遇到了新的事件,產生了新的決定」,這是最基本的,由動作推動的敘事結構,波默拉將之豐富,把人物的心理也納入的敘事系統中。所以我們通過文本也可以看到,這三個故事的主人公都在與日常生活截然不同的空間中遊歷過,我認為這就是他們心理空間的具象化。


小紅帽進入森林,遇到自己的影子和新朋友狼,因為有了陪伴,於是她很開心,不知道危險將至;小木偶進入旖旎的馬戲團,會長出錢來的荒野和只有玩樂的王國,所有的欲望都被滿足而後破滅,接著被鯨魚吸入腹中,回到父親身邊;灰姑娘進入魔法箱子,找不到出來的路,無法換上有魔力的裙子,最後她穿了母親年輕時穿過的裙子。


最後,波默拉給了三個故事更複雜的結局。


在童話裡面,結局總是一句話——小紅帽和外婆被救出來了,一家人開心地生活下去;小木偶變成了真正的小男孩,一家人開心地生活下去;灰姑娘嫁給了王子,一家人開心地生活下去。而在波默拉的作品裡,他幾乎沒有改變故事的結局,只是讓說故事的男人,主持人和女性敘述者的聲音多說了幾句話。


在《小紅帽》的結尾,說故事的人說:「如今,小女孩已經變成一個成熟的女人,像她媽媽一樣,對於這段往事她仍是記憶猶新。她年邁的母親住在離她家不遠的一間屋子裡,這讓她們倆更方便時常探望對方。」所以,讓小女孩記憶猶新的是什麼?是獨自在家的孤獨,是在森林裡與影子一起玩耍的快樂,是跟狼短暫的友誼,還是被狼吃掉的那一刻的黑暗?是什麼讓小女孩選擇跟母親住得近一些,可以互相探望呢?


在《小木偶》的結尾,主持人說:「不知道為什麼,也不清楚這究竟是怎麼發生的,而且他再也沒有見到仙女,只有與她通信,皮諾丘還是變成了一個具有血肉之軀的小男孩。這樣的轉變並非一朝一夕,像是魔術一樣,發生在彈指之間,不,這種變化是一點、一點地開始發生,循序漸進,順著自己的節奏,日復一日,緩慢到甚至連他父親都沒有馬上發現。」所以,到底是什麼讓小木偶這樣緩慢地變成一個小男孩呢?或者說,在沒有細細講述的那些時間裡,小木偶做過些什麼呢?


在《灰姑娘》的結尾,女性敘述者聲音說:「甚至在人生讓他們遠離彼此很久之後,非常年輕的王子和非常年輕的女孩都還會彼此通信。他們會捎給對方話語,就算在世界另一端也一樣,而且這個習慣就這樣持續下去,直到他們人生的盡頭。」結局被改變了,灰姑娘和王子成為了一輩子的朋友,而不是幸福美滿地生活在一起。於是,我們可以再次回頭想,王子為什麼一定要找到灰姑娘?他們在彼此身上看到了什麼?他們在短時間內建立了一種什麼樣的感情?


對我來說,這三個結局,都讓我從晦明參半的童話世界裡出來,回到了現實生活中,去回想自己經歷的人類情感,用最基礎的方式去再次感受它們,然後再去理解長大後的小紅帽和小木偶,變老了的灰姑娘和王子。他們又像小時候一樣,坐在我身邊,鑽進了我的耳朵。這一次,我想我跟他們是真的共情了,我們存在於同一個世界裡。


像這樣,從他人的故事中獲得隻言片語,而後再求諸己身的循環往復,進行跨越時空的交流和互動;像這樣,有空隙和抓手可以讓觀眾在自己心裡喚醒想像空間,搭建起第二個舞臺。我想就算沒有角色的名字,沒有冒號後面是臺詞這樣的形式,沒有舞臺提示,這個文本我們還是可以稱之為「劇場文本」,是只為劇場所創作的文本。


難以辨明的情感,複雜多端的人性,是詩意存在的地方。


而劇場本身便該是詩意的。


所幸,波默拉和路易.霧靄劇團的文字紀錄沒有丟掉這份詩意。


《灰姑娘》15年在臺中歌劇院演出時的預告片

有中文字幕



本期閱讀書目:

(藍色字體部分皆為書本原文)


《舞臺書寫:解讀喬埃.波默拉》,作者Marion Boudier(路易.霧靄劇團的戲劇構作),

                                                         翻譯王世偉,書林出版社。


《喬埃.波默拉的童話三部曲》,作者Joël Pommerat,

                                                     翻譯王世偉,賈翊君,遠流出版社。


* 這兩本書都是臺版書,在Readmoo上也不能買到電子版。

由於版權關係,也不能把劇本放上來給大家看。

真對不起大家。

下次我們會讀一些可以在境內買得到的書的。

但更希望的還是,國內的出版社,多引進一點劇本吧。

劇本也是文學。求求了。


相關焦點

  • 很久以前、很久以後……
    很久以前,我以為,只要我對別人好,能忍讓,就會換來相同的回報。很久以後,我終於發現,有些東西,任你多麼努力,依舊抓不住,所以我學著不再期待。很久以前,聽《十年》,想著陳奕迅怎麼那麼倒黴,不是失戀就是被拋棄。
  • 很久很久以前,《格林童話》想說的是什麼?
    《格林童話初版全集》(全註解本),[德]雅各布·格林、威廉·格林著,[美]傑克·奇普斯注,[美]安德莉婭·德索繪,姚了了譯,人民文學出版社2020年10月。去年十月,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了《格林童話初版全集》,在幾年前「令人戰慄的格林童話」下架風波後,中國讀者終於有機會能夠見到初版真正的面貌,看一看那些以「很久很久以前」開頭的故事從前的模樣。
  • 小雅的童話266,很久很久以前屬相的故事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小雅的花田,ID:gh_dd5ebaacc21e】經微信公眾號授權轉載,如需轉載與原文作者聯繫很久很久以前,阿達屬兔,他爺爺屬恐龍,弟弟屬小螞蟻,妹妹屬屎殼郎,妹妹不願意哭鬧著要屬小狐狸。
  • 部編版語文四年級上冊《快樂讀書吧—很久很久以前》教學設計
    3.本次「快樂讀書吧」的主題是「很久很久以前」,緊貼單元課文的文章體裁,在課外繼續進入世界神話寶庫,閱讀國內外神話故事,感受神話的神奇,感悟神話中人物的形象。題目的提示語、文章片段和插圖,釋放了兩個信息:(1)要廣泛閱讀國內外的神話故事,讀得越多,收穫越多(提示課外閱讀內容);(2)閱讀神話故事要發揮想像,感受神奇,感悟人物形象(提示閱讀方法)。
  • 很久以前,很久之後
    但她接著又說,「可是,如果真的有一半的年輕人一出社會就去開咖啡廳了,還有多少人去喝咖啡呢?」我說:「另一半的年輕人吧。」她笑:「但是另一半的人可能都去大陸賺錢了。」我們相視而笑,這時隊伍也排到了我們,她問我:「你要喝什麼?」
  • 很久以前,人的自我完成之路已在童話里舖開
    他的童話研究也逐漸從聚焦老年拓展至男性、女性和中年人。重讀熟悉的童話,你會發現原來鼓勵女性傾聽內心聲音、實現自我覺醒和解放的意識一直潛在童話裡,甚至能從中找到該如何疏導當代人熱議的「中年危機」與焦慮感。我們總是對童話以及更廣泛的古老故事知之甚少,而知念打開了一扇連接故事與現代心理學、與成年人和當代人生活的門。推開它,每一位讀者也踏上了一條回望、直面、前瞻自己人生的路。
  • 很久很久以前 兒童故事的開頭都是這樣寫的
    有些故事,你也許曾經百聽不厭,然而你還記得它們的開頭嗎?「六·一」兒童節就要到了,今天書香君帶領大家重溫童話、神話等故事,看看這些故事如何開篇。6.1童 話謎一樣的開頭:「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皇帝的新衣》:「許多許多年以前,有一個皇帝,他對漂亮的新衣裳痴迷到了那樣不可自拔的地步,以至於他把所有的錢都花費來打扮自己。」
  • 四年級上《快樂讀書吧:很久很久以前》:神話文體特點,閱讀方法
    四年級上《快樂讀書吧:很久很久以前》:神話文體特點,閱讀方法一、學習目標通過「快樂讀書吧」的提示,了解神話文體特點以及閱讀要求和方法,能根據提示國家或地區的神話故事找到有關書籍,在課外按要求開展閱讀神話故事的活動
  • 在很久很久以前,華農大原來是長這樣的......
    當每天漫步在美麗的華農校園裡,感恩著母校提供給我們的舒適的學習環境時,只有年過而立的華農人,才明白華農的美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
  • 小時候故事的開頭「很久很久以前」?
    >往往是「很久很久以前」。很久很久以前,還沒有電子通訊,人們的交流只能靠面對面或者寫信。在那樣一個緩慢的年代,信息滯後是在所難免的。很久很久以前,沒有辦法記錄真實的影像。雖然我們能通過史書和坊間傳聞了解到前人的故事和生活狀態,但也並非全面,而這反而給予了我們無限的想像的可能。
  • 讀書筆記大全:格林童話讀書筆記
    讀書筆記大全:格林童話讀書筆記 2013-08-22 11:55 來源:讀書筆記網 作者:
  • 在我們涉縣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雄偉的古城池,四面城牆
    11月6日,周三限行:5、0 近日又看了嘉慶四年戚學標知縣重修的《涉縣誌》,才又有一種感覺,何必羨慕老北京城,哪裡還沒有個古城,在我們涉縣很久很久以前,也有一座很雄偉的古城池
  • 推薦在《很久很久以前》一部適合小盆友們看的動畫,媽咪不擔心!
    比如:《很久很久以前…》講述了很多韓國民間的小故事,讓小編帶你一起回憶那些小故事吧!《很久很久以前》根據朝鮮民族的民間故事改編而成,劇中由兩個可愛的看似老人的孩子貫通全劇,恩比和格比兩個似人又似花仙子一樣天真可愛的孩子同似蔬菜又似仙人的老人(蘿蔔道士和白菜道士),通過他們幫助人類所做的一件件好事,告訴人們:人與人之間存有友好、和睦、善良;教育人們尊老愛幼、助人為樂、懲惡揚善。
  • 快來聽,《猛獁爺爺》給我們講故事,講的是很久以前的人的故事
    陪著孩子一起讀書的時光,是最快樂、最享受的時光,聽著孩子稚嫩的嗓音問著「為什麼」的時候,作為媽媽的我既欣慰又著急,欣慰的是孩子能和我一起在讀書中汲取知識,著急的是需要加快完善自己的各類知識體系。艾佳:……好了,孩子,現在我們一起看《猛獁爺爺》吧,讓猛獁爺爺告訴我們很久以前的人的故事吧……這是一本簡要而不簡單的人類簡史。
  • 英語輕閱讀《很久以前》
    很久以前,There was a stream running through here.   [striːm] 小溪   [θruː] 穿過有一條小溪從這裡流過.And The water is clear.  [klɪə(r)] 清澈的溪水清澈見底,Reflecting the blue sky.
  • 韓國動畫《很久很久以前》,改編自民間故事,極富教育意義
    其實除了來自歐美的動畫外,我們的近鄰韓國也給我們呈現了精彩的文化大餐。相比於日漫和美漫,韓國動畫在數量上處於弱勢,給我們留下的印象並不是特別深,其中較為熟悉的要數《新編西遊記》《地球衛士》和《奧林匹斯星傳》。除了這幾部外,還有一部很有寓意的動畫《很久很久以前》。
  • 崇明這個老鎮的故事,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崇明這個老鎮的故事,要從很久很久以前說起~ 2020-06-21 03:1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你是說,很久很久以前?那麼久以前,地球上就有人來過
    拿到BOSS令牌的人並不止你一個,至少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就遇到過不少,可惜,一萬個人當中也沒有一個人能夠通過我的試煉,無一例外拿了不該拿的東西,然後推開那扇門被我扔了出去,拉入黑名單,再也沒有機會兌換任何物品。當然,他們拿的東西也是假的……」 方孝聞言,瞬間明了,果然,那是一個陷阱!
  • 今兒給你講個萊州的故事,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今兒給你講個萊州的故事,一個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 2019-12-01 19: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很久以前,有座山……" 你會給孩子講故事嗎?
    你會不會經常故事說著說著,孩子卻跑走了。可剛一開口:「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座很高很高的山……」然後,就卡殼了。這時,那麼你一定需要一根點燃靈感的引線,用來編織那些動人的故事。   把白天發生的衝擊性事件編進來   帶著孩子出去玩時如果你發現,他常常遠離小朋友一個人玩。可以通過睡前故事鼓勵他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