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家喻戶曉的經典名著,為什麼這麼多人讀不懂?

2020-12-23 澎湃新聞

《紅樓夢》作為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看過的人不少,解讀它的人也挺多,但是曲解它的人更多。

哪裡能聽到既嚴謹又生動有趣的講解呢?作為近代新舊紅學的發源地和研究重鎮,北大開設了「釋夢解味」的「北大與紅學」系列課程,立刻引發了一股學習熱潮。

課程有多受歡迎呢?雖然僅僅開設了三年,但已經有六百多所高校、多達數十萬人聽了這門課。

它之所以受到追捧,首先學術水平有目共睹。無論是學術總策劃、還是學術陣容都是頂級的。譬如課程的總策劃之一、北京大學藝術學院名譽院長葉朗,在學校裡只要上一次大課,就連座位兩邊的階梯都坐滿了學生,他編的《美學原理》更是大學通用教材。

這些學者,學術造詣深厚,卻能講得不艱澀高深。他們說「紅樓」,常常超出我們的認知,鞭辟入裡,又生動有趣。

但可惜的是,這門精彩的「紅樓課」除了高校學子,其他人甚少有機會聽到。於是三聯中讀聯合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為「北大與紅學」系列課程加入了一堂新課 ,打造了一堂頂尖品質的、可以隨時聽的音頻課——《永遠的<紅樓夢>》

01

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了解《紅樓夢》?

《紅樓夢》被奉為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不是平白無故的。

首先,作為中國封建社會的百科全書,《紅樓夢》涵蓋廣泛,從貴族到市井生活無所不包。小說對衣著、飾品、器物等的描寫極其考究,連對美食都有詳細的描寫。

比如劉姥姥初進賈府聽聞的茄鯗做法,就展現出當時貴族階級的奢華和講究:

「把才下來的茄子把皮㔐了,只要淨肉,切成碎釘子,用雞油炸了,再用雞脯子肉,並香菌、新筍、蘑菇、五香腐乾、各色乾果子俱切成釘子,用雞湯煨乾,將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 這種複雜的做法讓劉姥姥聽了直呼:「我的佛祖!倒得十來支雞來配他,怪道這個味兒!」

所以,如果你想了解古代生活,《紅樓夢》不可不讀。

其次,它是經典,是凝練過的精華。曹雪芹畢生的心血盡在於此,「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小說塑造的人物,幾乎個個都成了經典。

如果你讀過《紅樓夢》就會發現,書裡刻畫的大量角色,無論是貴族老爺、公子小姐,還是傭人僕婦,都是血肉豐滿而非臉譜化的。

(電視劇《紅樓夢》劇照)

比如王熙鳳,她不僅僅是「丹唇未啟笑先聞」,曹雪芹通過描寫她協理寧國府、弄權鐵檻祠、毒設相思局、賺取尤二姐等種種作為以及生動的言語姿態,立體地塑造了心機、狠辣、能幹、詼諧、口舌伶俐的「鳳辣子」形象。

不單王熙鳳一人,「紅樓」眾人物都是活生生的人,他們面貌各異,卻無法簡單地用好壞來區分。就像魯迅所說:「《紅樓夢》敘述的人物,都是真的人物」。也因此,這些人物在百年後依然是經典中的經典。

除此之外,整部書充滿了詩情畫意。

裡面不但有寫不盡的景色之美:

黃花滿地,白柳橫坡。小橋通若耶之溪,曲徑接天台之路。石中清流滴滴,籬落飄香;樹頭紅葉翩翩,疏林如畫。

也有數不盡的女兒柔情:

不僅有黛玉葬花、寶釵撲蝶、湘雲醉眠芍藥蔭,還有琉璃世界白雪紅梅。曹雪芹用優美洗鍊的漢語寫遍了美人美景,閱讀《紅樓夢》的過程,是一種精神上的享受。

再往下是更深的生命體驗,「白茫茫大地真乾淨」,是作者歷經世事後的痛徹感悟。

《紅樓夢》全書,寫法多樣、構思奇妙,曹雪芹將紛繁的頭緒、眾多的人物、瑣細的事件、多變的場景、多層故事線的交織複雜,安排得調理分明。《紅樓夢》可謂小說寫作的教科書。

02

《紅樓夢》的魅力,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古今中外,《紅樓夢》不乏大有來頭的書迷。

張愛玲曾說人生有「三大恨」:一恨海棠無香;二恨鰣魚多刺;三恨《紅樓夢》未完。

她一生痴迷《紅樓夢》,「每隔幾年又從頭看一遮」,而且是各種版本都看,一直研究到「不同的本子創作方法、書中細緻的心理刻畫、形象生動的人物語言,乃至作家本人獨具一格、經常標新立異的敘述語言」。這些都影響著張愛玲,甚至在她自己的創作中也能看到《紅樓夢》的影子。

毛澤東經常徵引《紅樓夢》中的典故來喻事說理。

他曾說:「不讀《紅樓夢》,就不了解封建社會。……《紅樓夢》不僅要當做小說看,而且要當做歷史看。他寫的是很細緻的、很精細的社會歷史」。

林青霞的床頭也總擺著一本《紅樓夢》,時不時就會翻看一下。

在反覆的翻閱過程中,他們和《紅樓夢》相知相交,從中獲取了極多益處。能持續不斷地提供價值和反思——這部小說是永遠的經典,值得一讀再讀。如果你在閱讀過程中有任何疑惑,希望開拓加深自己的認知,不妨去聽聽專家的解讀。

03

不可錯過的釋夢解味之旅

本課程的策劃及其他主講人幾乎都是原班人馬,保證了權威性,也保證了老師觀點的多樣性。

在課程中,他們講《紅樓夢》,卻不止《紅樓夢》。

他們談小說中的哲學:

《紅樓夢》之偉大,曹雪芹在中國文學史上之不朽,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在於他提出人的本源性存在問題,就在於他提出「人生的終極意義之所在」的問題。

他們講情之外的新思想:

「滿紙荒唐言,一把辛酸淚,都雲作者痴,誰解其中味」。「痴」在何處?「味」在何處?「痴」和「味」在兩點:一點是追求兒女之真情,一種純真的愛;一點是追求人間之平等,超越等級觀念、等級制度的平等自由世界。

他們帶你走出名著,看真實生活:

元妃省親時所點第一齣戲《一捧雪·豪宴》是一個「戲中戲」的結構。《一捧雪》是一個關於欲望、陰謀和陷害的故事,揭示了繁華榮耀背後不為人知的陰謀、陷害和殘殺。

他們還會為你提供很多新的思考角度:

比如「空空道人」改名為「情僧」,《石頭記》改名為《情僧錄》。這個改名非常重要,但很多人都沒有注意;

《紅樓夢》中的戲曲描寫不僅是單純的情節,與人物命運與故事走向都有著映照關係;

小說一再說寶玉「腹內草莽」,但細讀他的詩歌,會發現未必如此。

……

他們會帶領你撥開《紅樓夢》中理不清的疑雲,點出曹雪芹的匠心獨運之處,解讀經典的紅樓人物,闡述書中輝煌的人文藝術之光。

除此之外,課程還會搭配經典段落演播、彩色插圖,帶給你一場浸入式體驗,讓聽課更有氛圍。

重溫經典,以紅樓之貌,觀世間人情,就從這場釋夢解味之旅開始。

▶ 課程亮點

01、 北大人如何讀《紅樓夢》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小說的高峰,讀懂《紅樓夢》,是養成古典文化素養的第一步。聽主講人分享、傳授北大的閱讀方法、獨家心得,在潛移默化中提高閱讀素養。

02、 數萬字關鍵章節、緊要人物分析

《紅樓書》是許多人的精神食糧,梁啓超、毛澤東、巴金、林青霞……太多人從中汲取過營養。主講人將會針對重點情節進行詳盡的解讀。

03、 時下新鮮的學術思想

源於「北大與紅學」系列課程的金牌主講陣容,帶給你時下新鮮的學術觀點、詳實有趣的史料考證,帶領大家探索《紅樓夢》的重重疑團與妙境。

04、 聆聽紅學專家的見解

通過老師們的傾情講述,感受他們對《紅樓夢》的熱情,了解為什麼自《紅樓夢》問世以來,無數人為之著迷,甚至到了「開談不說紅樓夢,縱讀詩書也枉然」的地步。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讀經典,怎麼讓孩子愛上四大名著?建議這樣開始
    現代父母都知道閱讀的重要性,也很重視孩子的閱讀,而四大名著作為家喻戶曉的經典名著,不僅是教育部推薦中小學生閱讀的書目,也是父母們希望給孩子讀的。不知道現在有多少孩子讀過四大名著,我觀察周圍的家庭,讀過的似乎不多。不知道讀者朋友們家裡的孩子是否讀過四大名著,或者四大名著其中的著作?
  • 希望孩子多閱讀,幾歲開始讀名著比較適合?這裡有你想知道的事
    《西遊記》是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說起名著,我們的第一反應就是我國有四大名著,《西遊記》、《水滸傳》、《紅樓夢》、《三國演義》。關於這四大名著,那真的是家喻戶曉,老少鹹宜。我想,我們中國的大多數人一聽到《西遊記》,誰都能說上一兩個的經典情節和故事,是吧?1. 什麼是名著?
  • 今天如何讀名著:經典名著的精神跨越古今
    如果說好書是一盞明燈,那麼古今中外的名著,就是最璀璨的燈火,照亮無數人的心靈。但在電子閱讀、碎片化閱讀的今天,讀名著似乎成為一件艱辛的事情——古典名著與當代生活脫節、節奏拖沓、語言晦澀……當今時代,還要不要讀經典名著?怎樣確認經典?我們該怎麼讀?
  • 孩子不愛讀經典名著怎麼辦?
    作為一個熱愛讀書的孩子,這太不正常了。平時他讀起書來都是需要我催著他放下,休息一下眼睛的。「到底是怎麼回事?」我提出疑問,王子很為難地說:「媽媽,我實在是不喜歡看《紅樓夢》,我根本就不知道他為什麼要寫賈府裡每天發生的各種事情。」我沉吟了一會兒說:「既然你不喜歡,也看不懂,可以不看。」王子驚喜地說:「真的嗎?」
  • 讀書要讀名著,從這幾個方面入手,讓你讀過名著之後收穫更多
    那時的我也是剛上初中,對於這種偏現實主義的小說完全不感興趣,我更喜歡讀《西遊記》、《基督山伯爵》這種小說。但是老師要求我們讀這本小說,這讓我的讀書體驗非常糟糕。不僅沒記住主要情節,連故事中出現的人物都沒記住,更別說這本小說所表達的更深層次的含義了。
  • 扔掉吧,有的名著讀不懂,就不要讀了,半途而廢不丟人
    扔掉吧,有的名著讀不懂,就不要讀了,半途而廢不丟人文/八鬥影視在現在這樣的年紀雖然網際網路盛行,但是在很多人眼裡,看書還是非常重要的,書是人類進化思想的重要工具也是標誌看書,喜歡愛書的人覺得書中的世界真的是令人著迷,書中自有黃金屋,會一心一意的想要讀書來淨化自己的靈魂。那麼首當其選的就是被大家廣為傳唱的名著,世界名著,中國的名著大多言語的都是古文。熱愛文學熱愛專研的人是找到寶藏,但是對於絕大多數人會覺得是遇到沙漠了。你有沒有讀一本名著,有放棄的經歷呢。
  • 電視劇和縮寫本代替不了原著的魅力,四大名著孩子究竟要不要讀
    這是為什麼呢?1什麼是經典?現在的家長都知道了閱讀的重要性,可是現在是一個手機時代,還有多少人願意捧起書本慢慢的品讀呢?雖然說孩子正處在需要大量閱讀的時光,可是很多孩子也和大人一樣,慢慢的浮躁起來。再加上孩子閱讀水平能力的不夠,覺得讀原著太困難。
  • 讀那麼多的經典名著,能造飛機大炮嗎
    從這句話中,你能讀出什麼信息點呢?說明家長在孩子讀書這個問題上也出現了偏差。作為家長,我們一邊在很著急的擔心學生的學習成績上不去,一方面又不配合學校提出的閱讀。這讓學生如何是好?這句話,剛好反映出了一個「家庭教育」的問題,說明家庭教育沒有認識到閱讀的重要性,更沒有理解閱讀經典名著的意義。
  • 拒絕一知半解,專家建議孩子這麼讀「四大名著」
    不是宋江潛往報,七人難免這場災。(1)請結合相關情節,概括「這場災」產生的原因。(2)簡述晁蓋等人是如何脫險的。但很多初中生並不愛讀「四大名著」這樣動輒上千頁的大部頭書,常常翻個開頭就放下,要麼是因為不認識的字太多,要麼是不適應明清小說半文言文的寫作風格,只能囫圇吞棗、一知半解地讀,浪費了時間,也辜負了中國文學史上四部巔峰之作,甚為可惜。有沒有辦法可以破呢?有!選擇合適孩子讀的版本。
  • 這4本教育部指定閱讀的文學名著,你的孩子一定要讀
    其實,縱觀近些年的語文教材改革方向,我們不難發現,孩子多讀點與相應年齡段匹配的名著是被鼓勵的。諾貝爾獲獎作家莫言曾說過:「讀中外名著,猶如擁有一筆財富。」書沒有保質期,經典也不會過時。相信無論是看哪些書單,必定會有以下四本中外經典:01.
  • 「小時候不小心翻開過幾本名著,讀了一陣挺茫然」?名著進階讀法
    市面上西遊記版本給孩子看過幾套,孩子並不感興趣,或者過不了我這一關。今天推薦的這本《給孩子講西遊記》拿到時,首先吸引了我自己,這裡面的知識很多是我不知道的,孩子湊過來看圖片就會問我圖片裡面的細節。測評之後,我認為這一本厚厚大大精美的冊子至少讀到12歲,大兒子今年初一學校要求七年級必讀《西遊記》,剛好也做補充讀物。
  • 這8本世界名著,一生至少要讀一次
    有人說,人生的一大捷徑,是儘可能的多讀書。書讀的多了,自然能脫胎換骨。其實不然,書讀的再多,如果不夠精、也只是空中樓閣,看起來很美,根本無法從中汲取精華。曾有人說到:「許多書都沒有一讀的價值。多讀一本沒有價值的書,便喪失可讀一本有價值的書的時間和精力,所以須慎加選擇。」人生的捷徑,不是讀的多,而是多讀好書。
  • 哈佛學者:這3本英文名著,每天小讀10分鐘,英語level暴漲..
    每天被碎片化信息充斥,容易忽略讀一本好書的作用,哈佛推薦的書籍指南就提到了這3本名著,每天認真讀10分鐘,英語開口地道又標準 名著還有國外風俗文化,經典對白,豐富百變的人物魅力,讀完酣暢淋漓,英語素養提升由內而外巨大提升。
  • 【必入好書】閱讀的「黃金期」,多讀一套名著,開學提升20分!
    其實,選書穩妥的辦法就是讓孩子讀經典書。因為新課標要求孩子閱讀的書目90%以上都是名著,而考題也多出自名著。  這裡的10本世界經典名著,皆精選自新版教育部推薦的語文新課標必讀書目。    這10本文學經典,是許多孩子愛不釋手的讀物。  送孩子一屋的玩具,不如送一 本經典名著。因為玩具只能裝滿一個屋子,而一本書,能裝下一個全新的世界。
  • 世界名著《百年孤獨》:大多數人都讀不懂,憑什麼成為經典?
    即便你沒有看過這本世界名著,也一定聽過這本《百年孤獨》,據說大多數人沒能順利讀完這本書,都是在第一頁就卡住了!翻開書就被眼花繚亂的人名嚇退了,但是讀完的人,卻又把這本書說得特別好。我認為世界殿堂級文學名著中,相比咱們的四大名著《紅樓夢》《三國演義》《西遊記》《水滸傳》,就全球知名度而言,哥倫比亞作家加西亞·馬爾克斯的《百年孤獨》更勝一籌。為何要給予《百年孤獨》如此高的評價?
  • 我為什麼不讓孩子讀四大名著和中國的兒童文學
    這樣的書單,並非是成人社會的禁書做法,而是一個家長在孩子未成年時應該有的責任。這些年我給自己孩子和朋友也推薦了不少書,但有兩類書我不僅不推薦,相反是帶著警惕的甚至敵視的眼光,看待走進我未成年孩子生活的這兩類書。這兩類書,一類是中國經典四大名著,一類是國產兒童文學。很多朋友奇怪,我幾乎從來不跟孩子推薦閱讀中國經典的四大名著。
  • 名著閱讀已經進教材:孩子為什麼要讀名著
    昨天,我把部編教材要求孩子在初中階段要讀的書,整理給大家。發出來後,引起大家熱烈討論。非常感謝各位朋友的參與和支持。但從朋友的討論中,有不少朋友有疑惑。我梳理了一下,主要有二點:為什麼讀名著,讀這些名著有用嗎?既然是為了考試,那麼為什麼老師不把知識點梳理概括,讓學生背呢?
  • 讀名著的青年
    單說這些外國文學經典,幾乎每一本都構成了藝術價值和書本實體的雙重「重磅」。老派文青之間只用閱讀量說話,而如此之多的重磅書目堆疊在一起,如同一輛轟隆前行的重甲戰車,將那些淺薄孱弱的閱讀量連著自詡的「文青矜持」逐一碾碎——鄙人不才,也在被碾碎的行列之中。  這些大師、這些名著,每一個以文青自名者都如雷貫耳,每一個認真完成了九年義務教育的人都不會陌生。
  • 少兒暢銷書被指"太暴力" 名著經典少人問津
    連日來,羊城晚報記者走訪了廣州市各大圖書館以及書店發現,孩子們比較喜歡閱讀娛樂化的「快餐」式讀物,而對經典名著則少有問津。有專家認為,「快餐」式的讀物儘管可以引起孩子的閱讀興趣,但對給孩子「打精神底子」來說,這類書則不宜多讀。  少兒暢銷書太黃太暴力  記者走訪廣州市內書店,發現娛樂化的幽默搞笑類、恐怖魔幻類的少兒讀物比較暢銷。
  • 教育部閱讀指導書目發布《譯林世界名著講義》教你如何讀經典
    旨在「引導學生讀好書、讀經典,全面提高素質」,教育部《中小學生閱讀指導目錄(2020年版)》日前正式發布。《指導目錄》遴選了300種古今中外優秀讀物加以推薦,名著閱讀再次成為教育界和圖書市場關注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