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社會的生活節奏日趨加快,競爭日趨激烈,心理壓力也越來越大,乃至使人出現頭昏腦脹、全身乏力、嗜睡或失眠、容易激動、對周圍的一切感到冷漠和不順眼、思維遲鈍、邏輯推理能力受阻、食慾減退。情緒不穩,甚至出現一些機體組織器官的形態改變,總的感覺就是生活得好累好累。
這種自我感覺的體驗和症狀是一種自卑心理的集中體現,它是吞噬自我心靈的病菌,給人帶來莫大的痛苦,其實只要按下面的方法及時調整自己的心態,進行自我心理諮詢,這種感覺就會消失。
首先,緊張經營會給你自己對自己要有一個全方位的認知,要根據自己的性格特徵、能力、體力和環境等具體條件去設計自己的人生目標。最好的心理健康策略就是對自己不挑剔,不給自己訂一個太高的期望值標準。
第二,感覺很累的心理原因是每天都在強求自己去實現某種美好的憧憬,愛與人攀比,每天都在膨脹著自己的欲望,緊張經營會把別人的行為結果作為自己追求的目標,以至產生貪婪的心理情結,心理上產生一種「不到長城非好漢「的饑荒感覺,對地位的飢餓、對金錢的渴望、對虛偽自尊的堅持、對享樂的無盡欲求等,造成自身徹底的不愉快,總感覺到生活得很累很累,其治療的「良藥「是用實事求是的態度去開發自己的潛能,不要過分地注意別人的掌聲與稱讚,在不斷地擴大自己心理空間的同時去體驗生活本身的意義和愉快。
第三,是要面對現實,更新觀念,努力地去追求和進取,這樣自己就會發現自己的光輝。心理學家有句名言:「第一流的湯比第二流的畫更富創造性。「意思是說,在競爭如此激烈的環境中,如果你適合當一名廚師,那就不必要去追求當一名畫家了。
鬱是人們常見的情緒困擾,是一種感到無力應付外界壓力而產生的消極情緒,常常伴有厭惡、痛苦、羞愧、自卑等情緒體驗。人在進入青春期以後,開始或多或少地意識到自己的社會義務並逐漸形成自我價值的觀念。一旦受到挫折或打擊,往往不能正確對待,會產生憂慮不安,進而導致抑鬱症的發生。抑鬱就像其他情緒反應一樣,人人都曾體驗過。緊張經營對大多數人來說,抑鬱只是偶爾出現,歷時很短,時過境遷,很快就會消失。但對有些人來說,則會經常地、迅速地陷入抑鬱的狀態而不能自拔。
一般而言,導致抑鬱的原因主要是性格原因,有些人總習慣用悲觀、消極、絕望的觀點看問題,不自覺地具有自卑心理,常常用一個憂鬱的假設支配著自己的思想,認為自己處處不如別人,例如當看見別人取得某種成功,就會想「人家有本事,我不能跟人家比」。如果自己遇到挫折,不去從根本上找原因,而是想「我的運氣本來就不好」。如果自己無意中有了過失,別人並沒有計較,或者早已忘掉了,自己也還會憂心忡忡,擔心別人對自己有看法、有成見。他們過分注意別人臉色,以至更加束手無策,不敢行事,或者自暴自棄,不能有所進取。做事時常常灰心大於信心,對失敗只認為「早知道結果會是這樣」。對事物只抓住它的消極部分,並牢牢記住。把發生的一切不順心的事,包括別人所幹的事,都歸諸自己,即使外出,正巧天氣不好,也會自認倒黴。再有就是生活中的一些事件、挫折也會導致抑鬱,比如患了重病、頑疾,家庭出現了大的糾紛,工作,事業遭到了重大失敗等等。
陷入抑鬱狀態的重要表現是:情緒低落,鬱鬱寡歡,思維遲緩,興趣喪失,悶悶不樂,缺乏活力,反應遲鈍。他們對生活缺乏信心,體驗不到生活的快樂,幹什麼都沒精打採,不願與人交往,並伴有食欲不振、失眠等症狀,看上去疲憊倦怠、表情冷漠、面色灰暗,仿佛陷入了痛苦的深淵而無力自拔。長期憂鬱會使人的身心受到損害,使人無法正常地工作、學習和生活。要想避免陷入抑鬱或從已有的抑鬱狀態中解脫出來,可以參考下面介紹的一些方法。
客觀評價自己和他人,不妄自尊大,更不妄自菲薄,看清自己的長處,建立自尊,增強自信。不盲目地把自己同別人做比較,不管別人是否比你得到更多的好處,你都不要在意,重要的是自己的感覺。緊張經營常以積極健康的心態鼓勵自己,從中體驗到更多的成功和快樂。
要看到事物的光明面,不把事物看成是非黑即白,遇到不愉快的事,要從好處和積極方面著想,以微笑面對痛苦,以樂觀戰勝困難。擴大人際交往不要拘泥於自我這個小天地裡,應該置身於集體之中,多與人溝通,多交朋友,尤其多和精力充沛、充滿活力的人相處。這些洋溢著生命活力的人會使你更多地感受到事物的光明和美好。
儘可能地使生活有規律按時起床、按時就寢、按時學習、按時鍛鍊等等有規律的活動會簡化你的生活,使你有更多的精力去做別的事情。而多完成一件事,緊張經營就會使人多一份成就感和價值感。
學會宣洩要善於向知心朋友、家人訴說自己不愉快的事。當處於極其悲哀的痛苦中,要學會哭泣。另外,多參加文體活動、寫日記、寫不寄出的信等等,都可以幫助消除心理緊張,避免過度抑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