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名在德陽上學的外國學生 |
四川新聞網德陽9月8日訊(記者 周鴻 攝影報導)「和英語相比,我覺得中文挺難的,少寫一畫就成為了另外一個字。」今年17歲的陳佩容來自泰國,如今她是德陽外國語學校的一名學生。在這個班裡,還有20名左右的外國學生,他們的目的都是想學好中文。不過,他們首先得適應這裡的生活。
想學好中文
「我覺得這邊的天氣和我們那個地方差不多,飲食上也都能吃辣,所以在這裡還是比較習慣。」來自泰國的陳佩容這已經是第四次來中國,不過來德陽還是第一次。而她來德陽的目的就是學習中文。
據了解,這些外國學生是今年8月份來到德陽外國語學校,而陳佩容是他們當中講中文比較流利的。原來她在泰國已經有5年中文的學習經歷。當然,在中國人看來,她的中文還需進步。
初次到德陽的陳佩容對這個陌生城市頗感好奇,在比較短的時間就已經去了德陽文廟、鐘鼓樓等這些地方。她說,感覺很漂亮,希望以後有機會能去更多的地方看看,在中國有更多的經歷,開闊自己的眼界。
「我想學好中文,以後可以到這裡留學,甚至工作。」陳佩容說,儘管她已經學了5年中文,但和學習英文相比,感覺還是中文更難。「少寫一畫就成為了另外一個字。」
有意思的是,陳佩容的同學——來自德國比勒菲爾德市的小夥馬榮博感覺學習中文的語法很容易,不僅如此他覺得英語的語法也比較容易,反而自己的母語——德語的語法很複雜。
「中文比較難的是寫字,現在我大概能寫300個字,寫的最複雜是『健康』兩個字,還有到現在我還不會寫自己的名字。」馬榮博說,他已經學習了三年的中文,去年第一次來中國的上海和北京遊玩,遇到了一名中文老師,然後給他取了現在的名字。
初次來到德陽,給他印象最深的就是,德陽人多、比他們的城市大,這裡有山有水,綠化也非常好。
這次德陽之旅,馬榮博只有10個月的時間在這裡學習生活。他也希望利用這次短暫的時間讓他的中文能有所提高。「平時和大家交流,我都儘量用中文和他們說話。」
喜歡宮保雞丁和餃子 希望能學會做法
對於這些外國學生來說,突然到一個陌生地方,尤其是不同於自己國家的文化或飲食,都有許多的不適應。
「這裡的食物太辣了,很不習慣,所以只吃米飯。」來自義大利米蘭的兩名女孩首先對食物非常不適應。不過,她們仍然對宮保雞丁和餃子產生了興趣。「非常好吃,有機會的話要學會,以後可以回到自己的家鄉做。」
謝佳怡和譚千雪是兩名義大利女孩在中國的中文名字。她們居住在中國家庭裡,由於這是一個新的生活環境,而且生活習慣又很大不同。好在,她們生活的中國家庭儘量讓她們感到舒服,這也令這兩名女孩頗為感動。
「和我們國家相比,中國學生不太主動交流,他們看見我們,都是轉身就走了。」譚千雪說,中國學生比較害羞。
據了解,兩名女生在自己的國家也學習過中文。不過,四川新聞網與她們交流時發現,她們的中文沒有陳佩容和馬榮博講的流利,只是偶爾能聽懂幾個中文詞語。
如今,德陽外國語學校的學生成立了一個文化交流社團,正在積極的發展她們入會。兩位女生表示,很願意進入到這個社團,交更多的新朋友,學習中文,了解中國文化。以後有機會,也打算到中國工作。
本網(平臺)所刊載內容之智慧財產權為四川新聞網傳媒(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或相關權利人專屬所有或持有。未經許可,禁止進行轉載、摘編、複製及建立鏡像等任何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