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央視財經《生財有道》)三門峽市陝州區位於河南省西部黃河南岸,地處豫秦晉黃河金三角地區。黃河水千百年來衝刷形成的黃土地孕育了陝州厚重的黃土文化。
依託特殊的文化和土壤環境陝州區大力發展夏日鄉村旅遊和特色農業,吸引了八方遊客,讓百姓脫貧致富。
河南省三門峽市陝州區委書記駱玉峰告訴記者,2019上半年,陝州區接待海內外遊客達到了295萬人次,實現旅遊收入25億元。
六七月份正值陝州紅梨收穫的季節,在陝州區張灣鄉紅旗村的梨園裡都是村民們採摘紅梨的忙碌身影。
紅彤彤的陝州紅梨在陽光的照耀下,像一個個小紅葫蘆掛在樹梢,格外吸引眼球。
2001年,紅旗村支部書記朱春建把紅梨這個品種引進到當地,因為當地的土壤和氣候環境適合紅梨生長,畝產量一直保持在五千到八千斤。
紅梨獨特的外形,鮮紅的顏色,酸甜可口的口感,一直都很受市場的青睞,一畝地能給梨農帶來兩萬元左右的收益。
在炎炎的夏日裡,來到陝州,有個地方您是一定要去的,那就是被譽為「地平線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的陝州地坑院。即便室外是三十多攝氏度的高溫,地坑院的窯洞裡也只有二十攝氏度左右,是絕佳的避暑場所。
陝州區有地坑院12000餘座,保存最完整現存時間最久的地坑院已有300多年。為了保護地坑院,打響地坑院的知名度,陝州區政府打造了陝州地坑院景區,整個景區規劃面積5平方公裡,目前已經建成投入使用面積1.2平方公裡。2018年整個景區的遊客接待量是82.2萬人,旅遊直接收入接近三千萬元。
伴隨著當地旅遊的發展,很多村民也辦起了地坑院農家樂。高桃梅就是地坑院農家樂最早的經營者之一。在她的農家樂裡,客人可以住宿,還可以品嘗到陝州特色美食十碗席。
十碗席講究的是葷素搭配,並且有十全十美的寓意。
其中的小酥肉口感外酥裡嫩。
扣碗肉顏色晶瑩剔透,口感豐腴軟糯。
製作十碗席的穿山灶是陝州地坑院特有的爐灶,呈斜坡狀依次向上,灶心相通,第一個爐灶的火最旺,適合蒸煮,隨著火力依次減弱,油炸、炒、燉、燜、保溫的功能。
暑期也是高桃梅最忙碌的時候,是遊客前來避暑住宿、品嘗十碗席的高峰期,客人最多的時候,她的農家樂一天接待了1250人,每年的收入也接近二十萬元。
澄泥硯是中國傳統工藝品之一,傳統書法用具之一,始於漢,盛於唐宋,迄今已有千餘年歷史。從唐代起,端硯、歙硯、洮河硯和澄泥硯被並稱為"四大名硯"。
陝州區西張村鎮人馬寨村就是明清陝州古澄泥硯的原產地。
在人馬寨王躍澤的澄泥硯展示館,暑期前來參觀研學的遊客和學生是絡繹不絕。在澄泥硯展示館裡,遊客可以參觀他收藏的古代陶硯、瓦硯、澄泥硯,以及他自己的作品,還可以體驗手工製作澄泥硯。
陝州區對紅梨、澄泥硯等特色產業的發展,讓陝州人在這個炎熱的夏日裡,收穫了一份清涼、甜蜜的財富。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央視財經頻道《生財有道》7月25日18:55分播出。
轉載請註明央視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