撤桶撤站後,北京胡同裡垃圾定時定點收運,分類變好還是變差了?

2020-12-20 京報網

「嘟!嘟!嘟!」晚上六點半,伴隨著三聲清脆的哨響,不少住在文華胡同的居民都提著垃圾袋走出了平房院門。胡同中,一輛流動垃圾收運車已經在等待居民的到來。

今年《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施行以來,北京市的部分平房區及鄉村改變了原有的生活垃圾收運方式,將垃圾桶全部撤掉,轉而採用定時上門的方式收運垃圾。這種新模式既改善了生活環境,對居民參與垃圾分類起到了更好的督促作用,管理方收運垃圾的成本也有所降低。

地點:西城文昌社區

撤了垃圾桶 環境變好了

「都準備好了,就等著您吹哨呢!」晚上6點50分,一輛裝著綠桶和灰桶的垃圾收運車停在了文華胡同24號院的北門。住在旁邊小院的陳亞傑阿姨聽到收運師傅的哨聲,很快就拿著兩個分好類的垃圾袋從院裡走了出來。把袋中的廚餘垃圾「裸投」進綠桶後,陳阿姨再把剩下的塑膠袋和另一袋其他垃圾一起扔進了灰桶。

西城文華胡同,清晨居民正在投放垃圾

今年8月1日,位於西城區文昌社區的文昌胡同、文華胡同和鬧市口中街三條胡同都撤掉了垃圾桶,採用定時上門回收的方式收運垃圾。流動垃圾收運車每天早晚都會來到胡同,按照事先預定的時間依次停靠在胡同中的幾個點位,方便附近的居民投放垃圾。晚間投放時段,收運師傅每到一個點位還會用吹哨的方式通知居民。

垃圾車現在所在的位置是文華胡同的第三個點位,收完了這裡的垃圾,這條胡同就只剩最後一個點位了。現場有不少居民都和陳阿姨一樣前來投放垃圾,車上的廚餘桶和其他垃圾桶都已經裝載過半。收運師傅說,晚間時段扔垃圾的居民比較多,走完一趟文華胡同桶就會滿,要先去中轉站清空桶再往下一條胡同去。

今年5月1日,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正式施行,文昌社區也號召黨員幹部和熱心居民報名去胡同的桶站前值守。當時,陳阿姨就報名成為了守桶員。此後的三個月中,陳阿姨每天早晚都會在垃圾桶前值班,督促居民按要求進行垃圾分類,她坦言做這個工作挺累人,「那時候天氣也轉熱了,廚餘垃圾味道挺大,還有蚊蠅。」

8月1日胡同撤桶之後,陳阿姨一下子覺得輕省了很多。她也發現,撤桶之後胡同裡的環境正在越變越好。「以前有桶的時候,偶爾有幾天扔垃圾的人很多,桶裡的垃圾會冒出來,保潔師傅也很難馬上就清掉,垃圾就散在地上了。」而在撤桶之後,因為垃圾全都會被收運車一起收走,胡同也就不會出現垃圾滿冒的情況。

現在,雖然陳阿姨已經不再擔任守桶員,但她為人服務的熱心勁依然沒有減退。每當早晚垃圾車到來時,看到有鄰居還沒出來扔垃圾,她會幫忙到院裡叫人。有的鄰居年齡較大腿腳不好,還有雙職工家庭不方便趕在收運時間點扔垃圾,陳阿姨也會和他們說好,讓他們把垃圾放在自家門口,扔垃圾時陳阿姨會幫忙帶出去。「大家都是住一條胡同的,有困難能幫就應該幫。」

地點:海澱七王墳村

分類成效好 分揀工作少

為了促進居民垃圾分類,文昌社區還引入了第三方垃圾分類機構。每天垃圾車進胡同時,除了一位收運師傅負責吹哨和開車,機構的另一位師傅會全程隨行,監督居民的垃圾分類情況。居民分得較好的廚餘垃圾,還可以稱重獲得積分,用以兌換一些日用品。

除了文昌社區,北京還有一些地區也實行了垃圾分類「激勵」措施。在海澱區蘇家坨鎮七王墳村,村委會就制定了 「垃圾分類月度考評細則」,對於分類行為較好的居民,村裡每月都會進行表彰,發放獎勵。

七王墳村,收運師傅正在收村民的廚餘垃圾

今年4月1日,七王墳村也撤掉了村內的二十幾個垃圾桶,由物業工作人員騎著三輪車定時上門收運垃圾。七王墳村實行定時分類收運的時間比垃圾分類新條例的施行時間還早,村委會副書記李恕梅表示,這是因為村裡很早就有過加強垃圾分類管理的想法。以前村裡擺桶時,居民參與垃圾分類的意願並不高,很多人都直接把不分類的垃圾扔進桶裡。為了改善這種情況,七王墳村在4月1日就先行制定了考評政策,並且轉變了垃圾收運方式。

「上門收垃圾的目的,主要是方便監督。」負責垃圾收運工作的是村裡引進的物業公司,經理趙雲峰表示,以前雖然有桶,但並沒有人在桶前值守,誰家分了誰家沒分根本不知道。而現在,每一戶村民都會在收運師傅的監督下投放垃圾,如果有人分得不好,師傅會當場進行指導。遇到不太配合的村民,師傅也會把情況匯報給村委會,由村委會再進行後續的動員和教育。模式改變之後,村裡的垃圾分類情況也有了顯而易見的提升,趙經理表示,以前村裡每天只能分出兩桶左右的廚餘垃圾,而現在每天都能分出三四桶了。

「改成定時收運之後,我們收運師傅和分揀師傅的工作量都節省了很多。」趙經理表示,以前有桶時,收運師傅經常需要在村裡巡視,看到哪個桶滿冒了就要拉到中轉站,再由分揀師傅對其中的垃圾進行分揀。在這種情況下,收運和分揀工作幾乎都會從早上持續到晚上。而改為定時上門之後,收運師傅只需一早一晚拉兩趟垃圾,分揀師傅也不用在中轉站乾等著桶來,可以一口氣把全村的垃圾都分揀完。因為村民們主動垃圾分類的意願高了,分揀師傅幹起活來也方便了不少。節約下來的時間,師傅們還可以做一些消殺保潔工作。

地點:東城南池子社區

模式勤改進 細節常完善

在全市範圍內,開展垃圾定時上門收運最廣泛的地區當屬東城區。到目前為止,東城已經有130條平房區胡同採用了這種收運模式。

6月3日,東華門街道南池子社區的三條主幹道和13條胡同撤掉了垃圾桶,改為定時上門收運。相比起其他地區大多只在早晚收兩趟,南池子社區採用了每天早中晚收集三趟的模式。平房區物業負責人姚慶表示,這是考慮到胡同裡很多老人會在中午做飯,方便老人及時清理掉家裡的廚餘垃圾。

南池子社區的定時收運模式,根據居民的反饋曾做過多次的改良。起初,垃圾車的運行路線是單向前進、過門不候,再加上垃圾車上門的時間點被設定得過於詳細和精確,一些老百姓表示「壓力有點大」,總得惦記著在那個時間點出來扔垃圾,否則就趕不上了。了解到居民的訴求,社區和物業隨後改進了收運方式,車輛不再只走一次,而是採用循環流動的方式多次途經胡同,居民扔垃圾也從容了許多。

東城區南池子社區,師傅剛剛完成早間的收運工作

除了收運路線和時間的改變,以前收運師傅會用吹哨的方式通知居民,但有居民反映哨聲過於刺耳。現在,垃圾車上門改用了放音樂的方式。這樣既解決了噪音問題,也讓一些老居民有了懷舊的感覺。因為在很多年前,胡同裡收垃圾也是邊收邊放音樂。

桶站的撤除,還有一大好處是管理成本的降低。以前,胡同裡每隔150米左右就要設一組桶站,桶站需要定時清運、擦洗、維護,還要派專人盯桶,這些工作都需要人力和金錢成本。而在撤桶之後,這些花費都可以節約下來,投入到胡同其他方面的提升當中。

垃圾投放模式的改變,勢必會對居民的生活習慣帶來影響。雖然大部分居民都比較配合新的收運模式,但也有少數居民認為,以前擺桶時可以隨便扔,現在必須在一個時間段扔,就是不方便。為此,社區也連同居民代表開展了多次上門動員,向居民解釋撤桶對於胡同會帶來怎樣的提升。在新模式實行一段時間之後,居民們親身感受到了胡同衛生環境的改善,原先因為擺桶佔空間還時有發生的堵車問題也解決了,提出質疑的居民也就逐漸接受了新模式。

來源:北京日報客戶端 | 記者 莫凡

流程編輯:u006

版權聲明:文本版權歸京報集團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或改編。

相關焦點

  • 撤桶撤站後,胡同裡垃圾定時定點收運,分類變好還是變差了?
    這種新模式既改善了生活環境,對居民參與垃圾分類起到了更好的督促作用,管理方收運垃圾的成本也有所降低。地點:西城文昌社區撤了垃圾桶 環境變好了「都準備好了,就等著您吹哨呢!」晚上6點50分,一輛裝著綠桶和灰桶的垃圾收運車停在了文華胡同24號院的北門。住在旁邊小院的陳亞傑阿姨聽到收運師傅的哨聲,很快就拿著兩個分好類的垃圾袋從院裡走了出來。把袋中的廚餘垃圾「裸投」進綠桶後,陳阿姨再把剩下的塑膠袋和另一袋其他垃圾一起扔進了灰桶。
  • 淳安垃圾分類接軌「杭州模式」 千島湖鎮城區實現「撤桶並點」全覆蓋
    淳安垃圾分類接軌「杭州模式」 千島湖鎮城區實現「撤桶並點」全覆蓋杭州網  發布時間:2020-05-12 16:33:502020年5月11日,隨著淳安縣千島湖鎮新安大街漁人碼頭停車場外最後一處垃圾桶被撤除,標誌著淳安城區範圍內已全面完成垃圾分類撤桶並點工作,實現垃圾分類「杭州模式」全覆蓋。
  • 生活垃圾定點定時投放!這種新模式要在全嘉興落地!
    走進鍾埭街道紅建花苑小區,首先看到的是一排藍色可回收物的收集桶,再往裡走,就能看到右邊的5號生活垃圾定時定點投放站,王明芳的工作地點就是這裡。她戴著手套、手持終端設備,打開居民的垃圾袋,仔細檢查分類是否準確。從去年開始,紅建花苑小區的定時定點投放站建起來了,到去年底,已經建成9個站點並投入使用。王明芳的工作,就從「打遊擊」變成了「突擊戰」。
  • 「撤桶並點」扮靚家園!合肥瑤海區推進垃圾分類 小區居民都說「贊」
    推廣垃圾分類近日,家住合肥瑤海區御景灣小區的居民吳女士發現,樓下的垃圾桶改成了一座別致的小房子,上面寫著「生活垃圾定點定時集中投放站」,不同顏色的窗口對應不同類型垃圾的投放口,和垃圾桶一起消失不見的還有髒汙的地面和燻人的異味
  • 廣州撤桶現狀:垃圾分類督導員「守桶日記」,最不接受分類的竟是……
    ,市民三問「這桶到底該怎麼撤」廣州撤桶現狀:乖乖下樓扔垃圾,卻發現垃圾點也沒分類!張月菊是廣東陽江人,來廣州已有幾十年,一直居住在海珠區沙園社區,在今年8月25日成為了沙園社區首批垃圾分類督導員。自沙園社區實行樓道撤桶並升級垃圾投放點,實行定時定點投放後,每日7時—9時、18時—21時的「守桶」,便成了張月菊的日常工作之一。
  • 環境茶座 | 馬軍:撤桶建站、定時投放、監督指導,推進社區垃圾分類
    在中國環境記協的指導下,蔚藍地圖APP專門設置了小區垃圾分類「隨手拍」功能。自2020年6月起,零廢棄聯盟、自然之友、蕪湖生態中心、合肥善水、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以及多家環保機構的志願者,組成了垃圾分類觀察團,藉助垃圾地圖的「隨手拍」功能開展調研。從垃圾分類觀察團的調研結果看,北京等多個城市社區垃圾分類有所推進,但也都走入了平臺期。以北京為例。
  • 記者體驗北京四種垃圾投放模式:上門收垃圾,約嗎?
    新京報記者實地走訪體驗發現,目前在北京的垃圾分類示範片區,初步形成了四種垃圾投放模式,不同方式各有優勢,也都還有繼續完善的空間:「撤桶撤站」能有效改善小區環境,但未養成定時定點投放習慣的居民可能會錯過垃圾投放時間;上門回收讓老年人扔垃圾不用下樓,但APP預約操作可能對老年人造成障礙;垃圾分類驛站多採用積分兌換物質獎勵方式,居民投放熱情高;智能垃圾桶雖然降低了投放難度
  • 上海生活垃圾全程分類收運體系基本形成
    徐匯區天平街道位于衡山路復興路歷史文化風貌區,看上去很美,但老城區房屋老舊,人口密度高,有些小區連放置乾濕垃圾桶都顯得擁擠,更不要說建一個四分類垃圾箱房了。於是,天平街道在保留風貌區整體建築特色的基礎上,全面實施了垃圾箱房「美加淨」工程。在多方調研釐清居民需求後,探索出「並點投放」和「移動箱房」定時定點收運模式。
  • 撤桶並點、分類投放、桶邊督導、分類轉運……|記者全程探訪冰城...
    「廚餘垃圾扔在綠桶裡,其他垃圾放進最邊上的灰桶裡。」每天早6時起,管春光都會準時站在小區大門口的生活垃圾投放點,站在紅綠藍灰四個不同顏色的垃圾桶前,監督並指導居民將分好類的生活垃圾投入對應的分類垃圾桶。撤桶並點、按時分類投放、全程分類轉運……垃圾分類的典型實操機制在哈市正式進入實踐探索階段,一些社區先進試水運行。
  • 廣州垃圾分類時間表出爐!這份「分類秘籍」請收好
    ,定點回收,對有害垃圾進行集中收集;✪12月底前,每個街道至少配備3名生活垃圾分類專職督導員,每個社區至少配備1名生活垃圾分類專管員,監督、指導垃圾精準分類投放;✪2020年12月底前,樓道全部撤桶,全市11區170條鎮(街)全面推進生活垃圾強制分類制度。
  • 深圳垃圾分類與上海不同住宅小區年底前實現「樓層撤桶」
    近日,記者從市城管和綜合執法局獲悉,2019年底前,深圳所有住宅小區要實現樓層垃圾撤桶。目前,市政府已經把《深圳經濟特區生活垃圾分類管理條例》(徵求意見稿)報到市人大,市人大已經展開積極調研,預計年內完成立法,明年將全面實施。
  • 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才5天,杭州這個小區清潔工卻喊著要辭職
    女業主說小區垃圾分類定時定點的事情剛開始沒幾天,「不方便。我早上送孩子去幼兒園買完菜回來,垃圾桶就沒有了,晚上也是一樣的情況,燒好飯吃完飯出來,垃圾桶又沒有了。想扔垃圾,小區裡面沒有垃圾桶,就乾脆放在點位上了。」還有一些業主直接將垃圾放在單元樓前面空地上。
  • 上海垃圾分類半年考「初戰告捷」 定時定點有爭議 後端處理待加強
    上海的生活垃圾分類,在源頭投放環節就與「定時定點」掛鈎。  與定時定點同施並行的,是樓道撤桶。「以前上海很多小區在每個單元或者樓層設有垃圾桶,垃圾分類立法後,為了方便志願者指導分類和監督實行,很多小區撤桶,將垃圾集中到規定的投放點來。」宋慧解釋說,從此前情況來看,集中投放更有利於分類習慣和認知的養成。
  • 北京垃圾分類的「破袋」尷尬:廚餘垃圾分出量猛增,但部分小區仍...
    垃圾分類是一個系統工程,其中收運體系包括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和分類處理4個環節。原本在收集環節,只需要將分類投放的垃圾用分類垃圾車單獨運走,保證不「混裝混運」即可。之所以出現二次分揀任務繁重的情況,與北京垃圾分類制度設定中在分類投放和分類運輸兩個環節中對破袋的要求不一致不無關係。
  • 垃圾分類要有規矩也要有溫度,上海這些小區垃圾「定時定點」投放有...
    圖說:「洋太太」們通過一系列遊戲道具,模擬各類不同垃圾投放,從而進一步了解和融入垃圾分類新時尚 楊建正 攝「996上班族如何扔垃圾?」這兩天,這個話題成了上海熱議的焦點。在上海邁入生活垃圾強制分類時代的過程中,要求小區實行「定時定點」扔垃圾,而當垃圾桶每天早晚「限時」開放後,早出晚歸的上班族卻總是錯過投放時段。
  • 垃圾分類新問題:馬路上垃圾桶撤了一半,大家會因此亂扔垃圾嗎?
    小區阿姨發出靈魂拷問…上海人努力垃圾分類的樣子,讓人有點小驕傲!為了分類,上海每家要備4個垃圾桶?NO!我們測評了8款網紅分類垃圾桶→7月起從嚴執法!扔垃圾好糾結?上海的垃圾分類沒你想得複雜→目前,上海的小區裡已經做好準備了那麼,馬路上做得怎麼樣呢?你知道嗎?
  • 垃圾分類「撤桶並點」,就該這樣做!
    截至11月1號,南京市共有3900個小區完成撤桶並點,其中861個小區建成垃圾亭房,總計還有400多個小區還沒有開展垃圾分類定時定點投放。最近,很多市民也非常關心"撤桶並點"這項工作究竟如何推進、實施?社區、居民、物業又該怎樣配合呢?今天,記者來到南京馬群公寓,看看那裡是怎麼做的?
  • 遂昌縣妙高街道舉辦垃圾分類撤桶並點啟動儀式
    「你看啊,這些都是廚餘垃圾,裡面有剩菜剩飯,瓜果屑之類的,應該放在易腐垃圾分類桶裡;這些是飲料空瓶子,放在可回收垃圾分類桶裡。」10月31日上午,在妙高街道前山社區垃圾分類站點,當地居民在垃圾分類督導員的耐心教導下,準確分類投放了生活垃圾。  當天,妙高街道在前山社區舉辦垃圾分類撤桶並點啟動儀式,以豐富多彩的活動引導居民正確垃圾分類,營造垃圾分類的好氛圍。
  • 廣州海珠區垃圾分類在老試點區出新出彩:生活垃圾分類模式成為「中國智慧環衛典型案例」
    如果居民在家裡按規範認真分類了,城管部門卻將所有垃圾倒在一起混收混運,這是老百姓對垃圾分類工作最反感的一道坎,也是政府信用體系建設的缺失,對分類工作產生很大影響。因此要以分類運輸連接好垃圾分類的前後端。
  • 垃圾「定時定點」投放!福清部分小區開始試點
    要確保分類設施(如分類屋、分類桶、宣傳欄、公示榜等)完好和整潔,若出現汙損、丟失或數量不足的,物業服務企業應及時組織人員清洗、維修和補設。4.做好樓層撤桶工作。為實現生活垃圾定點投放,物業服務企業應做好撤銷原先設置在各層樓道的垃圾投放點位和垃圾桶。